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624

“这个好说!”曲端拍了两下手掌,房门被推开刚才那个青衣汉子进来了,曲端对那汉子道:“阿斌,你带两个人跟着何老,有什么事情便听他吩咐!”
“是,二位公子!”那青衣汉子向曲端与朱文斐叉手行礼,然后便随着何平出去了。看着何平离去的背影,朱文斐问道:“这老儿靠谱吗?”
“我已经打听过了,这老儿在这镇江粮仓已经干了五代人了,他自己也干了二十几年了,对这里的情况可以说不做第二人想!”曲端笑道:“最要紧的是,他是个鳏夫,无妻无子,没有牵挂!”
“无妻无子那他要这么多银子干嘛?”朱文斐不解的问道。
“笑话,没老婆孩子就不要银子了?”曲端笑道:“人家还没满五十呢?有了银子可以现娶一个再生呀?”
“这倒也是!”朱文斐点了点头:“不过秋粮上市的时间就要到了,这件事情可是耽搁不得的!”
“这个你放心,这何老儿可不是瞎子,谁的银子他都敢黑,也不敢黑你朱公子的银子,除非他不要命了!”
事实证明曲端的判断没有错,何平只花了一个下午便安排好了家事,然后就忙碌了起来。他先是找来了七八个仓吏、夫子来,然后就开始清查起所有粮仓的情况来。那个叫做阿斌的汉子带了十多个书吏跟在后面。何平原以为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谁也不知道这些粮仓里存的粮食有多少,是属于谁的。但让他意外的事,只要阿斌亮出一块腰牌,看守粮仓的小吏都乖乖的开门,而且有问必答。
第两百四十七章
大米会所3
何平本就是在当地干了几代人的老土地,自己又是精明强干,手下也有数十个得力的助手,只花了二十多天便清理出了一个大概的条目来,递了上去。曲端十分高兴,又赏了二十两银子下来与众人吃酒。何平这些日子与同行的那个阿斌已经混得熟络了,便借着三分酒意问道:“这位兄弟,据老朽所知这粮仓仓吏最是难缠,端的是滑不留手,莫说是外边人,就算是顶头上司很多时候都奈何他们不得,为何这次却这般老实?”
阿斌笑了笑,解下腰牌丢在桌子上:“你知道这块牌子是谁的吗?”
何平拿起那腰牌看了看,只见腰牌正面刻着“无为”二字,而背面却是一个“徐”字。何平想了想之后问道“这‘无为’莫不是罗教中的腰牌,这个徐字就不知道了!”
“你倒也见多识广!”阿斌收回腰牌,系在腰上:“你猜得不错,这块腰牌正面的‘无为’二字便是代表当今无为教全清祖师;而徐则是小徐相公,你说这两个人分量够不够?”
“够了,足够了!”何平连忙应道,作为一个混迹于黑白两道间灰色地带的小人物,无论是全清道长还是小徐相公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前者在整合了两浙的所有罗教香堂之后,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将运河一线的水手和漕军为骨干,其势力遍布运河两岸,大江南北皆有,教众只怕不下百万。后者就更不用说了,富可敌国是不必说了,更要紧的是背后站着兰芳社这个庞然大物,只要跺一下脚,无论是江南官场、商场都是要晃一晃的,有这两位大人物出具的腰牌,这些仓吏又如何敢推诿呢?
“这些粮仓明明多半是朝廷的,这两位为何要清查呢?”何平小心问道。
阿斌喝了口酒,笑着看了何平一眼:“他们那样的大人物想干什么,莫说是我,就算是我家公子也未必全知道吧?”
“是,是!”何平连忙点头道:“小老儿也就是吃了几杯水酒,扯扯闲篇罢了,哪里还敢探个究竟!”
阿斌喝了口酒,吃了口菜,放下筷子:“若是扯扯闲篇也好,照我看,这次江南要变天!”
“变天?”何平吓了一跳:“这话可不能乱说的,难道那两位要造反不成?”
“哪个说他们要造反!”阿斌笑了起来:“我说变天的意思是江南的天要变了!”
“江南的天?这个又从何说起?”
“何老丈,自本朝开国以来,这天下虽然是朱皇帝的,可江南的天却一直都是缙绅老爷的,我这话不错吧。”
“话倒是不错!”何平疑惑的问道:“可是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的吗?无论是谁家当了天子,都要开科取士,大封百官?你不造反,江南的天又怎么变得了?”
阿斌见何平这样,心中一阵得意,他喝了口酒:“前些日子,我家公子说过一句话,之所以缙绅老爷们能当江南的天,就是因为朝廷离不开他们,离开了他们就收不上粮赋,没有江南的粮食赋税朝廷也就不是朝廷了,所以他们才能这么得意!”
“令公子这话说的倒也不错!”何平点了点头:“可是天又怎么会变了呢?难道离开了缙绅老爷们,朝廷就能把粮赋收上去不成?”
“嘿嘿!”阿斌突然笑了起来:“何老丈,你查了这么多天的粮仓,我就不信你什么都没看出来?”
听到这里,何平心中一动,那天夜里自己清查账薄时发现的事情又闪过心头——“这两年江南不但没有向北边运去一粒粮,算起来临清那边还运过来了十几万石粮食!”
他斟酌了一会,试探着问道:“你是说粮食南运的事情?”
“我家公子果然没有选错人!”阿斌拍了一下大腿:“不错,就是这个!老丈,你有没有想过按说这镇江粮仓里的粮食应该是往京城运的,为何却屯在这里,不但如此,连临清的粮食还往南运?”
何平缓缓的摇了摇头,这也是已经萦绕在他心中很久的问题了,却一直没有答案。
“我家公子是这么说的!”阿斌笑道:“金山卫这边有几十万张嘴,京城也有几十万张嘴,但是金山卫这边出银子买,而朝廷却不出钱,所以粮食就往南边来了!”
“金山卫这边出银子,朝廷不出钱!”这句话就好像一颗炸弹,将何平的脑子炸的嗡的一声响,许多原本散乱不堪的细节一瞬间被连接起来,比如粮仓里几乎都是近一两年的新米,可是那些陈米都到哪里去了?这显然只有一个答案,有人将新米卖给付钱的金山卫,而把那些陈米送到没有付钱的京师了。
“可,可是就凭这些也不能说江南变天了吧?”何平问道:“而且这样搞下去,朝廷肯定会派大员下来稽查的,那时候又怎么办?”
“何老丈,你还是不明白呀!”阿斌趾高气扬的笑道:“算了,有些话现在说还早,等明年春天过后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何平见状,只得旁敲侧击了几番,可是阿斌口风却严的很,只是吃菜喝酒,关于粮仓的事情就只字不提,何平只得作罢。次日他正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新购置的宅地养老,却听到门外有人敲门。
“何老丈,何老丈,快开门!”
何平莫名其妙的开了门,站在门外的却是阿斌,只见他满脸红光的一把抓住何平的胳膊:“何老丈,快随我去,你的好事到了!”
“好事?什么好事?”何平力气没有他大,没奈何跟在阿斌身后。
“你莫问,到了就知道了,定要请我吃酒!”阿斌头也不回,将何平扯到了粮仓旁的一栋刚刚粉刷一新的两层小楼,只见院子门口满地都是爆竹炸后的红色纸沫,院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六个大字“镇江大米会所”。
第两百四十八章
大米会所4
“大米会所?”何平皱起了眉头:“大米还要搞会所?真是开眼界了!”
“待会莫要多嘴!”阿斌低声叮嘱了一句,便快步进了院子,片刻之后他又出来时已经满脸的激动:“何老丈,徐相公要见你!”
“哪个徐相公!”何平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还有哪个徐相公?难道还能是京城里那位大徐相公?”阿斌扯了何平一把:“快走,莫让徐相公久等!”
徐渭坐在太师椅上,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中的账薄,朱正良和曲端毕恭毕敬的站在两旁,垂手侍立。几分钟后徐渭卷起账薄,敲了两下自己的膝盖:“你们两个好生做,大米会所只是个开始,将来铜、铁、棉花、糖还有油这几样也要一样做起来。这几样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物资都要抓在我们手里!”
“是,是!”曲端与朱正良连连点头:“我俩从未做过这等事,还请相公您多多提点!”
“呵呵!”徐渭笑了两声:“你们两个又在说笑话了,你们两个没做过,难道我做过了?谁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嘛!还能怎么样,硬着头皮做下去呗!当初周大首领带着我们去东番、去日本、去南洋的时候难道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
“是,是!”朱正良笑道:“相公说的是,不过大首领天纵英才,哪里是我们敢比的。”
“这倒也是!”徐渭笑道:“既然这样,我就把大首领关于大米会所的指示转述一下。就两条:第一,不要急着赚钱,要以控制米价为第一要务,控制住了米价,赚钱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第二、要尽可能用经济手段达到目的,减少后患!”
朱正良与曲端对视了一眼,都发现对方都是一脸的茫然,曲端问道:“徐相公,第一条倒是明白,这第二条是什么意思,还请您解释解释!”
“这大米会所,说到底就是一个买米卖米的地方,与寻常米市不同的是这里能够买卖的除了现在的米,还有未来的米;除了这里的米,还有其他地方的米。”说到这里,徐渭稍微停顿了一下:“我打个比方,比如小曲你现在没有米,但是一个月后新米上市,在芜湖会有一万石新米。但是你现在需要一笔银子,小朱有银子,那你和小朱就可以在会所中签下一笔合约,现在小朱预付一笔货款,一个月后小曲将米运到镇江来,小朱凭这个合约到时候就能取米。”
“徐相公,若是按照你说的,我和正良两个人便可以签下合约了,又何必专门搞一个会所出来?岂不是更麻烦?”曲端不解的问道。
“是吗?”徐渭笑道:“那我问你,若是你拿了银子,翻脸不认账怎么办?或者说下个月芜湖发了大水,你的田地颗粒无收,根本没有米给小朱怎么办?或者说你们两个签约的时候米价是五钱一石,但接下来北方蝗灾,米价腾贵涨到了一两一石,你要求小朱补上差价,否则便不肯交米,那又怎么办?”
曲端被徐渭一串连珠炮般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一旁的朱正良却灵机一动:“徐相公的意思是不是要有一个作保的中人?”
“嗯!”徐渭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良说的还有点意思,不错,这大米会所便是中人。谁要把自己的拿到这里来出卖,就得先交一笔保证金,若是违约,保证金就会被没收。合约既然签订了,就必须依照合约来,是多少就是多少,是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不能有半点差误!”
“那这么做又有什么好处呢?”
“你们知道现在江南一带,大米的最大买家和卖家是谁吗?”徐渭问道。
“买家还不知道,卖家应该是镇江这边的粮仓!”曲端小心的答道,他很清楚镇江的粮仓都会有大批粮食出卖。
“错了!”徐渭笑道:“江南米市最大的买家是我们,最大的卖家也即将是我们!”
“是我们?”
“没错!”徐渭笑道:“你们知道金山卫现在有多少人口吗?依照今年六月份的统计,有三十二万四千人,除此之外,在金山卫方圆五十里内,还有一共八十二个村镇,这些镇上的绝大部分居民都是工匠、脚夫、船工、商贾、小工,换句话说,其实这些镇子上的居民几乎都不是农民,就算是农民,也多半是种菜、养蚕、果树这些经济作物,因为种稻子的收入要比这些低得多。如果每个集镇按照两千人口算,金山卫极其周边大概有接近五十万人的食米是要通过外购获得的,如果一个人一年食米三石,那么需要外购一百五十万石米,你觉得江南还有哪一个买家比我们更大吗?”
“那卖家呢?”
“你忘了从南洋、东番的进口大米了吗?”
“徐相公,我有一点不明白!”曲端问道。
“说!”
“既然金山卫需要那么多大米,又能够从南洋和东番进口那么多粮食,那干脆就用进口的粮食供应金山卫的百姓不就好了,何必这么麻烦?”朱正良不解的问道。
“正良到底还是个书生呀!”徐渭笑了起来:“你听说过客大欺主,主大欺客的道理吗?就是说无论是主是客,大的总是可以欺负小的。我们兰芳社每年要买那么多大米,又要卖那么多大米,只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大米会所,那这个会所的控制者就必然是我们。如果我希望米价升,那我就大肆求购,如果我希望米价低,我就大肆抛售,高抛低吸之下,岂不是远远胜过简单的自己买米给自己吃?”
第两百四十九章
大米会所5
朱正良听到这里,已经是目瞪口呆,半响之后方才叹道:“徐相公高论,正良不及,但此事与圣贤所教有所不同,还请告退!”说罢他便拱了拱手向外走去,曲端赶忙伸手去拉,却没拉住,只得追了上去。
何平抬腿迈过门槛,里边却急匆匆的冲出来一个人来,两人正好撞了个满怀。何平摔了个四脚朝天,后脑勺在门槛上磕了一下,顿时喊起疼来:“你这厮怎么这么走路,长没长眼睛呀?”
朱正良看到地上那人头发已经斑白,心中的怒气已经去了七八分,赶忙伸手将何平扶起,陪笑道:“小子无状,方才走的匆忙,不想撞倒了老丈,还请见谅!”
正说话间,曲端已经追了上来,一把拉住朱正良:“正良兄,你这又是何必呢?我的面子你不卖,小徐相公的你也不卖?”
“这不是面子的事情!”朱正良转过身来,脸上已经没有半点笑意:“这件事情若是成了,江南小民该有多少破家?这种事情正良岂敢掺和?”
“正良兄你这话说的可就差了!”曲端反驳道:“什么叫我这事成了?这事情是我一个人做的吗?你们朱家至少也有一半吧?再说了,怎么我们这事情成了,江南小民就会破家?他们不种水稻可以改种棉花嘛,日子还会好过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