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06

  “那就是说这是一口古井。”李
青武说道。
  我点点头,说道:“这还说明很早之前,有人在这里居住,那个墓就可以解释过去了。”
  我站起身,钻出红柳林子,穿好防护服,打量起了这个墓穴。这墓穴也不大,如果不仔细看,几乎与周围的草原看不出一二,埋的土甚至没有筛过,里面的石头大大小小的都有,也就是说,在当时是直接挖坑儿,把棺材放进去,再堆土。典型的少数民族墓葬形式,没有墓穴,只有棺材和土石。
  这种墓穴从外面很好辨识,因为墓穴之上的土方不紧实,几场大雨后就会将松软的土石冲毁一些,所以,要从地面的斜度开始辨识,松软的土会被雨水冲刷,墓穴之上就只剩下一层体积较大的石头,而斜度的下方,多年之后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道清晰的黄土流,这就是雨水将黄土从墓穴上冲刷下来形成的独特样貌。
  更直观的是那黄土流上植被很少,因为过于松软,所以黄土里的种子也会朝下游冲,要辨识这种土包子,不!准确地说,应该叫石顶包子最简单地就是看上面石子儿有多少,因为年代很固定,有的盗墓贼看一眼上面石子儿的量就能判断出下面有没有墓穴。
  如今看来,蛐蛐也有我这个本事,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而且很可能还是晚上。
  这个墓距今不过两百年,也不过是嘉靖年的墓,说来奇怪,在清朝之前的西境人还注重过世之人的安葬,反而到了清朝,这些习俗都渐渐改了,似乎人命变得不值钱了。
  所以,有时候我挺瞧不上清朝的,因为通过墓葬文化可以直观地看出一种文明被另一种文明所取代。当然,眼下这个墓穴没有进入,所以说还不能完全确定。比如,打仗时,便什么讲究都没了,只需要把人安葬下去了事就好。
  我一点点地朝里爬,突然,头顶的土块掉落了下来,我的心咯噔一下,我最不喜欢土石墓葬,因为盗洞不好打,毕竟土石结构过于松散,很可能一个大点的震动,比如,车经过,就可以让它的结构松散。
  我爬了出来,说道:“李所长,这个墓穴有点特殊,很可能会塌方,如果一旦塌方,我只有四分钟时间,所以,你必须做好准备随时把我挖出来。”
  李
青武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这么危险的话,要不算了,要是专家赶来之前出了事儿不好。”
  我说道:“我至少应该下去瞅瞅,万一有机关,上面有指纹,那不是你赚大了。而且也给专家排除一下险情。”
  李
青武左右权衡再三,一咬牙,说道:“那你要小心,一旦发现不对,马上出来,下面线索自然重要,但是不要冒险。”
  我点点头,其实我撒谎了,专家不会钻盗洞,这也是曾经一个盗墓贼和专家之间一句经典的对白,专家来了之后,会从上面将土层全部挖开,找到入口,再做计较。专家打开墓穴的时刻,所有处在黑暗中的机关大都失效。
  我一点点地爬进了盗洞,我爬得很慢,几乎是一寸一寸地看,别真有一个机关,我可是亏大了。
  一路都很畅通,就是脚下的土壤有点软,每一步都很不踏实,这就是土石墓穴的一个缺点。不得不说,这个盗洞打得很有水平,根本没有上下调整,直接就挖到了棺材边。
  我打量着棺材,发现了一个奇怪之处,这棺材下面的土居然是黄土,很圆的一圈儿黄土,我用手捻了捻,这黄土淘得还很干净。
第145章
五品白鹇服
  棺材左右都没有一丝空隙,全是土石,棺材边照样是被巨力砸碎,从表面的碎裂可以看出,他们敲击地很聪明,从最下面的棺材边敲击,这样做打开了缺口,上面的棺材板还能支撑住,不至于导致塌方。
  我爬进来时候扬起了一片尘土,警用手电的灯光不如神火手电聚焦,照着的都是灰尘,我只能趴着一动不动,等待灰尘小一些。我确定了里面没有机关,却看到令人气愤的一幕。
  棺材被砸开的地方是宽面,一个一米多的不规则窟窿,蛐蛐他们很粗暴,并不是摸东西,而是一把揪住古尸的衣服,将他往外拽,古尸早就脱水,很脆弱,加上空气的氧化作用,大力之下,尽然寸寸碎裂。脑袋和胸口挤压在一起,腿部的骨骼从裤腿里掉出来,头戴的帽子上似乎有一些装饰,被蛐蛐他们一把扯下,帽子丢在了一旁。甚至于砸坏的棺材旁边还有几块黄褐色的人骨头。那古尸的脑袋还留在棺材里面,可想而知,这是用了多大的力气。
  我猜测,盗墓的人应该很着急,似乎时间不够了,也可能就是一个门外汉。这古人是个男的,居然穿了一身官服,但这官服很奇怪,帽子是西境普通的瓜皮帽,靴子是厚实的毛毡靴。这种打扮简直有点不伦不类。
  我将这官服展开,看到是五品文官白鹇补服,但白鹇却不似我看到的那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反而有点......假,而且没有腰带,我很确定这不是被盗了,因为官服上扎了腰带会有很深的褶皱,这种褶皱经过百年的定形,会有一种灰尘的明暗交界,甚至是尸油的侵染,但这官服很展。
  我摸了摸料子,也不对,这五品文官补子图案为白鹇。白鹇鸟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并且吉祥忠诚,所用布料一般是江浙一带的真丝绸缎,职位越高的面料越好,这堂堂五品大员的布料却是个细布染的。
  我在古尸上摸了摸,我不确定是不是将顶戴帽子放在了墓穴里面,棺材里是没有的,有没有带朝珠也看不出来,毕竟尸体损毁太严重了。我将官服拉了起来,看见这古尸穿着大管裤,这倒与年代是符合的,只是这裤子在裆部还有几个补丁。大概是骑马骑破了,又舍不得丢掉,补了补继续穿。
  做为清朝的官员来说,这就有点过分了,清朝的官员,尤其是下葬,那讲究可多,必须是生前准备的最好的衣服,长穿的一套放到墓穴里,做为死后的换洗,剩下的会送给穷人。哪儿有穿着补丁下葬的。而且这棺材下葬的未免太不讲究了,我最初还以为是某个牧民草草下葬呢。
  我用手电照进了棺材的角落,与我想的一样,几个角落上的灰尘厚实且平整,就是说没有任何陪葬品,倒是在棺材的最里侧,我看到一个黑乎乎的小棍儿,我伸手将它摸了出来,一看居然是个毛笔,毛笔头儿早就酥了,我取出来的时候,笔头掉了,看来这古尸还多少有点文化。
  再没有其他的陪葬品,如果有也在这古尸的身上,一时间,我有些看不懂。
  外面,李
青武喊道:“哎!那个......怎么样了?我们的人就剩下这边还没有搜集证物了。”
  我慢慢地爬出来,将里面的情况说了一遍,李
青武听得青筋直跳,说道:“畜生那!也不怕折了寿,为了一点点文物,这是丧尽天良!”
  另一个警察说道:“那这下面的人有意思啊,是不是个清官啊?”
  我说道:“不太像,清朝的官员很有意思,如果是贪官,墓葬里要奢华,各种你想不到的好东西都会埋下去,不会考虑留给后人,但凡是清官,那必须要有墓志铭,甚至是自己身前的功绩,比如,给皇帝谨言,被打了一顿什么的,这下面的古人,什么都没留下。也就是说,做人总要图一样,要么是名望,要么是利益。”
  另一个警察说道:“呵呵!指不定是个冒牌的。”
  哎!他的话突然提醒了我,瞬间,我苦笑了起来,是的!是我太一厢情愿了。我说道:“看来你是说对了,在清朝那会儿,家底殷实的人家也是可以穿官服下葬的,这还有点讲究,和风水上讲的人死望天愿一个意思。”
  “师傅,你给讲讲呗。”一个警察很有兴趣地说道。
  这个也没什么神秘,就是人死了以后,穿着官服下葬,见了阎王爷,那等于是找阎王爷讨要一份当官的工作,古人死了穿着官服,那可以给阎王爷省一套衣服,直接上班就对了,同时呢,也留给后世一个美好的祝愿,希望以后的子孙能够升官发财,所以呢,民间就会仿制一批官服,做为下葬的服饰,这种下葬的官服也多是以文官的官服样式。
  也有一说,意思是这人生前功名没考上,但自己感觉是文学水平那是登峰造极,可是怀才不遇,这死了那就自己给自己封个官,了却了这辈子当官的梦想。
  我讲解完,众人是恍然大悟。
  李
青武说道:“你觉得大概被盗的文物多不多?”
  我想了想,说道:“我认为不是很多,这人家里看似殷实,但下葬方式非常草率,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人本身就有病,这家人举族搬迁,死在了路上,没有匠人造墓,所以,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埋了,也可能是这个人在族内并不受待见,死了便死了,死了之后,那就给族里的后来人做个贡献,穿个官服,等子孙们也去了,万一在阴间是个官儿,那还能攀攀交情。”
  李
青武显然没有另外两个警察好奇心重,他的目标全在案子上,时不时地看看表。
  我正要再次下另一个盗洞,一个警察说道:“你说有一个家族,但是在琼博卡这个地方没有听说有哪个家族啊?”
  我愣住了,看着这个警察好奇的脸,我陷入了沉思。
  这个人有什么理由来到琼博卡这个在当时来说鸟不拉屎的地方,还会点文墨,也没有穿着什么皮袄和羊毛坎肩,从死亡时的穿戴来看,这古尸应该死于冬季,但这穿着在西境的冬天那是会冻死的。
第146章
披甲人的奴隶
  一个画面在脑海里展开,我有点肯定他的身份了。
  我看向了天空,湛蓝的天空中,云朵被细风吹成了薄溜儿,就像一块白底子的幕布,我看到一个落寞的人,他的身上穿着破旧的长袄,背着一个破旧的褡裢,一步一步地走在草原上,他日耕而作,日落而息,原本细嫩的手变得粗糙。
  每一个夜晚,他看着漫天地星斗,想起了曾经的辉煌,那时候他还在皇城,他也是一个富家公子,也能摇着扇子,手里把玩着一个文玩,带着三五奴仆,看着错身而过冲他暗送秋波的少女。
  可一切的转变来得令人措手不及,皇上的一道圣谕,令原本幸福的家支离破碎,父亲被斩于菜市口,或许是某个大臣念旧,在皇上面前说了两句软话,最终,他没有被斩,但下场还不如被斩。
  他跪迎圣旨,太监像看着一个可怜虫一般地看着他,说道:“着发配西境,与披甲人为奴。”
  他颤颤巍巍地叩谢,原本那些阿谀之人此时此刻躲了个干干净净,他一步一步地走出了那个出生的皇城,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这个广袤的草原,带走了他的希望,带走了他的梦想,带走了他的爱情。
  每日劳作之后,他会点着油灯,在一块羊皮上写下他的忏悔,并且托人寄给京城曾经的好友,希望他能帮他在当权者那里美言几句,以便可以重回京城,哪怕在京城做一个乞丐,也好过在西境这个无人惦记之地做一个活着的人牛。
  可是,终究是没有等到,终于有一天,他干不动了,也绝望了,他受不了西境的冷,受不了由一个高高在上的才子变成了一个每日与砍头曼相伴的农夫,受不了被披甲人调笑和鄙视。他从那个到了琼博卡之后,便不曾打开的背包中取出了离开京城时买的寿衣,他看着这官服,想起了以前,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幻想着未来或许有一天,自己可以真的穿上五品大员的官服,在皇宫前,替皇上指点江山。
  这想象让他不知不觉地穿上了官服,他的眼前不再是昏黄如豆大的黑灰油灯,而是珠光宝气的大殿之上,周围的群臣在冲他微笑,皇上在对他赞许,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他看到一个穿着凤冠霞帔的少女在冲他盈盈巧笑。少女朝他伸出了纤纤玉手,那如葱段般白嫩的小手就如这屋外皑皑的白雪。
  他笑了,他从怀里掏出那支写了无数封忏悔信的毛笔在空中画着,那是他在给皇帝献言献策时的龙飞凤舞,那奏章一气呵成,惊天地泣鬼神,连这冬夜的星斗都化成了奏章上的蝇头小楷。
  他伸出手想抓住这一切,可寒风吹过,他醒了,他看到的依然是在这漠北草原,寒风凛冽中还夹杂着披甲人身上的体臭,他的笔掉到了地上,他栽倒在地,冰冷的雪没有让他感觉冷,相反,他感觉到了暖,他又看到了曾经自己在秦淮河畔,烟雨画舫上,俊俏的红馆温暖的身体搂着他的身子,慢慢地飘远,飘远......
  他冻死在了普通的寒冬中,第二天,早起的披甲人发现了他,披甲人也很发愁,彼此间都在议论,这是一个曾经京城里的能人,就这么死了,万一上面追查下来,最没地位的他们肯定是要受到责罚的。
  其中一个披甲人是过来人,他不以为然地说道:“这样的人太多了,就算上面找过来,人死为大,我们呢,也只用好生安葬,就行了!”
  另一个披甲人问道:“那我们把他葬在哪儿呢?”
  之前那个披甲人想了想,说道:“就红柳林子旁边,那不是有一块黄土地嘛,我觉得那位置好,没有石头,随便挖个坑儿,埋了就是。”
  一个披甲人想上去扒了他的官服,却被说话的披甲人制止了,说道:“就这么下葬,还有他的宝贝,那个破笔,一块埋了。以后真的有上面的人找过来,咱们也说得过去。不要花太多时间,不然影响了今年的粮食,大家都不好过。”
  于是,一个只有棺材却没有墓穴的坟默默地躲在了琼博卡的草原上,我觉得他是幸福的,至少还有一处红柳林子陪伴着他,春去冬来,地下的他或许还在守望着京城能够有人来给他洗脱罪名,只是京城早已忘记了他的存在。
  我回过神儿,将我的猜测告诉了警察,他们觉得我的猜测十分合理,纷纷点头,甚至找了笔记了下来,等专家来了,说给专家听。
  时不我待,我继续看向了这倒霉公子的盗洞下面的另一个洞穴。
  我其实最头痛直打盗洞,因为这样的盗洞最容易布置机关,比如在下方埋鱼线,或者绊石,从外面看是怎么都不会发现的,但凡要是跳下去,那一准跑不了,就算是我拿探杆去试,也不见得有效,因为布置机关的人可以将它埋在地下。
  我在身上绑了绳子,一点点地摸了下去,我能做的就是确保下一步是安全的,我估算着这盗洞应该有四米多深,折算上面这个清朝棺材大概有两米深,朝下难道还有其他的发现不成?
  我小心翼翼地朝下摸,头顶的光还能照下来,但很模糊,因为我的身体也在挡着一部分光,而人的眼睛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当你越想看清楚,却发现越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看个七七八八。
  这盗洞并不规整,上面还能是个圆形,也能容一个人下去,但却异常地拥挤,我的双肩没有一点点地空隙,我手里拿着一把普通的短铲一点点地朝下挪,这土石结构的地面松散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甚至我用脚蹬几下就能弄出一个下脚的地方。
  很快到了底儿,我一脚踩在了盗洞的地面上,我看到一个高约一米五的开口,我蹲下身子朝里看,横打的盗洞很深,我用手轻轻触碰了横打盗洞的顶部,土石哗哗啦啦地朝下落,太危险了。
  我不得不佩服蛐蛐,能打出这样的盗洞简直惊为天人,先说一个四米的垂直盗洞打下去,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单就考虑到多大的开口能让周围的土石不往下掉落,这就是一种本事。
第147章
宋墓
  我记得小花儿教我的时候,曾经反复给我说过,如果发现土石结构的墓穴,在浅层一定要斜打盗洞,这样才不会导致塌方,一旦超过三米,那必须直打盗洞,否则一定会塌方,而且开口越小越好,不然周围的土石会不断地掉落,堆积在横打的盗洞口,你挖出来的宝贝儿取不出来,人也可能出不来。
  还有重要的一点,一旦遇到足球一样大的石头,那就得重新打盗洞,因为要是挖出来,就是一个悬空的窝窝,随着土壤里的水分挥发,导致热胀冷缩,一阵风都能窝窝里的土石碎落。
  小花儿还告诉我,如果竖直打盗洞,最好的就是黄土,也就是在堆土层的边缘,这样打下去,直接可以打到墓穴的顶部,从这点看,虽然还不知道下面是不是墓,但蛐蛐他们似乎有些门外汉了。小花儿说如果是土石结构的那就必须要使用大号旋风铲,用工兵铲不但慢,还控制不了方向。从盗洞的大小看和以往他们用旋风铲打出的盗洞大小做对比,明显地可以看出他们的旋风铲是可拆卸的,可以对接大小不同的旋风铲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