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406

  我看着这摇摇欲坠的木结构,说道:“哼!鹌鹑倒是挺聪明的,将真正的薛宅用沙泥给藏起来了,前面那些破烂就是他涂抹沙泥的工具。”
  万金油上前,轻轻地一拉,哗啦一声,整个木结构倒塌,
露出了后面一大片空间,我的脑海中已经构建出了整个空间的结构,下面就像是一个葫芦状的结构,前方是两张铜鼓,中间被鹌鹑糊住,后面还有一个与前面一样的空间。
  我一步步地步入了后面黑黢黢的空间,可我灯光打到的地方却让我的魂儿差点吓掉。
  在后面空间的正中间坐着一个人,他背对着我们,一动不动。
  万金油吓了一跳,砍刀已经挡在了胸前,姜允儿一下躲在了我的身后,我的手电一直锁定着那人的头颅,我一点点地靠上去,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不对劲儿,那人的脖子呈现一种黑灰色,我放松了下来,这是一具干尸。
  这古尸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皮肤早已干瘪,这在沙漠中,只要密封的好,大多数尸体都能成为干尸,而入口处的那两个成了白骨,多半是井口并没有完全密封,雨水落下,雨水里带着微生物,将人的皮和内脏什么的吞噬了干净。
  我打量着眼前的干尸,他面无表情,就那么笔直地坐着,背对着我们,仿佛就是在等我们一般。
  我并不着急过去看他的长相,反而是打量起了周围,这里的墙壁上满是壁画,与外面的相比,可谓是精致了不知道多少倍,我无法细看,因为我要确定有没有机关,鹌鹑的局面,那必须十二万小心。
  远处,我看到了一张木桌儿,很小,却是将一整块树干雕刻而成,表面倒是光洁平整,上面摆着不少东西,似乎都是石片,大大小小地都有。
  另一侧的地面上,摆满了各种工具,光是锤子我就看到了六把,撬棍也有几把,几样没见过的工具在最里面。在工具的旁边有三四个落起来的陶罐,有一个大的,两个小的,并排放着。另一边的地面上,有一些芦苇铺在地上,一个薄被整齐地放在芦苇上。
  我再打量起了地面,的确是没有什么地刺陷阱,顶子上黑黢黢的,想来是油灯什么熏的。
  我提起一口气,朝着干尸走了过去,大约近前三米位置,我开始朝着侧面走,这古尸的样子开始一点点地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他是一个男子,发髻扎得很整齐,但扎发髻的东西却是类似柳树的皮扯成细细的长条,搓软,扎在头上。他的皮肤并没有紧皱在一起,留着两撇小胡子,嘴唇呈现出了一种莫名的扭曲,有些吓人。
  最令人惊讶地是他的穿着,他居然穿着的是官服,大红色的官服上尽管落满了灰,但华美的样式,腰间精致的褶子让我一眼便看出了他的官职身份:锦衣卫缇骑。
  我的心砰砰跳,就这干尸身上的衣服目前市面上都是百万起步,因为在明朝,他所用的材质都是最好的,由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制成。
  万金油也是小心翼翼地挪了过来,只看了一眼,便哇地大叫了起来。
  他喊道:“银大少,这是飞鱼服,我的天!大红飞鱼服,发财了呀。”
  他正要上前,却被我一把拉住,他还是很兴奋地说道:“哎!银大少,你看过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没?说不定就是真的,可能就发生在西境沙漠里啊?!”
  “滚!你要不要我给你找个张曼玉?!”我没好气地说道。
  说起来,我对锦衣卫的兴趣开始也是通过电影《新龙门客栈》,后来,跟着耗子哥学习文物鉴赏的时候,再次遇到锦衣卫相关的内容的时候,还真下了不少功夫。
  这锦衣卫其中最牛的一支是北镇抚司,专掌诏狱,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
第506章
牛人
  这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我不记得品阶,所以不知道从哪儿看这个锦衣卫的官职大小,或许可以摸摸他身上有没有官印什么的。
  看着周围,我也是第一次确定,这里还真是一个地下的宅子,问题是,这锦衣卫干嘛要跑到西境来?还要在沙漠的腹地的地底下弄这么个建筑?
  姜允儿走到了小书桌前,她拿起一块石板打着手电细细地看了起来,她突然惊呼道:“啊?上面有字儿啊!”
  我依然在看着这干尸,谜团太多,按道理他坐姿方向应该是朝着入口,这样后人进来之后才会有一种威严的感觉,可这古怪的坐姿又该怎么解释?难道鹌鹑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至宝,他移开拿走了?不!干尸挪动,第一个导致的就是头颅断裂,说明没有被移动过。
  “吾辈不应固守北平,吾皇当开疆拓土,建立不世功勋,以表率后人,遥念故朝,吾辈岂能安眠.......”
  “吾官至副千户,不应垂涎福禄,不应安乐其享......”
  “然,西境大漠浩瀚,却无阻于回鹘铁骑,吾辈应然警醒......”
  “吾毕生之所学留于此,以示明志。”
  很快,这些石片上的信息很快被姜允儿读了出来,一副牛人的一生便跃然于上。我也仅仅根据石片上的内容将它做了一些合理地推论,所有的谜团在这一刻得到了解答。
  明朝,洪武五年岭北战役后的十年,明朝发生了很多事儿,迁都,百废待兴,各种生产有序地进行。
  在北平,能人无数,对新的政权,牛人更是粉墨登场,但不被认可的牛人也有无数,薛姓男子便是其中之一,我给他取了一个名字,薛吾,因为在他的石片中,吾字出现的最多。
  薛吾很幸运,进入了锦衣卫序列,并且成为了缇骑,他看着周围的人忙忙碌碌,却终是为了朝廷中鸡毛蒜皮的事儿,比如清除前朝余孽,比如查贪官污吏,比如欺行霸市......他觉得这样的事儿纯粹在浪费生命。
  他认为这不该是大明的主要目标,而他也不该是这些非主要目标中的一颗棋子,他觉得自己可以为大明做更多的事儿,所以,他每天都在想这大明到底应该做什么?
  那天,他刚在早市的早茶铺子吃完早点,赶着去锦衣卫报道,却突然看到一骑由远及近地冲进城门,这人的背上插着三支旗子,风驰电掣般的从身边跑过,速度之快,他都差点避之不及,四下的百姓也是纷纷避让。
  他暗自想笑,恐怕这偌大的北平,帝君之下,唯一不怕锦衣卫的就是这些递夫了,他们打马在北平地界飞奔,不但没人管,任何人见了都得让道儿。
  也就是今天递夫的路过让他突然停住了脚步,看向了西面,他的目光仿佛飞出帝都,飞过了群山峻岭,飞到了遥远的漠北。
  突然,他脑海中一片清明,他一拍大腿,终于想到了大明最需要做的事儿。
  于是,他回去后,写下了长长的檄文,他希望这本奏章能够直达天听,他想着帝君看到了他的奏章,拍案而起,将他叫入宫中,面授机宜。
  他的奏章内容只有一个,若想大明永保安宁,便需开疆拓土,同时,他引证了大唐、宋朝在国力最强盛时间,一定是把西境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同时,只有开疆拓土才是帝王应该去思考的东西,而非为了应对无聊官员之间的内斗。
  这篇奏章终是没能等来回复,这一点,他想到了,于是,他写了第二封,第三封.......
  却均是石沉大海,他开始变得消沉,开始疑神疑鬼,甚至认为门子并没有将奏章递给帝君,但他却从未停止。
  又是一个夜晚,他看着宣纸发呆,他感觉自己空有一身的本事,却被束缚在小小的京城,实在是可笑至极。他喝酒了,喝了很多,挥毫间又是一篇奏章洋洋洒洒地写了出来,末了,还加上了一句:我作为帝君的人,势必要为帝君分忧,我愿带一队锦衣卫深入西境,为帝君今后的开疆拓土做好准备。
  我估计当时的皇帝也是烦了,这每天一份奏章变着法子要他打仗,甚至还提到御驾亲征,幼稚可笑,当真是浪费了他宝贵的时间,于是,当这份奏章出现在帝君的案几前时,有些报复性地回批了一个字儿:准!
  薛吾在拿到奏章批示后,兴奋极了,他认为帝君终于是想明白了开疆拓土有多么地重要,他也很了解官场,知道此事没有足够的调查,即便是帝君有此想法,也不过是一个想法,所以,他认为帝君是给了他一个任务。
  他双手高举批示来到了锦衣卫,他看着下属一众人,说道:“众!历代明君平定内乱,必开疆拓土,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未至,斥候先行,而今此等重任落于你我的肩上,列位皆朝廷骨血,可愿随我做一小小斥候,替陛下征战四方前摸清那回鹘人的底细,将来大胜得还,拜相封侯之日,我愿与众臣工携手进城。”
  这番激昂的话语,在一部分知道他所做之事的人心头暗笑,一个准字,又没有上朝廷讨论,也没有尚方宝剑加身,不过是帝君近乎于玩笑地呵斥话,他却当真的,这样的傻人全北平也不多见了。
  但也有一部分人和他想的一样,不!应该说同样厌倦了北平的官场,他们更愿意脚踏实地地去为这个国家做一些事儿,而不是在官场尔虞我诈。
  不论是逃避还是真的认同,倒真的有十几个锦衣卫真臂高呼,与其朝着西境进发了。
  离开前,他没等来想象中的帝君挽手送至城门,没有君臣道别,甚至没有人过问。明眼人大概都看出了帝君的意思,或许薛吾也看出来了,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已经回不了头了,这是尊严与信仰的较量。
  他大手一挥,一人打起了锦衣卫大旗,一夹马肚子冲出了北平,那一刻,他认为自己就是递夫,不!比递夫还要牛的人,比整个北平最牛的人还要牛上几分的人。
第507章
岩石上的井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离开了北平的薛吾一路见到了太多,他第一次知道离开北平,锦衣卫的身份如此好用,下榻驿站,驿官像是见到了爷爷,无不跪迎接待;去到县城,县太爷浑身打颤,头都不敢抬;甚至见到了统兵将领也是单膝跪地,抱拳施礼。
  这样的人见多了,尽让他有些迷醉,认为帝君其实一直都没忘记他,而是悄悄安排了一切,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帝君交代的事儿。
  边陲的景色与北平不同,与蜀地不同,与想象中不同,边陲守将也是第一次见到一身飞鱼服的朝廷大员,更是诚惶诚恐。
  薛吾摸着自己大红色的官服,想着一路的过往,这段经历是他这辈子都未曾经历过的,他一点都不后悔,他想到他日还朝,带着密折,帝君携所有臣工在北平城门口等着他得胜回朝的模样。
  他看向了西境方向,他突然感觉自己就是大唐的王玄策,一行三十骑出使天竺,一人灭一国的壮举,或许他就是大明的王玄策,一人可平西境。
  薛吾回过了神儿,他一把扯下了自己的飞鱼服,换上了百姓的衣服,他将飞鱼服整齐地叠好,藏在了被褥中,他冲着一众人吼道:“出发!”
  于是,一支伪装成商人的队伍开始朝着西境进发。
  他们走过了甘肃,看到了荒蛮的西境;看到了龟裂的大地;看到了美丽的绿洲;看到了广袤的草原;看到了清澈的湖水......他一路上将所看到的一切记在了脑子里,他是牛人,他的大脑就是他最牛的地方---过目不忘。
  其实这一路很苦,人员也在折损,一直到他们来到了沙漠,下属问道:“薛副千户,我们要探到何处?”
  “你可知大唐碎叶川?”薛吾淡淡地说道。
  那下属拿着一份地图,手不自觉地抖了一下,他们所在之地不过是沙漠的起点,下属们都很怀疑如若开战,大明的军队能不能打到这里,打到这里又能不能固守住。
  薛吾何等聪明,是不会给下属这个怀疑的机会,他看了看水车和粮草,微微一笑,冲进了浩瀚的沙漠。
  可惜牛人也有不牛的地方,沙漠是何等要命的存在,可能走了一天,又回到了起点。而他们虽然未迷路,可沙尘暴与昼夜的温差让他们吃尽了苦头,水和粮草的消耗大于了想象,尤其是水,如果再没有找到水源,那势必要返回。
  此时,他们正在一处破败的古城池前休息。
  众人说道:“薛副千户,要不返回吧?如果不回去,我们可能全部得死在路上了。”
  薛吾见天色昏暗,说道:“我们可以返回,可如果大军开拔到了此处,他们也只能返回。”
  天空淅淅沥沥地落起了小雨,薛吾说道:“此处有古城,必然有井。至少我们要为大军找到水源,如果找到水源,便以此处为根据地,继续前进。”
  薛吾也知道,一个城市的废弃最大的可能就是缺水,但牛人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能通过地脉找到水源。
  雨越下越大,他光着脚丫子在沙丘上来回地跑着,不知不觉已经跑出去了很远,他不停地蹲下站起,一直在寻找着地势最低的地方,终于,他找到了,他甚至惊喜地发现雨水汇聚之后,并没有囤积成绿洲,反而不断地在地上冒着泡儿,这是典型的地龙吐纳,说明地下有水。
  他哈哈大笑,冲着阴霾的天空大吼道:“天佑我大明!天不绝我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