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406

  路上,姜允儿没有闲着,要么在和李
青武沟通,要么在地图上绘制着各种图纸,忙完了一切,又拿起了《倒葬法》开始默默地背了起来。
  她的领悟能力非常强,开始还问我一些问题,到后来,她开始自己研究,进展却反而加快。这就是业内常说的老天爷赏饭吃的主儿,我当年都是死记硬背,像背英语单词一样,也是到了用的多了,才渐渐地理解,而姜允儿却是理解了才放过。对于一门学问,不同的处理方式便体现出了能力的强弱。
  这一趟,我们要跑十几个小时,路上也是随便找了个村镇,便开房休息了。这一晚,我又是和姜允儿一起睡,我提出其实不用这样,她却坚持和我睡一间屋,为的就是保护我的安全,我也只能作罢。
  第二日的赶路却是轻松了很多,因为渐渐进入了草场区,空气变得湿润,大家也开始轻松了起来。大约是中午的两点,我们到达了那拉提,这下好了,沿途全是来旅行的,一路并不顺畅,幸好我们不是进入景区,很快与堵车的队伍分开,景色开始变得迷人了起来。
  那拉提的美在于远山是雪山,视线的一半是错落有致的松树林,九曲十八弯的河流让你感觉身处油画世界,再近处便是一眼的绿色草场,草场之上遍布野花,赏心悦目。蒙古包也是围绕在花海旁边,此时,炊烟袅袅,倒是让我觉得有些饿了。
  “银大少,我们下一个路口,找一个牧民小路下去吧,这里应该离李所长和把总说的地方很近了。”万金油开着车说道。
  我说道:“先不急,姜允儿,你用你的方法确定一下当时把总他们的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那辆车,我想知道具体的细节。”
  姜允儿说道:“那离这里还有几公里远,朝前继续开就行。”
  很快,我们到了大车发现夜晚车辆的地点,我下了车,拿起了望远镜朝着远处的连绵起伏的山丘看了过去。
  “师傅,你在找什么?”姜允儿说道。
  我笑了笑,说道:“和你们侦查时候干的事儿是一样的,我要确定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里,这里又会是什么墓穴。还有,发现他们车的人到底看没看到。”
  姜允儿打了一个响指说道:“对的!就是应该去第一现场,我们这样可以了解当晚具体的视野。如果这里看不到,那很可能说明司机是他们的同伙。”
第516章
古怪的古墓群
  我看得很仔细,包括旁边到底有多少车辆经过,我发现在二十分钟内,经过了不少私家车,大车也有四五辆,那就说明司机可能的确是有发现。
  从我的角度看过去,我隐约看到了一条河穿插在了山丘之间,倒是符合了古人依河而生的生存原则,那里出现古墓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
  如果是别的地方,我还需要跑一趟图书馆查县志,但唯独那拉提,我无法查阅,因为涉及的民族太多了。那拉提草原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塞人、乌孙人、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儿扬鞭驰骋;草原石人、岩画、乌孙古墓处处可见。草原石人或随葬于墓中,或者守护在墓前,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的地方。
  所以,我不可能将各个历史事件全部拉出来一一去深思,那样估计一年之后,我可能连一半的历史都没看完。我爷爷当年来到那拉提,本来是计划带我们全家一起吃肉喝酒,没想到就在蒙古包边上发现了古墓,那家牧民也很有意思,将捆绑住蒙古包的石人当做是固定绳。
  我爷爷说:“那拉提就是一个宝藏,世人都想垂涎她的美。”
  姜允儿听完我的讲述,说道:“那爷爷没有对这里进行保护吗?”
  我摇摇头,说道:“这里虽然墓穴多,但大都是游牧民族的,他们本就为生计发愁,更不要说下葬进行所谓的厚葬了,基本上没有,盗墓贼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大家约定俗成地不挖这里,出力不讨好,可能不够油钱,何必浪费时间呢?”
  万金油笑嘻嘻地说道:“哎!银大少,你别忘了,这里可是成吉思汗来过的地方,指不定成大老爷见这里景色不错,把自己安葬在了这里呢?”
  我愣住了,看向了万金油说道:“不会吧?”
  我的思绪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我绞尽脑汁地想着各种传说。
  在我脑海中一下反应出来的是关于萨克族的传说。草原部落的圣泉就在那拉提,但离这里很远。
  传说古时有一位叫勒恰哈德尔的首领,深受人民爱戴,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生命垂危,此时天上飞来一只白天鹅,把他带到泉边喂了几口泉水,首领立即痊愈。顷刻间天鹅化作一位美丽少女,于是两人相爱,结为夫妻。他们生下一男孩取名“萨克”。这是萨克一族的来历传说之一。所以,那拉提是萨克族人最多的草原。
  又是一个传说在脑海中出现。
  就是关于那拉提名字的来源,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交加,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
  但他们将领所带的神职人员却说道:“翻越这座山,我将给你们温暖和最肥美的食物。”
  傍晚时分,这支部队终于翻过山岭,眼前果然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那拉提”,这在蒙古语中是太阳的意思,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
  我回过神儿,说道:“嗯!咱们过去瞧瞧吧,总是瞎想不是个事儿。”
  很快,我们找了一条路,直杀进山区,车在草原上走,总是让人心旷神怡,青草的味道开始有些冲鼻子,打了一个喷嚏之后,这种味道充满了整个车里,当带着水珠儿的草过滤掉越野车上的土腥味儿后,鼻腔中都是青草的芬芳,好闻至极。这种空气,要是点一支烟都会破坏大自然的恩赐。
  不巧的是我们却始终没有找到另外车辙的痕迹,这是可以预见的,因为过了两天,被车辆压过的痕迹在一夜之间,草皮吸饱了水,又会高高地昂起头。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靠眼睛去看,在这一片大草原中找到他们的方向。
  姜允儿说道:“师傅,从把总给我们的情报来看,他们很可能是从山丘后面绕出来的,那么就是在草原的腹地,发现他们的时候是凌晨五点,很可能他们完成盗墓工作没多久,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绕着山丘跑?”
  万金油说道:“银大少,允儿说得对啊,与其靠眼睛,不如根据线索将范围再缩小啊。”
  “你们没从历史的角度考虑,古人生活的地方首先要有水,其次,最好有山,因为大风雨雪天,山丘间是最好的扎帐地点,可以有效避开恶劣的天气。”我说道:“最后一点,在草原的夜晚,这样的路线如果他们探查过,哪怕是半个小时,你觉得他们可以跑出多远?所以,在我看来,首先应该绕着山跑,最后再考虑平原。”
  车继续在草原上开,草原的天气多变,原本还晴朗无比,越是深入,渐渐地海拔也会升高,时不时地,大片的云朵就会挡住太阳,天气一旦阴下来,温度也下降的厉害,我们的外套时而穿时而脱。可符合我们标准的地方都没有,而且我们带的油箱也加了一次,剩余的油也只够加一次。
  我们的车停在了山顶,侧面就是一条河流,河道很宽,大约有十几米的样子。而此时,天色却渐渐地暗淡了下来,这是令人沮丧的情况,其实,目前所有的行动都无异于
大海捞针,即便是路过,也可能会因为没注意到错过。
  我们跑出了不知多远,但高海拔的针叶林带已经触手可及,这就是最令人失望的信号,古人是不会住在针叶林带的,因为冷。我还就在绝望的时候,姜允儿却突然拉住我的胳膊说道:“师傅,看那边。哇!那些土包子是墓穴吗?”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过去,那是一大片空地,四周的山丘两两相连,彼此间却又相距甚远,我皱起了眉头。
  这里一切显得那么不真实,的确有很多的土包子,可土包子高高低低,上面已经被青草覆盖住了。我可以确定应该是古墓群,可是却没有被人动过的痕迹。
  为什么这些墓穴会出现在这里呢?它一点儿都不符合逻辑,古人到底在想什么?
  我顺着另一侧看向了河流,这里离河水的距离至少三公里了。
第517章
瘟疫
  姜允儿兴奋地下了车,朝着土包子跑了过去,她的手里拿着探杆,用力地插了下去,接着一点点地左右转悠,寻找合适的手感。这是我教她的,而我又是小花儿教的。
  这种探杆手法要比用洛阳铲精妙的多,主要看的就是人的手指敏感度,如果一个下铲子的苦力粗糙的手去感受,给他一辈子都品不出个因为所以然来,我的手并不干农活儿,我用探杆去探十次也有两次会错,但姜允儿却似乎天生地敏感,我曾经抓着她的手仔细看过,她的手还真就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手。
  一般的女生有两个极致,要么手指细长,犹如葱段,这样的手不适合用探杆感知,因为手指太长,传感也就比一般女生长了那么一点,别小看这一点点,就是关键因素。还有一种手类似于男人的手,粗短,肉头,这种手同样不适合,因为探杆全凭手指的敏感,肉多,自然感知力就差。
  而最好的手应该是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不伤不缺,尤其是指甲,如果指甲掉了,至少三年是无法用这样的技能的,因为指甲掉了一次,会变得厚,基本上没有任何感知能力。
  使用探杆的手法也很微妙,不是在两指之间搓,而是用食指将探杆压在中指的指背上,一点点地旋转,通过中指的指背感知下面的软硬程度,通过指甲轻轻撞击探杆那细微的震动感知下面是石头、是沙、还是墓砖。
  这个其实并不难,而觉得难的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手不行,第二是没人教你哪种触感对应的是什么东西。
  话说回来,姜允儿站得很放松,她的手指在一点点地触碰着,半晌儿,她自信地说道:“师傅,下面是墓穴,但没有棺材。”
  万金油看着惊奇,上来也感知了半天,说道:“啊?这是什么高科技?我怎么什么都感知不出来。”
  姜允儿像是骄傲的小公主,说道:“师傅,下面的土层是淘过的,一共三层,从上往下是黑土、黄土和墓土,黑土比较松软,黄土里面有石子儿,墓土里面没有石子儿。”
  我点点头,说道:“你探下去几米?”
  “两米多。”
  “再探!”
  姜允儿走向了最中间的墓穴,我很满意,没灵性的人会直接走到旁边的墓穴探,聪明的人会走到正中间的墓穴,因为相邻的墓穴里,古人死亡的时间是相近的,如果这是古墓群,很可能有一个死亡时间在百年以上的差距,那么中间的墓穴与外围的墓穴就会有本质的差距。
  最重要的一点,探杆探墓实际上是有次数的,最多可以探三个洞,毕竟手指反复地搓,会累,手指指背上的细胞也会被压死很多,这就直接影响判断。所以,必须用为数不多的机会去完成最大的价值。
  我没下车,反而爬到了车顶,看向了四周,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在两个山丘相连的地方有一个小石墩儿,我冲万金油说道:“万金油!去看看那个石墩儿,如果在地下就挖一挖,还有确定一下有没有第二个。”
  我说着,继续观察河边的情况,我在假设自己是一个古人,如果是我生活在这里,到底该怎么活下来,又靠什么活下来,古代的时候,比现在的温度至少还要低个几度,可他们却是要生存下来,为什么不去温度更适宜的地方呢?
  一时间,我看着针叶林带发呆。
  半晌儿,万金油跑了回来,说道:“银大少,那是一个石人,矮墩墩的石人。”
  “没有第二个了吗?”我问道。
  万金油摇摇头,说道:“没有了,就一个,就在地表,另外一边,要是有石人,我把它吃了。前前后后都找了,没有其他石人。”
  姜允儿说道:“师傅,最中间的墓穴和外围的如出一辙,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我说道:“姜允儿,从最中间打,我要看见古人身边的泥土。”
  姜允儿犹豫了一下,我说道:“要你挖就挖,做好填埋工作,不会破坏墓穴的。”
  姜允儿点点头,开始换成了空心探杆,空心探杆可以说是迷你洛阳铲,它只能看到探杆接触的最下面的墓穴土,它不像洛阳铲那么直观。
  很快,土出来了,姜允儿吃惊地说道:“啊?怎么会是灰色?”
  我说道:“这土里有石灰!”
  “石灰不该是在墓穴外围吗?”姜允儿问道。
  我摇摇头说道:“有一种情况不需要这么复杂。”
  我朝着那个矮墩墩的石人走近了几步,看着石人,万金油说道:“银大少,你倒是说啊?”
  “这种情况叫做瘟疫。古人处理瘟疫尸体有两个做法,第一,烧掉,第二,埋掉的同时撒上石灰!这样瘟疫便不会到地面,继续传染人。”
  姜允儿听完手一哆嗦,探杆掉在了地上,手里的土也拍在地上。她急急忙忙地摸向口袋,从里面掏出了酒精往自己手上狂喷。
  我笑了,说道:“放心吧,几百年了,细菌早死了,要知道人身上的细菌在土里,尸体成骨骼以后,再过几年,土壤就会将它们全部变成肥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