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624

外间传来敲门声,阿格多巴回过头,一个侍从从外间进来,气喘吁吁,神情紧张而又兴奋:“殿下,奥斯曼人正在渡过海峡!”
“在哪里?详细一点!”周可成指了指墙上的地图。
“大概在这个位置!”侍从在地图上点了一下,阿格多巴看了看,大概在马尔马拉海的东侧。
“命令舰队立刻攻击!”周可成的声音变得坚硬起来。
“是!”侍从兴奋的应了一声,转身跑了出去,阿格多巴低声问道:“那停战协议怎么办呢?”
“停战协议是双方面的,不是单方面的!在停战协议期间任何一方都不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军事行动,奥斯曼人调动军队渡过海峡,这本身就破坏了协议。”周可成冷笑道:“我可不会傻乎乎的被协议束手束脚!”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这样的话就要重新开打了!”阿格多巴笑道:“你觉得奥斯曼人会从哪个方向进攻?”
“肯定不会是从海上!”周可成走到地图旁:“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敌人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朝着加拉塔区!”
伊斯坦布尔。
阵阵炮声将纳西公爵从睡梦中惊醒,他坐起身来,走到窗户旁,恐惧的看着窗外黑乎乎的大海。月亮被乌云遮挡,只有偶尔几颗星星闪耀,炮声是从黑海那一侧方向传来,难道停战协议被破坏,敌人的舰队出现在那么远的地方?
砰砰砰!
急促的敲门声让纳西公爵吓了一跳,在他的幻觉里变成了枪炮声。片刻后他才重新平复了呼吸,打开房门,镇静向仆人问道:“什么事?”
“宫里有人来了,老爷!”仆人的脸色惨白,对于奥斯曼的臣子来说,深夜来自宫廷的使者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尤其是这个时候,纳西公爵点了点头:“请他稍候片刻,我马上就来!”
圆顶办公室里,苏丹的维齐尔们已经围坐在长桌旁,迟到的犹太人向其躬身行礼,然后在长桌的末端坐下,随即便听到易普拉辛宏亮的声音:“就在两个小时前,敌人破坏了停战协议,炮击了正在渡海的欧洲援兵!”
“我早就知道这就是一个圈套!无信者(穆斯林称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之外的人为无信者)岂有诚信可言?”巴瑟尔大声喊道:“易普拉辛,你被骗了,或者你骗了我们这里的所有人!”
“现在争论这个已经没有意义了!”易普拉辛无力的反驳:“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我的意见是天一亮就围攻加拉塔区,重新封锁金角湾。我们现有的兵力十分充裕…”
看着易普拉辛维齐尔在竭力拯救伊斯坦布尔和自己的生命,屏风后面却没有任何声息,纳西公爵不禁感觉到一阵悲哀,自己这位同僚为帝国和苏丹耗尽了心血,但恐怕最后还是难以逃脱刽子手的斧头,为什么命运的酒杯总是那么苦涩,为什么?
“如果风向合适的话,我建议在岸上进攻的同时,将剩余的船只改装成火船,同时从海上袭击敌人的舰队!”易普拉辛终于讲完了自己的计划,长桌旁一片静寂,每一个人的眼睛都下意识的向屏风后面看去,但那边毫无声响,苏丹始终没有表态。
“时间紧迫!”易普拉辛站起身来:“我们各自行动,尽忠职守吧!”
苏丹的廷臣们站起身来,一个个走出了圆顶办公室,屏风后始终保持着静寂。纳西公爵心中暗想屏风后面该不会坐着一个泥雕木塑吧?否则当帝国的都城,众城之女神被敌人围攻火烧时,帝国的统治者怎么会如此的平静,即便是最穷苦的农民,也会为保卫自己的茅棚流血牺牲,难道从奥斯曼一世传承下来的血脉也终于变得污浊了?想到这里,犹太人突然觉得一阵无法抑制的疲倦,当晨曦再次照耀在金角湾的海面上,伊斯坦布尔的居民们惊恐的看到兰芳社的舰队再次驶入,这些庞然大物缓慢的滑过加拉塔区和萨拉基里奥角之间的狭窄海域,风帆上的南十字星闪闪发光。而这些军舰的目标并非城区,他们驶向金角湾的底部,然后抛锚停泊,向岸上的军队释放火箭,迫使其离开岸边的道路,走向更接近内陆的地区,以避免从天空落下的死神。
周可成站在城墙上,看着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奥斯曼军队,各色各样的旗帜代表着这些军队显赫的历史,显然,奥斯曼人也没有浪费时间,在这些天也调集了首都周围的军队,兰芳社的舰队虽然控制了海峡,但安卡拉方向和黑海方向的交通还是通畅的,即便是欧洲方向,舰队也不可能完全将海峡截断。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决战!”
周可成回过头,杭。杜阿的脸上满是跃跃欲试的神情,他笑了笑:“怎么了,有些紧张吧!”
第七百六十五章
条约
“嗯!”杭,杜阿点了点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敌人!”
“我也没有!”周可成笑道:“打完这一仗,你我估计也没有机会上阵了!”
“是你,不是我!”杭,杜阿反驳道,旋即笑了起来,他张开双臂,拥抱了周可成一下:“谢谢你,让我能够经历这么多!”
两人相视而笑,杭。杜阿转身走下城墙,上马向城外而去,城墙外,兰芳社的军队正严阵以待。
战争是由炮兵打响的,很难分清是谁先打响了第一炮,但炮声隆隆,连绵不绝,火药燃烧时发出的白色烟雾就连海风都来不及吹散,遮挡住了加拉塔市民的视线。虽然双方火炮的数量大体相当(但奥斯曼的军队数量享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兰芳社军队炮和人的比例要高许多),但由于更好的训练和定装弹药的使用,兰芳社炮兵的射速几乎要比对方快三倍,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炮战后,担任奥斯曼军队右翼的将领就再也忍耐不住敌人的炮击,于是不等中军易普拉辛维齐尔的命令,就指挥着大约3000西帕希骑士发起冲击,紧随其后的是大队的步兵和射手,这些骑士并没有薪饷,依靠小块的军事地产维持。他们身着锁帷子和护胸铁片组成的混合甲,手持长矛,骑着安拉托利亚骏马,如浪潮一般向兰芳社军队的左翼席卷而来。
“混账!”位于中军的易普拉辛愤怒的骂道:“他把一切都搞砸了!”
面对敌军骑兵的冲击,兰芳社左翼的将领显得十分镇定,他下令炮队改用霰弹轰击骑队,步兵用排枪扫射然后收缩队形,变为空心方阵。在密集的火力下,西帕希骑士成排的倒下,受惊的战马带着主人四处逃散,在骑队后面的步兵和射手们也被己方的骑兵冲散了队形,一片混乱。
在奥斯曼军队的左翼,指挥官误以为右翼的骑兵冲锋为全面猛攻的讯号,也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大队的耶尼色里军团开始向前移动,他们的红色服装和白色头饰格外显眼,虽然兰芳社的炮队用实心弹和霰弹猛烈的轰击这些敌人,但这些坚定的勇士却使用保持着队形,直到火绳枪的射程,双方都用火绳枪对射了一番,然后进入了激烈的白刃战。
借助热气球上观测手的情报,杭。杜阿敏锐的发现由于敌人的贸然行动,在中军和右翼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他立刻下令从第二线的预备队中抽出四个步兵联队加强给己方的左翼,四个六磅炮骑炮连支援,让其向前推进,同时将两千名骑兵去冲击山坡上的敌方炮兵阵地。兰芳社优秀的旗语通讯系统发挥了作用,左翼的刺刀驱散了残余的西帕希骑士,然后他们横扫战场,占据了奥斯曼军中央阵线的右端,用骑炮扫射敌军的中央阵线,与此同时,海面上的战舰也开始用火箭射击奥斯曼军队的侧后方。接下来还有一场漫长的困兽之斗,但胜负已经注定,奥斯曼庞大的军队失去了秩序,有人还坚守岗位,但更多的人开始溃逃,到了黄昏时分,战斗已经结束,战场上有一万两千具尸体是属于奥斯曼一方的,被俘的超过一万人。除此之外,奥斯曼人还失去了全部的火炮和补给纵队、120面军旗;而兰芳社一方死伤总数没有超过三千,其中大部分是炮火造成的。
当夜幕降临,战场上燃起一堆堆篝火,燃料是失败一方留下的长矛杆和大车,胜利者没有那么多人员来使用这些武器和车辆。绝大部分人篝火旁休息享受胜利,而贝都因骑兵正在追击敌军残部,他们直到第二天傍晚才停止追击,兵锋直抵伊斯坦布尔那著名的城墙,回来的时候带来了超过六千俘虏和大批的战利品。
这次会战就在一天不到的时间里结束了,他宣告了一个事实:兰芳社的军事系统不但在海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在陆战中也远远优于奥斯曼庞杂的大军,对于一支陆军来说:机动和火力要比数量和冲击力更为重要。不管奥斯曼人如何不情愿,他们也必须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接受对方提出的苛刻条件,因为他们原本想要用来守卫都城的军队已经被粉碎了。
在这次会战的第三天傍晚,大维齐尔麦何密。索库鲁赶回了伊斯坦布尔,他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处死易普拉辛维齐尔,然后他接受了兰芳社提出的三个条件——情况逼迫他不得不这么做,奥地利人和威尼斯人都在蠢蠢欲动,如果继续把宝贵的军队消耗在这场无望的战争之下,只会导致帝国的覆灭。
在签订合约后的第二天傍晚,周可成登上了返回亚历山大港的“强人”号,与其一同返航的还有十二条纵帆船,他将剩余的舰队和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杭。杜阿。站在“强人”号的船首桅旁,看着晚霞映照下的伊斯坦布尔,周可成有一种预感: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这座城市了。
苏州。
冬日正午的阳光透过细密的螺丝格子窗,照在胡宗宪的脸上,有点火辣辣的。他无意识的哼了一声,旁边的婢女赶忙小心的放下窗帘,屋内顿时变得阴暗起来。
“罢了!”胡宗宪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婢女赶忙又将窗帘拉了起来。胡宗宪又闭上一会眼睛,整个人才渐渐清醒了过来。一旁的婢女小心翼翼的送来温水、青盐、毛巾、衣袜,侍候主人洗漱打理。过了半饷时分,胡宗宪才起了床,来到花厅准备用餐。
第七百六十六章
共存共荣
看着仆人流水般送上精致的餐点,胡宗宪却没有一点胃口。这两个月来他几乎都是这样睡得快到中午才起来,应该来说他的晚年生活还是很惬意的,周可成在金钱上对他毫不吝啬,退位之后胡宗宪曾经稍微计算了一下自己拥有的财富,那个惊人的数字把他吓了一跳,当初严家父子号称富可敌国,现在自己也不遑多让。比如他现在居住的宅邸便是狮子林,乃是周可成出重金购置建园赠予自己的,不但宽敞,而且颇为清静幽雅,胡宗宪十分喜欢,但他还是时常想念在北京时忙的脚不沾地的日子。
“真是个贱骨头!”胡宗宪暗自骂了一句,夹起一只烧麦塞入口中,如同嚼蜡般咀嚼了两口,又喝了口银耳莲子汤咽了下去,脑子里正想着下午和晚上该给自己找点什么事情做。却看到沈明臣从外间进来了,胡宗宪精神一振:“快再拿副碗筷来,明臣你陪我吃点!”
沈明臣见状笑了起来:“明公,你怎么这个样子,难道没人来陪你吃饭?”
“是呀!”胡宗宪叹道:“树倒猢狲散,没人再来理我这个糟老头子了,还好明臣你没忘记我!”
“明公你不要这么说!”沈明臣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你知道吗?申王殿下回来了!”
“申王殿下?”胡宗宪的精神立刻被提起来了:“他什么时候回来的?”
“就在前几天!”沈明臣笑道:“不光是他,镰成殿下、莫娜夫人也都回来了,听说由衣夫人也要从日本回来。看来有大事要发生了!”
“大事?还能有什么大事?”胡宗宪一愣,心中却动摇了起来,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大事,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还能有什么大事?
“徐相公让我带给您的!”沈明臣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了过去,胡宗宪拆开一看,却是邀请自己去金山卫的,落款却是周可成,时间是半个月后。
“明臣,你说这是要请我去干什么?”
“明公,又不是请你一人,这说明申王殿下心里有你!”沈明臣笑道:“说到底,天底下有资格能在殿下心里占个位置的人可不多,这是您的福分!”
“福分!”胡宗宪笑了笑,将信放到一旁:“明臣,不惑之年能住在这样的宅子里,子孙满堂,用不尽的财帛,我的福分难道还不够!”
“若是寻常庸碌之人,这福分自然是够了,但以明公之才具器量,这福分如何能够?”
听到属下这番恭维,胡宗宪忍不住大笑起来。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胡宗宪一改先前的懒散习性,对于来访之人,无论地位高低亲疏,一律亲自接见,对于请托要求,也尽可能的予以满足和帮助,来访之人个个受宠若惊,大为感动,而这又招引来更多的来访者,一时间狮子林外轿马不断,就连临近的客栈都住满了前来请托的人。而胡宗宪白日里见客,晚上则忙着写信联络旧友,就这般忙到会面前的最后一天,才乘船往金山卫而去。
讲武堂。
周可成坐在一张扶手椅旁,项高、唐顺之、张经、近卫前久等人分别坐在两厢,说着闲话。项、唐、张三人都老了,精神有些困倦,说着说着便低下头去,周可成见状笑了笑,对近卫前久道:“近卫公,时光不饶人呀!我们都已经老了!”
“旧竹虽老,新笋又生,天地循环之理,殿下又何苦悲叹呢?”
“嗯!”周可成点了点头:“近卫公所言甚是,对了,我这些年一直在海外和大明,日本那边情况怎么样?关东今川家如何?”
“殿下请放心!”近卫前久笑道:“朝廷、商人、武士都是站在您这一边的,至于关东今川家,义元殿下是一个明白人,他是不会做出蠢事来的!”
“那义元殿下之后呢?”
“这个您无需担心,今川家虽然号称四百万石之大名,但真正拥有的财力兵力也不过抵得上堺一城而已,难道您还担心堺会站在哪一边不成?”
“这个倒是!”周可成笑了起来:“近卫公,我有一个想法,大明、朝鲜、日本三国虽然言语不同,但文字相同,习俗文化也相近,只是道路遥远,大海横波,所以才分为三国。而如今海路通畅,为何不把三国合而为一,共荣共存,岂不是一桩美事?”
近卫前久听得眉头一跳,笑道:“殿下所言也有道理,只是不知要如何安排天皇和幕府!”
“照我看天皇也好,幕府也罢,都无需动他们!”周可成笑道:“重要的是百姓、是商贾、是武士,其实在日本的自治城市已经是这样了,那儿有许多大明百姓,也有不少朝鲜人,不是都过得好好的?我的意思在我的封地和中左所先做一个试点,贵国的和朝鲜的百姓如果愿意,都可以前来居住,经商、学习;朝鲜的釜山港和礼成港也一样,然后逐渐推广。大明朝廷也好,朝鲜李氏、日本天皇幕府也罢,他们毕竟都是少数人,我们先把三国的百姓先放开了,很多事情自然就成了!”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近卫前久听到这里,心中一松,他原以为周可成是想把朝鲜和日本强自合并进大明,身为五摄家之一,近卫前久自然有些不愿意,但听他的意思不过是让三国的百姓商人自由往来,这就无所谓了,其实西日本的自由城市和堺早就已经这样了,而开放苏松常三州、中左所对日本朝鲜居民来说其实是好事。
“既然近卫公也同意,那自然是好的,等朝鲜的王公来了我也和他说说,如果他不反对我们就开始吧!”周可成笑道。
第七百六十七章
教育群众
“大殿既然开口,王公也不会拒绝的!”近卫前久笑道。
“那就承近卫公吉言了!”周可成笑道:“其实这也就是个开始,讲武堂、讲谈社中有不少来自日本、朝鲜的士子,明年我便上书朝廷,请天子恩准每年拿出十个进士名额来分予二国,选贤任能,予以功名,不管是愿意在天朝为官,还是愿意去海外任职都可以!”
近卫前久一愣,他跟随周可成多年,深知其行事素来喜欢埋伏笔,布闲子,他将日本朝鲜两国的士子引入大明科举,正是古时中国常用的示恩德,怀远人之法,拿出的不过区区二十个进士名额,却能得成百上千两国士子之心,不可谓不深谋远虑。但这一谋划少说也要三五十年才见得成效,周可成已经是年近六旬之人,又有几年寿命能够推行下去?即便成了,自己那时也早已是冢中枯骨,而且近卫家已经上了兰芳社这条大船,将来中、日、朝鲜三国和一,近卫家也肯定是受益者之一,自己又何苦为了几十年后的事情去触这个霉头呢?想到这里,近卫前久微微一笑:“这倒是一件好事,只是不知贵国天子和大臣们是否愿意!”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既然是好事,周某就不怕人反对!”周可成虽然声音不大,但凛然生威,让近卫前久下意识的低下头去,心中暗想:“这就是天下人的威势吧?虽然未曾发怒,也足以让人忍不住低头臣服!”
将近卫前久、张经、项高等人送出门外,周可成回到屋内,靠在了椅子上,单手托腮,双眼微闭,似乎睡着了,又似乎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不久后徐渭来到门前,看到周可成这般模样,犹豫了一下,转身准备离去,却听到里面传出声音来:“外间是文长吗?为何不进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