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5

  婚姻状况:未婚,无既往婚史。根据其母亲介绍以及本人自述,亦无关系稳定的恋爱史。根据会谈内容判断,迄今应尚无性经历。
  ……
  问题与初步诊断:求助者坚持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其母对此深感担忧,曾多次给她安排相亲,并劝说她应该找人恋爱结婚。求助者对母亲的唠叨很厌烦,也因此受到了困扰。其母在介绍求助者情况时,曾暗示了对其性取向的担忧。
  该求助者看似并非主动求助,而是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来进行心理咨询。但她愿意将心理咨询作为解决问题的尝试方式,连续三次约谈,且后两次都是独自一人主动前来,说明其潜意识还是有求助的期待,并非表面的排斥。
  其最初自称的目的,并不是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而是以此回避母亲的唠叨,好有一个借口让母亲不再逼她找对象。虽尚未进行染色体异常检查,但初步诊断的结果,求助者并没有同性恋倾向。
  在一般的女性同性恋,主动的一方通常是性角色认知问题,被动的一方通常是性对象选择问题,而男性则恰恰相反。求助者并没有性角色认知或性对象选择的偏差,她只是坚持认为男人不是好东西,言行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恰恰完全是以女性的认知身份与选择角度。
  求助者对自己所持的观点、其现实处境与受到的困扰有清醒的认知,只是将之视为一种个性。而她的这种个性观念,与周围人群的理念形成冲突,并感受到了困扰,表现了心理活动的协调一致,也符合内向、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
  可以基本排除精神病性症状,亦未观察到精神症特点,存在心理问题,但属于正常人的精神活动范畴……
  有点难以想象,这些是在脑海“打开”的内容,像清晰的书册快速闪现,在不动声色完成了系统的记忆归纳以及信息整理。但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只是一名优秀的心理专家,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所应具备的一项素质,看似是与一般人不同的“超常能力”。
  掌握这种能力需要非常专注的状态,以及长期的技巧训练。理论讲这是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都要掌握的技能,但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专注以及努力程度不同,掌握的水平当然也各有高低。
  丁齐无疑是极有天赋也非常努力,他的这项专业技巧能达到几乎是最高的水准。导师刘丰曾给这种技巧起了一个尚未得到业内公认的名字——心册术。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除非是得到了对方的同意,否则咨询师是不能做现场记录的,尤其是在起初的摄入性谈话,更是尽可能不要做笔录,以免引起求助者的疑虑和反感。这要求咨询师在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的会谈,能准确记住求助者诉说的内容,并在散乱的话语抓住最核心的要素并归纳整理,这一切都是在脑海完成的。
  这些归纳整理出的信息内容,可以包含各种表格与档,也是说心理咨询师在谈话进行的同时,在脑海填写了各种表格与档,这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能。在后面的会谈,还要及时应用这些已归纳整理好的信息,给求助者以合理的反馈。
  往往只有在会谈结束、求助者离开之后,心理咨询师才能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以免遗忘。而在下一次咨询之前,要再度熟悉这些记录,在正式会谈时通常是不能现场翻阅的,而是在脑海呈现与使用。
  更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咨询师在这个过程还不能走神,要时刻保持着对会谈内容以及求助者反应的关注,脑海的资料不断整理形成与反馈使用,是与会谈同时进行的。丁齐虽然还很年轻,但在这一方面,已堪称一位“心册术”大师。
  咨询室温度和光线都非常舒适,但并没有任何多余的、可能会引起注意分散以及求助者不安的陈设。一长一短两张沙发和一个茶几,茶几并没有本和笔,只有两个纸杯。
  笔在特殊的场合也可能成为一种伤害性的凶器,能不出现最好不要出现,算出现也不能放在求助者伸手能拿到的地方。心理咨询室的门很隔音,却不能锁死,这一切都是为了防范某些意外情况,也是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保护。
  通过简单观察和询问能发现精神异常的病患,通常都会被送到精神科诊治,理论不是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但也要以防万一。至少来到这里的大部分求助者,很多都是有心理或情绪问题的。
  在丁齐整理“心册”的同时,刘国男则答道:“我本来不认为我有问题或者是我的问题,但是和丁医生谈了两次,我也感觉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我确实有烦恼……丁医生,周围很多人认为我有病,你是不是也这么看?”
  丁齐语气郑重地答道:“这个问题,你在第一次见面时已经问过了。我当时告诉你,你没有病,至少从医学角度,你没有神经症或精神病性症状。你是个正常人,但正常人也会有心理问题,有时会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这会影响到人的生活。”
  刘国男满意地点了点头:“嗯,丁医生很专业,也很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你次是这么和我分析的……既然这样,怎么才能让我妈不再烦我呢?”
  丁齐:“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不是你母亲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现在看来,你内心的困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母亲的唠叨和猜疑让你不胜其烦,她坚持你是有什么问题才不愿谈对象的。第二是你自己的观点,坚持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而通过我的观察,你的隐含义是和男人交往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是这样吗?”
  说话时,丁齐又不禁想起了刘国男的母亲。他当初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让那位阿姨明白,心理咨询心不是社区婚介所一类的机构。
  刘国男答道:“让你这么一总结,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但是第二个是我自己的问题,跟别人没什么关系!”
  丁齐:“对于第一个问题,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你去调整认知和行为,从而适应和调整您和母亲之间的相处方式,使观念冲突不再造成困扰,所以在这里,仍然是你的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嘛,既然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你是怎么看待你父亲的,他也不是个好东西吗?”
  说出后面这番话的时候,丁齐尽量将语气放得轻柔,观察着刘国男的反应。而刘国男的反应很快,随即答道:“我父亲很好,是个好人。”
  丁齐:“但这与你坚持的观念不符呀,他也是男人,而你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刘国男:“我没有把他当男人看,父亲是父亲,不可能成为我的男人,在我的观念里,所谓男人应该是……”说到这里突然顿住了。
  丁齐感觉自己快要抓到问题的关键了,立刻反馈道:“我试着帮你总结一下,在你的观念,仅仅具有性别意义的男人不是男人,有潜在可能和你发生两性情感关系的才是男人?所以你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其实是指这种男人?”
  刘国男点头道:“是的呀,不可能和我有那种关系的人,我管他是好是坏、是男是女。”
  丁齐又一次强调道:“你说的这种关系,是指两性情感关系。主要有两种,对你感兴趣的男人或者说你可能会感兴趣的男人,他们都不是好东西!至于别的人尽管性别也是男的,但不在你的评价范围之内,是这样的吗?”
  刘国男若有所思道:“好像是这样的,但男人既然都不是好东西,我又怎么会对他们感兴趣呢?”心理咨询的过程往往是这样反复,很多事情在平常人听来可能会感觉很“傻”,但有心理问题的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会觉得这很严肃、很重要。
  丁齐终于笑了:“所谓感兴趣,未必是喜欢或者不喜欢,而是一种情感投入。你会关注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投入一种强烈的情感。如你坚持认为某种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是你内心的关注与投入的情感。”
  刘国男:“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如丁医生你,我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你是不是男人。”
  丁齐:“我第一次建议,你如果对男人很反感的话,可以为你转介一位女性心理咨询师,你却说没那个必要,原来还有这么个原因。”
  刘国男:“其实算我认为你也不是好东西,我也不想换个女的做咨询……男人一般认为我很难搞,但女人一般都认为我有病。”
  丁齐适时纠正道:“这只是你身边所接触到的个别人、你自认为他们对你的看法,不要把这种个别的、自我的认知,无限扩大到所有人身,我们不能这么思考问题。”
  刘国男:“丁医生,我先前告诉你,我根本不想来,是我妈妈非得逼我来的,其实也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我那么说,只是很反感我妈妈天天唠叨,不由自主想跟她对着干。我也想找心理医生试试,只是不知道有没有用。”
  丁齐语气恳切道:“嗯,其实我也注意到了。你来找所谓的心理医生,一方面是想通过医生证明你是没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心情也很矛盾,有所期待。你持这种观点从大学时代开始了,你母亲也一直在唠叨,但并没有过于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怎么现在突然尝试着要找办法解决了,恐怕不仅是年龄的原因吧?”
  刘国男的肩膀终于放平了,有些担忧地说道:“其实我妈妈这些年一直在唠叨,我虽然听着有些烦,但也没怎么样,毕竟是我的妈妈,她想说说几句呗。可是最近突然觉得特别受不了,有时候心跳好快,晚经常会失眠,走到人多的地方别人多看我几眼,我也觉得他们是在议论我,按照丁医生您的说法,确实影响到生活了……”
  丁齐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这位求助者确实很“难搞”,和他人的心理距离保持得很远,潜意识里有强烈的防备,直到现在才说出实话,这是前两次咨询都没有吐露的情况。他很认真地问了一句:“你说在人多的地方、有人多看了你几眼,你‘感觉’他们是在议论你,但你认为他们真的是在议论你吗?”
  刘国男低下头道:“我知道他们可能不是在议论我,只是我自己想多了,但总是忍不住有这样的感觉。”说着话又不自觉地伸手去摸胸前的一枚蓝宝石吊坠。
  丁齐稍微松了一口气,身体前倾道:“你既然能有这样的自我认识,问题还不算太严重,但如果不做调整继续发展下去,恐怕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了。你好好回忆一下,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还想多问一句,你这三次来都换了不同的衣服,可始终戴着同样的项链,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连续提两个问题,而且第二个问题显然偏离了主题,本是咨询谈话过程的大忌,但丁齐对细节的观察却很敏锐,认为这其可能有关联。
  刘国男的神情陡然一惊:“丁医生,您真是太神了!我想起来了,是买了这条项链之后,感觉便不对劲了。
  当时我是和三个闺蜜,也是大学的三个同学一起逛商场,在专柜看见的这条项链。我们都试了,我是最后试的。她们三个都很喜欢,但是嫌贵没舍得买,售货员后来夸我戴着最漂亮,我买下来了。
  我戴这条项链之后班,发现有的同事总是多看我几眼,到人多的地方也一样,心里总是感觉有点慌……”
  丁齐:“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一直戴着它呢?”
  刘国男微微一怔:“我为什么不戴着?花了八千多呢!别人议不议论,跟我有什么关系?”
  丁齐微笑道:“但是你戴它感觉不自在,正是因为这种不自在,你反而不愿意摘下来,是不是?”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态,但它确实会在人们身出现,刘国男有些犹豫地答道:“是的。”说话时神情变得有些迷惘。
  丁齐想了想,又突然问道:“刘国男,你认为自己长得漂亮吗?相身边其他的女性,你认为自己对异性是不是有足够的吸引力?……你如果信任我,不要有顾虑,如实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些私密,但咨询师会为求助者严格保密的。”
  进行到第三次咨询会谈,丁齐终于打开了刘国男的内心世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刚才那一句看似突兀的提问真是太关键了。刘国男带着有些委屈又有些迷惘的神情,一开口诉说了很多,在丁齐的不断引导下,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丁齐的“心册”,有关刘国男的情况变得完整与清晰起来——
第004章
先定一个小目标
  刘国男起初自称,是受不了母亲的唠叨才来找心理咨询师求助的。但引发问题的关键,是她坚持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不愿与异性有正常的恋爱交往。
  通常对于这种心理冲突,咨询师不能一开始直接告诉对方“应该怎么认识男人”、“如何与男人相处”,虽然认知和行为的调整是最终的结果。
  其实“男人不是好东西”这个问题,在心理咨询极为常见。在丁齐三年的职业经历,这已经是第三十二起案例了,差不多平均每个月都会遇到。但导致这种认知、进而影响到工作或生活的原因各不相同。
  如性取向问题,人格障碍,在感情方面经历了重大的打击、留下的创伤阴影导致的应激反应。还有人是因为社交障碍、接触恐惧、对社会适应不良,难以正常的恋爱交往,却给自己的回避行为找一个借口、进行自我暗示,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这种固化的观念。
  刘国男这个名字一听很男性化,是她父亲起的。因为父母当初都想要个男孩,结果却生了个女孩,对于这一点,刘国男无从选择。她从小对自己的女性魅力不太自信,或者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够那么性感漂亮、对异性缺乏吸引力。
  这种自卑的暗示,又导致了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心理。这种感觉是无意识的,她自己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并不算太严重,通常都能自我排解。
  而在刘国男的大学时代,同一寝室的六个女生,其他五个都交了男朋友,而且都搬到校外去租房同居了,最后宿舍里只剩了她一个人。
  很多人往往不会正视自己的自卑,或许并不是没有男生追求她,但刘国男的性格确实导致了男生不好接近。在强烈的对反差下,“没有男生喜欢我”,最终变成了“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给了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使认知与行为方式更加固化。
  所以她所谓的男人,并不是所有的男性,而是有可能和她发生两性亲密关系的男性。后来的经历,对她的影响可能更大。那是同宿舍的五个女生,虽然交往了男友并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是到了毕业前后因为种种原因,一律全部分手了。虽然从概率看有些太大了,但这也是大学校园常见的情况。
  刘国男内心对异性一直有强烈的关注,对两性关系也有着好和渴望,但她在情感却又排斥这种冲动,从而导致了内心冲突。
  至于那串有蓝宝石吊坠的项链,只是在特定场景下的诱发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因素,也象征着她内心很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表面却坚持某种固执的观念,仿佛在保护自己。
  丁齐看着面前的刘国男,凭心而论,以男性的眼光,其实她很漂亮。无论是皮肤还是身材都很不错,假如注意修饰与打扮,完全可以是一位相当有魅力的美女。但刘国男的装束好像有意无意刻意在掩饰这些,她的头发梳理得很整齐,衣服也很整洁干净,接连三次咨询都不是同的装束,但给人的感觉却有点不好形容。
  今天她穿的这件鸡心领的套头衫,领口带着很夸张的花边垂下来,恰好遮掩了胸部的曲线,也显不出腰身的美感。境湖这个座落在长江岸边的南方城市,九月的天气还有点热,年轻的姑娘们大多仍穿着艳丽的裙装,但刘国男今天穿的却是一条半新不旧的牛仔七分裤。
  她全身唯一很醒目的是胸口项链的吊坠,水滴形的蓝宝石,恰好衬托出领口露出的那一片白,但与整体装束完全不搭调。连续三次咨询,刘国男换了三套衣服,却始终戴着这串项链,其实都是不怎么搭调的,所以丁齐敏锐地注意到了。
  在提问和诉说,这一次心理咨询会谈很快接近了尾声,接下来需要商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了。
  丁齐尽量温和的微笑道:“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现在要商量一个合理的方案,解决你的内心冲突。其实你是渴望被关注的,但是内心又害怕发生亲密关系的后果、担心会受到伤害,根源也来自一种对自我的不自信……”
  刘国男突然插话道:“我听说你们男人,把女人搞到手、骗床之后,新鲜感一过、会觉得没意思、不刺激了,然后会渐渐没兴趣了,是不是这样?”
  刘国男说话已变得随意了许多,且无意间已经把丁齐归到了“男人”一类。丁齐适当做出苦笑的反应道:“不论现实是否存在这样的事实,但这种说法,恰恰反应了你的心理问题。而我们要解决的是你的内心冲突,现在协商咨询方案,先定一个小目标,好吗?”
  刘国男:“先定一个小目标?这话好耳熟!不是大富豪黄见林说的吗?”
  丁齐又笑了:“先定一个小目标,也是心理咨询常用的术语。”
  “啊,是这样啊!”刘国男饶有兴致地追问道:“那你说黄见林会不会也定期去做心理咨询、常听见这句话,所以接受采访的时候,无意间引用了?”
  丁齐:“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话也不能这么乱说。今天不管黄见林的问题,先定我们的小目标。回去之后希望你能做一个小功课,自己填写一张表格,然后尽量按照表格的要求去做……我期待着你的反馈,随时欢迎再来咨询。”
  结束咨询后,心理健康心到了下班时间,但丁齐一天的事情还没结束。他又去了学校,来到导师刘丰的副院长办公室,而刘丰一个人正在看卷宗。丁齐掏出手机搜索附近的美食,然后让导师挑选,并适时给了一些建议,介绍哪些馆子是新开的,或最近又推出了什么新菜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