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向南几个人都有些诧异,齐老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画是画得不错,但很显然,并不是临摹得好。
再转头看其他几个专家,楚老、陈老和郭老都是一脸平静,显然是认可了齐老的意见。
刘老却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笑眯眯地看向向南等人,问道:“都说说看,这幅画怎么样?”
能怎么样?
这都已经被其他几个专家判了死刑的画,他们难道还能说出花儿来?
几个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有些踌躇。
钱昊良在五个人当中,一直都是以老大自居,此刻见几个人都看着他,也只好硬着头皮,率先开口道:
“那我就先说说,说得不对,请刘老和几位专家批评。
我个人认为,这幅画还是水平挺高的,尤其是色彩方面,颜色鲜亮,又不刺眼,而且层次感很强。
但这幅临摹作品有一点没做好,作者在没有参照物的时候,对缺损画面处理略显呆板。”
说着,钱昊良站起身来,伸手一指临摹作品的一处,继续说道,“大家看,在这处山峦之上,云遮雾罩,很朦胧的感觉,有种仙境的感觉。
在临摹作品中,破损画面被修补完整后,呈现出的是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
但我们都看过真迹受损前完整的高清照片,实际上,山巅上面的云雾是断断续续的,犹如棉絮一般,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刘老等人都微微点头,赞道:“观察得很仔细,临摹作品,细节很重要。”
说完,刘老又看向其他几人。
吴茉莉笑嘻嘻地站了起来,对刘老等专家说道:“各位前辈们好,我也来说说吧。
这幅临摹作品,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颜色太鲜亮了。
大家都知道,古书画作品由于存放时间长,不止是纸张或绢本会老化陈旧,画面的颜色也会逐渐暗淡,不如之前那么鲜亮。
但这幅临摹作品并没有采取将画面颜色做旧,如果就这么接笔到真迹上的话,一眼就被人看出色差来了。
说实话,也不知道这位临摹作者,心里面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刘老等人听了,也是点了点头,并不发表什么看法。
之后,赵波和付洪涛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实际上,这幅临摹作品已经被刘老等人定了性,大家也只能各自找一个角度,尽可能地找出一些缺点来,以印证专家们的观点。
但他们也都知道,自己说的那些东西,并不足以否认这幅大师级的临摹作品,顶多算是一点小小的瑕疵罢了。
能在两天时间内,就画出一幅这样的临摹作品来,这人至少也是顶尖的临摹高手。
大家都讲过了,只剩下向南还没有开口。
钱昊良等人都看向了他,想知道他能说出些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来。
刘老等人也看着向南,笑眯眯地说道:“来,向南,你也来说说看。”
向南笑了笑,站起身来又仔细观摩了一番那幅临摹作品,这才缓缓开口道:
“这幅临摹作品,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无论是工笔笔法,还是色彩渲染方面,都可以说是妙到毫颠,这幅画也当得上是大家之作。
但是,这幅画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
“哦?”
刘老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什么致命的缺点?”
其他几位专家,如齐老、楚老等人也都是一脸好奇地看着向南。
就连钱昊良、吴茉莉四个人也都竖起了耳朵,一个个脸上的表情严肃,心里面却是各种滋味翻腾。
这幅临摹作品居然有致命的缺点?
为什么自己没看出来,却被向南给看出来了?
难道自己真不如这个比自己差了一辈的年轻人?
他们看向向南的眼神十分复杂。
向南却是没有感觉到什么,镇定自若,以一种很肯定的语气,接着说道:“这幅临摹作品,与《千里江山图》真迹相比,有形无神。
每一部分单独拎出来看,都画得很精致,笔法也很细腻,但合在一起整体来看,却很生硬、呆板,缺少了真迹里的那种精神气。”
“说得好!之前昊良、茉莉等人说的也都在点子上,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都只能算是细枝末节,不值一提。”
向南话音刚落,齐老就一拍大腿,大赞一声,随后又解释道,“真正让我们这些老家伙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就是这幅画有形无神,画面很生硬很呆板。”
钱良昊等人一阵汗颜,技不如人也就罢了,可他们不是没有发现,而是不敢说……这样一来,心性上反倒落了下乘。
刘老也笑着点头,一脸赞许地看着向南,说道:“说得不错,这幅临摹作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了精气神。”
他将那幅画摊开,和《千里江山图》真迹摆在一块儿,两厢一对比,就更是一目了然。
刘老伸手指了指两幅画,解释道,“临摹,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它要求临摹者对原画的用笔、用量、用色以及章法构图的特点,细心揣摩,认真研究,以便能达到捕捉原画形神的程度,然后再在纸上表现出来。
所以,一幅画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有形无神,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缺乏了生机与灵动。”
刘老给人讲课的机会很难得,向南等人听得很是认真,生怕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之后,专家组又审核了其他几幅临摹作品,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和原作相比较,又差了点东西。
刘老等人一时间犯了愁,究竟找谁来接笔?
第三十章
最好的理由
《千里江山图》的市场价值且不说,它作为北宋时期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本身就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它的修复工作都是崇高而又严肃的。
哪怕是打破了古书画修复的传统——只全色不接笔,刘老等人也不会在矮个子里拔矬子,随便找个人来完成接笔工作,从而给自己,甚至是整个华夏文博界留下遗憾来。
可是,目前能够找到的古书画临摹高手,已经全都在这儿了,而且都做不到让人非常满意的程度。
这可就愁坏了刘老等一群专家。
说实话,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人不是没有,魔都博物馆已经退休的临摹大师夏一鸣就是一个。
他曾经临摹过北宋范宽的那幅号称“宋画第一”的绢本墨笔画《溪山行旅图》,几乎以假乱真!
但人家也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了,《千里江山图》尺幅又大,接笔工作又只能一个人来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老人家肯定是吃不消的。
也正是基于此,刘老当初就连想都没想过要去找他。
难道真要放弃接笔这个千年传统了?
刘老等人愁得嘴角都起了泡!
刘老等人愁眉不展,向南和钱昊良五个人却是开心极了。
这整整大半天的时间里,他们不仅欣赏到了七八位临摹高手的作品,还得到了刘老、齐老等一干文博界大佬的亲自指点!
受益匪浅呐,受益匪浅!
吴茉莉甚至恨不得唱一首“咱老百姓呀,今儿个真高兴”,来表达一下喜悦的心情。
如果需要伴舞,估计赵波虽然羞涩,但肯定会愿意的,emmm……
“走走走!今晚出去喝两盅,我请客!”
钱昊良不愧是老大哥,说话就是豪气,一言不合就是饭店走起。
“钱大哥,次次都是你请,这不合适。”吴茉莉笑嘻嘻说道,“这样吧,今天我们四个弟弟妹妹请你一次,咱们去吃点好的。”
“对对对!这次我们请钱哥吃饭!”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赵波已经变成了吴茉莉忠实的应声虫,只要是吴茉莉说的话,他一律先说“对对对”,就是这么霸气。
向南和付洪涛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人家老钱也是拿死工资养一大家的人,总不能每次聚餐都让人家破费。
有来有往,朋友才能做得长久。
钱昊良也没矫情,满口答应:“好,那就去全聚德怎么样?估计你们平时都没什么时间去吃烤鸭,来了一次京城,怎么也得去尝一尝。”
选定了地方,几个人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