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19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4/2895

  到这一代镇北侯时,好些了。
  在老蛮王看来,这是因为这一代镇北侯和燕国的大皇帝站在了一起,他们的目标,不再是防备来自荒漠上的威胁,而是想要去一统东方的诸夏。
  但大燕的皇帝,从未将自己的目光,挪开过荒漠丝毫。
  大燕的镇北侯爷,也从未忘记自家的祖训。
  是的,
  李梁亭继位侯府之主后,比他父亲在时,消停了很多。
  但实则,镇北侯府对荒漠的渗透,更强了。
  靠刀马宣誓实力的岁月已经过去,该证明的也早就证明了,所以,李梁亭做的,就是在荒漠上,编织一张网。
  镇北军,是在他李梁亭手上,开始大肆吸纳异族入军听用。
  当年的野人王苟莫离,也正是因为这个当口,才有机会在镇北侯府下当个辅兵,学习兵阵之法。
  而与此同时,镇北侯府和荒漠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开始变得更为紧密。
  马踏门阀之前,有有识之士就曾上书,说镇北侯府此举,是在养寇自重,原本镇压蛮族的侯府却开始和蛮族和荒漠走得越来越近,其心可诛!
  但也正是因为有这张网,这一层关系在;
  所以,
  这三万镇北军精锐,才能够悄无声息间,进入荒漠,迂回自王庭的西面,发动进攻。
  这里面,少不得侯府百年来对荒漠地理地形以及各方面情报的搜集,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但更有建立起来的深厚关系,在此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有部族帮忙掩盖行踪,
  有部族提前准备且支持了粮草,
  有部族原本承担着帮王庭警戒的任务,却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
  燕皇驾崩前,小六子之所以能够早早地探测到自己父皇要对荒漠用兵的意思,就是从商路上来的。
  这个时期,商人,尤其是跨国商人,往往都带着官面上间谍的意思。
  他们负责勾连地方上的权贵,和蛮族贵族打好关系,而这些关系,一直存着,等待着变现的一天。
  百年来,
  来自东西方的压力,让松散的蛮族,开始有意识地整合起来。
  蛮族比野人庞大得多,作为曾经凌驾于东西方之上的强横族群,他们的有志之士,也更多。
  他们看见了蛮族的出路,必须是团结;
  但奈何,
  任何一个族群,任何一个国家,总会有硕鼠,总会有目光短浅之辈。
  万世基业太远,只愿意今朝有酒今朝醉。
  再者,
  蛮族的王城,其实一直并未修好。
  蛮族本身,也并非一个个都如同沙拓阙石当年一般,大声喊出:我本荒漠一野蛮。
  且王庭为了夸耀武力兵马,五万精锐,去东边和李成辉兑子;
  同时,进一步抽调了外围防御力量,强撑着王庭的实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王庭对外围的感知和警戒。
  另外,还有一点,是两位王爷未曾想到的。
  那就是今日一整个白天,忠诚于王庭的勇士们,学着燕人,排着整齐的队列进行了耗长的演武,一天的折腾,提前很久的排练,他们早就无比疲惫。
  很多人结束后就直接呼呼大睡,没睡的,也早早地趁着今日上头分赏下来的酒,醉得一塌糊涂。
  所以,
  没错,
  这确实是蛮族即将走向强大的时刻,
  但同时,
  也是蛮族最为虚弱的时刻。
  搁在平时,这三万铁骑,再怎么精锐,也不是人人三头六臂的妖孽,更不是人均几品的高手,双方排开兵马架势对弈时也不可能出现遣一队精锐直取对方中军上将首级之事。
  祖竹明曾在三边之事上对乾皇上过诏书,他说,他推崇于楚国大将军年尧的应阵之法;
  他还说,燕国的那位南王田无镜自打用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独在镇南关下,打得最为煎熬,若非楚国内有细作又有平西侯一路迂回而入,镇南关下,足以消磨掉燕人泰半气血。
  但在今晚,
  在这片无垠的荒漠上,
  这三万镇北军铁骑,就是一把锋锐的钢刀,伴随着第一批骑士冲入外围蛮族的营帐,标志着钢刀,已经入肉!
  “杀!”
  “杀蛮子!”
  “杀蛮子!”
  这会儿,不用做切割,也不用做战术细致规划,所需要做的,就是杀,砍翻你马头前方在奔跑的蛮人,清理出一条向王城内部进发的道路。
  外围的蛮族勇士,他们有的还在睡梦中,有的还醉醺醺的,面对这忽然杀出的镇北军铁骑,压根就没有阻拦的能力,于夜幕之下,直接被冲垮碾压。
  第一批冲锋的镇北军骑士,近乎没遇到什么阻碍的,直接杀入了王城。
  王城的城墙,真的只是一个笑话,有些地方年久失修,有些地方,更是纵马一跃就能跳过去,还有地方是大面积的空缺,平日里就立一些军帐在那里意思一下,连城门都没有。
  当年,楚国的郢都是因为太大也太繁华了,所以易攻难守。
  而今日的蛮族王庭,是太破了,太残缺了,压根就没法守。
  杀进王城的镇北军士卒更是毫不留情地挥舞马刀,
  男人,
  女人,
  小孩,
  在他们眼里,
  凡是能动能哭能叫的,
  全都是杀戮的对象!
  这里,没有仁慈,仁慈,在燕人和蛮人数百年的血海深仇里,早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这里,
  也没有仁义。
  千秋功德,青史伟业,都惜字如金,于一个帝王于一个国家而言,也容不得仁义二字去做浪费,委实过于奢靡。
  孙瑛在陪同郑侯爷赶路赴京的路上,就根据自己父亲当初的指点向郑侯爷提出了燕皇打算出兵蛮族的猜想。
  郑侯爷对此,没有感到过丝毫突兀,也没觉得,含情脉脉又是联姻又是盟约的前提下,突然发兵突袭算是什么不仁义不仗义之举。
  因为郑侯爷可是记得,在自己熟悉的另一个时空历史里,唐太宗灭突厥时,可是一边热情地和颉利可汗议和同意其归附一边命李靖趁机铁骑突袭灭了突厥。
  皇帝这种生物,哪里会在意这点,千秋万代之后,无非是成王败寇,谁会死抓这一点黑料?甚至,又有几人记得这点不那么光彩的边角?
  老蛮王的小女儿,嫁给了姬家大皇子;
  小王子的女儿,也嫁给了李家的世子;
  但这也进一步地说明,靠女人,靠联姻,是不可能获得所谓的和平和认同的。
  这一点,
  蛮族人清楚,燕人,更清楚。
  蛮人害怕燕人强大,乃至真的一统东方,因为强大起来的燕人,必然会来复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4/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