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6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1/2895

  “之前燕皇让大皇子挂帅,其实在我看来,也没什么问题,大皇子的表现,也没什么问题,换个其他的大将挂帅,也不见得能做得比他更好,谁知道楚人会突然出现横插一脚呢不是?”
  当然,这话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如果是靖南侯挂帅出征,楚人就算横插一脚,局面会不会就真的到了这一地步?
  一来是没发生的事总能给人以无限假设的可能,人们总是对后者会更充满希望一些。
  二来则是靖南侯的战绩实在是太彪炳了,似乎在他面前,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儿,也没有不能解决掉的对手。
  郑凡顿了顿,继续道:
  “大皇子失利了,我看,如今的局面,大概就是原本的东征大军不得不转攻为守,依托颖都防线,至少不能让野人和楚人的联军西渡望江再推回来。
  但这种局面,断然不可能持续太久,援兵,是必须要派的,且依照燕人的脾气和骄傲,大皇子,也必然是会被当做一个口诛笔伐地发泄对象,他断无可能再继续担任东征大军之统帅。”
  “但咱那位燕皇陛下可是个有脾气的主儿,他可真不担心别人会说他护犊子。”
  “是,咱们这位燕皇陛下确实是这样子的一个人,他认定的事儿,可以毫不犹豫地去做,去坚持下去。
  但问题已经不在他是否坚持了,而在于,先前大皇子东征,靖南军没动,靖南侯没动,这相当于有了一道保险,是一个托底。
  眼下在已经失利的前提下,朝廷想调军,要么继续从燕京区域调派剩下的镇北军,要么就得从南望城防线抽调许胖胖那边原本防御乾国的兵马。
  路途遥远费事不说,这两个地方,其实都不是那种能随便富裕地再抽出兵马的地方。
  所以,调动本就驻扎在晋地的靖南军,才是最为合适的,也是必须的,而靖南军诸个军头已经用实际行动向大皇子其实也是向陛下证明了,没有靖南侯的军令,靖南军根本就不可能听从调遣。
  还有,燕国已经输不起了,第二次东征要是失败,不仅仅是成国内附的大好局面将会彻底沦丧,连带着先前打下来的赫连家以及闻人家的半壁晋土也将有葬送的危险。
  在这种局面下,换帅,必换田无镜,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
  因为输不起,所以没有丝毫侥幸,只能派出自己这边的王牌。
  南北二侯本就是大燕军界的两座高峰,只不过李梁亭人在北封郡镇北侯府,需要他去提防蛮族,自是不可能调派过来挂帅打这一场仗。
  再说了,先前大皇子领军,你燕皇想培养自己的儿子,行,大家都能捏着鼻子理解,但你若真的敢将李梁亭调过来统领靖南军,那可真的是要彻底寒了靖南军上下的心,说不得那时候就算田无镜没吭声,靖南军自己就得反了!
  “主上果然高明,属下是真的没想到,惩罚一个密谍司的掌舵,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谋算。”
  郑家和靖南侯府的关系,已经密切得不可分割了,甚至已经由不得郑凡去改换其他门庭,所以郑凡除了向靖南侯无限靠拢贴近以外,别无他法。
  更重要的是,战事一开,很大概率盛乐军将再度归于靖南侯的管辖,在这个时候不去拍拍马屁温热温热一下炉灶那什么时候去?
  只能说那位萧谅想搏出位找错了对象,当初看着田无镜的面子,郑凡废掉了三皇子燕皇都没有皱一个眉头,眼下还要再希望田无镜去料理成国的烂摊子,别说羞辱一个密谍司掌舵了,就算郑凡跑过去对着魏公公喊“你下面没了”,
  估计也不会被发落。
  燕皇,是一个现实到极点的皇帝。
  不过,阿铭的这句马屁,郑凡倒是没听进心里去,只是道:
  “归根究底,我也算是那娃儿的干爹,作为干爹,总得有点干爹的样子不是。”
  “是。”
  “你没事了?”
  “作坊已经停了。”
  阿铭的职位相当于研发部经理,只不过从之前开始,盛乐城本就捉襟见肘的人力物力都跑去优先满足军队出征需求了,所以他确实是真的没什么事。
  “行,那陪我去练箭吧。”
  “……”阿铭。
  ……
  战争总动员的命令已经下达,得益于盛乐城超出于这个世界的宣传方式,外加宇宙基于传销的基本定理。
  和其他地方一听到开战就慌乱不同的是,盛乐城这边,倒是有种闻战则喜的意思。
  其实,在绝大多数时候,主观能动性都很重要,在郑凡看来,无论是靖南军还是镇北军,都过了那“一心求战”的阶段了。
  镇北军更是有一半被分封了出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在边地啃沙子,靖南军也脱离了逼仄的银浪郡,在晋地驻扎。
  有军功有历史有传承,这两支军队,饥饿感其实已经没以前那么强烈了。
  而盛乐城这边,因为晋军占据绝大多数,作为“二等百姓”,他们迫切地想要通过战争来获得自己的地位,谋求自己在新游戏规则和新庄家面前的一席之地。
  再则,盛乐城的生活虽然有些“压抑”,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算是难得的安稳日子,便宜的医馆,免费入学的私塾,哪怕是在后世,都是令人无比头痛的问题,但在盛乐,却被郑将军解决了。
  只不过代价很大,但收揽人心的效果极强,向心力,就是这么出来的。
  所以,当军令下来,得知前线大皇子部望江惨败后,盛乐城外的军营里,几乎是一片沸腾。
  不少人用晋地方言很是解气也很是庆幸的说道:
  “直娘贼,终于败了,哈哈!”
  然后,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开始做着最后的准备。
  本就锋锐的刀,再磨一磨;
  本就喂养极好的战马,再刷刷毛;
  伴随着明确战争动员令下来的,还有自下月始开始发双饷的消息,而且先提前发下个月的饷银,若是战事持久,那接下来的饷银自然得等大军归来后才能再结算。
  一辆辆马车载着满载银子的箱子开入了军营,由各部文书开始负责分发到每个士卒手中。
  盛乐军的文书比其他军队要多不少,都是瞎子选出来的“信徒”,一般是有些文化会识文断字的,同时政治操守要过硬。
  平日里,要负责宣传,给士卒们传达郑将军(瞎子)的精神。
  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每次发军饷和军中补给时,都是经由他们的手领取和转发,而非经过将领之手,这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吃空饷喝兵血的事发生。
  当然了,也就只有盛乐军队,这支完全从“三百蛮兵”开始起家的搭建起来的体系才能进行这种改革,其他军队,盘根错节的关系太厚重,很难有效的实行下去。
  领了银子后,成家了的士卒,将银子带回家给自己的婆姨,将要出征,刀剑无眼,天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给家里多留一些资财也是极为紧要的。
  那些单身狗士卒,则成群结队地向盛乐城官方独家红帐子走去。
  以前只舍得点野人女奴的,这次奢侈了一把,换点儿清新的口味。
  一时间,弄得红帐子外人头攒动,不少人还得排队,且大声催促着前头的兄弟赶紧完事儿。
  这没什么好羞耻的,将要上战场的士卒,想要拼命前再痛快一把,也是能够理解。
  还有不少士卒,去了聚义楼聚餐,聚义楼爆满,还特意在街面上铺了桌子。
  反正整个盛乐城都是将军府的产业,聚义楼也是官营,它想占道经营,肯定是没城管来管的。
  不过,从宏观角度来说,这一波军饷发下去,一轮流走下来,又有不少直接回流到了将军府的账面上。
  至于其中的损耗,自然也是巨大的,但那只能通过外部掠夺来弥补了。
  城里城外,因为战争动员令的下来,开始越来越喧嚣,很快,将军府派人出来传达了新的命令,今夜取消宵禁。
  一时间,
  城内满是喝醉了酒的士卒大声欢呼:
  “郑将军威武!”
  有些马尿灌多了的,喊出了“郑将军万岁”,结果马上被身边人给一拳砸下去堵住了嘴。
  ……
  “小虞啊,你这城门口当差的,这次会留下来的吧?”
  老婆子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小心翼翼地问道。
  那个叫刘大虎的孩子,则在烛火下练着先生今日教的大字。
  在自己婆婆问出这个问题后,厨房里的铲子声一下子停住了,显然,厨房里的女人也在等待着他的回答。
  虞化平摇摇头,道:
  “自是要去的。”
  他是晋国剑圣,虽说晋国没了,但晋国的子民还在,野人要来了,他得仗剑去杀野人。
  他已经失去了很多很多,只剩下这一道信念了。
  最重要的是,虞化平不相信那个姓郑的家伙会同意自己继续留在这里守城门。
  有时候,虞化平觉得根据自己在盛乐城的所见所闻,感觉那个郑凡更像是一个商人而不是将军,而商人,会尽可能地榨干自己身边一切事物的价值。
  比如,自己的剑。
  “妮儿的月银不多,但也不算少了,你的差事月俸也不低,合起来,这日子也能过得红火,何必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1/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