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2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5/2895

  喊道;
  “昔年,楚奴野人乱晋,我大燕受挫,幸赖靖南王爷出山,得以勘定局面,三晋一统。
  靖南王如今远走杳无音讯,但我大燕,依旧幸赖有平西王爷,晋西大局,梁地之乱,必平!”
  说完,
  袁图阁将身边的鱼竿丢入了河水之中,
  抚掌而笑,
  道:
  “要这劳什子的鱼竿作甚,要这累赘般的鱼饵作甚;
  我大燕,秉持天命,自当天意顺从,天命所归!
  他们怕再出一个靖南王亦或者害怕再出一个镇北王,但袁某分明看见,在王爷您身后,一直立着的那一面黑龙旗。
  怕什么,畏什么,
  要怕,
  也不是我燕人来怕,应是乾楚应是那梁国宵小来怕!”
  郑凡礼貌性地笑笑,
  胯下貔貅,开始向西奔跑,其后,一众追随者紧随。
  身后的小船以及小船上的人,身影,已经落在了后头渐渐模糊了。
  太子有些疑惑地扭头对自己身后的天天问道;
  “哥哥,那个人刚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天天摇摇头,转而也扭头,看向自己身后的郑凡,
  问道:
  “父亲?”
  面对俩孩童的疑惑,
  郑凡不以为意道:
  “他啊,是吃饱了撑的。”
  ……
  三日前,
  也就是平西王爷接旨的那日,百余名锦衣亲卫持王爷亲手所书加印的军令,提前出奉新城,一路向西。
  原靖南军一系,晋军一系,禁军一系,地方军头一系,晋地之内,当年曾追随于靖南王军旗之下举国伐楚的各路各镇兵马,在时隔数年之后,再度接到了王令。
  “奉平西王令,命你部即刻开拔前往南门关,逾期未至者,杀无赦!”
  “末将领命!”
  “奉平西王令,命你府即刻筹措粮草,运往南门关,但敢失期缺额,杀无赦!”
  “下官领命!”
  朝廷一直想收权,皇帝也有这个想法,亦或者是本能,无论是哪一代的君臣,都不希望将自己放置在悬崖边上去主持国政;
  然而,
  大燕的军民,大燕的地方,自先皇在位二王并立时起,就已经逐渐习惯了某种格局,习惯得久了,自然就会变得有些理所当然。
  这种不清楚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这种“理所当然”,在国家呈现出动荡之际,最起码,上上下下的,就都进入了他们最为习惯的处理这种事务的惯性之中来了。
  因为在过去这些年,这种惯性,被一次次地证明,真的管用!
  哪怕是燕京城朝堂上,最忠诚于皇帝和皇权的铁胆忠心的元老大臣们,他们嘴上会嘟囔几句:尾大不掉,非国之福啊;
  但其实心里,早就躺好了最为舒服的姿势。
  至于说,
  大燕的异姓王,到底该是怎样的一种气象,其实靖南王早就给郑凡打过了样。
  如今,
  大燕平西王爷出征,出奉新城时,身边,只有十余随从;
  但等过了望江,
  他前方,
  就有了千军万马。
第六百二十九章
造反
  帅辇,有大气磅礴如移动高楼的,恨不得和城防战的箭塔试比高;也有奢华精致的,雕刻以精致,装饰以典雅,大城内庙会时红帐楼里的花车和它比起来简直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妖艳贱货;
  但归根究底,
  帅辇,帅在前,辇在后。
  一辆稍宽敞一些的马车,其上插着王旗,简单到了极致,却丝毫不影响它是这支正在移动且正不断有各路兵马汇聚的洪流中心。
  马车内,
  平西王本人坐在那里,批阅着各部每日都必须呈送上来的折子。
  每一路兵马加入后,其主将都必须遵照这个规矩,将所部现状和所需所要以及所可能面对的问题以及军械粮草士卒士气和健康等等,事无巨细地进行汇报。
  而帅辇也会在当晚进行回复,以完成一种上下的共通。
  早年间,靖南王领兵,最为著名的一点就是事无巨细,全军上下操盘于其手,哪怕一直被逼着赶鸭子上架的“平西侯爷”,说白了,也只是靖南王落下去的一处“留白”。
  这种自上而下的掌控,一来很容易受到来自下方各路军头的逆反心理,自己真成了提线木偶,二来,很容易将“将熊熊一窝”的问题给发挥到极致。
  但在此时,这些问题暂时都不存在。
  一来这次征召的晋中和晋西的兵马,当年基本都参与了举国伐楚之战,绝大部分人都升了官也升了爵,但退下去养老的真的不多,大家伙也习惯过这种被帅帐全方位无死角“操控”和“拿捏”的感觉。
  都说红帐子里经验丰富的老姐一拍屁股就能心领神会地给你换个姿势,
  但这些满脸横肉心比天高甚至喜欢大口咀嚼大蒜的丘八们,真驯服过他们,他们能配合得更溜,乃至于举一反三,主动地为你发现和提出问题给出建议,服帖顺从,更不会去催浆。
  二来,平西王有个好老师,任何一个成长期的未来名将,亦或者是被视为将门接班人的二代,都未曾有过平西王当年的待遇。
  当年燕楚国战时,双方陈兵何止百万,靖南王竟然能让郑凡就坐在自己的中军帅帐内用自己的王印处理全军上下事务一两个月。
  就是一头猪,被这般提携,也能发生质变了,更何况,就是樊力也不会违背良心说自家主上会不如一头猪。
  再加上这次万年守老家的瞎子也跟队前来,他带着陈道乐与何春来成为了平西王的左膀右臂,重新搭建且运转着整个指挥中枢。
  “茶。”
  太子将茶水递送了上去,然后规规矩矩地又坐回到下面,马车轻微摇晃,太子很认真地看着一份昨日已经批阅好发出去的折子副本。
  字,是能看懂的,但凑在一起后,就有些让人迷糊了。
  但太子很珍惜这种机会,不懂的,就问天天。
  天天其实也不是很懂,但因为比太子年长,所以会编。
  俩孩子时不时地还会一起讨论讨论,最后得出“原来如此”的姿态。
  “烟。”
  天天放下面前的折子,起身,从自己贴身管着的铁盒里,取出一根烟。
  没急着递上去,
  天天先将烟倒过来,在自己柔嫩的手背上敲了敲。
  他不懂这样做是要干嘛,但总是看见自己干爹这般做,也就帮着完成这一步骤。
  敲好后,送到干爹嘴边。
  郑凡张嘴咬着烟,目光继续停留在手头最新的一份折子上,这是一位知府的折子,他已经将第一批粮草押运完成了,同时后续兵马以及民夫经过他的辖地时,也会供给粮草所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5/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