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1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0/2895

  事情,
  远远没有一个五皇子被刺那么简单;
  五皇子是在参加一场宴会时被刺的,这场宴会,召集的是颖都内的各大商会的掌柜以及内外附近大家族的话事人;
  不是为了吃喝玩乐,
  而是为了筹款筹粮食以安顿灾民,相当于后世的慈善晚宴。
  然后,
  宴会之中,
  有人在酒水里下了毒。
  一时间,倒下的宾客众多,连毛明才这位颖都太守,也中毒了。
  五皇子倒是没中酒水里的毒,因为他曾以皇子的身份,在年前设坛为三晋百姓祈福,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所以,按照礼数,他得在这段日子里,吃斋做苦行僧的,酒肉,是不能碰的,至少,不能光明正大地碰。
  所以,在宴会上他大概是以茶代酒了。
  但在宴会出事,五皇子被身边的护卫保护着准备离开时,却遭遇到了一伙刺客的袭击,刺客的功夫很高,五皇子在保护之下,竟然还是中了一刀。
  你不喝酒没事,但刀上淬了毒。
  所以,
  五皇子重伤昏迷了,现在还没转危为安。
  现在,颖都密谍司衙门里的人完全接管了这位皇子的防卫,任何人不得探视。
  所以,
  这是一场有预谋且设计得极为巧妙的事件;
  五皇子先不谈,
  那一夜宴会上,最终因酒水中毒而不治身亡的贵人,有三十七位。
  要知道,能够参加那种级别宴会的人,身份地位肯定低不了,一下子被毒死了三十七个,难怪成亲王府会火急火燎地向自己这边发公函了。
  因为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意义的刺杀,它所造成的杀伤,不亚于颖都又经历了一场政变。
  试想一下,那些权贵原本都是高高在上,自觉不食人间烟火的;
  忽然间,同类一下子死了那么多,怎么可能不慌?
  天知道搞出这件事的幕后者接下来会做什么?
  一下子死了三十多个大掌柜或者大家族的话事人,还有不少像毛明才那般虽然没死但却卧躺着的,就是当初郑侯爷因科举舞弊案而借机在颖都发难,引靖南军入城抓人拿人,看似也破了很多家,看似也砍了很多人头,但实则,大部分都是中下层的小喽喽,真正的高层,人不屑于在科举上为自家子弟作弊,人有其他渠道。
  所以,可能在颖都百姓们看来,这次的事儿比上次那位伯爷如今的那位侯爷搞出来的,阵仗小多了。
  但颖都的权贵阶层,可是真的觉得这次被吓破了胆。
  他们现在极需一位定海神针,
  哪怕他来了什么都不做,
  但他只要人在这里,
  大家也能压压惊!
  对颖都的消息,大概有了个汇总,知道那边的权贵们对自己翘首以盼,但郑侯爷依旧不急不缓,他的那头貔貅依旧愉快地带着一群马仔拉着车;
  因为接下来,
  郑凡接受了宫望和公孙志的求见。
  其两部也已经派出了兵马,一则呼应郑侯爷前行的这一队伍,二则是向玉盘城那里靠拢,同时,按照侯府事先给的指示,向望江那边擦一擦;
  虽然名义上不是自己的防区,但打着为平西侯爷开道的旗号,还是能稍微越界一些的。
  界限嘛,你不擦,它就永远清晰,经常擦一擦,它也就模糊了。
  接见完后,两位总兵又去看了看自己放在郑侯爷身边的儿子,随后就回各自所部。
  郑侯爷这一支队伍,则继续保持着先前的速度,不急不缓地向西。
  等队伍到达玉盘城时,
  颖都那边,成亲王府、太守府以及诸多其他衙门,居然都派出了人在这里候着,他们像是嗷嗷待哺的鹌鹑,正迫切期望着平西侯爷能够早早驾临颖都。
  郑侯爷接见了成亲王府和太守府的人,其余方面的人,一个都没见。
  就是前两者的人,
  郑侯爷也只是听他们短暂地说完,没让他们带话回去,挥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
  随后,
  平西侯爷的队伍,在玉盘城内留宿;
  郑凡本人,还泡了个澡。
  这座昔日被“两脚羊”的晋地繁华名城,经过了几年修养后,倒是开始逐渐恢复些许昔日的繁华意味。
  城内的赌坊、青楼,再次成为了支柱产业。
  人气聚得快,来钱也快,
  在很多时候,这是没得办法时必然会出现的局面。
  与之相对应的,是玉盘城外,蜷缩在墙角跟的一片片瘦骨嶙峋的难民。
  难民,原本应该更多,毕竟,这还是晋东的平西侯府努力吸纳了一部分的遗留。
  但,可能瞎子本人还是低估了水灾以及连年战乱对这片地区所造成的恐怖影响,原本欢天喜地地还想着多筹点难民吸纳进来,到最后,开始下令让宫望公孙志部设卡,阻拦难民的向晋东之地的涌动,同时,原本的宣传口子,也停止了发动,不再鼓捣那边的难民向东。
  因为,侯府,已经吃饱了。
  瞎子为了应对这场粮食危机,早早地进行了屯粮计划,现如今,至少晋东的百姓,每天能有两顿土豆泥入腹,但要是难民再多下去,侯府就已经无法安置了。
  人口,是极为宝贵的财富,但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吸纳太多人口你却无力安置养活的话,马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还是得再等等,等到侯府对晋东之地的开发进入到下一个关口,等最难的这口气顺下去了,再慢慢吸纳也不迟。
  按照瞎子的说法就是,
  等最难熬的冬春过去后,
  老弱病残的,都筛走一批,剩下的,就更方便挑挑拣拣了。
  冷血不?
  冷血。
  但在晋东之地,很多早早过来的流民难民们,在听说了这土豆泥糊糊是源自于侯爷麾下一名盲者幕僚提前种植出来的消息后,
  很多人,开始给瞎子立牌子,供奉。
  难民营里,
  甚至流传出了那位“北先生”之所以双目失明了,是因为他见不得人间疾苦的说法。
  为此,
  瞎子还特意就这件事,向郑凡这位主上禀报过。
  这不是他搞出来的,他没想过给自己身上也塑造出一道光。
  郑凡也就一笑了之,甚至还反问瞎子,等几百年后,这里会不会流传出他们的庙?
  自己坐首座,法相庄严,莲花台下,一群童子,打前的,是一个瞎眼童子,端的是悲天悯人相。
  瞎子特意禀报,是一种他认为的规矩,是一种必须要走的流程;
  但实则,
  无论是郑凡还是瞎子,都不会因为这种事而产生猜忌,只当是一种饭后闲谈。
  ……
  夜宿的府邸院子内,
  陈大侠有些好奇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0/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