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校对)第10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8/2895

  并且,在这马车外围,肯定还有很多个真正的高手在护航。
  郑伯爷本着认命的姿态,坐在那儿;
  唉,
  不知道阿铭发现自己又失踪后会是什么反应。
  许是因为姚子詹的那首词,使得摄政王的兴致很不错,不由得对着郑凡开口道:
  “苏小先生伴随姚师几年了,可有佳作可以拿出来与我等共解行路之乏?”
  嗯?
  郑伯爷算是看出来了,这位摄政王对外形象可谓是狠辣果断,收拾自己兄弟们时可谓是疾风扫落叶,但内在,却文青情节深重。
  “晚辈拙作,实在是不好意思拿出来污了前辈们的耳。”
  摄政王摆摆手,道:“无妨,诵来品品,这就如同燕人喜重口,乾人喜甜,我楚人喜鲜,我一直觉得,没有真正所有人都喜欢的菜,但只要是菜,总是会有一批人喜欢符合他们口味的。”
  “那,晚辈就献丑了。”
  摄政王正襟而坐,表示出一种尊重。
  造剑师则用手指卷着自己的长发,但目光却落在郑凡身上,显然也是在等着。
  陈大侠不懂诗词歌赋,继续板着脸,坐在那里。
  其实,陈大侠心里慌得紧;
  因为他知道郑凡的身份,不是那位他一路从乾国护送过来的病怏子,而是一位将军。
  陈大侠没看过《郑子兵法》,只是单纯地觉得,一个将军写一本兵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正常得如同剑客是用剑的一样。
  陈大侠担心郑凡绷不住,然后也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办。
  郑凡抿了抿嘴唇,呼出一口气,
  诵道:
  “怒发冲冠,凭栏处……
  ……
  嘉合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天断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燕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首词背完,
  郑伯爷默默地闭上了眼,
  他自认为这首词足以过关的,而且在气象上,比姚子詹先前的那首都督出猎词更为壮阔。
  诗词,小道者是辞藻的艺术,大道则是胸中沟壑的呈现。
  比如岳武穆的词和太祖的词,可能在用字用词上,不会过分追求精致精美,但在气象和格局上,却是真正的一览众山小。
  当然了,这些东西和郑伯爷无关,他只是一个抄子;
  不过,让郑伯爷比较满意的是,自己能极快地将满江红中几个地方给改了,以迎合时下的局面,可谓是机智得无比及时。
  良久,摄政王发出一声长叹,手掌拍在自己的膝盖上,随即,很是郑重地拱手对郑凡见礼。
  郑伯爷马上回礼,
  因为坐在马车里,不可能站起来,略显局促,但郑伯爷的脸上,还是挂上了恰到好处的羞涩和腼腆。
  造剑师也是身子微微后仰,靠在了马车车壁上,对着外头赶车的老者喊道:
  “酒来!”
  赶车的老者解下自己腰间的酒葫芦,直接甩了进来。
  酒葫芦飞入,带着极快的速度,但造剑师却没有想要出手接的意思。
  陈大侠没说要喝酒,所以没接。
  然后,
  酒葫芦直接砸向坐在首座的摄政王。
  随后,
  让郑凡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摄政王指尖一挥,一股气劲激荡而出,打在了酒葫芦上,酒葫芦于空中旋转,最后稳稳地落在了摄政王的手中。
  “……”郑伯爷。
  我,你大爷的!
  郑伯爷现在是六品武夫,说实话,真的不低了,官服一脱,跑江湖去,也能拉拢个帮派出来,找个小城,也能开个武馆收徒弟。
  六品武夫可能在战阵冲杀中,也就说没就没了,甚至溅不出什么浪花,但在江湖或者小地方,捉对厮杀单挑的时候,已经足够有牌面。
  但偏偏郑伯爷清楚,别看只是接个酒葫芦,自己却根本做不到这般气劲收放自如。
  自己先前还在心里谋划着能不能搏一搏,
  结果倒好,
  光算了那位造剑师,却未曾想这位大楚摄政王,自己本身也是个武者,不知什么品级,但肯定比自己高。
  一般而言,很少会出现那种位置坐得高的同时修为也高的存在,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四大剑客之中,李良申是军中总兵,其余三个,造剑师是出身世家,其实不怎么管俗务,剑圣和百里剑则纯粹来自于江湖。
  但,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就比如靖南侯,个人武力登峰造极,同时还位极人臣,手握重兵,且用兵如神。
  所以,没道理你大燕能出一个田无镜,他大楚就不能出个摄政王。
  且皇室子弟或者世家子弟,如果真的自小天赋就好同时也愿意对自己狠下心来吃苦修炼,其日后攀登修为高度上,肯定比普通人有优势得多得多。
  郑伯爷心里微微一叹,
  现在,
  他是彻底放下殊死一搏偷鸡一把的心思了。
  而这边,无论是摄政王还是造剑师,都沉浸在先前郑伯爷的那一首《满江红》意境中不可自拔。
  摄政王拔出塞子,喝了一口酒,随后递给了一边的造剑师。
  造剑师接过来,也饮了一口。
  摄政王看着郑凡,感慨道:“大乾,当真是文化荟萃之地啊,姚师收了个好徒弟,好徒弟!”
  造剑师也道: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燕奴血;啧啧,这场面,这气魄,这格局,佩服,佩服,这首词,可谓是道出了真正的沙场烽烟。”
  摄政王点点头,问道:“嘉合耻,写的是当初燕人南下乾国时吧?”
  “是,当时晚辈正在上京城中,燕人的马蹄,一度来到我大乾都城之外,晚辈夜不能寐,只恨自己百无一用是书生。
  故而希望日后我乾国军民可以奋发努力,早日北伐功成,一雪前耻。”
  “确实豪气。”
  摄政王叹了口气,显然,他联想到了楚国。
  乾国和楚国近几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燕人面前吃过瘪。
  乾国被燕军骑兵一路打到了都城下,楚人则在玉盘城下丢下了四万青鸾军尸首,还有一位柱国。
  所以说,这首词真的很应景,让楚人也会很有代入感。
  摄政王开口道:“希望我楚人和乾人,都能奋发起来,早日将燕人的气焰给打下去。”
  郑伯爷马上接话道:“这正是我大乾官家所愿,也正是家师所愿,也是晚辈所愿,更是我大乾和大楚百姓所愿。
  燕人穷兵黩武,不知教化,不懂礼仪,当真是斯文败类之国,大乾大楚都是礼仪之邦,怎能长久为禽兽所欺?
  吾辈,自当奋强!”
  “苏小先生此言深得我心,来,同饮!”
  摄政王显然对郑凡很满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8/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