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06

  二叔说道:“这群杂碎真是脱了裤子放屁!”
  我说道:“不!他们在试探,试探我们到底有几斤几两,如果我们一直关注这里,那代表我们人手很充裕,如果他们这次成功,就代表我们在江湖的实力已经减弱到无法顾忌这里。”
第84章
道士棺
  我一边用工兵铲将他们掩埋的土层朝外挖,一边说道:“还有,他们为了这个墓,先是将它交给白面,从而阻止我们继续调查和关注,白面的动作没有那么快,他们便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继续盗了身后这个墓。”
  “他们还走安全路子,我就担心他们直接离开召苏,那就不好抓了。”二叔说道。
  我说道:“不会的,他们的后备箱全是文物,换城市就有被发现的风险,我猜他们会去藏文物,而且他们分开了,鹌鹑多半会带着曹操去,其他人回到酒店去等。所以,他们一定还在召苏。”
  正说话,我的手下咯噔一声,我立刻提起了十二万分的小心,一点点地拨开土层,他们是在抗
战时期的盗洞里再斜打盗洞,直接打到了另一个墓的墓砖上,我看到了灰色的墓砖,这是清代中期的烧制产物,我看到大约四块墓砖高出了其他墓砖一截,难道有机关?
  我闭上眼,仔细琢磨了半晌儿,也没想到是什么机关,如果是弹跳式的,上面最重的土层已经被我扒开,它还没有被触发,那就奇怪了,而且墓砖之间很松动。
  为了防止万一,我爬上盗洞,换了潜水服和呼吸面具,我将飞爪卡在墓砖上,人躲在抗
战时期的墓里,用力一拉,一块墓砖被我硬生生地拉了出来,等待了片刻,没有任何动静,我再次爬了进去。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失望,他们在墓砖之间卡了四根钢钎,再放上墓砖,最后盖土,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不让土层塌陷,从外面也看不出他们的真实目的。
  我打开神火手电,朝里照,这是一个小墓室套着一个大墓室的结构,这也是清朝一般大户人家通用型的墓穴。我并没有着急下去,而是又拧亮了一个神火手电,一点点地将墓室的角角落落都查探一下,确定没有任何陷阱的可能,这才出溜下去。
  墓室不高,我也是蹲着才能看到里面的全貌。一些从盗洞掉落下去的土上满是杂乱的脚印,从深度看,有明显的拖痕,说明有一个很重的东西被盗走了。我看着周围的墓砖,这些墓砖盖得非常粗糙,大约再过几十年,加上盗洞改变了力场,一定会塌陷。
  我看了一下小墓室,按理说这里是放墓志铭的地方,可墓主人在墓室两边堆了一些生前的用品,我看到一个带着花纹儿的罐子,已经被砸碎,看来,他们依然没有从我爷爷的机关阴影中走出来,破碎的罐子里满满的铜钱,已经锈蚀成了一坨儿,地面上还有一些碎块儿,看得出是鹌鹑他们用铁锤砸下了一块,估计是看钱币不太值钱,全部丢在了下面。
  我也捡起了敲下的一块铜钱看了看,道光、光绪通宝,在古玩市场也是烂大街的货,铜钱作为死者的陪葬品,一般是贫苦百姓用的,传说铜钱是死人到阴间的买路钱,要是把铜钱拿了,死人去不了阴间,就会回来找你麻烦,为了不触霉头,一般都不会去动铜钱。其实不去动铜钱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铜钱一般是上一个朝代的货币,在盗墓贼朝代并不能通行。冒着极大的风险盗墓,如果还取这些鸡肋,就显得不值当了。
  我慢慢地往里摸,地面上有一些幡,黄色的。木质的杆已经碎了,幡也被鹌鹑他们踩得稀碎,我已经准备进主墓室了,却又倒了回来,本来我以为是墓主人死后,家人将最德高望重的,或者对他家有救命之恩的送葬幡一并下葬,寓意着死都不会忘记恩情,却感觉这并不是送葬幡。
  我小心翼翼地将幡拼接了一下,我惊讶了,这是道幡,我一共拼接了两幅道幡,一个应该是放在小墓室的,另一个应该是包裹着法器的,是在主墓室里,被鹌鹑他们强行扒开,带走了法器,幡给丢了。
  难道墓主人是个道士?
  我闭上眼,大胆地猜测一下,铜钱或许不是贫穷人家的下葬品,而是村民给这个墓主人的捐赠,我们都知道道士是需要铜钱来布置最基础的法阵的,比如五帝钱阵,铜钱法剑,这是村民也希望这道士去了阴间继续打鬼。
  打定主意,我继续挪着身子朝着主墓室爬,主墓室和小墓室之间的承重柱上是莲花的雕刻,上下都是莲花。我没有立刻进入主墓室,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周围的细节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遍,免得被鹌鹑再布置下陷阱,在阴沟里翻了船。
  我终于放心地进入了主墓室,我看到了墙壁居然是白色的,上面还是意境写实类的画法,画着一个老翁穿着道袍,在青翠的松树林的巨石上打坐,云层间有一条张牙舞爪,见首不见尾的巨龙。山下有很多人顶礼膜拜。
  在正对着墓门的地方有四个金粉大字“真龙世家”。那字儿就有点普通了,即没有磅礴大气,也没有霸气外露,写字之人似乎书法也不过关。另一面墙上,繁体字的一行字:龙门真言,心源自在,振动法铃,神鬼咸钦。
  我看着主墓室的地面浮灰,虽然脚印庞杂,但在那行繁体字下面还有一些木箱子的碎片,黑漆木箱子,这也是清朝下葬专用的,我伸着脑袋朝里一看,空空如也,看上面的浮灰,应该有七八件法器。鹌鹑估计是怕里面有机关,直接用榔头砸在了木箱子上,老木箱子本就脆硬,只一下便砸了个稀烂,再取宝走人。
  唯独在“真龙世家”下面有一张供桌还是完好的,我凑上去,看了一下木头,也是普通的木头,不过古色古香,正中间的香炉已经不翼而飞,两边摆着贡品的碗碟也不见了,只留下了没有落上浮灰的印记。
  开棺的手法依然是砸开了棺材的一面,再撬开棺盖。我看着棺盖上的痕迹,突然,又多了一层理解,他们开棺盖完全是一个人完成的。一般的手法是用撬棍,直接将钉子起开,再用力挪到一旁,而这个人的手法恰恰相反,有点脱了裤子放屁的感觉。他砸开棺材,再打开棺盖,而且使用了千斤顶。
第85章
墓中见闻
  我却有点明白他的意图,一般古人的棺盖都比较厚重,直接撬开棺盖需要很大的力气,反而砸开棺材的一边,不需要费力,砸开之后,用探灯朝里看,如果有好东西,再用千斤顶开棺盖,如果没有或者好东西比较少,直接用勾爪取出,走人。
  这说明升棺之人力气不大,身材矮小,我判断或许是鹌鹑本人的手笔,这办法虽然慢,但慢却有慢的道理。
  我看着打开的棺盖,知道棺材里的墓主人身边一定有好东西。我伸着脑袋朝里看,里面是一个老年男子,胡须头发皆是花白,头发是道家的束发印记,只是发簪不见了,估计也是被鹌鹑带走了。但穿着却不是个道袍,而是普通人家的马褂长衫。这身打扮在西境来说非常少见。
  我能判断出墓是清朝中期的,那会儿的西境都是很宽大的袍子,和望京的清朝人穿戴不太一样,望京的清朝人还是注重一点修身和款式的,西境的穿戴更在乎的是实用性,西境是典型的白天热,晚上冷,所以也就有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西境人的袍子宽大,如果是在放羊,累了,脱下来就可以把整个人包裹在里面,又是被子又是褥子,宽大的袖子就是枕头,到了冬天,在外面套个羊皮坎肩,一个冬天就搞定,要看富人和穷人,那坎肩的好坏就是决定性的。
  可眼下这墓里躺着的古尸就完全不是这么个打扮,黑色的小瓜皮帽,黑色的长衫,黑色的裤子,黑色的鞋子,这标准的中原地区清中期下葬标配。墓主人生前很精干,在西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明白的是这明显是一个道家道士的墓穴里怎么会躺着一个只有脑袋瓜像道士的人呢?
  我伸出手在古尸的身上一点点地摸,摸到腹部的时候有一条明显的凹痕,这凹痕顺着胳膊一直到了肚子,肚子的地方明显地瘪下去一块。古尸的双手放在小腹位置,我一下就想到他的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这东西还不轻。也就是说这古人下葬的时候,手里拿着棍状的重物,接着尸体发胀,棍状重物下压皮肤,接着尸体脱水,棍状重物在身体上留下压痕,最后,尸体干瘪,痕迹镶嵌进了皮肤。
  我很快猜到,他手里拿着的是浮尘,我轻轻地撩开他的袖子,看到了一双黑色的手,指甲老长,这是人死后,身体并没有完全死亡,指甲还会继续生长,他一手握拳一手托扶的姿势也说明了手里的棍状物最大的可能就是浮尘。
  他的方式不对呀?一般的道士死亡,会将浮尘放在靠着头的地方,这和羽化成仙有关,当凡人羽化之后,需要一个法器拖引,浮尘便可以化为仙鹤,带着羽化之人飞升,这浮尘也是仙鹤的化身,没有羽化,它就只能休眠,为什么这人死了还要把浮尘抓在手里呢?
  我猜鹌鹑也是看到了浮尘才决定打开棺盖的,墓主人的头两侧也应该放了些物件,我看到一个清晰的手掌印,他的动作就是一手撑着棺材底板,另一只手将古尸头边的物件顺了出来。至于是什么,这我就说不上了。
  我再次朝下摸,却发现这古人的裤子被人解开了,他的裤子是扎绳带,我轻轻地将他的长衫朝上推,眼前的情景让我头皮一麻。
  古尸的裤子被人割烂了,那干瘪的男性

官就在袍子下面,已经成了钱币大小。我的注意力放在了割烂的裤子上,盗墓贼用了锋利的小刀从裤裆插入,顺手一拉,已经糟了的裤子很容易被割断,看着刀子的走向,应该是在腰边。我一下反应过来,腰牌,这古尸腰间带着一个很名贵的腰牌,盗墓贼为了不让腰牌绳受损,便一刀将裤子和腰带割断,完整地取走了腰牌。
  我不得不感叹一下,他们搜得真的非常仔细。这摸尸的手法也是细致,从裤子边上的褶皱就可以看出,他连古尸的身子下面也摸了一遍。
  我正要顺着裤腿继续往下摸,却突然停了下来,我再次看着这古尸的男性
器官,总感觉有一些不对,我将神火手电对准了古尸的下
体,看了足足有五分钟。说实话,我印象里的古尸下体没有这样的,说句不讲究的话,他的尺寸似乎有些太小了,正常的也应该是普通中性笔再细一点,他的比香烟还要小一号。
  我想了半天,也没琢磨明白,只能苦笑一下,我居然在墓穴里研究古尸的那玩意儿,怕也是自古盗墓贼里的第一人了。
  我继续朝下摸,突然,我发现这古尸的膝盖处的裤子居然多缝了一个软垫子,这软垫子里面早就发黑,这是被尸体发胀后的组织液侵泡,之后再干涸形成的。之前就被盗墓贼捏碎,我还没用力,那布就裂开,里面全是棉布。
  这就奇怪了,这古尸难道老寒腿?特意给腿保暖?不对!西境人自古老寒腿,治疗也很简单,去吐蕃的沙漠里,将沙子埋在腿上,一个月保准好,当然,去不了的,更有办法,狗皮做成绑腿,绑在膝盖上,冬天都非常暖和。这个做法到现在的游牧民族还保留着。这缝在裤子上,既不能保暖也不美观那。
  他该不会经常下跪吧?软垫子缝在裤子上,下跪不痛。我正为我这个大胆而可笑的想法无语的时候,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脑海里冒了出来,我再次挑开了他的长衫,仔细地看起了他的男性
器官,甚至脑袋都快碰到他的腿了。终于,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的睾
丸处有一道比他干瘪的黑皮更黑的痕迹,那是刀口,他的两个蛋蛋不在了。
  一瞬间,我恍然大悟,他是一个太监!而且是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成为一个男人的机会,一直到老死,所以,他的那玩意比正常的男人小一号。还有一点,为什么他穿长衫,因为通风性强。太监憋不住尿,走路都会漏一点,如果穿着厚实的西境裤子,很可能要不了几天,从他的身边走过,就会闻到一股子浓郁的尿骚味儿。
  古时候,据说在望京的采办处,太监出宫办事儿,但凡有点眼力界的,抽抽鼻子就能知道的一清二楚。
第86章
假道士
  再说他的裤腿,那就是常年做奴才做习惯了,在宫里大多数时候都是跪着,包括吃饭,所以,告老还乡以后,不跪着吃饭吃不香,在腿上缝着一个软垫子,那自然有用。
  我将他的长衫拉上,回头看了他一眼,突然,我又发现了不对,他......尽然有胡子。难道我的判断不对吗?我不得不再次挑开了他的长衫,又观察起了他的下
体,我确定我的判断没错,那应该就是刀口。我转过头打量起了这干瘪的古尸的脸,我看到了几缕胡须掉落,本来我以为是干尸皮壳儿生脆,被盗墓贼摸嘴,看有没有金牙导致了胡须脱落。
  我伸出手,小心地摸到了他的胡须,我还没用力,尽然整片地脱落了下来。我拿起那片胡须细看,恍然大悟,用的是糊泥沾着胡子,再贴到脸上。这也是古人的易容术之一,这糊泥的配方据说已经失传了,用的是米糊加了很多种天然材料,让它的黏性很大,据说,贴上遇水都可以保持十几天不掉。
  再说这道士的墓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清朝中期,有一个太监告老还乡,但他在宫廷里结怨颇深,他一离开京城就担心被仇家追杀,于是,在退休前夜,秘密在宫廷外安排好了一切。
  当踏出宫门的那一刻,一辆马车接上了他,他快速地开始在车里更换衣物,宫里所有的东西都不要了,只留下了一个腰牌。他化了妆,贴好了胡须,拿着路引,再次跳下了车。杀手很快追上了马车,却发现人早已离开了马车,只得朝着城外追去。
  太监却是优哉游哉地在他熟悉而又陌生的京城吃了饭,慢悠悠地离开了京城。此时的他却是不知该去往何处,家里只有他一人,而四处都有追杀他的人,只能往西走,远离这是非之地,远离这待了一辈子的皇宫。
  他走了很久,遇到了一个道馆,他想干脆就将自己的下半辈子交给张三丰祖师爷,可在清朝道教是被严重打压的,每一个新加入道教之人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检查,他害怕了,他怕被认出来,只得求了一件道袍仓促离开。
  他继续朝西走,很快塞外美景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但身为太监,他必须隐藏身份,这道袍便成了他最好的掩护,于是,一个白面白须,身穿道袍的人出现在了西境,他用自己在皇宫攒下的家底和在皇宫看到的学到的,远高于普通人的眼力界,利用谎言和见识开始了别样的生存之旅。
  他没有改换职业,在西境没人管他是道士还是和尚,每个人都需要生存,或许他之所以选择道士,也是对那深宫的一种抗议,一种仇恨,一种怀念,一种无奈。
  无疑,他五花八门的传道是成功的,因为是太监,他无法娶妻生子,但在普通人眼里,他就是一心求道的活神仙,他虽做不到普度众生,却也懂察言观色,答不言尽,在众生眼里,他是高高在上的,这让他满足。每逢有生老病死,他会出面,借着在皇宫里的所见所闻,他方方面面安排地井井有条,这就更加得到了众生的认可。于是,香火钱足够他吃喝,甚至还可能建了一个小小的道馆。
  可生老病死无法阻止,他老了,病死了,病死前,他最后一次用秘药将胡须贴在脸上,他手持浮尘,告诉众生:“我死后,请将浮尘放于我手,等待天君接引,请在我的墓里写下‘真龙世家’,以表我功德,也请在一侧写下我道心法,‘龙门真言,心源自在,振动法铃,神鬼咸钦’,如众位有心,时常拜祭,可保众生太平。”
  他死了,留下了一个让后世膜拜的谎言,他做到了,众生给他捐赠,按照他所说,完成了他的遗愿,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众生在他坟前上香,供奉。
  或许,在他看来,这就是他最好的归宿,做为一个太监,死后还有人祭拜,这比什么都强,尽管是一个谎言,我认为他告老还乡后,并没有害过人,或者说他帮助的人大过于伤害的人,才有一段好报。但对于一个太监来说,这又是一种常人所无法感受的无奈和痛苦。
  我将他的长衫摆平,我用力地将他的棺盖重合,甚至将一些还能回位的木片重新填回他的棺木,我叹了一口气,回头看了一眼棺材。鹌鹑他们的到来,这或许也是一种报应,报应了他的前半生,毕竟一个太监能在深宫中告老还乡,这必定要有异于常人的狠辣和雷霆手段。我的到来,或许是了却一段因果,报应了他的后半生,或许他真的帮助了很多人,才能恰好让那个被鹌鹑陷害的小伙子再次返回,又恰好看到他们盗墓,而我恰好决定一探究竟。
  我爬出了盗洞,我依然用鹌鹑的手法将盗洞弥合。待我爬出了盗洞,我走到了墓碑前,看着那个不属于他的墓碑,上面写着“慈父:张士林,望京人士,某年某月生人,卒于某年某月。”
  我不禁眼前一亮,这或许就是天意,他自京城来,这墓碑原主人也是望京人,如果说他也叫张士林,那就真是天大的巧合了,这就是老天爷在给你立一块碑,延续你在这历史长河中的记忆。
  二叔搓着胳膊说道:“你在下面有什么发现没?我在上面都快冻死了,你要再不上来,我就下去暖和暖和。”
  我一把扯掉了呼吸面具和防水服,顿时,身上细密的汗水被凉风吹了哆嗦,我换了衣服,打了个激灵,飞快地上了车。
  车上,我将下面的情况给二叔说了一遍,他眼睛放光,说道:“啊?那太监的那个真那么小吗?不是有老法子可以让那玩意长大吗?不行!我得回去看看。”
  我脑门前飞过一群乌鸦,我说道:“你去看呗,下面还有味道呢。”
  二叔撇撇嘴,沉吟半晌,说道:“我知道了!我知道鹌鹑他们带什么东西走了!嘿嘿!”
  我古怪地看着二叔,这老小子又没下去,难道还能有什么发现不成?
第87章
不一样的杨姨
  二叔嘿嘿一笑,说道:“鹌鹑把太监的那玩意带走了,要不,你说他怎么会手握浮尘呢?!你不是说浮尘应该放在他头边吗?既然抓在手里,那头边的只能是那玩意,太监死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下葬,唯独那玩意得跟着一起埋。”
  我看向二叔,他说得很有道理,这是我没考虑到的,我和二叔对视,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我能想象到鹌鹑看到一个精致的盒子,来不及打开,装进了包里,待回去以后,看着太监的那玩意,可能还会认为是什么灵丹妙药吧,我敢肯定,他没发现墓主人是个太监。
  回去的路上,已然天黑,二叔问我先吃饭还是先洗澡,我决定先吃饭,我以为二叔会再摆一桌子,请之前忙碌的兄弟们吃喝一顿,没想到只有我们两人,那个发现者直接将轿车留给了我们。
  我看出二叔好像有什么事儿,便和他吃了一个拌面,要了二十串烤肉,他尽然连酒都没喝。吃过饭,他告诉我:“走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