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35

  这样的话三对三,哪方势力都不会占据主导地位,只能平等合作。
  丁齐甚至还有一种感觉,假如再过一段时间,朱山闲这个原本的局外人,恐怕能彻底掌控局面,无形成为此次“探秘行动”实际的主导者。这些江湖高人,个个都不简单啊,和他们打交道,最好别自作聪明玩什么心眼。
  但丁齐倒也无所谓,他是个心理学家,与这种擅玩心计者打交道最好的方式,是该怎么办怎么办,不要动其他多余的念头,也不会被绕进去。明智的态度恰好是那句古话——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丁齐并不想争夺什么,也没有什么贪念,他只是一个发现谜题的人,想解开谜题。有这么多身怀各种秘术绝技的高人参与,当然是最好不过。
  且不提这个团队有些微妙的派系关系,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同一个目标聚在一起,首先还是要干正事。简短的寒暄之后,朱山闲便摆出了一堆东西,有南沚山森林公园的高清地形图,还有从区水利局借来的测量仪器。
  石不全修复的古卷内容已经放大打印出来,铺满了整个桌面。谭涵川负责讲解道:“古代的地形示意,很难判断准确的坐标,但是图标注了甲乙丙丁四个点,都描述了详细的地形地貌特征,旁边还有图画示意,需要我们到山去找。
  我和老朱昨天已经进了山,根据图画和标注,找到了那四个点,今天还要山做最后的确认,并测量出小境湖具体的坐标。既然人手已经齐了,现在可以行动了!”
  丁齐插话道:“你们已经找到了那四个点?图我看了,南沚山森林公园我也很熟,已经大概认出了三个点,不知道和你们找的是不是一样?”
  朱山闲:“我们也不能算准确找到,只是有大概的目标,所以需要做最后的确认。丁老师发现的三个点,能不能把大概位置在地图标出来,看看与我们找到的是否吻合?”
  丁齐用铅笔在地图画了三个小圈,解释道:“其实离这里都不远,我回忆起的三个点位置,最远也不超过两公里。”
  谭涵川连连点头道:“和我们找到的地方是一样的,这里还有最后一处。”说着话他用铅笔在地图添了一个位置,“这样四个点都齐了。”
  范仰惊讶道:“离我们在的地方这么近!这个最近的乙点好像还不到几百米吧?”
  乙点是谭涵川刚刚补到图的,他点了点头道:“确切的说水平距离三百七十米左右,等高距离十九米左右。”
  石不全拿着直尺和铅笔,将地图的甲点和乙点相连,又将丙点和丁点相连,指着两条直线的交叉位置道:“你们看,这是哪里?”
  范仰与叶行同声惊呼道:“这不是我们在的位置嘛,老朱家的这栋小楼!”
  朱山闲摇了摇头道:“地图这么画线,误差很大,有可能都偏出一个小区了,我们要实地测绘才能定下准确的坐标,今天是要干这个。”
  丁齐:“那还说什么,我们赶紧山吧,我今天连登山装备都带了。”
  众人开始收拾东西,朱山闲留在这里负责举标尺,谭涵川与范仰各自背起一个三脚架,石不全和丁齐各自拿起一个装着水准定位仪的箱子,再带叶行一起出发了。谭涵川手拿一柄砍刀带路,却没出门,而是冲后院去了。
  范仰喊道:“老谭,你走错了吧!还要去后院拿什么东西吗?”
  朱山闲笑道:“路没错,我在后院开了扇门可以直接进山。”说着话也拿着标尺杆进了后院。
  范仰一进后院便叫道:“朱区长,您怎么在这儿开了扇门?没人管你吗?这可是利用职权啊!”
  石不全在一旁打趣道:“这个别墅小区,管理非常人性化。再说了,这扇门又没有影响到别人。”
  这个小区的管理虽然松散,但也是封闭式的,其东、西、北三面的围墙为格栅式,而南面是一道实心砖墙,墙外便是绿地山林。朱山闲家这栋小楼在小区的最后一排,后院的南墙便是小区的围墙。
  墙开了一道门,像是老式庭院的双扇后院门,通过这道门可以直接走出小区进入南沚山森林公园,等于是擅自将小区的围墙打了个洞。
  南沚山森林公园是收门票的,不算太贵,一张二十,其还包含五元人身意外保险。但是南沚山的范围这么大,不可能修围墙圈起来,附近的农民知道很多条小路可以山,而且他们平日进山也根本不需要买票。
  几个收费口都设在进山的游览路线,沿着修好的台阶可以顺利到达公园内几个著名的景观点,不会有什么危险,也能避免迷失方向。门票收入用于公园内的景观建设,还有支付给保洁、保安人员的工资,这是朱区长在任时做的事。
  在此之前,南沚山森林公园只是一座野山,经常有驴友在山出意外。今天丁齐等人从朱山闲家的后院进山,也当了一回野驴子。
  朱山闲打了个哈哈道:“其实开这道门,是一位风门同道的建议,包括前院你们看到的那个亭子和那根柱子,也都是他帮我设计的。”
  野草间有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应该是朱山闲平日进山散步踩出来的,几人沿着小径走山坡。坡并不算太陡,但是走这种路还背着东西,对平常人而言也是很吃力的。丁齐却发现,走在最前面的范仰与谭涵川丝毫看不出吃力的样子,脚步很是轻健。
  他们俩背的东西最沉啊,表情却最轻松。尤其是谭涵川,背背着三脚架,右手持一柄砍刀,左手还拿着两支竹钎,走在最前面简直是身轻如燕。
  连石不全这个宅男,拎着装仪器的箱子走崎岖的山路也仿佛若无其事。丁齐拎着另一个箱子,勉强才能跟得。至于空着手的叶行,反而落到了最后,一看是所有人体力最差的。
第045章
世上没有这种巧合
  最近的乙点,离朱山闲家的后院水平距离只有三百七十米,等差高度是十九米,能报出这么精确的数据,说明谭涵川等人应该已经进山测量过。但是今天要当着丁齐等人的面,所有人一起再确认一番。
  乙点的位置是一块形似卧牛状的山岩,古卷的标注旁还配有图画示意,因此不难辨认。这一带是花岗岩地貌,岩石都非常坚固,从宋代至今,这块山岩的形状变化并不大。
  突出地表的岩石有一人多高,谭涵川背着三脚架,双手还拿着东西,向前蹬步脚尖在岩石一点,已经很轻巧的跃了去。
  只见谭涵川将一支核桃粗的竹钎往岩石一插,居然插了进去。站在下面的丁齐吓了一跳,这也太匪夷所思了,简直传说的武林高手还要武林高手!只听谭涵川说道:“再来一个人,留在这里看着钎子。”
  石不全、范仰都没动,丁齐很好地爬了去,谭涵川还伸手拉了他一把。丁齐觉得谭涵川的手劲很大,被对方握住手腕,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他向一掀,稳稳地站在山石顶端。叶行也七手八脚地爬了来。
  等来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这块状如卧牛的岩石“牛头”位置,不知何时被人凿出了一个圆形的小孔,恰好可以插进去一根这么粗的钎子。叶行有些惊讶地问道:“谭师兄,这个孔是你们凿的吗?”
  谭涵川摇了摇头道:“不是的,原先有,应该是古人留下来的,是为了插钎定位用的。叶总,你既然爬来了,留在这里看着吧。如果风大,把钎子扶好、保持垂直。”
  小孔的深度如今在五厘米左右,若是古人所凿,几百年的风化后可能当初变浅了,但是孔底位置基本是不变的。准备好的竹钎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米长,插到底即可。
  体力最差的叶行终于不用再爬山了,留在了这块山石,剩下的四人继续前行。接下来的这段路不好走了,直线距离差不多有一点五公里,但在山下攀援,已经没有了小径,不少地方还要谭涵川手持砍刀开路,间还穿过了景区修建的游览路线。
  丁齐有全套的登山装备,但走得仍然很吃力,只觉手里的箱子越来越沉,一个小时后才到地方。第二个位置是甲点,位于一处峰顶,站在这里,视线与刚才的乙点以及朱山闲家的后院恰好呈一条直线。
  峰顶有一块平坦的岩石,面也有一个小孔,小孔的淤泥杂物明显已经被清理过。谭涵川道:“阿全,你留在这里架仪器吧。我和范师弟去另外两个点,丁老师也留在这里帮帮忙,不用再跟着我们爬山了。”
  丁齐总算松了一口气,一路为了跟这三个人,他的手脚都酸软了,赶紧把箱子放下找个地方坐着歇会儿。范仰留下了三脚架,将石不全拿的箱子拎走了,与谭涵川一起很快消失在山林。
  丁齐也不好意思闲着,喘了口气便起身帮石不全安放仪器。先将三脚架支好,三脚架的心垂下来一个圆锥形的坠子,锥尖正对着小孔的心。将水准定位仪装,看去像一个带着各种旋钮的单筒望远镜。调节三脚架的高度,使镜头的心恰好距离孔底一米。
  调节镜头的角度,使其对准叶行所在乙点的那根竹钎的顶端,这样连成了一条直线,然后再调节焦距,寻找这条直线的各个位置,一直推进到朱山闲家的后院。石不全弄了大概有十多分钟,然后说了一声:“调好了,丁老师你也看看。”
  丁齐凑过去一看,感觉有点像战争片里狙击手瞄准镜里的镜头。镜头是一个圆框,心还有个十字形的标线,水平标线和垂直标线都有细小的刻度。十字标线的心点,对准的是一双大头皮鞋。
  朱山闲站在后院里,而院门是敞开的,镜头的视线穿过院门,他的一双脚恰好站在十字标线心点,手拿着一根标尺杆。
  仅有这么一条直线还定不了坐标,要等丙点和乙点的测量结果。理论朱山闲需要拿着标尽沿着其一条直线前后移动,如果恰好出现在另一台仪器的观测位置,那里便是两条直线的交叉点。
  大约又过了二十分钟,石不全收到了一条微信,打开一看是张照片,谭涵川发来的。照片稍微有些变形,应该是用手机摄像头对着仪器的观察孔拍的,但也能清晰地看见,十字标线的心正是朱山闲的双脚。
  石不全也取出手机拍了同样一张照片,给谭涵川发了回去。已经没有必要再让朱山闲举着标尺杆找位置了,镜头观察的交叉点,恰好在他站的地方。
  丁齐很有些吃惊,他看过地图,知道从甲点到丙点再到丁点的直线距离不算远,但是翻山越岭很不好走,而谭涵川和范仰不到半个小时便位并搞定了。更令他惊讶的是,《方外图志》标注的小镜湖的位置,通过图示的三角定位法,坐标竟然在朱山闲家的后院里。
  这一片山,他们所在的位置都是有信号的相对高处,所以没有用对讲机,大家都是手机联系,已经定好了位置便收拾东西返回。等大家再次于客厅聚齐,丁齐的内衣都已经汗透了。后院也插了一根钎子,便是朱山闲方才站立的位置,标尺杆根本没用。
  不知为何,大家的神情都很凝重,沉默片刻之后,范仰首先问了一句:“阿全,准确的坐标点在哪里?”
  石不全答道:“我们的两条观测线,实际的标注线都高出了一米,如果按照角度计算再往下降一米,交叉点要前移,是后院门槛差不多正的位置。”
  范仰看着朱山闲,面无表情地开口道:“朱师兄,这是怎么回事?都是江湖同道,也都是明白人,没用的话你不必说了,也不要告诉我们这是巧合。”
  世没有这种巧合,算有,在座众人恐怕也不会相信。从各个渠道分别查到的线索,终于发现了古人所记载的方外世界小境湖的“位置”。然而参与者之一的朱山闲,早在这里买下了一栋小楼,恰好在这个位置开了一道门。
  在丁齐看来,此事唯一的解释,是朱山闲早通过别的渠道也查到了相关线索,早在所有人之前,他把地方占了下来。
  朱山闲长叹一声道:“诸位,我知道你们有疑惑。我已经泡好了茶,大家坐下来喝茶吧,且听我慢慢说。今天我印证了一件事,那是我听过的传说是真的,我找的地方也是对的。但所谓的小境湖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没有搞清楚。”
  范仰:“先不说小境湖是怎么回事,说说朱区长您这栋房子、这个院子,还有您特意开的那道门是怎么回事?”
  朱山闲缓缓答道:“我是本地人,祖居南沚镇。现如今已经没有南沚镇了,早并进了雨陵区。当年南沚镇动迁改造的时候,我还不是区长,从镇政府调到区城建局工作,南沚小区的规划是我牵头做的。
  那时这里还是荒山野地,往前一片地方都是郊区的菜田。可是在清朝的时候,这里有一座道观,名叫梁云观,毁于太平天国期间的战乱。我们现在的这栋房子,建在梁云观的遗址,为了定下准确的位置,我还特意请交好的风门同道来看过。
  小区施工的时候我来了,在这里还挖出来半截石碑,是原先梁云观的,说明位置找得非常准。当时南沚镇动迁改造,我可以在这个小区里要一栋小楼,先选了这一栋。
  丁老师查到过一篇明代游记,是一个书生遇仙的故事。其实在南沚镇,自古也有类似的传说,说这里有仙家福地,而梁云观便是仙境的门户。南沚镇已经没了,知道这个传说的人恐怕也很少了,但我却听说过。”
  叶行插话道:“听你爷爷说的吗?你家祖也在梁云观当过道士?”
  朱山闲摇了摇头道:“不是我家祖的事情。我当年在南沚镇工作的时候,政府有任务,是一帮一扶贫。我当时的帮扶对象,是附近村庄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如今这个村庄也不在了,已经动迁改造并入市区了。
  老人家当时年纪已经九十岁了,但身子骨还算硬朗,为人也很和善,虽然没有现代的学历,但解放前也读过私塾,还曾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我是江湖爵门传人,他是我师父……”
  丁齐观察人的习惯是无意间的,在朱山闲诉说这段往事时,看石不全和谭涵川的反应,这两人显然早知情,而叶行和范仰应该是第一次听闻。只听叶行又插话道:“原来如此!可惜啊,我怎么没有机会遇到这等高人?”
  朱山闲却没有理会叶行的感慨,接着说道:“我那时二十六岁,刚参加工作没几年,一开始只是政府要求的帮扶任务,我经常给老人家送米、送面、送油,还联系人帮他解决了自来水,逢年过节经常去看望他。
  老人家见识渊博,常跟我聊过去走江湖的各种故事,我非常感兴趣,没事总愿意往他那里跑,顺便帮他干一些活,渐渐不再是为了完成帮扶任务了。老人家对我说了江湖八大门的很多事,大概一年多以后,他告诉我,他其实是江湖爵门传人。
  他得到了江湖爵门的传承,三十多岁时也曾在民国政府做过官,但是乱世不堪,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了家乡。再过几年便解放了,是新社会,江湖八门的套路,尤其是爵门的那些东西,便让它过去吧,老人家从此便隐居在这里。
  老人家告诉我这些,是想将他所得到的爵门传承交给我,仅仅是为了了却一桩心事,也并没有要求我正式拜师。可是我听说了之后,还是主动按古礼拜了师,又陪了老人家最后三年,算是给他养老送终了。
  老人家只希望将他所得的传承交给我,并不希望我说出他的名字,所以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们他叫什么。他并没要求我做什么,而且告诉我,时代已经不同了,江湖八门也正在消失,但江湖还在,无非是人心与世道。
  梁云观有通往仙境的门户,是老人家临终前告诉我的。我小时候隐隐约约听过当地的传说,而老人家说的很郑重、很具体,他说那道门是梁云观的后院门……”
  丁齐也忍不住插话道:“那么您师父进过小境湖吗?”
  朱山闲摇了摇头道:“他没有找到,感觉很是遗憾。临走前对我说,人间很多事物,往往近在咫尺,却不得见。”
  丁齐:“他老人家从未找到小境湖,却对此深信不疑?”
  朱山闲又叹了口气道:“他是旧时代的人,很多观念与我们不一样,但绝对是有眼光与见识的,不在座的任何一个人差。他虽然没有见到小境湖,但我的前辈祖师进去过。丁老师不是查到了一份明代名士的游记嘛,面记载曾有一位书生在小境湖遇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