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1648


与长公主是截然相反的两个美人。姐妹俩关系一直不好。
长公主淡淡道:“仰慕谈不上,知恩图报罢了。”
许七安在司天监的铺垫,以及刚才的姿态,成功在长公主心里竖立了“知恩图报”的形象。
二公主掩嘴轻笑,“怀庆姐姐的魅力,京城上下皆知,云鹿书院的学子对你如痴如醉,读书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打更人呢。”
其他皇子皇女兴致勃勃的吃瓜看热闹,对于二公主绵里藏针的言词不做评价。
“临安”
东宫太子皱了皱眉,训斥道:“肃静。”
临安是二公主的封号,面对兄长的呵斥,她撇撇嘴,俏生生的垂首而立,摆出端庄优雅的仪态。
皇室宗亲都知道,长公主和二公主不合。
长公主是皇后所出,二公主是陈贵妃所出,地位还是有差别的。不过贵妃比皇后更得宠。
年少时,二公主喜欢挑衅长公主,处处找茬。
本是再寻常不过的天家勾心,然而,长公主偏是个霸道且特立独行的,她让侍从擒下二公主,侍从不敢,便自己亲自动手,拎着一卷竹简,追着二公主打。
从南打到北,从北打到南。
宫里的丫鬟侍卫不敢拦,最后惊扰到了修仙的元景帝。
陈贵妃带着鼻青脸肿的女儿控诉长公主,元景帝打算严惩长公主,喊她去御书房。
长公主早有准备,带着礼记、通典、宫律等十几套书,往御书房逐一摆开,引经典句,感慨陈词。
最后打赢了官司,元景帝郁闷的判长公主无罪释放,自己闷头回去修仙。
成人之后,长公主便内敛了许多。
永镇山河庙。
穿黄袍戴皇冠的威严男子拄剑而立,庙门紧闭,元景帝站在开国皇帝的法相前,无声的凝视着那柄布满灰尘的铜剑。
“一品又怎么样本该有漫长寿元的你,还不是受到人间气运所累,又比普通人多活了几年”元景帝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与这位六百年前的老祖宗交谈:
“我二十岁登基,打败了所有敌人,坐在那个位置上,无人再能与我并肩,可最后我才发现,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元景帝缓慢移开目光,低头凝视着脚下的地面,看了许久。接着,他开始检查庙里的摆设,甚至登上神坛,大不敬的触碰先祖法相,触摸那柄黄铜剑。
这个过程细致而漫长,最后,元景帝如释重负吐出一口气。
他表情变的轻松,跪在蒲团上,朝开国大帝三拜九叩,然后离开了永镇山河庙。
元景帝站在高台,俯瞰着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声音如暮鼓晨钟:“祭祖大典继续。”
他没解释刚才的异常的原因。
禁军五卫和打更人重新散开,有条不紊的恢复秩序,巡视周边。
一列列宦官低头疾走,清理高台上的碎瓦、分拣贡品供器,以及皇室列祖列宗的牌位。
许七安重
新回到了站岗位置,心里嘀咕着,很奇怪啊,按理说,祭祖时遇到这种事,是大胸之呸,大凶之兆,元景帝应该勃然大怒才对。
可他对此似乎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没有怒斥魏公和禁卫军统领们嗯,不一定是心理准备,而是知道异变的真正源头。
然后,这又是不能在公开场合谈论的东西。
桑泊湖果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
第九十九章
信息共享
而这个隐秘,多半与我听到的求救声有关。甚至,甚至这场异变是因为我引起的许七安被自己这个猜测吓了一跳。
他是一个成熟的刑警,有着严谨的逻辑,并没有立刻认定自己是“真凶”,严格来说他是嫌疑犯。
事情还有其他可能,虽然从宋廷风和朱广孝身上验证过,只有他能听见求救声。
但未必就是他引起了这场骚乱。
桑泊本身就有秘密,而且是只有元景帝一人知晓的秘密。可能这场骚乱本身就会发生,只是因为自己的特殊,听见了不该听的声音。
“我身上的特殊大概就是这莫名其妙的捡钱buff了。”许七安的心情很复杂,既有旺盛的求知欲,也有追索真相的顾虑,害怕那是自己这个年纪无法承受的。
又过了一个小时,祭祖终于结束了。
禁卫军和打更人武百官离开,许七安等人得以解脱,散值。
“真奇怪,永镇山河庙里到底有什么东西”
回去的路上,宋廷风一脸轻松,开始倾吐心里的八卦。
“把眼睛睁开走路,李荣浩。”许七安笑着打趣,试图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心情平静下来。
“李荣浩是谁”宋廷风茫然反问。
许七安不搭理他。
其他铜锣们也在讨论刚才的异状。
“刚才那是剑气吧我从未见过这么可怕的剑气,就算是蕴养剑意的张金锣,也远远不及。”一位铜锣说。
“吓死了,刚才还以为有刺客,我就说嘛,这么可怕的刺客,怎么可能进的了京城。咱们京城可是有监正和国师坐镇的。”
“你们说庙里到底有什么”
这个问题,铜锣们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
“是开国帝君当年征战沙场使用的佩剑。”许七安道。
众人纷纷看来,对于许七安这号人,打更人衙门的铜锣们态度两极化。
有的想结交他,有的则嫉妒他。
毕竟能让两位金锣大打出手,这小子将来肯定前途无量,至少也是银锣。
“你知道什么。”有人冷笑一声。
“自己去问老前辈。”许七安同样冷笑。
这些个都是年轻的铜锣,对山海关战役了解不多,但老铜锣、银锣应该都知道,当年元景帝请出神剑,赠予镇北王的往事。
值得一提,镇北王是亲王,元景帝的亲弟弟。
真正的封号是淮王。
镇北王是对淮王的敬称,因为他镇守北方,震慑草原各部。
亲王有很多,但镇北王只有一个。
察觉出许七安和那位铜锣的火药味,众铜锣轻飘飘的岔开话题,讨论起别的事。
这次祭祖有惊无险,任务圆满完成,铜锣们商量着夜里去教坊司或哪个熟悉的青楼鬼混。
这是一个很枯燥无趣的时代,男人们的娱乐活动、交往应酬,除了勾栏听曲便只有青楼睡女人。
真是无趣
回到打更人衙门,许七安忽然心悸,知道“地书聊天群”有动静了。
他借口去茅房,取出玉石小境,看见金莲道长在咨询自己和一号。
九:一号三号,祭祖结束了,出了什么事,闹出这么大动静。
一号没有回复,反而是其他人吃瓜吃的兴致勃勃。
二:道长,你这话什么意思,元景帝祭祖遭遇刺客了死了吗,哈哈。
许七安敢肯定,这个二号绝对不是朝廷中人,除非他她这辈子都不打算和一号以及自己见面。
二号这个愤青,要是活在我那个年代,分分钟被人民警察顺着网线摸过去,请到局子里吃官粮。
九:贫道正在打坐,突然看见桑泊方向一道剑光冲破云霄,就如当日云鹿书院清气冲霄。
二:哪个高手去行刺的。
九:那把镇国宝剑是大奉开国皇帝的佩剑,大奉立国后,它日日受到国运洗礼,成了与大奉国运息息相关的宝物。按理说,这样一件重器,是不会出现异常的。
二号说完后,九号金莲道长的下一段话紧跟着传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16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