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不群(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613

  说着,指指田野中寥寥出来查看农田的农人,农人们虽摇头叹息,惋惜这季稻子恐怕不保,却没有伤心欲绝之色,咒几句老天,很快就回去了。
  林耀华也知朝阳农人富裕,但出身农家的他,对粮食的珍惜几乎刻入骨髓,依然感到无比痛心。
  孙功成见劝不住,皱眉道:“耀华,你现在可不是一个农人,数万人的安全都维系你手,可不能因小失大,乱了阵脚。”
  林耀华一怔,倏然惊醒,对孙功成感激道:“谢谢你,功成,我差点就忘了自己的身份,误了大事。”
  童师兄离开朝阳去舟山议事,委任自己暂时负责管理朝阳各处。
  这三天连下暴雨,自己一心扑在农田防涝上,对港口,造船厂,煤场,焦煤厂,炼铁厂竟然毫不关心,实在失职。
  诚如孙功成所言,粮食对于现在的朝阳来说,并不是第一位,造船厂,煤场和焦煤厂、炼铁厂才真正重要。
  “走,我们去造船厂看看。”林耀华从谏如流,招呼身后几名师弟,一起往船厂行去。
  花了一天时间,把几个重要厂区走了一遍,发现防雨措施执行的极好,虽遇如此暴雨,亦没有出现什么损失,只是暂时停工罢了。
  回到朝阳镇,镇区排水设计的极好,虽沟渠水满,但排泄极快,路面基本不积水,路上行人虽匆忙,却依然安详,没有出现恐慌情况。
  回到南海堂,天色已黑,林耀华换了干爽衣裳,自有杂工弟子奉上热饭热汤,林耀华招呼师兄弟们用餐,刚一坐下,环视一圈,问道:“清池呢?”
  一直值守南海堂的郭三水道:“清池去巡查库房粮仓了,也快回来了。”
  林耀华点点头,道:“大家先吃吧,我让厨房再给清池准备一份。”
  众人也不客气,埋头吃饭,还没吃完,就见谢清池浑身湿透进了院子,远远招手打了个招呼,去后院换衣服,来到餐厅时,众人已吃完,林耀华等人在旁边喝茶,等候谢清池。
  饭罢,谢清池向林耀华汇报:“各库房都没事,就是粮仓的谷子有些潮了,雨停后要再晒一次,就是不知这雨会下几天,何时放晴。”
  “气候所那边怎么说?”林耀华问道。
  初来琉球,掌门即要求详细记录当地气候情况,故成立了气候所,派了两个弟子专门记录。
  谢清池道:“他们也说不准,这四年来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雨,看云层颜色,最少还得两天,但不敢肯定。”
  林耀华思考一下,道:“现在煤炭充足,你那做个计划,建个烤房,给谷子去潮。”
  谢清池心思转动,点头道:“雨后我安排人试试,但还是我们的粮仓设计有问题,用的是北方那一套,这南方多雨,情况大不相同,请师兄派人到番禺那边,请些师傅过来,帮我们重新建造粮仓。”
  林耀华点点头道:“好,雨后我就安排,还需再增设一些碾米房,以后尽量把谷子碾成大米,运回大陆,琉球这里尽量少存粮。”
  谢清池提醒道:“修建碾米房没问题,但存粮多少问题,还需你和童师兄,上报掌门才能决定。”
  林耀华点点头,道:“童师兄回来后,我会和他商量,再向掌门提交报告。”
  谢清池道:“这几天,我把小师弟们收拢到教育所,郭师兄,你那边派一人去给他们指点一番。”
  每年分配到琉球有十名左右的新弟子,经过舟山半年行船学习后,到琉球还得进行半年的砍树训练,在练习剑法刀法之余,也为琉球垦荒助力。
  郭三水笑道:“没问题,正闲着没事干。”
  郭三水现在负责管理琉球教育所,一方面有指导分配琉球新弟子的功法修炼职责,另一方面教移民子弟简单的识字算数,和粗浅武功,如发现有资质良好的子弟,就送回山上培养。
  林耀华笑笑,问郭三水:“一整天没见到杨健他们,他们在干什么?”
  杨健申扬合着十几个师弟,不喜庶务,编入了防卫所,每日就练功比武,逍遥自在,一有战事,就兴奋异常,冲锋在前。
  郭三水笑道:“这帮疯子,在演武场比轻功,说谁能穿越演武场,身上衣裳拧不出水来,谁就获胜。”
  林耀华好笑道:“这么大雨,能不淋湿衣裳吗?”
  郭三水道:“可不是,后来发现都湿透了,又改成称衣裳,谁的衣裳最重就输。”
  林耀华摇摇头,都二十一二岁了,还像个童二班少年,思维如此之广,真会玩!
  第二日清晨,雨势渐小,至中午,竟完全停了,琉球一干人等都松了口气。
  林耀华带着三个内门弟子,跨弓背剑,沿着朝阳北边弯弯曲曲的朝阳河,向东边偏北行去,翻山越岭,视察了建造在山中的火药厂、火炮厂,发现大雨并没有影响这两个厂的运作,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都舒了口气。
第147章
金贵的朝东造船厂
  中午,林耀华三人草草吃了口饭,就继续上路,又向北行出三十余里,来到了朝东港。
  朝东港形如鸡笼,港湾深入内陆六七里,是个极佳的避风港湾,华山最大的造船厂就设在这里,从海路绕行回朝阳也不过百五十里。
  朝东造船厂占地面积巨大,能同时开工八艘五百吨舰船的建造,比之朝阳造船厂大了近一倍,为此华山投入了十数万两银子。
  以吨位来衡量舰船大小,是岳不群接到董易文虏获葡萄牙战舰的报告后,顺势规定下来的。
  以三尺见方为一方,按清水重量计则为一吨,舰船按舰体排开水量体积大小额定吨位,故现在华山舰船都以吨作为单位。
  岳不群把后世台北地理位置,作为华山登陆琉球的第一落脚点,此处地势平坦,纵横几十里,水流充沛,是个极好的居住之地,以华山东峰朝阳命名,而朝东港即基隆港。
  朝东造船厂的警戒弟子都认识林耀华,知其是怒蛟帮的大人物,一见林耀华到来,即派人通知朝东总管刘长安和造船厂主事张三才,林耀华一行五人行到船厂门口,刘长安和张三才皆出门来迎。
  林耀华开口就问道:“长安,船厂防涝如何?可有损失?”
  刘长安笑道:“我们朝东船厂建设可是最好的,加上没有大河,又在海边,哪里会有水涝,你看看,路面都没有水了。”说着指着外面。
  林耀华向外仔细看去,果然,虽然沟渠中浑水湍急,但地面却已经开始干燥,才放下心来,笑道:“这就好,这造船厂可金贵的很,出了个什么事,我们可都担当不起。”
  张三才上前施礼道:“见过林副堂主!”
  林耀华来琉球四年,表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逐渐成为童易文的主要助手,去年被岳不群提拔为南海堂副堂主。
  林耀华回礼道:“张主事不必多礼,走,到船厂看看。”
  张三才忙在前带路,引着林耀华等人进了船厂。
  八个巨大的厂房在海边一字排开,长二十五丈,宽十五长,皆用巨木为柱,高约六丈。
  林耀华进入造船间,内部空间极大,一艘两百吨的福船正在建造,只占有了约一半的厂房长度。
  船匠们似没被暴雨影响,正专心建造船体,见有人进来也不理会,埋头干活。
  林耀华在厂房周围看了一圈,特别是闸门之处,发现并没有水渗透进来,满意点点头,对张三才道:“张主事管理有方。”
  张三才从投入怒涛帮,带着一帮舟山子弟,兢兢业业干了几年,获得童易文赏识,去年提升为朝东造船厂主事,在琉球一地,也算是位高权重了。
  听到林耀华夸奖,谦虚道:“是童堂主和林副堂主领导有方,三才不过听话行事罢了。”
  刘长安笑道:“张叔不必客气,是你的成绩跑不了,林副堂主是明白人,有什么困难,就赶紧提,过了这村,可就没那店了,还不知道林副堂主什么时候才有空在来你这儿了。”
  刘长安与张三才同事两年,相处极好,知道张三才等人有事,也有意成全,故帮腔说话。
  林耀华看了刘长安一眼,道:“张主事有话说话,是公事自责无旁贷,私事的话,能帮也帮。”
  张三才不好意思道:“这事也不知算是公事还是私事,是这样的,我们船厂不是有许多舟山和浙江过来的船工吗?现在安稳了,就想把家都迁过来,在朝阳、云台都行,这样回家也方便,便于照料家中老小。”
  林耀华考虑了一下,道:“这也算公事,你回头给我个名单,统计好人数,我回头安排一下,怒蛟帮不会亏待用心做事之人。”
  言外之意就是,老实肯干的船工没问题,偷奸耍滑的或其他什么亲戚朋友,就不要报过来了。
  华山虽急需大量移民,但对移民的安排一直非常谨慎,所有近邻同乡都打乱分散安置,以免出现乡党抱团之类的现象,给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张三才大喜,长揖道:“谢谢林副堂主,可为我们解决大麻烦了。”
  林耀华点点头,继续检查其他各厂房及库房,又巡视了船工居住的环境,见安然无事,才放下心来。
  当晚,刘长安和张三才宴请了林耀华等人,林耀华细细询问了船厂战舰建造的进度。
  第二天一早,林耀华等乘船绕过太华山,越过连通朝阳的华河出海口,行出五十里海路,下午到达云台镇。
  云台镇是华山开辟的第二个移民点,地势开阔,比朝阳大出三倍不止,现已安置了八千户人家,近五万人,已开辟了四万多亩水田。
  这些勤奋的华夏子民,在华山弟子的指挥下,欢天喜地地砍伐树木,焚烧野林,填平沼泽,把这些荒芜之地,修整成整齐划一的良田。
  第二日,云台镇长朱易信陪着林耀华,巡视刚刚歇雨的云台镇,林耀华发现只有三四百亩水田被淹,其余财物损失极小,满意道:“朱镇长领导有方,把云台管理的井然有序,今年的考评又是上等了。”
  朱易信已四十多岁,还一直停留在华山心法第九层,潜力耗尽,对一流实力望而不及。
  而眼前这个青年,不过二十二三,混元功已晋入四层巅峰,一两年时间,必定可以跨入一流高手行列,心中暗自感慨,闻言道:“一切自有条例,按规做事罢了。”
  林耀华点头道:“既然无事,那我就回去了,有空到了朝阳,我们再喝酒聊天。”
  云台这边,虽人口数量较朝阳更多,但都是农人,开辟农田,种植农作物,重要程度,远远不如朝阳。
  朝阳的各色作坊厂房,雨后要复工,有一大堆的事务,林耀华也不敢远离。
  朱易信知道林耀华事务繁忙,也不便多留,殷勤地送林耀华出门,一直到了海边码头。
  正要道别,就见一个弟子施展轻功,急奔而来,近前低声急道:“禀林副堂主、朱镇长,有生番来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