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406

  而他们中最让人惊艳的一个盗洞也可以看出是新手,土方挖的到处都是,而且此人的力气不大,眼光却是有点意思,他选择在主墓室与串室连接的地方下手,这就是进入墓穴的最佳途径。
  我估计当时的屠奇胜也是很无奈,遇到这么一帮人不成器,还得拔苗助长的人。不过,从屠奇胜教授的方法看,他的确是将他们当徒弟来教,在盗墓过程中,不做任何评价,只问结果。也就是说要他们吃一堑长一智。
  从鹌鹑的角度来看,他这一次是着实地被我斩断了一只手。
  我一边朝着墓穴走一边琢磨,当年,开拓杜巴要冲的马帮人,后代应该不少,能被利用的超不过一半,像幺儿和曾经范柔娇队伍里的细竹,这样的卧底也该是屈指可数。我判断鹌鹑已经没有新军再加以利用了,所以,选择了贼王的通路渠道。
  此时,我已经走到了墓穴边,姜允儿低声说道:“师傅,最好的进入墓穴的地方应该是在主墓室旁边的小甬道,其他的都不是最好的,我说的对吗?”
  我很满意,但只是嗯了一声,便没有更多的回应。
  我从背包里拿出了潜水服,一边穿一边说道:“二叔,万金油,我把安全绳交给你了,海子,你跟我下去,我们好久没有一起合作了。”
  海子愣了愣,也没有多说,走到背包里,也取出了防水服,穿了起来。
  姜允儿有伤在身,不便行动,但她却挡在了我的面前,说道:“师傅,我不许你下去,审讯上说,他们每个人在下面布置了机关,你......”
  我已经穿好了衣服,说道:“玩机关,鬼门是他们的祖师爷,我会给他们杀我的机会吗?”
  我绕过了姜允儿,将鬼王铲插在了腰间,姜允儿说道:“二爷,您快劝劝师傅呀!太危险了!”
  我其实有事儿要做,我给二叔使了个眼色,二叔刚想开口,见我目光如炬,尴尬地说道:“珉儿,你注意安全,虽说是新手布置的陷阱,还是要多加小心,毕竟他们里面有个玩爆破的家伙不知轻重,别出事儿。”
  我点点头,戴上呼吸面具爬进了盗洞里。
  海子跟在了我的身后,这个盗洞还不算深,大约在地下四米左右,新军盗墓贼果然很有天赋,他的盗洞是斜打盗洞,但却增加了阶梯状的转折层,这样的好处在于给了身体更大的着力点,如果是笨重的宝贝出土,他带着滑板,出入墓穴,对力气不大的人来说,倒是很好的办法。
  盗洞出现的时候,也是让我倍感吃惊,这墓穴果然如同我爷爷发现的大头墓十分相似,那是成块的巨大岩石,每一块都在半米左右,连接如同盖房子那般地错着摆放,这就说明当时的工艺已经十分先进了。
  这种墓穴与中原地区的墓穴不是很相似,有多重变化,所以也是业内极具争议的。
  盗墓贼很聪明,他没有选择炸开,而是用锤子朝里敲,敲开一块砖,并没有完全地将墓砖推倒,而是推砖的一侧,相互之间错开一个空间,上下左右地推,一直到露出了一个足够人进出的空间,这时候,就会有一块砖完全松动,真正落进墓穴里的也只有一块砖。但打开的空间却足够我和海子完全进入。
  这里也说明了这个盗墓贼是个新手,他建造了阶梯状的墓道,方便重物上下,却开了一个只容一人进出的盗洞,重的宝贝那就出不来了,所以,这个盗墓贼正处于活学活用的阶段,也是见识太少,但聪明劲儿还是可以看到的。
  突然,我的神火手电照在了墓砖上,我顿住了,此时,我是十二万分的小心,别真着了门外汉的道儿。我看到墓砖上有一层黑白相间半透明的东西,有点像琥珀,而且整个墓砖上都是。
  我记忆里,鬼门有一种毒,叫慈姑,颜色和这个差不多,不过用途却不是这样的,那是一种需要燃烧以后释放的毒,这支新军不会以为我会在墓穴里点根蜡烛吧?!
  我细看之下,也是放了心,挨着泥土的部分上面布满了细密的裂纹儿,一看就知道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形成的,这是一种老物质,我伸出手在上面轻轻地一摸,很滑腻,却不是湿润的,而是干燥的,我一看手上,居然被我摸下了一层,我用手一搓,这才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
  “好大的手笔!”我赞叹道,这是在古墓建好之后,古人用加热成汁儿的松香浇灌了墓砖的缝隙,让其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不但防水还能隔绝空气,使墓穴里很快形成厌氧环境。如此大的墓穴那得从松树上采集多少的松香,这手笔当真是不菲,也说明下面的人身份和地位不低。
  我一点点地挪进了盗洞,还没进去,就发现了地面的古怪,那块掉进墓穴里的岩石是侧放的,下面压着一块小石头,我伸着脑袋朝里打量,一旁的墓穴壁上插着两根腐朽的铁刀。
  “雕虫小技!”我不禁冷哼一声。
第645章
破障之路
  这个陷阱的作用是在我不小心的情况下,踩在不稳定的墓砖上,人的重心偏移跌倒,被身后的古刀插个对穿,这不过是布置者的一厢情愿罢了,这是一个基础陷阱都算不上,只要不是粗心大意地一眼就能识破,而且这个陷阱弱智在没有人会进入墓穴的时候去踩墓砖。
  人进入之后,重心实际是靠后的,双手还扶着两边的墓砖,所以,第一个陷阱就这么被我破解了。这就是新手的表现,机关不在多,而在于有效地杀伤对方,真正的机关高手会布置到几百年内都知道有人进来会弄掉你身体的哪个部位。
  我将插在墓砖上的古刀取了下来,说道:“可惜了保存这么完整的好东西。”
  这是铁质古刀,刀身并不宽,可以看出刀的持有人并没有多有钱,阔刀才是古代兵刃的重点。
  我朝身后看去,那里是一片倒塌的土墙,已经将串墓封死了,从我的角度看过去,我确定倒塌的串室里是有东西的,这间串室里堆满了木材,倒塌是新形成的,也就是说这帮新军在挖开墓穴的时候,因为技术有限,导致了塌方。从而,里面的好东西全部压在了塌方的串室中。
  这比起盗墓来,其实是最大的不幸,被盗出的文物如果不出国,还能在民间传承下去,甚至凸显出它的价值,但被人为塌方埋葬,原本没有接触土壤的文物一下挨着土,压力、湿度、泥土矿物质等等,任何一样都可能将文物彻底摧毁。
  我看着串室,新军也发现了串室里的文物,他们尝试将墓砖和倒塌的木料清理出去,却因为可能导致二次塌方而放弃,临走的时候,从里面取出了铁刀做了一个不入流的陷阱。
  我趴在地上用手电不停地往里照着,我将鬼王铲朝后一递,对海子说道:“海子哥,帮我个忙,用鬼王铲撑一下木头,我看看里面有什么宝贝。”
  海子嗯了一声,接过了鬼王铲,木头和压着的墓砖咔咔地响着,我趴在地上朝里看去,里面有一些铁质的曲里拐弯的条状物品,看不出形象,不过,很像是工艺品。
  我撑住一只手,半个身子探了进去,用力地朝里摸,指尖刚触碰到那物件,突然,上面的木板发出了咯吱咯吱的颤抖,我吼道:“海子哥!再撑一下!”
  我直接将身子贴进了大半,摸上那物件的同时,手闪电一般地撤回,身子就地一滚,躲开了那里。
  随即,轰地一声,鬼王铲支撑的重力失去,木条压着石块的重量砸下,卷起了一层的干土的气浪,海子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说道:“珉儿,你再晚一点,我就撑不住了。”
  我从地上爬起,嘿嘿一笑,说道:“谢了,海子哥。”
  “嗯!我这段时间在沙漠没怎么运动,肌肉掉的很快。”
  我一边打量着手里的铁质文物一边说道:“哈!要当爸爸了嘛,老婆才是最大的。”
  海子不说话了,我发现我手里的东西尽然是一只如意,铁如意,这如意把手上面镶嵌着绿松石,不过掉了好几个,正中心一块黄色的玛瑙上也呈现出长时间使用的黑色污垢,如意头部已经锈迹斑驳,拿在手里也是感觉十分地沉重,我还发现了异常,这如意的头儿黢黑一片,上下的颜色不同,非常明显。
  我用手一摸,黑色的渣滓掉了下来,淬过火?!我突然明白了,我看到这如意的把手并不是被压直的,而是被古人掰直的,也就是说古人一直在使用它,并且与热量有关。
  如意这东西其实是中原地区常见的玩意儿,最早的用处就是挠痒痒,后来,这玩意儿进了宫里,皇帝老了,坐下之后,不能总找人捶背,这力度大了,或者力度小了,都不合适,万一老皇帝捶背捶死过去,这个玩笑可就开大了,所以,太监、宫女手里都会抓着一个如意,没事儿干给老皇帝挠挠背,舒服舒服,这倒是常见的。
  以至于皇帝赏赐大臣也就把如意赏给臣子,寓意着和你在一起,我很舒服的意思。
  没想到这东西进入西境,人们每天忙着游牧,哪儿有时间抱着个铁疙瘩挠痒痒,本着好东西多重用途,估计拿来用作掏炉灰的家伙事儿了,当真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
  我看着铁锈下隐约还能看出来的雕刻痕迹判断,这东西并不是游牧民族的,可能是古人走丝绸之路时,作为商品带入西境的,只是没有讲明方法,或者讲明了方法,古人觉得作为掏火棍可能更加合适一些,于是,它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
  我将铁如意放在了一旁的地上,捡起了鬼王铲,转身继续朝里走,我拍拍海子的肩膀说道:“我进去,你在这里休息一下,好了再进来。”
  “我没事儿。”海子的气息已经平稳。
  往前没走多远,就是不到两米的甬道,我一眼就看到了地面上的鱼线,这鱼线布置的非常不高明,为了防止鱼线承重不够,还卡了一块石头,原本较为平坦的墓砖,那块小石头显得尤为不和谐。
  我
靠过去,顺着鱼线的尽头看去,又是一个白痴的设计。甬道用的是条石,我头顶的条石已经裂开了,我估计也是新伤,多半是玩爆破的那小子用量大了,将这条石震断了,只是没有完全断裂,一半几乎掉了下来。
  所以,新手们将这条石恢复原状,并且用一块石头卡在条石中间,这石头连着鱼线,另一端连接在了底部,只要人碰上,轻微的力量就会扯动卡在条石之间的石头,从而让条石掉落,将下方的人砸死。甚至他们还用心地将甬道的地面上掉落的泥土清扫干净。
  这不过同样是他们想象出来的陷阱,我在踏入甬道第一脚就注意到了,地面未免也太干净了,新打开的墓室地面上会有一层厚厚的墓灰,这层灰是黑色的,这是腐败之后的物质由气态转为了固态落在了地面,之后常年累月的落灰,上面便是一层细密的泥土,这种墓灰沾在身上便很难洗去,还带着一股子陈年的味道。
  这种味道很特别,有的人说是沉年的土香味儿,有的人说是沉尸的味道,还有人说是阴间的地气味儿。
第646章
菜鸟的手段
  很多高手买家买生坑儿的东西,所谓用鼻子闻一下就知道东西对不对,闻的就是这土的味道。
  这个甬道里,反而把土清扫地一干二净,这绝对有问题,加上手段稚嫩,一眼看出了机关,再说这机关触发本身就带着极大的问题,我有六成的把握,我即便触发了机关,也不见得条石就能砸下来。
  他们所用机关专业名词就叫四两拨千斤,重点在“拨”字上,首要条件就是一拨就动,达成这个条件的前提是需要障眼法,也就是有干扰你视线的东西,如此,触发就成了必然,而不是撞大运。
  我正要上前,海子突然说道:“珉儿,有机关。”
  我从腰间摸出了小刀,一边挑着鱼线,一边说道:“我已经看到了。”
  我将上下的鱼线切断,一点点地通过了甬道。
  一进甬道,又是一根鱼线,我都服了,这是哪个别出心裁的家伙弄这么多鱼线,就不能有点新花样儿?
  我伸着脑袋朝里望,左边有一根粗壮的树干,这树干在不远处的地面上还有一根,上面已经被磨得滚圆,估计是当年将棺木运到墓穴里时,用来将棺材滑动到固定位置用的。其中有两根棺木是无法带出去的,因为太长,运进来容易,运出去就得将树干锯断或者竖过来。
  古人一般不会锯断,害怕打扰了亡故之人的休息,竖过来却又会被棺木挡住去路,干脆就留在了墓穴中,我爷爷就在大头墓中见过这样的树干。
  他们倒是能够废物利用,硬是将树干弄断,竖起做成机关,这同样是一个失败的机关,树干倒下那是要受到重力影响,由慢变快的。一般人进入墓穴,通过甬道的速度非常快,很可能人进去了,树干还没有砸下来。
  他们直接将鱼线绑在了树干上,另一端绑在了甬道入口的斜角上,这样不讲究的结果就是鱼线可能没断,传导的力量作用在树干上,树干砸向了人的前方。
  这就是只学了理论,没有实践的下场,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我一脚踹在了鱼线上,同时一步跨出了甬道,我侧身一步,伸出一只手扶在了树干上,再轻轻一推,轰地一声,树干倒向了另一侧。
  我深吸一口气,看向了整个墓室,眼前的一切可谓是触目惊心,里面足足摆着九口棺木,棺木被打开的方法也是千奇百怪,从这点可以想象到一群人闯了进来,仿佛打开了一个藏宝库,人疯狂了,用着能用到的所有的工具砸开棺木,盗取里面的宝物。
  我并没有走进棺木中,而是沿着边缘一点点地看了起来。墓壁没有经过任何的修饰,用的都是条石,整个墓室四四方方,离开墓穴的四个方向有四根巨大的支撑柱,从这儿就可以看出当年古人还是很聪明的,他们找不到更大的条石,所以,以支撑柱和墓壁为支撑点,在上方码放条石,一直到将墓穴全部封闭,再浇上松香液体做封闭。
  从这个工程量可以看出,至少花费了一年以上的时间,而这些条石很可能出自于修路挖掘出来的岩石,建造这个墓穴的家伙真是个天才。
  墓穴里的棺木都是木棺,用的是老大的松树,去掉表皮将中间掏空,我一看到这个棺木就知道肯定是游牧民族,基本上可以断定是一个并不大的部落,死亡的人多半位高权重。八口棺材围绕着四根石柱摆放,正中间有一口棺材。
  离我最近的两个棺木上面的棺材盖子是被人直接砸开的,这个人最为心急,他砸了第一下,棺材盖子没有砸开,于是,他用手里的铁锹在正中间玩命地用力,棺材盖子应声而裂,他又用铁锹插入缝隙,用力撬起,接着进行了摸宝。
  我朝前一步,用手电照进了棺材里,里面的骸骨只是乱了,手脚的位置还很完整,一层黑乎乎的碎块状的东西在尸体之上。这人见到了尸骨,反而有了手段,但却无比地心急,他是用力将碎块全部抹到了棺材底部,接着开始摸宝,他动作很大,也很粗心。
  在棺材靠近里面的地方,还有一个小罐子,他都没发现,却是将尸骨脖颈的吊坠取走了,因为尸骨的脊椎已经散乱到了一旁,古尸的手腕上应该也有东西,右手与胳膊完全分离。
  我大概可以看出古尸是一个男性,我将鬼王铲的尖刺切了出来,在那些黑乎乎的硬块上拨弄,咯噔的清脆声从棺材里传了出来,我定睛一看,居然是古币,我小心翼翼地将古币拿起细看,我的乖乖,我几乎惊叫了起来,上面的字儿是:顺天元宝。
  唐朝末年,唐肃宗李亨的时代,也就是安史之乱后期,我倒吸一口冷气,那个时代的西境可不太平,整个大唐也是有衰败的迹象,而我所知顺天元宝的存世量并不大,但当时的铸造量却是很大,主要就是因为李亨上台之后,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取代之前的货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