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06

  二叔说道:“那就都去,全部布下机关,走了了事儿。”
  我摇摇头,说道:“如果只是一个曹操,没关系,可是还有鹌鹑,我的机关可能都会失效。作用并不是很大。”
  二叔有些气馁,说道:“那我何必去找你叔叔?”
  我说道:“现在要先确定他们最有可能去哪个?我只了解阿勒泰古战场的情况,其他两个都不了解。”
  说起阿勒泰古战场还是当年的唐爷给我说的故事。
  阿勒泰古战场十分地古怪,在那块地方发生了不止一次战争,而且战争的年代各不相同。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战场。
  当年的唐爷听闻在阿勒泰的采玉人说看到了地狱的恶魔,而且不止一个人看到,甚至有人丧了命,据说是被吓死了。唐爷不信这个邪,当即决定前往查个究竟,在唐爷看来事出非常必有妖,很可能是有盗墓贼在那里装神弄鬼。
  阿勒泰的戈壁资源十分广博,盛产各种宝石,比如紫牙乌、芙蓉石、天河石、玛瑙、碧玺,最牛的特产是海蓝宝石,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彩玉人在戈壁沙滩上寻找。这里也流传了很多的传说,那些年,杀人越货者比比皆是,所以,这些彩玉人在结束彩玉后,都会成群结队地回来,路上相互聊天,这些戈壁沙滩上的传闻也就像长了翅膀。
  唐爷是一个理性的人,他来到阿勒泰的戈壁滩四处打听之后,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应该是抢劫的方式升级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彩玉人正要睡去,来了一伙儿小偷,正在偷窃的时候,有一个彩玉人醒了,于是,这伙儿小偷开始了鬼叫,惊醒了所有人,接着,彩玉人被吓跑了,小偷偷了东西潇洒离去。
  只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疑问点,那就是风沙很大,戈壁沙滩大的风是龙卷风夹杂着阵风,这种天气小偷团伙作案的可能性并不大。
  唐爷决定前去查探,到了地方后,他发现了一片胡杨林,再朝前走就是一片山石环绕之地,地面的沙石也满是黄土,这地方最早应该是一片湖泊,地形变化了,湖泊消失,只剩下了这一片黄土之地。再远处便是两山的拗口,这拗口宽大。
  唐爷一直找到了拗口的尽头,只发现几个奇怪的土包子,因为长得十分不像是古墓,所以,根本没有当真。
第72章
古战场
  恰好,当晚便起了风,唐爷只能早早扎帐,那时候的帐篷与现在的可是天壤之别,行军帐篷就是很好的东西,唐爷回到帐篷便起了风,突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鬼哭狼嚎般的声音,这声音由远及近,仿佛是千军万马冲锋而来。
  唐爷带着防风镜冲了出去,他隐约判断声音是从拗口传来的,他一把抽出了英吉沙刀朝着拗口狂奔,跑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风吹过了拗口,拗口狭长,两边的山石形成了声音的闭环,发出了令人恐惧的声音,唐爷十分清楚地形,按理说在古代,这里完全可以弄一个要塞,却没有,多半就是因为这鬼哭狼嚎的声音作祟。
  唐爷苦笑,他认为彩玉人多半是大晚上被这声音吓破了胆儿。可就在这时,咚!有东西砸到了唐爷的身上,唐爷眼疾手快,反手就是一刀,咔地骨骼脆响,那东西被唐爷劈成了两半,待唐爷上前查看,惊呆了,居然是一个骷髅头。
  唐爷急忙转身,朝着风的方向跑去,他隐约看到在那几处古怪的土包子上有什么在晃动,似乎隐藏着几个人。年轻气盛的唐爷那是不会怕的,大家都在黑暗里,你也不比我多一条胳膊,当即绕道儿冲了过去,可眼前的景象连唐爷都吓了一跳。
  这土包子上的土已经被刮到了半空,将下面的模样完全露了出来,这是一个到小腿的碎石覆盖的区域,碎石之间满是人的骸骨,密密麻麻。
  唐爷定了定心神,爬上了石头,他发现了一些古怪的头盔,凭借多年的盗墓经历,他看出这头盔是清军的装备,而另一种破败的军大衣则显示这是沙皇俄国的士兵标配。
  就在这时,风向变了,沙土朝着唐爷的背后刮了过来,这风比之前更大,唐爷只能跳下来,拿着头盔回到了帐篷里。他点了一个小的气死风灯,查看起了这顶头盔,那头盔上满是弹孔儿,说明这里曾经爆发了激烈的枪战,只是很奇怪,按道理来说,一次战斗后,两方都必须派遣士兵过来收拾各自的尸骸,建成筑京观,可这里两方却没有收尸,又被人堆在了一起,还压上石头,最后填埋上土。
  唐爷判断,这土层最初也不小,但这种填埋方式骇人听闻的,因为阿勒泰的日夜温差很大,以这样的方式埋人,不出一个星期,这些尸体都会腐烂长蛆,你能想象到整个小山上爬满了蛆虫,靠近这小山三米之内,你会被恶臭熏晕过去,而这个情况至少要维持数月。
  第二日,唐爷又发现了不对劲儿,他看到靠着山体的地方虽然被一些山草覆盖,也在上面压着石头,但土壤明显有些不对,石头的摆放似乎也有些说不出来的规律。
  于是,唐爷开始了更加细致的检查,他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沿着山脚下大约一两公里长的地面之下,全是棺木。这就太匪夷所思了。唐爷认为可能因为这鬼哭狼嚎的声音,当地人请来了一个很厉害的法师,法师让他们将死去之人的尸骨埋在下面,从而镇压邪祟。
  为了验证这一点,唐爷当即下铲,打算挖一个棺木出来。可挖出来的却是一个树棺,这长度连一米五都没有。所谓树棺,就是将大的胡杨木拦腰砍断,取树干的那一截,从树桩三分之一的地方再砍开,将三分之二的树干中间掏空形成棺木,将尸体放进去,最后盖上盖子下葬。
  唐爷判断起了眼前的情况,这棺木很重,其次,这棺木根本放不下一个成年人,再次,这棺木做得太粗糙了,唐爷看着边缘的切痕,那简直就没有一点点艺术性可言,甚至品出了一点急躁的味道。
  唐爷试图打开棺木,可边缘却用了安息钉,这种安息钉可以追溯到元朝。这是一种下方四瓣的钉子,打进棺木后会像花瓣儿一样裂开,因为裂开的方向不同,就会紧紧地将棺木抓死,所以也叫龙爪钉,但这钉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一旦第一下没打好,可能有一瓣儿钉子就钉出了棺木,这不但不吉利还可能弄伤抬棺的人,而且还可能直接将棺材弄裂。所以,这安息钉只在历史上出现了很短暂的瞬间,便又回到了单钉时代。
  唐爷直接用撬棍将棺材打开,他千算万算,什么小孩儿,曲卷的古尸陪葬,统统没有,里面没有任何尸骨,只有满满的黑灰色的粉末。唐爷用撬棍在粉末里搅动,他判断是陪葬品棺,古人有时候没办法挖墓穴,那就挖两个坑儿,一个坑儿里放一个小棺材,将自己的生前用品或者一些物品放在小棺材里,大棺材里放自己。
  只可惜粉末里什么都没有,只搅上来了一堆碎骨渣滓。唐爷接着挖出了第二个棺木,发现里面依然是胡杨木的棺材,里面依然是粉末。这就奇怪了,这粉末到底是啥?他沾一点放进嘴里,瞬间,他吐了出来,这是人骨烧成了灰放进了棺材里。
  唐爷震惊了,这个棺木里装满了人骨灰,至少二十个人烧光才能装满。这一眼看不到头儿的棺木里面要烧掉多少人?他粗略地一算,至少几百人。在第二个棺木里,唐爷发现了箭头,他判断这就是一个更高级的筑京观。朝代应该是元朝。
  这就说明元朝这里发生了一场大战,到了清朝末年,同样的地方又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很惨烈,结局不过是埋人的方法不同而已。
  唐爷重新将两具棺材埋了下去,他有了一个判断。
  在元朝,发生的那场战争,参与人数至少上千人,他们在宽阔且狭长的拗口里伏击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人数众多,伏击方让敌人伤亡惨重,但敌人训练有素,根本不退,反而是加速冲出拗口。
  于是,在出口的地方发生了激烈地战斗,双方死亡都很惨重,这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入夜,就在两方人马胶着之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这声音让敌人胆寒,心生胆怯之下,伏击方却是越战越勇,最终,赢得了战争。
  唐爷认为,伏击方是了解这山谷在大风下会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的。或许,那一晚,这声音是伏击方的救命稻草。
第73章
达玛沟
  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远超想象,被巨石砸碎的身体,与敌军滚打在一起,同归于尽,死后身体都无法分开,将军决定安葬所有人,毕竟对手也是敢于亮剑拼命,是值得尊敬的,于是,将军命人砍伐周围粗大的胡杨,将中心掏空,把烧成渣滓的尸体放进去。
  副官问将军胡杨木棺材应该放在哪里时,将军认为是那神山发出了靡靡之音,帮他们赢得战争,那就埋在神山之下,不论是我军还是敌军,世世代代守护和感动神山。
  而第二场战争应该发生在一次阴云密布时,同样的伏击地点,不同的是一方拿着大炮和长枪的沙俄部队,一方是拿着鸟铳、马刀守护领土的西境清军,这场战争注定是有一方要全军覆没的,但是伤亡敌军越多,便意味着胜利。
  战争很快打响了,沙俄军队同样遭到了埋伏,但他们架起了大炮,朝着山顶猛轰,尽管有火力优势,但清军由高往下丢滚木雷石,沙俄军队的马匹几乎全部被杀掉,于是,大炮无法向前推进,在拗口里堆满了沙俄军队的尸体。
  清军的主帅用大石封死了敌军的退路,沙俄军队只能朝前猛攻,雨滴落了下来,混合着血水。清军主帅大喜,近战是清军的强项,于是,打法改变了,清军开始了主动进攻,对于两军作战来说,宽敞的拗口也架不住人乌泱泱地堵在里头。
  风越来越大,最初只有几声鬼叫,但是这声音越来越多,清军中有士兵开始大喊:“鬼来抓人啦!鬼来抓人啦!”
  这让周围正在鏖战的清军士兵都开始了紧张,有一个士兵害怕了,他不怕战争但怕被鬼拖下十八层地狱,他丢下了武器跑了,有人带头就会有人跟着,一个人可以带走十个,十个可以带走百个。
  清军将领也怕了,跟着手下一边念着经文一边快速地逃了。沙俄的军队本就成了瓮中之鳖,他们搞不明白明明清军可以将他们全歼的,为何退了,而周围的鬼叫也让他们立刻明白肯定有非常恐怖的事情要发生,也纷纷丢下了装备,从来路逃了回去。
  他们各自回到了大本营,各自的将领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做了报告,为了保命,他们用了谎言和夸张将这里描绘成了地狱的罗刹之地,甚至连收尸也没人愿意去做。而那里也再无战事。可尸体依然存在,没几天,臭味儿在几公里外都能闻到。
  老百姓们受不了了,组织了几百人,他们捂住鼻子,带着手套,将这些尸体丢在了一起,用大石头压住,再盖上土。味道是没有了,可是蛆虫却是漫山遍野。这里成了鸟儿的乐园,土虫的饕餮盛宴。
  几年后,这里归于平静,人们津津乐道的鬼谷也不再被人提起,或许在某个晚上,老人会对不听话的孩子说起这里,吓得孩子乖乖就范,仅此而已。
  唐爷在发现这里的情况后,并没有当回事儿,当采玉人问他的时候,他如实相告。这消息很快传遍了西境,话传话自然变了味道,当唐爷再听到的版本就是古人的士兵到那里寻宝,并且找到了宝藏,为了宝藏两方打了起来,那宝藏由地狱恶魔守护,其中一方控制了恶魔,借助了恶魔之力,将敌人赶尽杀绝。得到宝藏的一方最终屈服了恶魔,成为了恶魔的爪牙。
  时间到了清朝,同样的寻宝,只是这次他们都没有得到恶魔的认可,全部死在了那里,并且被恶魔用大法力将两边的尸体聚拢在一起化成了两座石山,石山中就隐藏了震惊西境的宝藏。本来还有第三座石山,可尸体不够用了,恶魔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由尸体组成的小山。
  一时间,西境采玉人在进山采玉的时候,会带着贡品和护身符,采玉的装备也换成了铁锹和爬犁。唐爷有些哭笑不得,而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传闻有人在那里找到了宝物,发了大财。
  唐爷不得不请爷爷发出鬼王令,告诫所有宵小之徒,不要再去那里找什么宝藏,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这古战场之谜也成了江湖人津津乐道的传说。
  话说回来,我看着二叔,说道:“以鹌鹑的智商,他是不会去那里的。这个事儿稍加分析便能得出结论,仅战场两个字就应该知道那里没什么好东西了。”
  二叔说道:“我也不认为他们会去那儿,就算去了,也是铩羽而归。”
  我沉默了。现在他们可能会出现的地方就是达玛沟和拜城萨满教无名王山宫,达玛沟就是爷爷金盆洗手的地方,我很清楚,可拜城萨满教无名王山宫我也是第一次听。
  我问道:“你觉得达玛沟和拜城萨满教无名王山宫,他们可能去哪个?”
  二叔说道:“我觉得应该是最容易得手的一个。”
  二叔的话倒是提醒了我。此时,我们已经到了我家楼下,二叔有歌局,晚上也不打算回来。
  刚进门,万金油和金晶马上围了上来。我将之前的判断和消息说了一遍。
  “大海捞针啊!先不说他们会不会去,单纯两个地方,就是双线作战,人手和经验就是最大的问题,就算我们提前去布置下了陷阱,即不能保证能让他们现出原形,也不能保证文物不被盗,何况还有一个坟应该是鬼爷洗手的地方吧?”万金油说道。
  我点点头,金晶问道:“当年的达玛沟是什么情况啊?我怎么没听香王爷提起过?”
  我愣住了,说起来,我对达玛沟是如何被发现的,还真是一无所知,尽管那里是我伤心之地,按理说我应该对那里很熟悉,可我的确不知道达玛沟的过往。
  万金油说道:“我还是知道一些的。”
  于是,万金油开始将他知道的告诉了我们。我发现他比我更适合将故事。
  达玛沟在禾田的策勒,策勒县在新疆最南端,南接昆仑山,北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第一个发现达玛沟的人是一个洋人,在1900年12月初,他组织了三十多人的挖掘队伍,备足了四个多星期的口粮,他们挺进了达玛沟的最北端,向丹丹乌里克进发,这个人就是英国最臭名昭著的探险家斯坦因。
第74章
往事再现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斯坦因是因为盗掘了敦煌大量珍宝而被人熟知,但鲜为人知的是达玛沟这片荒漠才是他劫掠古代文物的第一站。
  那是一个圣诞节的前夕,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他来到了一片名为“象牙房子”的遗址区,丹丹乌里克规模不大,但却十分古老,斯坦因看到半掩埋在地下的遗迹,双手颤抖,内心激动地举起了相机。
  在他的自传里写到,他随身带着的一条叫达夫的小狗也在荒漠上来回地奔跑,恰如他如同孩子般的兴奋。他清楚地知道孤独与恐惧比自然条件的艰苦更可怕,但在这片古文明遗留的财富诱惑面前,他完成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旅程。
  站在遗迹外面,他甚至不知道该先挖哪个,他选中的是一个方形的小寺庙,寺庙的残墙上全是壁画,墙角连接之处全是浮雕,挖开黄沙,颜色依然艳丽。当他将那些无价的东西握在手里时,他意识到自己成了发现一个古文明的第一人。
  这个发现已经让他兴奋不已,接下来的收获更加让他难以置信,在另一个佛寺的寺墙上,他发现了比真人还要高大的彩色佛像,佛像身上的服饰和铠甲都是精心雕刻的,更令人震惊的是浮雕旁边一个的壁画,那是一个一米多高的女性,她全身赤
果,右手纤细的手指放在胸上,左臂弯曲朝着腰的中部。腹部挂着漂亮的腰链。
  画面看上去轮廓简洁,用最优美的线条勾画出了颇具活力的神韵,在她的右下方是一个果体男子,他正抓着女性的腰链试图从池塘里升起。
  这是一种写实的表现手法,但斯坦因所看到的东方壁画都是夸张的飞天,神兽,佛祖,第一次见到写实的壁画,他认为这种带有印度佛教和印度艺术的特点与希腊晚期雕塑很有共鸣,这壁画和维纳斯非常相似,甚至认为如果维纳斯的双手存在,也一定是这个样子。
  斯坦因在沙漠里度过了他没有欢乐的圣诞节,但他看到了一个地下王国的万家灯火。2个月的时间,他挖掘了十四座寺庙和房屋,那些丰富动人的文物被他收入囊中。在此后的三十年里,斯坦因四次来挖掘,他把文物运到了印度和英国,数量庞大到无法完整统计。
  大英博物馆现保有塔克拉玛干地区的古代文物皆是出自于斯坦因的捐赠,甚至有人说把最精彩的东西拿出一件来卖就可以重建大英博物馆。这是什么样儿的文化价值,又是什么样儿的文物价值,这个已经无法去想象了。
  此后,外国探险队纷纷闯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量地盗挖,但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这是麻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