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1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3/2895

  但长久以来,李富胜一直拿郑凡当自己的晚辈。
  曾经的镇北侯府下七大总兵里,他年纪是最大的,虽然在战场上常常会发疯喜欢身先士卒去厮杀,但在其他方面,他其实活得很通透。
  今儿个他主动一提,这事儿必然会再传开,成为属于平野伯爷的一桩妙闻。
  好在,煮靴子还要一段时间,接下来,在田无镜的主持下,开始了军议,所议的,也无非就是这些日子攻城的得失。
  大家说了很多,郑伯爷则一直在旁边听着,没发表自己的意见。
  甚至,
  脑子里开始回转到先前在王帐内的那一道折子。
  瞎子曾和自己一起专门分析过靖南王的立场,很显然的是,靖南王对“家”这个概念,已经淡漠了,或者叫主动放弃了,所以,支撑着其信念的,就是“国”。
  大燕的立国之本是什么,就是燕人。
  伴随着自己和靖南王的关系不断走近,郑伯爷已经很久没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觉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郑伯爷放松了警惕。
  那道折子里,包括靖南王的问话,其实就包含着对郑凡自己政治立场的考量。
  毕竟,郑凡麾下的真正燕人,还是太少了一些,若是真的是那句“有教无类”……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上,必然得众生平等。
  田无镜不会单纯地说因为他是燕人,所以要偏爱燕人,而是在他的视角来看,只有坚持以燕人为主的纲领,才能让这个他南征北战打下来的疆域,开拓出来的帝国,一直延续下去。
  这是政治立场,郑伯爷目前没得选,只能跟着靖南王走。
  正在神游之际,
  忽然,
  郑伯爷看见靖南王看向自己,
  “你觉得如何?”
  刚刚开小差开得太入神了,郑伯爷压根忘记了先前他们在具体聊什么,只是道:
  “王爷说的是。”
  此言一出,一时间,帅帐内诸多将领的脸色顿时一变,有些人,更是露出了极为清晰的愤愤之色。
  郑伯爷忽然觉得有些不对。
  田无镜点点头,道:
  “嗯,你也同意本王说的,他们确实是不经用。”
  “……”郑伯爷。
  但这还不是最尴尬的,
  最尴尬的是,
  随后,
  田无镜伸手指了指下面的李富胜,
  道:
  “这样,让平野伯来替你指挥两天。”
  “!!!”郑凡。
第三百三十六章
激怒
  只是在军议时,思考了一下政治立场,开了一点小差,居然就开出了这样一个效果。
  自己那话一接,
  靖南王再顺势一提,
  郑伯爷也有些恍惚,自己堂堂一个雪海关总兵怎么莫名其妙地要变成带领李富胜这一镇镇北军作战的临时主帅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
  郑伯爷之所以自信满满地没带梁程过来,是因为郑伯爷觉得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应付靖南王这个老师的考核外加一些超出于寻常战事层面的战略层面上的东西,是可以了。
  事实也证明了郑伯爷这几年的成长和进步。
  无论是在吃火锅时对靖南王大计划的理解,还是在处理折子以及在面对靖南王关于立场方针上的问话这些事情上,郑伯爷都很平顺地应付了下来。
  但,
  但,
  但让自己忽然被拉出来,指挥攻城战,他真的做不到了。
  方法,当然很简单,无非是先推平楚军外围的防御工事,再盾牌手前压,箭塔前压,弓弩手投石机抛射,然后趁机下令攀附城墙冲城。
  是啊,很简单,看了几遍就会了。
  但里面的时机掌握以及对战局的敏锐观察,非军事大家难以运筹在胸。
  郑伯爷知道自己的水平,让自己现在领一路兵马,和敌军野战,如何迂回,如何袭扰,如何冲阵,如何分割,这些,他是能应付的;
  但攻城战和野战完全不同。
  攻打东山堡时为何石远堂在第二天就率军出来反击,那是因为梁程的指挥攻城节奏实在是太过于行云流水,城内楚国守军完全被打懵了,喘不过气来,城墙已经面临了失守。
  否则按照人大楚柱国的剧本,他是打算坚守个十天半月后再尝试杀出的。
  所以,那一战中,虽然梁程没能预知到城内居然有一个大楚柱国和一支皇族禁军,但他前期的指挥,其实是完美的,是无可挑剔的。
  是梁程指挥的攻城,使得石远堂不得不提前掀出了底牌。
  现在好了,梁程不在身边。
  李富胜啃西山堡已经啃这么久了,双方已经很熟悉了,楚人也被打出了耐性,甚至可以说是在一次次击退燕军进攻后,给打出了自信。
  把一个更难的局面,从梁程手上交给自己,一向对自己能力很有逼数的郑伯爷清楚,自己真的做不到啊。
  但都到这个时候了,自己也已经无法推诿了。
  郑伯爷向前迈出几步,单膝跪伏在靖南王面前:
  “末将遵命!”
  ……
  “来来来,郑老弟,这些,你都认识一下,有不少,也是老熟人了。”
  靖南王先去下一个军寨了,留下了郑伯爷一个人。
  此时,李富胜正在给郑伯爷介绍他麾下的这些将领。
  有一小半,是以前就认识的,毕竟郑凡曾在李富胜军中混过,一起南下乾国。
  那会儿,镇北军各路军头们,还在做着推举自家侯爷登基的美梦,对郑伯爷这种镇北侯亲自赞赏的人才,予以热切的拉拢。
  只不过郑伯爷那时已经算是入了靖南侯的门了,再加上战后各方面情况的快速转变,不光是他没能入镇北军,反倒是这支镇北军近乎入了靖南军。
  此时,自己和李富胜完全是平起平坐,昔日那帮比自己地位还高的将领们,如今,只能对自己行礼。
  世事无常,莫过如此了吧。
  “参见平野伯爷!”
  “参见平野伯爷!”
  一众将领向郑凡行礼。
  李富胜可以“唾面自干”,不以为意,但这些将领们显然是有些被郑伯爷在军议时的态度给伤到了。
  一直以来,郑伯爷都想走亲民路线,你好我好大家好,把关系搞融洽一些;
  但靖南王却一直强行拉拽着自己走另一条道路,自信桀骜,目空一切,这种人设,当然也能走,走到最后,就真的成了下一代田无镜;
  但这条路,实在是太累。
  不过,郑伯爷也没有去解释什么,只是默默地点点头,他们对自己很冷淡,那自己,也大可直接公事公办。
  郑伯爷看向李富胜,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3/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