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要紧的事情?”阿巴泰看了看左右,吩咐道:“这里的事情你们处置吧,我先回去一下!”
兄弟二人回到府中,刚刚坐下,阿巴泰就赶忙问道:“老九,我听说这一仗两黄旗全军覆没,是真是假?”
“嗯!”巴布泰放下茶杯,点了点头:“何止是两黄旗,这次从征的除了多铎的镶白旗,几乎全军覆没。若不是他烧桥烧的快,只怕镶白旗都要丢四五成人马!”
“哎呀!”阿巴泰张大了嘴巴:“怎么会输的这么惨?刘成有那么厉害?”
“嗯!步骑炮都十分厉害,尤其是骑兵和炮兵!”巴布泰叹了口气:“我当时一直在中军,对右翼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过事后听阿济格说,刘成的大炮不但威力巨大,而且还可以用马车拖曳着移动,十分便捷,就是因为这个右翼才被铁骑打穿的。刘成的马多,若不是我军背后有一条河,恐怕没几个人能逃出来!”说到这里,巴布泰想起了自己此行的目的,赶忙压低声音道:“七哥,你知道吗?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他们三个在半道上联手杀了大汗!”说罢他便死死盯着阿巴泰的双眼。
然而阿巴泰却没有像巴布泰想象的那么震惊,这个粗豪的男人显露出一副“我当然知道啦“的表情:“嗯,两天前刚刚知道的。”反倒让巴布泰吃了一惊。
“你从哪里知道这个消息的?”
“济尔哈朗给我的信上写的呀!”阿巴泰打开凭几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两张纸来递给巴布泰:“上面写的清清楚楚,老八他独断专行,导致败给了刘成,数万八旗子弟葬身疆场,他们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事业,不得已才杀了老八。不过上面没有提到你的下落,我还为你担心着呢!”
“什么?济尔哈朗写的?你确定?”巴布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依照皇太极死前遗言,他在战前派济尔哈朗回盛京就是为了防备多尔衮三兄弟的,所以才派自己来拉拢阿巴泰的正蓝旗,可看书信上的言辞,分明济尔哈朗是站在多尔衮他们一边拉拢阿巴泰的,这变化也未免太快了吧?
“这个错不了!”阿巴泰笑道:“你看这笔迹,还有这个‘之’字,济尔哈朗的转折总是分成两笔然后勾连起来的,他自小就是这样,错不了!”
巴布泰看了看阿巴泰手指的地方,果然那个“之”字正如阿巴泰所说的,是分成两笔然后勾连了起来,阿巴泰又指了四五个地方,都如他所说的那样。巴布泰这才渐渐相信这信的确是济尔哈朗的亲笔所书,只是他心中的疑问反倒更重了。
“莫不是济尔哈朗被多尔衮他们抓住了什么把柄,逼不得已才写了这封信过来?”
“哈哈哈!”阿巴泰听巴布泰这般说,突然笑了起来:“老九,你方才是没把信看完吧?信上说多尔衮要恢复四大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济尔哈朗他自己也是四大贝勒之一,你说他是不是逼不得已?”
“什么?”巴布泰大吃了一惊,赶忙细看起来。原来多尔衮三兄弟那天夜里围杀皇太极未成,让其突出重围之后,害怕皇太极逃回盛京调动留守的军队对付他们。多尔衮便让阿济格留下来统辖两白旗的大军,自己与多铎带了一千轻骑日夜兼程,抢先赶回了盛京。当时济尔哈朗已经回到盛京,控制了镶红旗的人马,多尔衮见形势对自己不利,便向济尔哈朗提出,皇太极已死,满洲外有强敌,不可再自相残杀,徒然损耗实力,而且他杀皇太极也只是因为其独断专行,致使败给刘成,而不是为了报母亲被逼杀之仇。他建议暂时不再选举汗位,恢复努尔哈赤刚刚去世时的四大贝勒共同理政的局面,即由自己、济尔哈朗、代善、阿巴泰四人共同临朝理政。显然,多尔衮在这个方案中是做出了让步的,他们三兄弟有两旗大军在手,而其余六旗中,正黄镶黄两旗全军覆没,两红、镶蓝三旗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多尔衮三兄弟是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已经有了争夺汗位的资格。而他不但放弃汗位,还只在四大贝勒中占据一席,将其余三席让给代善、济尔哈朗、阿巴泰,他做出这么大的让步显然是为了尽可能快的整合局面。而济尔哈朗在得知皇太极已死、两黄旗覆灭之后,明白满洲政权已经没有资本在做内耗,在得到了多尔衮对皇太极后代的安全保证之后,也同意了多尔衮的条件,从而多尔衮兵不血刃的就进入了盛京城,控制了局面。
“七哥,你打算去做这个和硕贝勒吗?”巴布泰放下书信,他的心中一片混乱,他万万没想到多尔衮能这么快就与济尔哈朗与代善达成了妥协,皇太极在临死前完全没有预料到多尔衮竟然能做出这么大的让步,使得他生前的布置已经完全失效了。
“为啥不做?”阿巴泰已经满脸都是得意的笑容:“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我也是,凭啥他们做得,我就做不得?”说到这里,他看到巴布泰黯然的神色,还以为对方是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笑着拍了拍巴布泰的肩膀:“老九,你放心,咱俩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我出头了怎么会亏待了你?”
“七哥!”巴布泰摇了摇头:“我不是在担心我自己,我是在担心你呀!”
“我?我有什么好担心的?”阿巴泰听了一愣,随即便笑了起来:“我马上就是同朝理政的和硕大贝勒了,什么事情都不能绕过我阿巴泰了。”
“七哥,你难道忘记了阿敏、莽古尔泰后来落得个啥下场吗?”
阿巴泰闻言脸色大变,巴布泰方才提到的阿敏与莽古尔泰分别是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与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这两人加上皇太极、代善便是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一代“四大贝勒”,皇太极汗位稳固后,这两人很快便获罪,阿敏被剥去爵位,打入牢狱之中;而莽古尔泰获罪后不久便病死,死后因为被查出有谋逆大罪,自己被削去爵位,诸子被废黜宗室资格,部众也被瓜分。巴布泰的言下之意很明白,那两位四大贝勒都没有好下场,你去现在位列四大贝勒就能幸免?
阿巴泰沉吟了一会,问道:“老九,事情真的像你说的那么危险?”
“多尔衮能够杀先汗,离不开他那两个兄弟的支持。可是多铎和阿济格立下汗马功劳,却连四大贝勒都进不去,反倒你一个庶子出身的,却位居他们之上,你觉得那两个会服气?”
“这个——”阿巴泰想了想:“可毕竟这是多尔衮亲口承认的,再说唇亡齿寒,济尔哈朗和代善他们也不会看着他们两白旗对付我的吧!”
“七哥——“巴布泰冷笑道:“你把事情想得太清楚了。你想想,代善是排行第二,大哥死后他是诸贝勒之长,多尔衮要借助他的威望来慑服对他不满的人;济尔哈朗是受了先汗旨意回来对付他们的,如果不让他满意,就连盛京城都进不去;那为啥要把最后一个理政之位给您呢?而不是给多铎或者阿济格呢?”
“为啥?”
“我估计有两个原因:第一,若是让阿济格或者多铎上位,那四大贝勒之中他们兄弟就占了两席,济尔哈朗不会答应。所以对于多尔衮与济尔哈朗来说,选一个原本身份低微一些的更为有利,因为这样的人就算进了四大贝勒之位,也无法威胁他们。”
“哼!那还有一个呢?”阿巴泰冷哼了一声,他对弟弟的这番解释颇为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颇有一番道理,的确阿巴泰在后金勋贵之中素来以不喜政务而著称,让这样一个人上位,即使不会成为自己的助力,至少不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正蓝旗在你手上,这可是上三旗之一呀!如果不给你一点好处,你带着正蓝旗起兵为八哥报仇咋办?”
阿巴泰闻言后默然不语,脸上阴晴不定,过了好一会儿方才问道:“老九,你的意思是?”
“如果多尔衮要对其他三大贝勒下手,第一个肯定是你!首先你接任正蓝旗不久,而且当初八哥只是让你暂代正蓝旗,要剥夺你的部众不难;其二你不通政务,在勋贵中又没有什么有力的盟友,对你下手不会有什么人替你说话,只要干掉了你,让多铎或者阿济格上位,代善已老,只要对付了济尔哈朗,大金汗位就是多尔衮得了!”
“那,那我应该怎么办?”阿巴泰已经被巴布泰描绘的恐怖未来给吓住了,他抖了抖那书信:“这信使前两天刚到,我本以为是一件大好事,可听你这一说分明是个陷阱呀!”
“七哥,我的建议是自保为上!”
“自保?怎么自保?”
“很简单!抓住兵,推辞和硕贝勒之位!”巴布泰低声道:“为啥多尔衮要让你做这个和硕贝勒?还不是因为正蓝旗在你手上?其他人为啥要对付你,还不是因为你坐上了和硕贝勒之位,挡住了其他人的路?他杀了先汗,无论是代善和济尔哈朗都会对他有戒心,只要你抓住正蓝旗,手里有兵,又不挡别人的路,再派人去与济尔哈朗和代善结好,他们两个就肯定不会让多尔衮夺你的兵,那你就安全了。”
“嗯,虽然有点可惜,不过这倒是个好办法!”阿巴泰点了点头:“那我就叫笔帖式过来,说我德望不够,还是另选别人来做这个和硕贝勒吧!”
“嗯!”巴布泰点了点头:“七哥,我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要告诉你!”于是他就将那天晚上多尔衮三兄弟射伤皇太极,自己与遏必隆护着皇太极突出重围后,皇太极在临死之前让遏必隆和他分别前往刘成与阿巴泰那边,以及接下来的布置一一详细说给阿巴泰听。
“原来还有这么多曲折!”听完巴布泰的叙述,阿巴泰良久之后方才叹道:“老九,你这次可真是九死一生呀!”
“是呀,我这次能活着回来的确是菩萨保佑,不然十条性命也没了!”巴布泰叹了口气,对阿巴泰道:“七哥,先汗事先也没有预料到多尔衮能这么快把济尔哈朗拉过去,让我通知你联合代善和济尔哈朗对付多尔衮三兄弟已经是不成了。可是遏必隆去刘成那边事成与否就不知道了!”
“怎么?你还想依照老八的计划,去跟着刘成?”阿巴泰闻言一愣。
“七哥,我觉得现在我们应该给自己多准备几条路!”巴布泰压低声音道:“如果遏必隆没有从刘成那边把两黄旗的人马要出来,那自然不必说,我们手上只有一个正蓝旗,也就能谋个自保。可若是先汗的策略奏效了,遏必隆把两黄旗的人马要出来了,那加上我们这里就有差不多快三旗,加上刘成的大军,济尔哈朗还有多尔衮他们绝对是赢不了的,而我们对于刘成来说就是立下大功之人。你说刘成平定辽东之后,会让谁来统领女真各部呢?”
“嗯!”阿巴泰眼前一亮,旋即脸上又黯然:“老九,不管怎么说咱们与多尔衮他们都是骨肉至亲,却和那刘成联合起来算计自家兄弟,这样不太合适吧?”
“七哥,多尔衮他们杀八哥的时候可没想这么多!”巴布泰冷笑道:“再说也不是我们算计,而是先汗算计他们的,我们只是遵循先汗的遗命,讨伐叛逆,走到天涯海角都是我们有理。”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再说要是刘成接纳了遏必隆,对我们满洲的内情肯定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把多尔衮他们弑杀先汗的事情捅出来,再以两黄旗为先驱,你觉得我们这边的将士们还有拼死一战的决心吗?”
第八十二章
分歧
阿巴泰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正如巴布泰所说的,古代将领激励士兵作战的方略无非有二:首先是分配战利品;其次便是抵御外敌自保。刘成在白格尔河之战已经打破了八旗大军“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打都未必打得赢,战利品自然是休提;而如果以两黄旗为先驱,战争的性质就由抵御外敌入侵变成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内战,士兵的作战意志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老九,那你说应该怎么回济尔哈朗的信?”
“拖下去静观其变!”巴布泰冷笑道:“现在不是都下雪了吗?这雪一大路就封了,大伙儿都躲在屯子里猫冬了,仗肯定是没法打了,啥事都得等到来年开春才能办。你就在信上说自己德能浅薄,不足以服众,还是请另选一个有能之人吧。把和硕贝勒之位先推辞了。若是他们要你回盛京,你就说先汗临走前让你讨伐东海蛮人,一日没有讨平乞列迷人,你就一日没脸回盛京。乘着这段时间把正蓝旗的兵给抓紧了,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肯定要为你让出来的这个和硕贝勒之位花不少脑子,短时间内肯定没时间对付你,反正等拖到大雪下来,就不用怕他们了,一个冬天下来遏必隆那边总会有消息吧!”
阿巴泰把巴布泰的建议从头到尾反复想了几遍,觉得确实没有什么问题,才点了点头笑道:“老九,没看出来呀!你这几下子活脱脱一个小诸葛,怎么当初不帮我一把?”
“当初?”巴布泰笑了笑:“七哥,我们虽然也姓爱新觉罗,可和老二、老五、老八、老十四、老十五他们不一样,我和你只是庶子,有些东西是没有我们份的。贸然参与其中,也只能给别人当枪使,好处是别人的,麻烦倒是落得自己一身,指不定啥时候就莫名其妙吃了挂落了。还不如像七哥你这样置身事外,反倒落得个快活。”
“那为啥现在又可以了呢?”
“因为时势已经不一样了,二哥老了,五哥、八哥都死了!”说到这里,巴布泰笑了笑:“主角都下场了,所以我们这些配角也可以上台了!”
盛京。
“德能浅薄?不堪和硕贝勒之位?请另选贤能?”济尔哈朗将信笺翻看了两遍,眉头紧皱了起来,向跪在下首的信使问道:“饶余贝勒(阿巴泰的封号)还有说什么吗?”
“禀告大人,饶余贝勒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奴才转告诸位,前段时间着了风寒,还没有全好,加上宁古塔那边的寨子被蛮子破坏的很严重,要在开春前修补好,他就留在宁古塔了,还请诸位见谅!”
“嗯,你下去吧!”济尔哈朗将书信递给一旁的代善,苦笑道:“七哥还是老样子,由着自己性子来,二哥、十四弟,你们看应该怎么处置!”
代善翻了翻书信,就将其递给旁边的多尔衮,用不肯定的语气说:“要不我再给老七写封信?催他一下?”
“不用了!”多尔衮飞快的将书信看了一遍,丢到一旁,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老七他连和我们同朝理政的事情都推了,就肯定不会回盛京了。什么风寒,寨子受损严重都是借口,他这是有了异心!”
“异心?不至于吧!”代善捡起地上的信纸:“依我看老七是有点怕了,一下子出了这么多事情,他又一下子被提到与我们比肩的位置,自然觉得有些心虚。我再给他写封信劝他回来就是了!”
“二哥,事情没有这么简答!”多尔衮冷笑道:“阿巴泰有什么好怕的?当初是谁抱怨位在诸弟之后的?现在我们三个联名写信给他,又让他做和硕贝勒,这不可谓不优厚了吧?可他反倒不来了,这不是心里有鬼是什么?”
“老七!”济尔哈朗的声音却冷淡的很:“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当初可没人做出以下犯上的事情呀!”
“你——!”多尔衮的脸上顿时变了颜色:“济尔哈朗,我们可是事先约定谁也不许再提那件事情了吧!”
“不错!”济尔哈朗慢悠悠的点了点头:“老十四,不过你也别忘了我答应这件事情的前提,那就是诸位兄弟必须团结一致,一同应对外敌,你这话是冲着老七去的,我当然不答应!”
多尔衮脖子上的那根青筋跳了两下,不过他还是将自己的怒气强自压了下去。济尔哈朗话中的意思很明白:他先前与自己达成妥协并非是赞同其杀死皇太极的行为,而是恰恰相反,只不过形势不允许后金高层自相残杀。因此如果多尔衮想要对阿巴泰下手的话,这一妥协成立的前提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如果阿巴泰收到二哥的信之后还是不肯回盛京怎么办?”
“那就继续想办法,反正我不允许在我们兄弟之间再起刀兵!”济尔哈朗的声音不大,但语气却极为坚定。多尔衮失望的将目光转向代善,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张冰冷的脸。他失望的站起身来,大声喊道:“你们是在浪费时间,已经开始下雪了,用不了多久,地面上就会堆积起过膝盖深的雪,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拿阿巴泰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干嘛要拿阿巴泰有办法?”济尔哈朗冷笑道:“他是我们的兄弟,如果女真人连兄弟都信不过,那用不着别人来打我们,我们就会自己完蛋!”
“你——”多尔衮终于按奈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喊道:“济尔哈朗,我们,不,是大金迟早要毁在你的手上!”说罢他便猛地一把推开房门冲了出去。
“十四弟,怎么了?”一直等在门外的阿济格看到多尔衮冲了出来,赶忙迎了上去:“出啥事了吗?”
气的浑身发抖的多尔衮好一会儿才重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他一把抓住阿济格,低声道:“你挑五十个身手好,胆子大的,准备好家伙,暗中监视老七的府邸!”
“老七?监视他的府邸干嘛?”阿济格给多尔衮的命令弄得摸不着头脑。
“他有异心!”多尔衮压低声音道:“济尔哈朗和我写信让他回盛京同朝理政,顺便把正蓝旗拿回来。可是他却回信说什么‘自己德能浅薄,不堪和硕贝勒之位,请另选贤能。’还说感染风寒,不肯回盛京。这分明是抓着兵权不放,有自立之心!”
“那,那为何不派兵征讨?”
“济尔哈朗与代善不肯和那家伙撕破脸!”多尔衮恨恨的骂道:“估计这两个家伙是想笼络阿巴泰来对付我们,哼!你不是最疼爱妻小吗?我就把他们抓在手里,看看你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天色昏暗,北风掠过松林,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松脂特有的香气夹杂着刺骨的寒意,飘荡在空气中。连续数日的大雪已经停歇,但太阳并没有出现,只有偶尔穿透云层缝隙落下的阳光,才能证明这是白日。凌冽的北风越吹越大,路面上的积雪都被吹掉,露出下面灰黑色的冰面来。骑士们拉进自己的斗篷,伏在马背上,尽量减少受风的面积,穿过狭窄的林间道路,向远处的河谷跑去。
阿桂竭力张开双眼,但迎面吹来的风夹杂着卷起的雪粒迫使他又眯起眼睛。除去风声,四周一片死寂,他可以清晰的听见得得的马蹄声、武器和马蹬的撞击声。在他的身后是一百名精锐骑士,五十名蒙古人、五十名女真人——他们是从镶黄旗的俘虏挑选出来的。而在他的前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遏必隆,正是这个人像疯子一样催促他们冒雪连夜赶往宁古塔的。在此之前依照计划,阿桂和遏必隆带领两千骑兵前往嫩江流域,在那儿车臣汗硕垒刚刚彻底击败了科尔沁人,并将自己的牙帐设置在了嫩江江畔的肥沃草甸上。这位刘成的盟友热情的招待了这支不速之客,在看了刘成写给他的信之后,他立即慷慨的表示自己一定会全力支持的。阿桂将军队交给副将巴布(硕垒的长子),然后自己就和遏必隆翻越兴安岭山脉,往宁古塔而去。
马蹄踢动碎石,石块滚落斜坡落入深涧,发出的声响将阿桂从回忆中惊醒了过来,饶是他十几年的老行伍,被这般苦熬下去也觉得有些吃不住了,可看到前面遏必隆那挺着笔直的脊梁也不禁有些钦佩(最前面带路的人可没法趴在马背上,那只会把队伍带到沟里去),这个东虏能不能打不知道,肯定是能熬。
“遏必隆,遏必隆!”阿桂踢了两下马肚子,赶上了遏必隆,高声道:“找个避风的地方歇息,吃点热乎的吧,这样赶下去,就算人受得了,马也受不了了!”
遏必隆转过投来,阿桂看到一张毫无表情的脸,自从两人同行来他便是这幅模样:“乘着没下雪,再赶一段路,不然雪下下来就算想走都走不了了!”
“干嘛这么急?”阿桂问道:“你不是说皇太极已经派了巴布泰去宁古塔了吗?他和阿巴泰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总该没有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