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624

“诸位!”今井宗久苦笑了一声:“若是在过去,我可能会偷偷赚上一大笔,但是这一次有些不一样了,我还有更要紧的事情!”
“更要紧的事情?”众人一愣,对于商人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赚钱更要紧的事情呢?
“首先是三好家的矢钱!”今井宗久沉声道:“一共十万贯,我尽力拖延,眼下只交付了五千贯,其余的都还在我手里,是给还是不给,我一个人做不了主,这个要大家一起商议!”
屋内顿时哗然,这十万贯屋内各家人人有份,着实肉痛的很,此时听到今井宗久说只交出去五千贯吗,剩下九万五还留在那里,不啻于是一个意外之喜。立刻就有人喊道:“不交,干嘛要交,原先是畏惧三好长庆的威势,现在他性命难保,三好家在近畿能不能自保都成问题,干嘛还要交钱!”
“对,对!”
“按照原先的比例各自返还吧!”
“还是持重几天,确认了消息再说吧!”
众人意见不一,但即便是最为持重的人也认为应该把这笔钱保留到事情明朗之后再做决定,说白了这可是相当大一笔钱呀,为了拿出这笔钱,他们当中的不少人都挤占了流动资金,甚至想高利贷商人借款才筹齐了,能够拿回来自然是高兴得很。
“还有别的事情吗?”津田宗达问道:“如果仅仅是这件事情,您应该不会有什么紧张的吧?”
今井宗久点了点头:“其实是一件事情,这笔钱我建议留下来,做一件事情!”
“做一件事情?”
“没错,修建城墙!”今井宗久沉声道:“诸位,如果三好长庆真的因此死了,近畿必定大乱,那时会有大批的野武士和盗匪横行,堺应该加强戒备以免遭到袭击!”
“嗯,今井兄说的不错!”
“这个倒是,虽然心痛,但这笔钱必须花!”
今井宗久的这个理由得到了众人的赞同,生活在战国时代的他们早已懂得了乱世的法则,修建城墙花费虽然多,但比起自己的身家性命来说就算不了什么了。再说战乱也是发大财的好时候,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还有第二个问题,如果三好家覆灭,那么下一个霸主应该不会是近畿的,他们上洛之后必然有许多要花钱的地方,而我们肯定会成为他们勒索的对象。如果我们有一道城墙,就有一点自保之力,至少可以讨价还价一番了,不会像现在这样,随便一个什么人都可以狐假虎威,向我们随意勒索!”
众人纷纷默然点头,他们都知道今井宗久被松永久秀勒索走重宝松岛之壶的事情,设身处地一想,也难怪今井宗久这么恼火了。
“今井兄!”津田宗达突然问道:“筑城这可是件大事情,请问你打算请哪位筑城大师前来做呢?再说区区十万贯又能筑出什么城来?”
“诸位稍等!”今井宗久站起身来,走到房门旁轻轻的敲了两下,便拉开纸门,露出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来,今井宗久弯下腰向众人一伸手:“这位便是周可成周先生,是这次我请来的筑城大师!”
“筑城大师?”津田宗达也和周可成打过交道,知晓对方的身份,心中生出疑念来:“这位不是兰芳社的大掌柜吗?怎么又是筑城大师?”
“呵呵!”周可成向众人做了个团揖,笑道:“津田先生,在下虽然平日里行的是商贾之事,但对于筑城也略知一二。比如大明的中左所、东番的淡水这两座城,以及城下町都是在下所建的,诸位若是有闲暇,大可前去一游,在下自当扫阶相迎!”
“哦,还有这等事?”津田宗达瞪大了眼睛,惊叹道:“想不到周大掌柜还有这等本事,果然是能者无所不能了!”旁人也禁不住啧啧称奇。原来由于技术的落后,早期日本的城塞主要建筑在险峻高地,即将城塞修建在山上,然后将较为平坦的山坡削陡,在有限的技术和人力情况下尽可能提高防御能力。在平地的庄园一般只有简陋的围墙,像京都这样的大城市是没有城墙的裸城。但到了战国中后期,随着拥有人口的增长、技术的提高,有些实力较为强大的大名便将居城从险峻的山地迁移到交通便利的平原,尤其是河流、渡口、海边旁,以便于发展经济、管理领地、征收赋税。一门研究如何在平原通过改变地形地貌加强防御、保护在城外的商业区、手工业区、发展经济的学问筑城术也渐渐在日本兴起,在周可成看来,这应该是军事筑垒学和城市规划学的雏形,很多知识还没有破除神秘化的面纱,与阴阳学、风水混为一谈,以他对火器和建筑学的了解,为堺这个临水的商业港口设计一套城防系统应该问题不大。
“我倒是不觉得堺需要筑什么城!”一个声音从角落传来,众人的目光转了过去,发现说话的却是茶屋的中岛明延。今井宗久笑问道:“中岛兄为何这么说?”
“再好的城也需要人来守,雇佣野武士砍杀盗匪不难,但是雇佣他们守城怎么可能?花钱且不说,这些野武士本身就是麻烦的来源!”中岛明延冷笑道:“依我看,今井兄失去了重宝之后,被贪嗔念头迷了心,才说出这样的注意吧?”
“你——”今井宗久闻言大怒,正要出言反驳,却感觉到右手的袖子被微微扯了一下,他也是极为聪明的人,立刻知道这不是发火的时候,否则只会坏了大事,便冷笑了一声:“筑城就说筑城的事情,还说其他的作甚?”
第三百一十九章摊牌3
“与筑城相关的事情多了,钱、人、物,还有与近畿各方势力的关系!”中岛明延反驳道:“我们堺可不是乡下的那些地头国人,随便找个山头立个土寨子就是了。这里是诸国的商人往来之所,每天进出的人就有上千,筑城哪有像你说的这么简单的?”
“中岛先生!”周可成突然开口:“你可去过大明?”
中岛明延闻言一愣,答道:“倒是未曾去过!”
“嗯,大明的南京城皆由城墙环绕,光是城墙就有百余里长,皆用巨石为基,青砖堆砌,糯米石灰汁粘合,其缝钢刀不得入,每日出入之人便不下数万人。您说是这堺的城难建,还是大明的南京城难建?”
屋内众人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但听到周可成方才所说大明南京城的规模,纷纷失色。那中岛明延苦笑了一声:“自然是贵国的南京城难建,只是大明天子是天上人,其实我们这一群商人可以比拟的?”
“也好,那我就不拿大明天子做比,我少年时家乡有位王举人,家中有上百顷好田,在外面做了十多年州县官,算起来家产也有二三十万两银子,宗族有三五百丁壮。他聚族而居,有三重院落,四角皆有望楼,大门铁叶包裹,十分牢固。墙壁有四五丈高,留有女墙射孔,粮仓中的存米可供五年食用,弓弩火器一应俱全,家中还有好几口甜水深井,您觉得这位如何呢?”
“这个——”中岛明延顿时哑然,周可成话语中的意思十分明显:大明皇帝你们不敢比,这个退休的缙绅在大明这样的太平地方都知道搞出这样一个乌龟壳来,你们这些有钱人在这样的乱世居然不修城自守,岂不是傻逼吗?
“那周先生有什么高见呢?”津田宗达见中岛明延说不出话来,便接过话头去问道。
“我哪里有什么高见!”周可成笑道:“兰芳社虽然是个外来户,但在堺也做了几年生意了,生意是越做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贵国并不是只有堺一个商港,比如平户,五岛、对马、博德等。但是相比起来我还是觉得堺是最好的,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为何?”
“因为堺不是属于任何一家大名,而是属于商人们自己的城市。商业的活力就在于自由,只要买卖双方都同意,谁都可以买,谁也都可以卖,不受管制,这样才是最公平的,也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哦,为何这么说?”津田宗达还是第一次听说过这种理论,好奇的追问道。
“就拿我兰芳社做比方吧,我们运来硝石,来换你们的铜,只要我们双方都是自愿的,那么肯定在我眼里得到的铜比拿出的硝石更值钱;而在你眼里得到的硝石比拿到的铜更值钱,这样一来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好处!”
“咦!听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的样子呀!”津田宗达击掌赞道:“确实,若是双方都是自愿的,那若是有任何一方不得利,那这买卖自然不会成交,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从来没有想到过呢?”
“津田兄,你为何这么高兴?”旁边一个商人莫名其妙的问道。
“你还不明白吗?从前僧侣和武士们都攻击我们商人们一不耕作、二不做工、三不打仗,却能依靠欺诈获得巨大的财富,幕府也以此为理由动辄发布德政令,废除债务。而有了周先生的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反驳了那些武士和僧人了,我们虽然没有做工和耕地,但只要交易不是强逼达成的,买卖便是对双方有利的,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废除我们的借款?”
“对,对呀!”
“不错,就是这个道理!”
屋内顿时激起了一片欢呼声。与绝大部分古代社会一样,在古代日本商人是一个颇为尴尬的人群,虽然他们积累了颇为丰厚的财富,但政治上的地位却十分卑微,不但占据统治地位的僧侣、公卿和武士们不断在舆论上攻击打压他们,而且幕府还不时发布德政令来侵剥他们的财产。以于1279年镰仓北条幕府发布的第一次德政令为例:御家人不得将领地出卖或典当给非御家人,非御家人已经取得的御家人领地必须无偿返还,幕府不再受理与御家人借贷相关的诉讼纠纷。显然幕府颁布德政令的目的是为了救济因为抵抗蒙古入侵而濒临破产的御家人,随后德政令的范围扩大到了农民等其他下层等级。显然这一法令损害的是经营高利贷业的当铺、酒屋以及其他商人的利益,德政令也就成了让商人们深恶痛绝的名词。而周可成的方才那几句话虽然听起来简单,却是后世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一个很著名的定理——dt&gt0,即交易创造财富。虽然这一理论被许多其他学派的经济学家批驳,但在这几位有心人的耳里就不啻于天音——这一理论彻底摧毁了德政令的道义基础——幕府颁布德政令不是赖账,而是为了将商人用不义手段获得的财富夺回来交还给原本的主人。
“诸位!”周可成举起右手,屋内的声音平息了下来:“正如我方才说的,堺胜过其他贵国的其他商港是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大名,是属于商人的城市。无论是哪里的商人,都可以在这里凭自己的意愿自由的做买卖,这才是堺繁荣的真正根源。”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屋内每一个人的脸:“但是堺的自由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除非我们在座的都出自己的一份力!”
“周先生,我们也希望可以让堺一直这样下去!”中岛明延低声道:“但这是不可能的,武士们有刀,现在是因为他们在互相攻打,早晚有一天会有人一统天下,到了那一天,堺就会和平户、博德一样!”
第三百二十章摊牌4
周可成笑道:“武士有刀,可你们也有钱呀?”
“钱有什么用?”中岛明延苦笑道:“你也都看到了,那个松永久秀说要十万贯,我们就得拿给他!”
“那是因为你们使用金钱的方式不对。”周可成笑道:“其实刀不也是一样?同样是刀,在庸碌的武士手中和在剑豪手中可是大有区别呀!”
“使用金钱的方式不对?”中岛明延顿时有些不服气了,若说别的也还罢了,在金钱的使用上他可是时常以行家自诩的:“那就请周先生指点一番,看看我等有什么不对的?”
“指点不敢,还是切磋一番吧!”周可成笑了笑:“我问诸位一个问题,贵国战乱已经百余年,刀剑长枪、弓矢甲胄可谓是遍地皆是,像纳屋更是以出产军器而闻名,为何您说只说武士手里有刀,却不说农民、僧人手里有刀呢?”
“我方才只不过是打个比方罢了,农夫,僧侣虽然手中也有刀,但毕竟不是为战斗而生的,不像武士生下来刚学会走路便挥刀拉弓,而且武士掌握着列国守护之权,一声令下,便有数万之众云集,哪里是农夫,僧侣可以比的!”
“不错,正如您所说的,武士强大之处有二:一来生下来便修习武艺,武艺高强,甲仗精利,可以以一敌十、二来身居高位,组织严密,一声令下便可以有大军,所以所有人都畏惧他。但是时代已经变了!”
“克服?怎么说?”
“首先第一条,刀剑长枪、弓箭骑马都是要身强力壮,花费长时间练习方能精熟的,但铁炮却不同,哪怕是个在家里织布的妇人,只要花费半个月练习,便能躲在女墙后面扣动扳机,射杀身经百战,以一当千的猛士。而铁炮需要优秀的铁匠打制,还要硝石、硫磺和铅作为弹药,这些都需要金钱。”
“嗯,那其二呢?”
“过去武家身为栋梁之人,只要振臂一呼,支族郎党景从,数万之众呼吸可至,是以有贵种之说。而今贵国多年战乱,近畿到处都是失去土地的有力武家和浮浪。只要有钱有粮,计日付筹,又何愁没有军队?是以上古之时竞争于名分、中古之时竞争于气力,而今天则竞争于金钱,列位既然有钱,又何须害怕武士之刀?”
“这个——”中岛明延哑然,一旁的津田宗达接口道:“周先生说的虽然听起来有理,可这样招募而来的军队可战否?即便可战又是否控制得住?”
“这种事情说的再多你们也信不过,这样吧。前些日子应石山御坊所求,我有一小队卫队将到,那时诸位可以亲眼看看就是了!”周可成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诸位莫要以为这些钱是白花了,你们在和各国大名打交道的时候也没少吃过亏吧,若是手头有城有兵,自然很多亏就会少吃了,至少幕府下德政令的时候也会有点顾忌吧!”
“这个倒是!”津田宗达笑道:“正好和议众今天都在,那就把这件事情定下来吧!同意的人有多少?”
“且慢!”周可成叫住众人:“请诸位再听在下一句话,筑城要花费巨款,得益的是所有来堺的人,应该让每个人都承担这笔开支才公平。”
“那您的意思是?”津田宗达被周可成有些弄糊涂了。
“发行公债!”
“公债?”
“对,以堺的名义借钱,用这笔钱来修建城墙,抵押就是未来若干年堺的税收,比如房屋税、土地税、通关税、水钱等等。每年计息付账,分若干年逐渐还清!这样一来,堺可以得到安全,而出钱的人也可以得到一笔收益,可谓是两全其美!”周可成笑道:“诸位若是觉得可行,兰芳社也愿意出十万贯!”
“贵社愿意出十万贯?”津田宗达大吃了一惊,须知堺镇虽然号称黄金汇流之地,众人筹集这十万贯献给三好家矢钱也是花了好大一番功夫,而周可成就这么轻易的表示愿意认购十万贯,其背后隐含的财力着实可畏。
“我兰芳社在堺赚了那么多钱,也算得上堺的一份子了,眼下堺遇上了麻烦,认购点债券也是应该的!”周可成笑道:“不过在商言商,既然借钱,那么利息和抵押物方面我兰芳社自然也要有相应的保证,这个没有问题吧?”
“这个没有问题!”津田宗达笑道,周可成的这个要求在他看来倒是理所当然,债主当然要有抵押品和利息,不然谁还借钱出去?而且若是采取这一策略,公债的大头估计也是落在他们这些豪商头上,大家都是债主,自然屁股坐在一边。
“周先生!”半天没开口的中岛明延终于开口了:“债券的钱我们也不是出不起,但是大家都是生意人,谁也不知道啥时候要用钱,如果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临时急用怎么办?那个利息可就到天上去了!”
“这个我有一种想法!”周可成笑道:“大家都想着自己来买这公债,但其实应该允许所有人都来买,一人力短,众人力长嘛。而且你们缺钱的时候,可以把债券转让给想要的人,这样你可以得到钱,那个人也可以得到利息,岂不是两全其美?”
“对,债券也可以买卖,这是个好办法!”
周可成这句话打消了不少人的顾虑,中岛明延深深的看了周可成一眼:“周先生,想不到您不光是生意做得好,还会筑城,还会这么多东西,看来这次的事情是离不开您了!”
“中岛先生说笑了!”周可成笑道:“我早就说过了,兰芳社在堺赚了很多钱,也交了不少好朋友。我周可成是个讲信义的人,是不会丢下老朋友不管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