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335

  石碑最后八个字倒是还能辨认,是“此界之境兴祭主之神”。丁齐还在石碑看见了另外的断续字迹内容:“银环为控界之宝……平日佩金环可护心神。”
  看来那银镯才是两界环,但金镯亦有辅助用处。可能是石碑残缺的字内容有点多,而那魏凡超想要的只是控界之宝,所以金镯倒一直留在魏凡婷的身边。
  丁齐已经拿到了石碑提到的银环,假如换一个人如叶行,可能会想把姑娘手的金环也给弄走,但丁齐却没这个想法。假如仅仅是为了出入大赤山,他如今已经不需要两界环了。丁齐虽然也会杀人,但对这样一个白痴般无辜的姑娘,无论如何也没法心存不善。
  魏凡婷在丁齐眼确实像个白痴,并不是说她天生弱智,而是其经历造了她是这么单纯无知。当丁齐停下脚步看石碑的时候,魏凡婷并没有着急催促的意思,也停下脚步站在一旁等着,甚至连问都没有问。
  丁齐又指着石碑道:“你没看过这面的字吗?”
  魏凡婷很坦然地答道:“我不识字,但我哥哥认识。”
  丁齐:“你没和你哥哥学吗?”
  魏凡婷:“哥哥没有教过我,他说我没必要学。”
  丁齐没话说了,前走两百米到了那片建筑。建筑是古典的梁柱结构,从形制来看居然很像是宋代的。丁齐虽不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但也不算毫无概念,大体还能分辨出来。
  梁柱结构的式古典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是墙壁是用来挡风和御寒的,并不承重,所以也有人形容为“墙倒屋不塌”。这些建筑看去有些旧了,但并不破败,显然修建它的材料都经过特殊的处理,所以才能保存到如今。
  屋顶的筒瓦似琉璃非琉璃,因为它没有琉璃那种光泽,却显示出陶瓷般的质地,是浅青色的。也许早年这些瓦片是有光泽的,但在漫长的岁月变成了这样,假如用阿全介绍的古董行术语,这应该叫“消火”。
  魏凡婷住在西配楼的楼,那里有床铺,床用品居然都是现代的,收拾得很干净整齐。至于庭从外面看是两层,但是到了屋里发现却是一层,房梁非常高,是传统建筑的主厅。这栋建筑应该经过修缮,很多部位显得新旧不一,里面的陈设当然也是什么年代的东西都有。
  丁齐居然还发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红灯牌的,用两节二号电池的那种,他小时候经常见爷爷捧着这东西在院子里晒太阳。它也不知是什么人带进来的,估计是拿进来之后才发现收不到任何节目,然后扔到了大厅的角落里。
  这些都不算意外,真正让丁齐震惊的是前面两侧厢房里放的东西,若是按照传统的大户人家宅院的格局,那里本应该是门房和账房。东厢房放的是各种器皿,进去一看是满眼熠熠生辉,几乎全是黄金所制!
  金佛像、金烛台、金灯座、金钵、金锣、金杖、金盆、金盏、金碗、金瑞兽、金莲花座……等等,好像画风有些不对,丁齐拿起一根小指粗的金链子问道:“这东西是哪来的?”
  东厢房其他的东西明显都是古物,而且很多是佛教法器,可这根金链子显然是现代物品,工艺根本没法,是黑帮片的团伙老大脖子常戴的东西。类似的物品这里还有好几件,显得很是不伦不类。
  魏凡婷答道:“这东西是哥哥从外面带回来的,他带回来好几件,其他的是一直在这里的。”
  好吧,丁齐颇有些无语。这里应该是叶行想要寻找的赤山寺藏宝地,而魏凡超从小生活在这里,大概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放点金器,所以出去的时候也顺便捎了几件回来。
  其实丁齐再别的地方也看见金器了,在魏凡婷的住处有一个非常精美的莲花纹金盆,是她平常用的洗脸盆,而毛巾则是现代的纺织品。不仅如此,魏凡婷平常用的餐具,如碗碟之类,用的也都是珍贵的金制法器,其价值要远远高于黄金本身。
  但这又怎么样呢,在这里只是普通的日常器皿而已,需要用拿去用了。除了金器之处,这里还有玉器和瓷器,显然都是相当珍贵之物,但数量远没有金器那么多。
  很显然这是乱世藏宝之地,赤山寺历史经历过多次兵灾火劫,又多次重建,而乱世之黄金恐怕玉器和瓷器珍贵多了,也更容易保存。
  西厢房放着几排架子,收藏的是各种田契和地契,还有不少放贷的借据书。丁齐小心翼翼地抽样翻看了一部分,这的里保存条件很不错,大部分书还是能看的,居然都是宋代的。
  给东厢房那一屋子器皿断代还较麻烦,但是这些书都有年月记录。此地的收存到南宋末年为止,甚至可以说是戛然而止,最大量的契约书都是南宋末年的。
  这些古代的不动产权证和债权证书,到了当代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却有珍贵的物价值。这种物价值,并不是在古董市场的炒卖价值,假如拿到外面应该被档案馆收藏。据魏凡婷说,她偶尔会到东厢房找点东西用,但西厢房这边几乎不进来。
第104章
兔子的春天
  仔细想想,魏凡婷确实也用不着进来,反正她也不识字,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算她认识,这些宋代的地契和借据,在大赤山也毫无意义。丁齐只是有些惊讶,它们竟然能保存得这么完好,并没有被毁弃。
  丁齐的家乡,也是一座历史化名城,古时素有耕读传统,出过不少化名人,从汉代至明清,两千年风昌盛。很多大户人家如说当地的茶商,赚了钱之后想的是送孩子去读书,以求光宗耀祖。
  所以在丁齐的家乡一带,过去有很多藏书,但到了近代的战乱时期,大量的藏书并没有保存下来。古代用来印书的纸张质量都是非常好的,有人拿来引火,甚至用它当手纸,至于最多的用处很多人恐怕想不到,是用来制作爆竹。
  据说用旧版古书的纸张制作的爆竹非常好,爆炸的声音清脆响亮。假如生活在民国末年到建国初,在丁齐的家乡逢年过节看到有人放爆竹,那些碎屑往往是带字的。郑振铎先生解放前还特意去过那一带,从制作爆竹的作坊里收购了大量的珍本宋版书。
  这里一屋子契约书却没有遭此厄运,也是因为它们是祖先遗留之物,在后世的魏氏族人看来,不论其有什么用处,也不能轻易损坏。
  在一个图书管理员眼,从这些献里也能读到历史。历史的赤山寺曾囤积了大量土地,还向外放贷,它的很多寺产恐怕是这么来的。遇灾荒之年,很多人会将土地抵押给寺院借钱,有些人可能成为流民再也没有回来,另一些人则无力偿还,土地成了寺庙的。
  这样的寺院在普通百姓眼是庞然大物,在另一些眼也会成为肥羊,到了战乱年间往往是被洗劫的对象,所以赤山寺在历史曾多次毁于战火又重建。有了历史经验,寺庙里的和尚估计也学精了,将大量的财富变成黄金,打造成各种器皿秘藏。
  到了南宋末年,赤山寺又一次囤积了大量财富,看看这里的房契地契知道。估计是趁着战乱放出了不少贷款,留下了不少借据。但是后来……赤山寺的传承彻底断了,大赤山收藏的东西再也没有拿出去,在外面只留下了传说。
  掌握大赤山的魏氏家族,在历史和赤山寺肯定是合作关系,弄不好还曾暗掌控过赤山寺,但这种关系也不是永恒的,假如连赤山寺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丁齐考证过赤山寺的历史,它曾在蒙元南下期间被毁得很彻底,直到元代期才又一次重建。所谓寺庙的重建,往往只是宗教意义的继承关系,如这里原先有一座什么寺,某个僧众团体发愿募资、募地皮,又在原址重新修了这么一座寺院。
  那么这座赤山寺还是原先的赤山寺吗,从寺庙角度说应该是的,但原先赤山寺的东西还属于他们吗,这未必了。如顶云的师父想重修赤山寺,结果条件已不允许,只能在江北区又修了一座阅江寺。
  顶云和尚听说境湖大学图书馆发现了当年赤山寺收藏的经卷,于是跑去求取,结果没人给他,因为那东西本不是阅江寺的。其实算顶云再修一座赤山寺,原先赤山寺的东西属于这座赤山寺了吗,恐怕也没那个道理。
  所以赤山寺在南宋末年有过一次传承断代,当年所有的收藏等于封存在了大赤山,后来的寺僧众也不知大赤山在何处,只是隐约知道有这么个传说而已。至于朱敬一留下的《方外图志》在解放前为何会被赤山寺收藏,恐怕也与此有关。
  不仅赤山寺的传承断代了,其实世代居于大赤山的魏氏家族也传承断代了,如今只剩下了这么一位不识字的魏凡婷。
  丁齐甚至还推测范仰其实根本没有进过大赤山,他只是找到了魏凡超,或许是魏凡超没带他进来。按照范仰的心性,假如成功对付了朱山闲等人,谋夺了《方外图志》和小境湖,回过头来恐怕也会谋夺大赤山吧,魏氏兄妹并不清楚此地收藏的价值。
  假如真是那样,纯洁无知的魏凡婷恐也没什么好下场,但如今魏凡超与范仰已死,这些假设便不存在了。假如丁齐没有进来也罢了,既然他已经进来了,并见到了魏凡婷,眼下有一个头疼的问题——这姑娘怎么办?
  参观完了住处,眼见时间已经不早了,丁齐说道:“我该回去了。”
  魏凡婷刚见面时劝他赶紧走,结果丁齐反问她该怎么离开,魏凡婷却愣住了,她显然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丁齐主动这么说,魏凡婷便好道:“我哥哥还没有回来,你怎么离开呢?”
  丁齐:“我既然能进得来,应该有办法出得去,可以试试。你在这里等着吧,我还会再来的。”
  魏凡婷居然很听话地留在这里等着了,并没有跟随丁齐走出山谷。离开大赤山的时候,丁齐的心情多少有些沉重。魏凡超固然有取死之道,可是魏凡婷对此毫不知情,丁齐隐约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这个姑娘,至少要想办法解决她尚不自知的困境。
  刚刚走出大赤山来到江岸边,兜里的手机一个劲地震动,丁齐还以为是来电话了,掏出来一看,微信群里有百条留言,几乎都快炸锅了。
  是朱山闲建的“方外”群,冼皓暂时退群了,后来庄梦周和尚妮又加了进来,但是大家没事很少在这个群里说话,今天丁齐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丁齐午进入大赤山之前在群里发了两段留言,第一段是关于隐峨境之后的方外秘法是什么境界,第二段则是打了声招呼,说他找到了大赤山先进去看看。
  他发完留言进去了,其他人可坐不住了。首先是尚妮来了段语音,让他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一个人冒险。然后所有人先后都看到了留言,七嘴八舌都发言了,有人问丁齐怎么找到大赤山的、具体在什么位置,有人则劝他不要轻举妄动,乱糟糟地刷了很多条。
  大家很快发现,丁齐并没有回复,应该是已经进去了,然后几乎每个人都给丁齐打了电话,当然都打不通。谭涵川在群里问:“丁老师进大赤山了,我们怎么办?”
  庄梦周说道:“稍安勿躁,范仰和刺客都不在了,未必会有危险。丁老师的功夫练得怎样了?”
  朱山闲:“假如带着棍子,寻常壮汉来个七、八条也不是对手。”
  谭涵川:“怕遇到高手,高手更可怕的是未知凶险。”
  庄梦周:“曾经有三个普通人都误入过大赤山,还能安然而回,估计里面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大家不必太担心,我们先等等看。”
  尚妮:“等多长时间?”
  庄梦周:“要沉得住气,且等三个小时吧!”
  丁齐看到这里时差点没噎着,庄先生老神在在地劝大家稍安勿躁,显得很有底气的样子,结果等三个小时啊?这哪里是沉得住气了!然后大家开始讨论假如三个小时后丁齐还没有消息,该怎么办?
  谭涵川说道:“老朱,你先忙你的事,我请个假去一趟境湖找丁老师。”
  朱山闲:“你别一个人又陷进去了,要去大家一起去。尚妮,你不用过来了,有消息我们会告诉你的。”
  尚妮:“说好了一起去,凭什么不让我过来?我已经在收拾东西了!我现在不当初了,修为可是长进了不少,功夫也有进步……庄先生,你什么时候能赶进到境湖市?”
  庄梦周:“我正在查机票信息呢,最快也得今天晚了。”
  看到这里丁齐赶紧留言道:“你们不用忙乎了,我已经出来了!”
  这一条消息又把整个群给点爆了,大家或语音或打字,纷纷询问详情。慢慢打字来不及,丁齐发送了一段又一段语音,解释了一番出入大赤山的经过。有些地方可能讲得还不够清楚,众人又不断追问各种细节。
  丁齐在大赤山待了差不多正好三个小时,出来之后啥也没干,拿着手机站在那里讲了快两个小时,差点把手机都讲没电了,这才基本回答清楚所有的问题。他讲完了,众人一时间也都没声了,好像刚才的热闹场面只是一种错觉。
  过了好半天,还是朱山闲留言道:“丁老师啊,我们既然眼下不在境湖市,先不过去了。那里的情况,你最了解,看着办吧。假如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你再打招呼。”
  庄梦周的留言更直接:“大赤山是你发现的,无论是金钱还是美女,你自己看着处理。”
  尚妮则插问了一句:“阿全真的不在里面?”
  丁齐:“我说过好几次了,阿全真的不在大赤山,也从来没有进去过。大赤山虽然也不小,但没法跟小境湖,估计连小境湖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地势跟小赤山公园一带很像,没有什么凶险难至之地。”
  尚妮:“那我们先不去人家凑热闹了,别把人给吓着。丁老师自己看着办吧,假如可以的话,拍几张照片或者来几段视频发给我们见识见识。”
  魏凡超虽然是死在冼皓手,但这件事大家都份,虽谈不什么心怀愧疚,可多少也不太想面对魏凡婷。大赤山有宝藏,但那又怎么样?众人并不贪求,更何况他们已经拥有了小境湖。若从“宝藏”的角度,大赤山是没法和小境湖的。
  不论大家原先是什么样的人、对所谓的宝藏是什么看法,但有了这一系列的经历之后,观念都已有所改变,至少和普通人不太一样,甚至是寻常人不好理解的。
  其实众人修成隐峨境之后,已经可以把小镜湖里的很多东西带出来,如那柄金如意,如山庄的很多古董,哪怕搬一件明代家具出来都是很值钱的。但是没人动过这种念头,他们没有从小境湖往外拿什么东西,反倒又搬进去不少东西。
  小境湖是一个仙家世界,他们所拥有的共同世界,这是多少财富也无法拟的。碰到一件珍之物,有人的第一反应是拿出去能卖多少钱,但有人的反应是它有什么用、是否值得拥有与保存?这是观念的不同。
  这世的大部分宝物,都在第二种人手,第一种人得到了往往也留不住。
  大赤山有的,小境湖并不缺,而且只多不少,他们连小境湖一大半的区域还没有探索完毕呢,又何必贪求大赤山。况且大赤山并不算无主之地,那是魏氏兄妹的家,哪怕魏凡超该死,而且已经被众人杀了,也并不代表大赤山不属于魏家人了。
  大赤山唯一让众人感兴趣的地方,是“兴祭主之神”这个独特之处,丁齐已经解释清楚,回头可以再找机会去体会。但大家目前也都是刚刚修成隐峨境,还是等到需要感觉兴神境的时候再说吧。
  一见众人都不说话了,丁齐也只得苦笑。他站在江边想了想,趁着手机还有点电,拨通了一个记忆的号码。
  不得不说丁齐的记忆力非常惊人,系统地修炼方外秘法之后,那更好了,别忘了方外秘法入门是从心册术开始的。这个号码是涂至的,涂至当初找丁齐做心理咨询时,预约登记留了手机号码。对于位有特别意义的求助者,丁齐对他的信息当然记得特别清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3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