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7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4/2895

  “三城先不说,先说这三关。父皇,南门关外小国林立,昔日镇北侯靖南侯率军从此间而过,闻人家却不得丝毫音讯,足以可见这些小国之间情况之复杂。
  此地,当以心思缜密之将镇守,一则,守住晋地南大门,二则,可行分化瓦解这些小国之用。
  虞氏前例在前,成亲王在后,我大燕对这些国中贵戚本就诚意十足,几年经营下来,大可取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镇南关,现在应该在楚人手中,儿臣建议待得战事收尾之际,应顺势将镇南关收回,不留余尾,当命一稳健之宿将镇守,提防楚人。
  而这雪海关,乃三关之首,干系重大,雪原野人经此一役,必然元气大伤,但雪原苦寒,又茫茫之大,野人绝不会放弃再次经略南下的野望。
  故而,于雪海关处,将命一骁勇善战之将镇守,我大燕这些年来如何对付蛮人的话,当以此为例,去削减野人。”
  说到这里,太子顿了顿,继续续道:
  “三关在手,则晋地之大门则在我大燕掌握之中,接下来,这三城,乃是晋地治理之关键。
  曲贺城、历天城,以及这两座城下属州郡府县,当一改先前定制,取文武并济之陈例。”
  听到这里,在座的不少大臣都微微颔首,显然是同意的。
  先前将各地交给军头子去镇守,那是无奈之举,毕竟,对于初占之新地,当以维稳为主,且还需要担心赫连家闻人家余毒反复,且军头驻军兼管地方,也能缓解朝廷押解钱粮的压力。
  但如今既然要打算好好治理,将新晋之地纳入大燕版图,自然需要配上文官。
  有些话,这些大臣来说,不是那么方便,因为燕国和乾国不同,文官对武将,不占上风。
  文武并治,这相当于是在分武将的权,这话,也就只有太子来说,最为合适。
  紧接着,
  太子又面向燕皇,
  道:
  “对此文武并治,儿臣还有一想法,还请父皇斧正。”
  “说。”
  “儿臣认为,若想最快实现对晋地之治,文武方面,尤其是文事方面,当以新法来做。
  上至郡守、下至县令主簿,都当配双位,燕地官员一位,为主,再配以晋地出身官员一位,为辅。
  吸纳晋人为官为吏,可使得晋地快速安定,且明年开始,晋地各级科举,当同大燕一致。
  明年春闱,晋地士子可凭当地宗老官员举荐,赐同举人出身,参与春闱,榜分两榜,以保证册录晋人士子之数。”
  若是此时郑将军在御书房里,估计会对太子殿下的陈略感到无比震惊,甚至还会忍不住鼓掌赞赏。
  因为这些措施,郑将军都耳熟,而且,在他所熟悉的历史之中,都被验证过。
  前者是满清入关后的政策,后者是明朝那会儿时的南北榜。
  说白了,就是将蛋糕分出去,吸纳晋地人才、大族、世家进入燕国统治体系,给予这些人上升渠道。
  只要他们舒服了,那他们会帮你把下面的一大众普通晋人给哄舒服了,那大家,就都舒服了。
  历史上秦国二世而亡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那就是秦对六国的统治,还是过于浮于表面,地方官员一批是秦人,再在附近驻一支秦军,就算是占领统治了,实际上下面的官吏等等,还都是六国遗族。
  只不过秦国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正因为它做的不足的地方,后世王朝才得以吸取教训去改进。
  但不得不说,太子能有这份见识,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姬家的种,着实优秀。
  “同时,武将方面,当建晋地辅军,赫连家旧地辅军可前往雪海关,成亲王府麾下兵马,可移驻南门关,甚至,北封郡,若是能快速恢复三晋骑士之……”
  燕皇在此时开口道:
  “军伍武将之事,等靖南侯的折子上来再议。”
  “是,父皇,儿臣唐突了。”
  太子俯身。
  “不,你刚刚说得很好。”燕皇顿了顿,继续道:“但兵事方面,牵扯甚大,当为主干。”
  要是驻军方面出了什么问题,那之前的一切做得再漂亮,那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最重要的是,一场大仗打完,该分蛋糕时,朝廷需要自己的蛋糕,那么打胜仗的将领,也需要为自己的属下争取一份。
  就是靖南侯自己本人不要,其也需要为自己手下的各路将军,争取一个晋升空间。
  你寒了文人的心,他们至多就写写酸诗或者小札记来膈应膈应你。
  但对于这些出生入死的将士,要是一个安置不妥,可是真的会出大问题的。
  燕皇是一个有着壮志雄心的君主,他自然清楚,要想让大燕将士继续保持着对外开拓的热情,就必须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对外开拓的红利。
  最重要的是,如今靖南军对朝廷,本就有些离心离德,要是在奖赏方面再出什么纰漏,那问题,可就真的大了。
  总之一句话,武将安置,必须以田无镜的要求为准。
  “太子,历天城曲贺城文官配置的事,你再和宰相好好商议一下,商量好了后,联名给朕上一道折子。”
  赵九郎马上起身,和太子一起俯身应诺。
  最后,
  燕皇手掌一挥,
  道:
  “至于靖南侯府,右迁颖都。”
  这也是应有之意,三晋之地,也就剩下望江以东还没平定,野人和楚人的威胁,还在继续,有靖南侯坐镇颖都,方能真正让朝廷放心。
  最重要的是,要是哪天再出什么问题,要是田无镜距离又远,再派人宣旨人又不答应怎么办?
  朝廷的脸,已经被丢过一次了,没道理再给自己挖坑。
  现如今,大燕的格局是,镇北侯守西,靖南侯守东。
  蛮族这些年是安分了,但没人敢掉以轻心,蛮族一旦乱起来,真的杀进来,其所将造成的破坏,绝不是野人可以比拟的。
  这时,赵九郎又起身道:
  “陛下,靖南侯爷移驻颖都这事,臣觉得不妥。”
  “哦?”
  燕皇微微一讶。
  其余大臣,包括太子,都面色肃穆起来。
  其实,大家伙心里都清楚,这看似是宰辅在反驳和质疑陛下的意思,但实际上,可能是两个人在唱双簧呢。
  赵九郎能位列朝臣执牛耳的位置,一方面是因其确实有治国之才,二则是对于陛下的任何吩咐,他都会去照做。
  但偏偏如今大燕国势日隆,所以倒是没人会传酸话说什么赵九郎是纸糊宰相。
  赵九郎开口道:
  “陛下,颖都乃成亲王封地,靖南侯爷入驻颖都,于规制上……”
  意思就是,靖南侯爷在颖都,要不要向成亲王司徒宇行礼?
  行礼?
  笑话。
  在座所有人都在心里明白了过来。
  靖南侯爷会不会向司徒宇行礼,真实情况下,司徒宇向靖南侯下跪差不多,事实上,司徒宇这个成亲王,也确实是对靖南侯跪了。
  但为何要特意提出来?
  徐广怀将目光投向太子。
  太子微微迟疑。
  徐广怀目光没有移动。
  赵九郎也噤声不语。
  太子这才站起身,
  主动跪伏下来,
  诚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4/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