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624

“不要管剩下的锡锭了,把伤员和我们的尸体搬上船!”甲板上圣迭亚哥的脸色极为难看,他的右臂中了一箭,幸好给皮甲挡了一下,他心疼的看着地上的尸体和被迫放弃的锡锭,转而目光转向阿劳丁,对方正在鞋底擦拭剑刃上的血迹。
“你这个混蛋!”圣迭亚哥揪住了对方的领口:“因为你这个混球,我们损失了五个好小伙,还有这么多货物!”
“我可以赔偿你们!”阿劳丁的解下腰间的皮口袋:“这是我原本准备送给哈里发的礼物,都是最上等的宝石原石,足够买十条这样的船了!”
“放开他!”莫娜的声音传了过来:“大副,你马上去指挥升帆开船,这里交给我!”
“是,船长!”圣迭亚哥恶狠狠的盯了阿劳丁一眼,转身离开。莫娜接过皮口袋打开一看,里面满是未经加工的宝石原石,她取出一枚放在阳光下,露出的宝石晶体反射出醉人的光。
“美丽的女士,只有这样的宝石才能承托您的美貌!”阿劳丁正想鼓动唇舌打动眼前这位美丽的女船长,莫娜将宝石放回口袋,突然问道:“还有吗?”
阿劳丁一愣:“还有什么?”
“让我不把你丢进海里喂鲨鱼的理由!”莫娜将口袋交给身后的随从,右手按在自己的刀柄上,在他的身后,四名卫兵手中的火绳枪对准了阿劳丁。
“那口袋里的宝石价值连城——”
“这已经是我的了!”莫娜打断了阿劳丁的辩解:“我是这条船的船长,上面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管辖之下,我可以处死你,你身上的一切还是都属于我的。如果你想活下来,就得付出代价赎自己的命!”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莫娜冷笑道:“我知道你说即使杀死我敌人也不会放过你,也许是这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放过你,你撒谎了,而且愚弄了我,仅仅因为这个我都要处死你,说吧,现在你打算用什么换自己的命?”
“我可以另外再支付赎金!”阿劳丁冷静了下来:“我是亚齐苏丹国的第一王子,给我纸和笔,我可以写信让人支付赎金!”
“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莫娜提高了嗓门:“我刚才说是现在你打算用什么赎自己的命,现在!你懂得我的意思吗?即便你没有撒谎,我也要在很久以后才能得到赎金,我要求的是现在。”
“可,可是我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已经拿出来了!”阿劳丁这才明白了过来,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冷汗,眼前的这个女人显然不是在撒谎:“我已经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了。”
“那是你的命,是你的事情!”莫娜的眼睛里露出了讥诮的光:“在我的船上什么亚齐苏丹国,什么第一王子都救不了你的命。你不是很聪明吗?很会撒谎吗?珠宝商人?哼!现在可以看看你的狡猾是不是能救你的命了!”
阿劳丁感觉到脚下的甲板在晃动,逆戟鲸号在风力的驱动下,离开了码头开始缓慢的向北大年港的入口驶去,那四支对准自己的枪口就好像两双眼睛,冷冷的盯着自己。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经历了这么多危险,真主肯定不会让我死在这个地方的!阿劳丁告诉自己。
“我的真正目的地是伊斯坦布尔!”阿劳丁尽可能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可信一些:“我打算晋见哈里发,促成奥斯曼帝国和亚齐苏丹国的联盟,共同对抗葡萄牙人!”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莫娜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个让自己继续说下去的手势。阿劳丁咬了咬牙:“但是这个计划被泄露出去了,我的船队遭到了葡萄牙人的伏击,结果我不得不弃船逃走,后来的事情您都知道了。我不知道泄露者具体是谁,但肯定是我们盟友中的一个,也有可能是我父亲的近臣,因为我只在一次联盟的会议中提过一次,想必那个人买通我身边的侍从,暗中监视我的行动,然后把我的行踪出卖给了葡萄牙人,借用异教徒的力量来消灭我。”
“很有趣的故事!”莫娜笑了起来:“恭喜你王子殿下,你暂时保住自己的命了。现在你是我的囚犯,我将把你交给一个人,让他来决定你的生死祸福!来人,把他押到底舱去!”
第两百七十一章张经
中左所。
“真是一个漫长曲折的故事呀!”周可成放下手中厚厚的一叠信纸,叹了口气:“莫娜这一趟北大年还真是遇上大事了!”
“师傅,您觉得这个阿劳丁——”
“万人之英,气魄非凡的英雄豪杰!”周可成毫不犹豫的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对阿劳丁计划的评价要比这个时代所有的人要高。假如他的计划成功,东南亚将会崛起一个强大的伊斯兰帝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欧殖民强国通往亚洲和大洋洲的吸血管将被一刀两段,没有从亚洲数百年殖民贸易积累的资金财富,西欧工业化进程很可能会失败,整个世界近现代史都将被改写。当然从后世的历史来看,这位阿劳丁王子最后是失败了,但从信中所记载的故事里不难看出其开阔的眼光、不屈不挠的意志、匪夷所思的勇气、极其充沛的精力,像这样的杰出人物在任何国家的历史中都是不多见的。
“那您打算怎么处置他?”
“原本我还打算在中左所多待几天,看来是不行了!”周可成叹了口气:“摊子太大,事情太多,手头可用的人手却太少。没有办法了,先去拜会一次知府大人,把这里的事情安排一下,然后就回淡水,见见这位阿劳丁王子!”
在周可成于东山击败曾一本半个月后,在杭州西湖畔的一座园林里,天刚蒙蒙亮,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各省御倭大臣张经便已经离开了卧室,踏着露水,在庭院里咯吱咯吱的踱步起来。
时候确实还很早,熹微的晨光刚刚在朝东的屋脊上抹上一层乳样的白色,满院子的花树山石还隐现在昨宿的雾气里。四下里静悄悄的,整座园林还在熟睡。不过张经觉得已经睡得很够了,实际上他自从上任以来每天最多也就睡两三个时辰,何况看完昨夜那封塘报后他更是合不上眼,各种各样的心事不断浮上心头。
张经是八天前得知曾一本在东山被剿灭的消息的,刚刚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十分高兴,毕竟在他的御倭战略中,两浙的位置是要先于福建的。所以他借着先前八闽缙绅反对狼兵入闽的由头,将“倚为干城”的狼兵都调往两浙,抵御倭寇的入侵,而福建则基本交给当地官绅来应对,那个泉州知府能够赢得如此大胜,一举将曾一本这样的巨寇剿灭,这无疑减轻了他的负担,使其可以将主要精力用来应付盘踞在沥港、柘林等地的海寇。但昨天夜里的这封塘报却让他感觉到了一种不祥的征兆。
“兹泉州知府何文吉统率乡兵,破大寇于东山,枭巨贼曾一本之首,解朝廷东南之忧。今莆田、泉、漳诸州海贼出没,勾结海外蛮夷,出没掠杀人财,迁何文吉为福建布政司参政,整饬兵备福建沿海诸州兵备。”塘报上这段话有两层意思,首先嘉奖何文吉的功劳,然后升此人为莆田、漳、泉三州的兵备道,兵备道是明代中前期出现的一种官职,其责任是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抵御贼寇进攻等,这个命令实际上已经将何文吉升为负责福建御倭海防的最高指挥官。越过张经这个负责东南御倭的方面大臣,直接委任一人担任福建的海防事务,其中的意味实在是深长的很。
像张经这样在宦海中浮沉了数十年的人物自然能从这几句简单的文字中看出更多背后的东西,就在曾一本被消灭之前不久,这个巨寇刚刚在广东大大的捞了一把,甚至攻破了潮州城,逼得两广总督欧阳必进上书请罪,派出名将俞大猷为为两广备寇都指挥,曾一本才撤兵退到粤闽边界的东山岛,据说有船只过百,兵马上万。像这样的巨寇岂是区区一个文官带着乡兵能够消灭的?而通过一些背地里的消息渠道张经才知道这位何知府之所以能够击败曾一本凭的不是当地的乡兵,而是一批刚刚投顺大明的海外藩国,而且听说京师天子正在重修的寝宫,用的就是这藩国进贡的木材。这几件事情凑在一起,这位何知府颇得天子赏识,升了兵备道;那蛮酋立下大功,宫中还要派出使臣册封,也是个异数。
相比起何文吉在福建辉煌的表现,张经在两浙的表现就显得颇为逊色了,汪直与徐海在沥港盘踞,不时出兵四出劫掠,而由于先前朱纨搞的两桅以上大船入官政策,结果当地大船要么被毁坏,要么逃入海中成为海贼,船匠也多流离失所,官府要打造军船一时也不得便,只得分兵把守各海口。可两浙一带海岸线曲折,陆路远不如海路便捷。一时间明军疲于奔命,十分被动,加之倭寇前锋多为身经百战的倭人武士,倭刀锋利,长弓铁炮可及远,东南明军多年不遇战事,早已武备废弛,在这种小规模的接触战中着实吃了不少亏。如果说原先还可以等瓦氏夫人统领的狼兵主力赶到之后再大举出兵,但现在看来已经不能拖延下去了。
“东翁!”一个声音将张经从思绪中惊醒了过来,他转过头来却是自己的幕僚朱公节,只见其正张大嘴打着呵欠,看到张经站在院子里连忙把半截呵欠咽了回去:“您今日怎么起来这么早,天才刚放亮呢!”
“是呀!”张经叹了口气:“始终睡不着,在床上翻来覆去,索性就起来在院子里走走!”
“您莫不是为倭寇的事情发愁?”朱公节揣摩了一下张经的心思问道。
“是呀!”张经摇了摇头:“我已经出任此官半年,可战事一直不得进展,倭寇出没无踪,而官军则疲于奔命。稍一交手,便屡屡挫败,这般下去将士们则夺气矣,如何与倭贼厮杀?”
第两百七十二章招揽
“东南太平已久,民风糜弱,当地军士不敌倭贼也是情理之中!”朱公节逢迎了一下张经的口气:“只是既然东翁已经奏调广西狼兵,待其至后再与倭寇交锋不迟!”
“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张经叹了口气:“狼兵要来江南须得先集中梧州,后经广东南雄、过大庚岭,再坐船至江西南昌,然后顺江而下,跋涉数千里,历时近年,少说也得明年年初才能到这里,这么长时间本官就坐视倭人猖狂?那样朝廷那边怎么说得过去?”
朱公节也是聪明人,立刻就听出了张经的弦外之音,显然雇主并不指望凭借东南现有明军平定倭寇,而是希望赢得一两次胜利来堵住朝廷那边的口子。作为一名幕僚自然要替雇主解忧。他思忖了一会,笑道:“东翁,我认识一个人,应该能解您的忧愁!”
“谁?”
“项高!此人乃是朱纨的心腹幕僚,当初朱纨攻破双屿港,在鸟仔溪、浯屿大破海贼,皆有此人谋划之功,若是能将其请来,定然能应付眼前的局面!”
“朱纨的心腹?”张经脸色大变,当初朱纨被革职治罪,最后在狱中自杀。但他雷厉风行的手段在军事上却取得了多次胜利,斩杀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许家兄弟、李光头等巨寇,迫使汪直逃回平户。现在回头来看,无疑他是对倭寇海贼取得最佳战绩的大臣,正处于一筹莫展的张经听到这个名字,无异于是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此人在哪里?”
“在苏州隐居!”朱公节答道:“据说朱纨死前将家人托付给他,朱纨是苏州人,所以朱纨死后他便隐居苏州,照顾朱纨的幼子。”
“果然是义士呀!”张经露出了钦佩的神色:“我写一封信,你替我去一趟苏州,请他来一趟杭州!”
“是,大人!”
三天后。
“总督大人!”项高恭谨的向坐在堂上的张经敛衽下拜,晗下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的身体轻微的颤抖着,就好像一棵即将倾倒的树。
“免礼,免礼!”张经的脸上布满笑容:“这里是私室之中,我等都简便些吧!”
“多谢总督大人!”项高拜了一拜,便站直了身体,在侧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背脊挺着笔直,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张经喝了一口茶水,向一旁的朱公节使了个眼色。朱公节会意笑道:“项公,今日老大人请您拔冗前来,不是为了别的,乃是为了御倭之事。眼下倭乱正炽,官军屡战不胜,您昔日在朱大人帐中,屡建奇功,对于御倭之法想必胸有成竹,还请不吝赐教!”
朱公节这一席话说完,项高却好似聋了一般,只是坐在那张椅子上,依旧双手放在膝盖上,背脊挺着笔直,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就好似一尊木雕。朱公节见状,转头向张经看了一眼,低咳了一声。
“项公!”张经咳嗽了一声,叹道:“学生受朝廷重托,出掌东南平倭之事。然而贼人出没无常,官军疲于奔命,屡战不克,百姓深受荼毒。公便是觉得学生愚钝不勘教诲,难道连东南百姓也不怜惜吗?”
“老大人如此厚望,项某实在是受之有愧!”项高终于开了口:“项某也是东南百姓,祖宗陵墓皆在此地,受朝廷恩泽百余年,岂有不开口的道理?老大人屈尊垂问,本应出言,只是项某曾经出任罪臣朱纨的幕府,且才疏学浅,只怕胡言乱语误了军国之事,牵连了老大人,那就万死难赎其罪了!”
“项公多虑了!”张经笑了起来:“朱纨之事,天下皆知,须知郎朗大日,虽一时晦暗,终会昭昭,项公尽管直言,一切都在学生身上!”
方才项高那番话是在提醒自己他曾经是朱纨罪臣幕僚这件事情,而张经则暗示朱纨的冤情天下人都知道,即便天子一时被人蒙蔽,但早晚会昭雪天下,让他放心直言。项高听到这里,双目圆瞪,站起身来跪倒在地,向张经叩首,张经赶忙起身搀扶:“项公这是为何?”项高挣开张经的搀扶,继续叩首三次,方才起身:“张大人,项某方才却是替死去的故友向您叩谢,子纯非死于山海之贼,而是死于衣冠之贼手中。”
“哎!”张经叹了口气:“朱公之死的确是令志士扼腕,闽浙两省官员咸以纨尽忠贾祸为戒,此番若是能平定倭寇,我自当上书朝廷,替朱纨平反解冤!”
“多谢张大人!”项高欠了欠身体:“在下斗胆问一句,您是要永绝倭患呢?还是想要敷衍一时呢?”
“此话怎讲?”张经笑道:“若是能永诀倭患,那又有哪个只要敷衍一时?”
“张大人!若是只要敷衍一时那倒也简单,倭人虽然勇悍,但眼下海寇中多半都是些贪图通海之利的奸民,倭人不过是为前驱之徒罢了。纵然有一两器械精利,然毕竟不过是乌合之众,无有上下之属,贪图劫掠之利,并无长远之计,只要设伏破之一两次,便可以计离间,令其自相残杀,诛杀其首脑,余部便不足为患。但通海之利、倭人、奸民犹在,只要风头稍过,有一二强梁之徒复起,必然故态重萌,战事又起!”
“嗯,项公说的是!”张经叹了口气:“学生在西南时也是这样,每次击破乱贼后,不管如何精心布置,短则一二十年,长则三四十年,必有蛮贼复起,只是我等只有这等本事,能保二三十年平安便也知足了!”
“在东南恐怕还保不住二三十年!”项高苦笑道:“海上茫茫无际,又多有岛屿,贼人最多逃到南洋、倭国去避避风头,能有个三五年平安就不错了!”
第两百七十三章大炮巨舰
“三五年?”张经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起来:“这,这也未免太短了吧?”
“东翁,项公不是还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吗?”朱公节在一旁提醒道。
“对,对,若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还请项公赐教!”
“若要一劳永逸倒也简单!”项高冷笑道:“倭寇十之七八来自平户松浦藩,贼首汪直的巢穴更是就在平户三岛,若是能出兵将这平户松浦藩一举平定,自然这倭患就一劳永逸了!”
“这,这——”张经听到这里,脸色比方才还要难看,半响之后方才叹道:“项公,且不说这倭国乃是我朝太祖时便设立的不征之国,光是这平户与我大明有万里之遥,当中乃是茫茫无际的大海,这般兴师岂有半点成算?”
“若是从我大明兴师自然是不成的,但若是以夷制夷呢?”
“以夷制夷?”
“不错!”项高从怀中取出一副地图,在张经面前展开,却是一副日本的六十六分国图,他指着地图解说道:“您看,这倭国古称秋津国,分为六十六州府,百余年来群雄割据,自相攻杀。强者割据二三州郡,弱者一州半州也是有的。这松浦藩便是在一个叫做九州的大岛之上,这岛上有一强藩名曰岛津氏,与松浦氏的恩主大友氏颇有冲突,若是结好与岛津氏,便可以借彼之力灭掉松浦氏,永绝后患!”
听了项高这一番话,张经半响没有说话,最后他叹了口气道:“项公,你说的这些也太远了,学生先得把眼前的事情顾好,御倭之事,你有何见解?”
“想不到这张经身为二品大员,见识居然还及不上周可成这一个海商头子!”听到张经的回答,项高不禁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重整精神,答道:“以在下所见,若想破倭,最好是造大舰,用巨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