大奉打更人(校对)第5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1648


等人走远,浮香从床底取出一只狐头香炉,一支漆黑的香,她剪短一绺头发缠在漆黑的香上,然后把香点燃,插在香炉。
浮香恭敬的把香炉摆在桌上,双膝跪地,嘴里喃喃自语。
那支漆黑的香以极快的速度燃尽,灰烬轻飘飘的落在桌面,自信汇聚,形成一行简短的小字:
北境事了,许你归族。
看着这行字,浮香脸色莫名激动,有种苦日子熬到头的喜悦。可眼睛里,却藏着一丝眷恋和不舍。
楚州城。
经过三天的赶路,使团在镇北王派遣的五百人军队护送下,抵达了楚州城。
大奉的十三个洲,核心的州城通常位于地域中央,唯独楚州不同,他临近边境,直面北方的蛮族和妖族。
北境百姓常说,正是因为有镇北王坐镇楚州城,它才能于北方蛮子的侵扰中,屹立不倒数十年。
历史上,楚州城破过两次,有过两次血腥的屠城。
但到了镇北王这一代,楚州城附近风调雨顺,蛮族骑兵根本不敢滋扰楚州城方圆百里,因为这片区域驻扎着北境最精锐的军队。
大理寺丞掀开马车的帘子,眺望巍峨高大的城墙,之间墙壁上刻满了繁复古怪的阵纹,遍布城墙的每一个角落。
女墙上,架着司天监研制的火炮、床弩等杀伤力巨大的法器。
“大奉地理志楚州志上说,楚州城的城墙刻满阵法,墙体坚固,可抵御三品高手袭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大理寺丞感慨道。
大奉边境的主要城市,都刻画了类似的阵法,加强防御。司天监每隔百年,就会召集所有术士,修复、补充阵法。
“再有镇北王坐镇,楚州城固若金汤。”刘御史附和道。
使团抵达城门口,便看十几名官员已恭候多时,为首者是一位身穿绯袍,长须及胸,面容清癯,透着一股读书人的儒雅,以及边塞官员的锐气。
江州布政使郑兴怀。
“郑大人,京城一别,已有三年了。”刘御史大笑着上前,看起来与郑兴怀颇为熟稔。
郑布政使微微颔首,不苟言笑的脸上挤出些许笑容,一番寒暄后,领着众人去了楚州最大的驿站。
落脚后,杨砚等人与郑布政使坐在堂内谈事。
“郑大人,陛下和诸公们听说楚州发生“血屠三千里”案,惊怒交集,派遣我等前来查名此事,希望郑大人倾力相助。”刘御史拱手道。
早已知晓此事的郑兴怀微微颔首,问道:“几位大人希望本官如何协助”
杨砚直截了当的说:“我需要楚州边军的出营记录,以及楚州各地衙门的公文往来。”
郑布政使没有回答,环顾众人,不经意的说道:“我听说主办官许银锣因伤返京了”
刘御史叹息道:“途中遭遇埋伏”
郑布政使皱了皱眉,公事公办的语气:
“没了主办官,这便宜行事之权当然,各地衙门的公文往来,本官可以给几位大人一观,只是边军的出营记录,恐怕只有主办官有权力过问。本官会禀明淮王,但不保证淮王一定会通融。”
刘御史等人也不恼怒,笑呵呵的说:“多谢郑大人,多谢郑大人。”
谈完后,郑布政使以公务繁忙为由,告辞离开。
大理寺丞看了眼刘御史,摇摇头:“可惜,两位御史还是御史,若是巡抚,啧啧”
御史在京城时是御史。一旦奉旨到地方视察,那就是巡抚。
巡抚权力之大,直接压过都指挥使、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三位最高领导。
可正因为巡抚权力之大,才会委任许七安做主办官,元景帝的态度很明显,不能让使团制衡淮王。
杨砚淡淡道:“这位郑布政使,为官如何”
刘御史忙说:“我与他有些交情,此人为官清廉,名声极佳。”
三黄县。
城外,官道边的凉棚里,姿色平庸的王妃和俊美如画的许七安坐在桌边,喝着劣质茶水。
此地距离城门口不远,一壶茶两文钱,很便宜,再加上位置选的好,一颗大榕树下,风一吹来,既阴凉又舒服。沿途不停有进城或出城的百姓在这里歇脚,喝茶。
许七安握着茶杯,思考着他的“截杀”计划。
要想从镇北王的密探口中套取情报,肯定不能在城里,不但会波及无辜百姓,还可以被反杀。
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对方出城。
既然是寻人,肯定不会在一座小县城逗留太久,北境郡县无数,也不可能每一个城市、乡镇都安插了人手。
因此,密探肯定是流动的。
他只要守株待兔就行了。
这时,他发现隔壁几名汉子行为有些反常。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全是谎言
最开始,许七安没有在意,一半的心力沉浸在自己的思考里,另一半则留心观察周边情况。
慢慢的,他发现隔壁桌的三名汉子很反常,并不是普通人。
首先,他们强壮的体格与常人迥异,气息可以隐藏,但武夫的体格是瞒不住的。
其次,这些人的目光很有目的性,只往三黄县城方向观望,对周遭的一切视若无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最后,这三名汉子身上有易容的痕迹。
江湖仇杀吗许七安心里嘀咕一声,这三名汉子打的与他相同的注意,于城外的官道上守株待兔。
而他们的仇人,会从这条官道经过。
所以说江湖就是危险啊,不是你砍我,就是我捅你,古惑仔没有一个好下场上辈子当警察的许七安默默感慨一声,没往心里去。
这个世界有它的规矩,比如江湖事江湖了,江湖儿女江湖老。
官府通常不会去管江湖人士的死活,只要他们不伤害平民扰乱治安。
“给我一钱银子”王妃低声说。
“不,十文钱就好。”她改口道。
许七安看了她一眼,像孔乙己摆铜钱那样,一枚一枚的摆桌上。
王妃伸出小手,急惶惶的把铜钱收好,鬼祟的左顾右盼,瞪他一眼,啐道:“财不露白。”
然后收进小腰的系带里。
许七安笑了,经过他的熏陶,王妃开始主动学习、吸取行走江湖的经验,是个好学的女子,只是她就像一只被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对于底层百姓和社会现状一概不知。
难免有些学的画虎不成反类犬。
十文钱而已,还远没到财帛动人心的地步。
王妃收好铜钱,又问店家要了两只碗,一壶茶,然后小心翼翼的抱在怀里,连带着包袱离开凉棚。
她顺着路边走,很快停了下来,她停在两个乞丐面前。
一个老乞丐,带着一个小乞丐。
许七安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大奉第一美人,看着她在两个乞丐面前蹲下,把两只碗摆开,给他们倒茶。
接着,姿色平庸的王妃把自己的口粮,许七安大发善心买的上好糕点,分给了小乞丐和老乞丐。
等两人狼吞虎咽的吃了一会儿,她警惕的左顾右盼,从系带里摸出十枚铜钱,鬼祟的递给老乞丐,深怕被人看见似的。
许七安平静的看着这一幕,瞳孔略有放空。
过了一阵,王妃抱着茶壶和茶碗,脚步轻快的回来。
“那这样的话,我就欠你一钱银子还有十文钱。”王妃说,她并不知道一钱银子等于多少文。
有必要吗你这一路上,吃穿住行我都承包了许七安点点头,罕见的没有嘲讽她,而是问道:
“你跟他们说了什么”
“他们是从边境逃过来的,村子被蛮子灭啦,家人全死了,老乞丐带着孙子小乞丐一路逃亡到这里。”王妃眉梢紧蹙。
许七安“嗯”了一声,沉默半晌,调侃道:“你今天很漂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16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