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5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624

“大都督谬赞了,戚某一介败将,实在是愧不敢当!”戚继光听到这里,虽然心里有些不情愿,还是赶忙向上首的周可成敛衽下拜。
“戚将军与我也是老相识了,不必如此多礼!”周可成笑道:“败将什么的就不必再说了,就算当初你在两浙当初没输,现在又能如何?天命所在并非人力所能抗衡的!”
“大都督说的是!”
周可成这句天命所在戚继光倒也还服气,毕竟朱载圳连个儿子都没留下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病死了,南京那位还活蹦乱跳的,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说明上天在眷顾谁呢?戚继光虽然对自己的兵法颇为自信,但还不至于以为自己能和天命抗衡的地步。
“嗯!”周可成上下打量了下戚继光,突然笑道:“戚将军你在这讲武堂可还如意?”
“回禀大都督,荆川先生对戚某十分照顾,戚某在这里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十分感谢先生的照顾!”戚继光答道。
“好,好!”周可成笑道:“那戚将军有没有兴趣再多学一些呢?”
“多学一些?”戚继光闻言一愣,有些疑惑的看了唐顺之一眼,只见对方笑吟吟的看着自己,显然是已经知道了内情。
“不错!”周可成笑道:“周某厚颜自夸一句,我兰芳社军中可谓是杂糅中外,既有善使长柄大刀的倭国武士、也有三韩弓手、东番捷足之士、女真骑士、南洋战象、埃及之马穆鲁克,当然我江南之铳手、山东之长竿兵亦有。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都会延请到讲武堂中,取其精华,然后将其传授给我大明男儿,为我所用。这些戚将军应该也都看到了,这些日子你在讲武堂中与其切磋交流,想必也颇有收获吧?”
“戚某确实收获匪浅,都要多谢大都督、荆川先生的抬爱!”戚继光点了点头,他这些时间与讲武堂中来自各地的教员切磋,又学习了讲武堂中制定的各项教材,确实觉得其中多有发先人之未发,心里对周可成的敬佩之情愈深,下意识的态度也恭谨了不少。
“那就好,这次有一个机会,我们兰芳社要派一个军事观察团去泰西某国,不知道戚将军愿不愿意出任团长一职?”周可成笑道。
“军事观察团?泰西某国?”戚继光露出了迷惘的神情。
“是这么回事!”周可成笑了笑,将奥斯曼苏莱曼苏丹年老,其王室内剑拔弩张,战乱将起,兰芳社出售一批武器给其中一家的事情简略的讲述了一遍。
“既然出售武器,我就打算派二十名优秀军官,随运送武器的船只前往,亲眼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双方实力强弱,以及军队的长处、短处。拟一份详细的报告回来,为将来做准备,这就叫军事观察团。”
第四百七十一章
冲突
面对周可成显而易见的好意,戚继光并没有立刻应允,他沉吟了片刻,问道:“大都督这么做,莫不是打算将来对那奥斯曼国用兵?戚某从未曾听说过这国的名字,想必距离大明有万里之遥,大都督这般穷兵黩武,难道没听说过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吗?”
“南塘,不得无礼!”唐顺之脸色大变:“你怎么可以这么和大都督说话?还不快跪下谢罪!”
“荆川先生!”戚继光沉声道:“若是数年前,戚某绝不会说出这等话来,毕竟那时他不过是兰芳社的首领,与我大明没有关系;而现在他能让天子为他重开大都督府,大明便已经与他分不开了,他的所作所为都会干系到大明亿兆百姓,戚某岂能不问?”
“戚将军问得好!”周可成笑道:“不错,周某人现在既然是大明的大都督,便不同往日了。我也不瞒戚将军,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确实有介入奥斯曼国内乱的想法!但这并非周某是个穷兵黩武的狂徒,只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变了,有些事情我现在若是不做,只怕将来遗祸子孙!”
“遗祸子孙?大都督莫不是要说如果不乘着这次机会平定那奥斯曼国,百年后便会成为我大明的祸患?可他与大明有万里之遥,即便有心又怎么能伤及我大明?大都督也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
“危言耸听?”周可成突然笑了起来:“戚将军,那你以为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只需内修德政,外修武备,以我大明之疆土民力,志士才略,外夷自然不敢来犯!即便有不自量力的跳梁之徒,也不难平定!”
“戚将军,如果我告诉你,三百年后会有一群西夷乘坐着坚船利炮杀进中华,数百人便能击败几千上万人,万人便能攻破神都,将天子园林纵火焚烧,我中华百战百败,举国上下沦为奴籍近百年,你会相信吗?”
听到周可成这番话,无论是戚继光还是唐顺之都露出了不屑的笑容。周可成露出一丝苦笑,他心里清楚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是无法说服戚继光的,因为确实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他们都是对的,而且在未来的三百年内也是对的。谁也无法想象三百年后会从地平线下冒出一群红眉毛绿眼睛的西夷把中华文明打的屁滚尿流,近代中国精英们痛心的发现数千年积累下来为之骄傲的“兵法策略、道德文章”全部没用了,所以才发出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呼声。所以对于近代的中国人来说,“亡国灭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救亡图存”是第一要务,只要能够活下来,能够不被开除“球籍”,西方的一切都是学习的对象,祖宗留下的一切都可以抛弃。这种生死攸关的紧迫感是生活在十六世纪中叶的大明精英们所不能理解的,也是无法理解的。
“戚将军若是不愿去那也算了,我换个人做这个团长便是!”周可成有些疲倦的摆了摆手,示意戚继光退下,他原本想要让这位写成了《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的军事家借助这个机会开开眼界,为未来中华军事技术和思想的发展开拓先河,回来后借唐顺之的班,继任讲武堂的大祭酒,但现在看来对方并没有这个意愿,那就没有必要强求了。
“不,末将并不是不想去,只是希望大都督莫要穷兵黩武!”戚继光上前一步,执拗的像一块石头。
周可成终于按奈不住性子了:“戚将军,你也是世代朝廷的武臣了,对朝廷的规矩应该也明白。大明要对谁打仗,不对谁打仗,难道是周某人可以一言而决的吗?你把天子、宰辅、当道诸公他们都放哪里了?我让你去,无非是了解一下当地的形势,学习一下中东诸国的火器战术,取长补短,回来后教好学生,其他的事情轮得到你开口吗?今日的事情你回去好生想想,身为武臣,先要守好自己的本分!”说到这里,周可成挥了一下衣袖,便出门去了。
周可成这一番暴风雨般的训斥让戚继光脸上又青又白,站在那儿如同木桩一般。一旁的唐顺之赶忙追了出去,半响后他回到屋里,叹了口气:“南塘,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能这么和大都督说话!他今日明显是一番好意要抬举你呀!也就是大都督胸怀宽广,若是换了旁人,只怕今日你就要吃大苦头!”
戚继光的双手轻微的颤抖,他现在才感觉到自己在害怕,自己竟然敢这样和那个男人说话,只要一个眼色、一个指头,自己就会被打进黑牢、流放到南洋、乃至砍掉脑袋,周可成的辣手和铁腕他是早有耳闻的。
“我只是,只是担心大明!”
“南塘,你当只有你在为大明着想吗?”唐顺之冷哼了一声:“你知道大都督为何要让你去做军事观察团团长?”
“想必是先生您的举荐?”戚继光猜测道。
“错!”唐顺之冷笑道:“我确有推荐你的意思,但我还没开口,大都督就询问你在这里的情况,显然他这次来就是为了让你当这个观察团团长,而且听他的口气,你这次出去回来,便当我的副手,待我百年之后便接任讲武堂大祭酒!”
“啊?”戚继光大吃一惊,他在讲武堂这些日子逐渐了解了兰芳社的内部组织结构,这讲武堂大祭酒虽然没有直接带兵,但已经属于兰芳社最高议事会的成员,待遇极为优厚,威望极高。对于唐顺之的继任者有好几种说法,要么是最早跟随周可成的几个元从,要么是位高权重的重臣,有人甚至说会让周可成的长子中臣镰足遥领讲武堂大祭酒之位,今后就作为成例。戚继光全然没想到自己一介败将居然会被当成唐顺之的继任者培养。
第四百七十二章
攻城
“这,这怎么可能?”
“是呀,我也觉得不可能会是你!”唐顺之冷哼了一声:“就是这个军事观察团团长,我都觉得非常勉强,多少人都盯着这个位置呢?都是为社团流过血,出过力的人,说句实话,换了我在大都督那个位置上也都是抹不开面子的,没想到我还没开口,他就选你了!”
“只是他要是对万里之外的他国用兵——”
“万里之外怎么了,你现在每天吃的大米就是数千里外的暹罗所产,点的蜡烛是数千里外虾夷地的捕鲸船运回,吃的油糖是南洋的种植园,难道距离远了就和你无关了?”唐顺之冷笑了一声:“难道只有紫禁城里的天子百官是大明,苏松常乃至江南的百姓商贾就不是大明了?”
戚继光被唐顺之这番话驳斥的哑口无言,唐顺之叹了口气:“南塘,我也不是觉得动武就对,但人胸中只要有了成见,见识未免就窄了。大都督行事虽然颇多让人非议之处,但绝非任意妄为之人。他今日言语虽然刻薄了些,但话却不错,是战是和不是他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也绝非现在的你可以置喙的。这一次你出海一趟,也许就明白他的用意了!”
“先生的话,南塘一定谨记在心!”戚继光点了点头。
“那就好!”唐顺之笑了起来:“你回去准备一下,等到有确定的消息,我再通知你!”
淮安府。
随着隆隆的炮声,汹涌的人浪被打开一个个缺口,但很快就被后面的人们所填补,很快人浪就涌到壕沟旁,将肩膀上的土袋柴捆投入壕沟里,很快就填平了很长一段。
“张玮果然不知兵!”一名幕僚指着远处的淮安城墙:“竟然不在城外设寨,这么快就让我军填平了城壕,直逼城下,这么看来两三天内就能破城了!”
“其实也不能说张总督不知兵!”另外一名幕僚笑道:“他只是没想到东主的大张旗鼓去攻中都和泗州都不过是佯攻,打淮安府才是真的,结果分兵去救,大军直逼城下后又被选锋冲乱了阵脚吃了个亏,狼狈进了城,连城外的树林都没砍了,哪里还来得及在城外设寨!”
“不错,东主妙算如神,可谓是先计而后战呀!”
听着幕僚如潮的马屁,胡宗宪虽然竭力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但眼睛已经下意识的眯了起来。正如他先前预料的那样,刚刚得到任命的漕运总督张玮被他的佯攻所吸引,向遭到袭击的中都凤阳派出援兵,这就分散了他有限的兵力。而胡宗宪派出轻兵疾行,直抵淮安府后,张玮派兵出城迎战,结果两军刚一交手,北军的右翼就被由南军选锋所冲垮,狼狈之下就连城外的树林都没来得及毁掉,给南军提供了打造攻城器械所必须的大批木料。所以胡宗宪的中军抵达后第二天,就开始对淮安城发起了猛攻。
这时城头上传来一阵急促的梆子声,伴随着梆子声,雨点般的箭矢和铅弹向正在填壕的民夫射去,顿时城壕下一片惨叫,一直以来都极为顺利的南军开始慌乱的向后退却,城头上也发出一阵欢呼声。看到这一切,胡宗宪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
“传令下去,临敌退却,将前队将官斩首,令副将代将官督军死战,若再有人后退一步,定斩不饶!”
得到了上司的命令,中军官立刻带着十几名亲兵策马向前冲去,片刻之后前队将官的首级便被悬挂在一根长矛上,中军官用他那宏亮的嗓门大声叫喊,宣布着胡宗宪的命令。这一招杀鸡骇猴立刻收到了效果,南军前队的士兵们顾不得城头上射来的箭矢和铅弹,一边催逼着民夫填壕,一边竖起挡牌,并向城头还击。随着越来越多的弓箭手和火器手涌到壕沟边,城头上射下的箭矢和铅弹也开始变得稀疏了,南军填平战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看到局势在向对己方有利的方向发展,胡宗宪原本冷峻的脸色渐渐变得松弛了下来,作为一个经验十分丰富的统帅,他当然不认为仅凭前队的血肉之躯就能冲上城头,但他更知道只有人人有必死之心,才能求胜。眼下他注意到前队已经有些疲乏了,便向一旁的将领点了点头。会意的将官跑到一旁的中军后面,随即身后便传出有节奏的鼓声,大旗也开始向前倾斜,那是通知第二队向前接替前队的信号。
随着有节奏的鼓声,南军的第二队越过已经被填平的城壕,士兵们将盾牌举过头顶,以遮挡从城头落下的箭矢和石块,在他们身后是成排的长梯,这些梯子的前端有铁制的钩子,只要搭上城墙,就再也无法将其推倒。城墙上的梆子声越来越急了,守军们很清楚最要紧的时候到了,他们大声吆喝着,相互壮着胆,探出头去向城下投掷石块、滚木和滚水。这是极为危险的行为,因为城壕边已经竖起了数十块挡牌,后面站满了弓手和铳手,都在瞄准着城头。只要有一个脑袋探出去,就会引来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射手的火力。不时有人中箭,惨叫着落下城来。
终于南军的前锋冲到城下了,他们竖起长梯,向城碟上靠过去,而守兵们也伸出推杆,挡住长梯的前端,以防止长梯前端搭上城墙,而南军士兵则用力把梯子往城墙上靠。这种激烈的角力持续了很久,但终于越来越多的梯子搭上了城墙,一等到梯子搭上城墙,养精蓄锐已久的身披重甲的南军选锋便顺着长梯向城墙上爬去。而守军则围拢在长梯口,准备围攻上城的敌人。
第一个选锋是个矮壮敦实的汉子,他小心的用手盾保护自己的侧身,敏捷的跃过城墙,落到了下面的青砖上、长枪、单刀围拢过来,选锋用手盾挡开长枪,其余的便交给身上的两重铁甲来应付,右手的斧头朝最近的一个敌人劈去。
第四百七十三章
酬庸1
沉重的斧刃劈开柳条、毛皮、肌肉和骨骼,将敌人的手臂卸下,与其同时,杀人者也被单刀劈砍了两下,但对手紧张之余连刀筋都没有对准,被选锋的双重铁甲弹开了。那汉子大吼了一声,挺起盾牌向人群冲去。
此时南军的士兵们已经随他跳上城头,他瞥见一人投出旋转的短斧,击中敌人的胸膛,那个倒霉蛋就好像被砍断了丝线的木偶,颓然倒下。
“干得好!”那选锋后退几步,背部靠着女墙,大口的喘息起来。披甲白刃战消耗的体能大的可怕,如果后面的人再晚来几个呼吸,他就会耗尽体力死在敌群里了。
“东主,看来淮安城已经拿下来了!”南军帅旗下,一名幕僚笑道。
胡宗宪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在他这个位置,可以清楚的看到南军的士兵如蚂蚁一般涌上城头,虽然有不少人被打落城头,但控制了两三处突破口,而且涌上城头的士兵在不断增多,如果守军不能做出足够凶猛的反扑,城破就是时间的问题了。他长出了一口气,沉声道:“拿酒来!”
话音刚落,一旁的幕僚赶忙送上一大杯兰陵酒来,胡宗宪也不让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拿奏稿来!”他放下酒杯,沉声道。
一旁的幕僚赶忙将早已拟好的奏稿呈到他的
面前,上面说赖天子威灵,将士用命,以及总督胡宗宪指挥有方,已经克服淮安府城,斩杀北贼若干,缴获粮饷器械无算云云,胡宗宪面无表情的看了一遍奏稿,觉得还行,只拿起毛笔,在奏稿前面“赖天子威灵”后面加了一句“大都督运筹帷幄”,然后低声道:“等破城之后再发吧!”
“是,东主!”
就在胡宗宪阅读奏稿的功夫,城头上的南军已经将几个突破口连成了一片,开始向最近的一座城门楼发起猛攻,双方都清楚一旦城门楼易手,那南军就可以打开城门,让城外的大军涌入,所以争夺战极为激烈残酷。几次南军都已经杀进城门楼里,又被守军赶了出去,堆积的尸体阻碍了进攻的道路,双方不得不先搬开尸体,清空道路,顺便让士兵们喘息一会儿以待再战。
“东主,照在下看第二阵的士卒已经有些疲乏了,为何不派遣生力军上前更替呢?”一名幕僚笑道。
胡宗宪没有说话,只是鄙夷的看了那幕僚一眼,有着丰富沙场经验的他当然清楚这是一个馊主意,因为第二阵的士兵们吃尽了苦头,眼看就要拿下破城的首功,如果胡宗宪这时候派出生力军更替,就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士气,说不定在更替的节骨眼上被守军逆袭,打出全面崩溃来。不过他并没有斥责这位明显没啥军事经验的幕僚,而是下令击鼓,让第三阵上前,在另外一段城墙开始登城,一来可以分散守军的注意力,二来也能激励第二阵的军士夺取城楼,拿下首功。
胡宗宪的策略很快收到了成效,在南军多点进攻下,很快淮安城的南门城楼就被攻下,源源不绝的大军从打开的城门涌入。胡宗宪长出了一口气,笑道:“把那奏稿重新誊抄一遍,发了吧!”
胡宗宪攻下淮安府的消息就好像一块倒下的骨牌,引发了一连串反应,从两淮到两湖的广袤土地上,一个个州郡纷纷更易了自己的旗帜,改变了效忠的对象。而这最大的收益者便是兰芳社了,凭借强大的舰队和灵活的政治手腕,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西至夷陵,东至入海口两千余里的长江航线已经完全贯通,两岸的城镇也都臣服于南京的朝廷,这样一来,兰芳社即将获得地球上人口最为稠密、最为富庶、经济最为发达的经济区了。周可成现在可以很确定的告诉自己,他已经撬动了历史的车轮,让其走向另外一个方向。
金山卫,红楼,顶层。
“诸位!”周可成举起酒杯:“请满饮此杯,为了胜利!”
“为了胜利!”长桌旁的每一个人都站起身来,高举酒杯。
周可成将杯中鲜红的液体一饮而尽,突然发出畅快的笑声,长桌旁的人们惊诧的看着他,在过去的时日里,他们从没见过首领有过这样失态的表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