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消失的八门(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335

  丁齐原先还以为,怎么也得来一位市局的处长或者分局的局长啊!其实他不知道,对于他这次的讲投诉材料通过内部渠道提交而并非发到,市局和分局的领导都挺感谢的,否则办事效率也不会这么快,但是另一方面,大家好像也都有点怕了他。
  丁齐笑呵呵地表示了感谢,在收据签了字,然后将证书和信封都收进了书桌的抽屉里。小程警官有些好地问了一句:“丁老师打算怎么处理这笔奖金,会捐献出去吗?”
  李青花瞪了这位师弟一眼,又笑眯眯地说道:“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经费,来自于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用于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假如丁老师再捐出去,这不是来回白折腾吗?”
  然后她又冲丁齐道:“我这位小师弟不太会说话,丁老师您别介意。我可是听说了,您救的是江北建设集团田老板的儿子。田老板这次很大方,给见义勇为基金会捐了一百万呢!他还要捐给我们派出所一批警务车辆,派出所不好直接接受,我建议他去找分局领导了。”
  很难说田相龙是不是一位慈善家,当初丁齐的同学田容平曾得到过两千块钱的奖金,来自江北田氏宗族联谊会,出钱的人当然是田相龙。但是除了田氏宗族联谊会和各大寺庙,田相龙这还是第一次主动给其他机构捐款,而且出手很大方。
  田相龙当然愿意直接给丁齐钱,但丁齐却没要他的好处,于是田相龙便捐款了一百万给境湖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至于丁齐拿到的奖金是五万,那也是根据规定发的。
  丁齐也笑道:“我应该感谢田老板,更要感谢见义勇为基金会,做好人好事当然要受到褒扬。说来也巧,我最近正缺钱呢!”
  如果仅看明面的收入,丁齐的收入可基层公务员高多了。他在博慈医疗拿的提成,算下来每年能有三、四十万。如今他才工作了半年,累计净收入也接近二十万了,谁叫他是本市每小时“谈话费”最高的心理医生呢。
  丁齐如今的情况,属于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他也没什么不良嗜好,眼下更没有搞对象花钱的支出,所以每月总有节余,加手头原先的存款,银行卡里已经有三十多万了。而且他也算是有产人士,在老家县城有套商品房,最近在雨陵区又搞了栋小楼。
  丁齐没有买车,可是单位给他配了辆车。博慈医疗最近虽然换了一位新的法人代表,但丁齐的待遇并没变。按照他与博慈医疗的收入分成例,他本人一年收入三、四十万,便相当于给博慈医疗创收了七、八十万。
  这只是他一个人直接创造的毛利,至于间接的业务带动作用还没算呢。
  唯一美不足的是,丁齐的工作性质并不算稳定,严格说起来还只是个合同制的临时工,与博慈医疗签的合同只有一年,到期之后需要接着再续。
  总体而言,眼下的丁齐的虽算不是那种钻石级的王老五,但也是一位优质单身男,属于白金级往下,差不多够得黄金级的那一类。
  但丁齐也没撒谎,他最近确实正好缺钱花,因为一直计划着装修那栋小楼。小楼的面积有点大,超过了二百平,光卫生间有四间,再加买家具什么的,丁齐的总体预算已经超过了三十万,差不多会把手头的存款花光,总不能一点应急的钱都不留吧?
  办完了这件事,小程警官又取出一个件夹道:“丁老师,有一些情况公安部门需要找你核实,并征求您的反馈意见,这个过程会被记录下来,您不会介意吧?”他没有拿出录音笔之类的东西,因为进屋时带着肩携式执法记录仪呢,很方便。
  丁齐笑道:“当然不介意,都是应该的。”
  李青花在一旁插话道:“其实情况已经很清楚,并没有太多内容需要核实,级部门想询问一下丁老师您本人的意见。
  孙达警官回去之后已经承认了错误,做了多次检讨。小程警官其实是想问您,还有没有接受道歉、撤回投诉的可能?当然了,算您撤回投诉不再举报,孙达警官仍然会受到严厉处分的!”
  丁齐收起了笑容,很郑重地答道:“如果没有次的事,我其实很愿意挽救一位工作有失误的警官。但是呢,我现在认为,他的确不再适合这样的工作。”
第115章
该充值了
  小程警官虽然拿出了件夹,却没有在面写什么东西,只是做了个姿势而已,此刻又放下笔道:“丁老师,您的反馈意见是拒绝谅解,也不撤回投诉?假如是这样,我也可以给你透露一点内部消息,他会被开除公职的。
  孙达警官从警校毕业后加入了干警队伍,在这个岗位一干是二十年,也没有什么别的专业技能,假如被开除公职,您让他怎么生活呢?处理决定其实已经出来了,只是件还没有正式下发,因为流程没有走完。
  这些话不是代表领导,也不是代表公安督查部门,是我个人说的。如今唯一还能帮孙达警官求情的,是丁老师您了。如果你愿意谅解,撤回投诉并帮他说话,他虽然会被降职处分、调到另一个清水部门去,但至少还能保住饭碗。”
  从小程的角度,这番话是他必须要说的,哪怕不是说给丁齐和领导听,也要说给系统内的同事们听,至少显示丁齐的决定不是他怂恿与暗示的。李青花此刻脸也没有表情,而且不再插话了。
  其实对孙达而言,丁齐在派出所里的第一次投诉,并不能真正将他怎样,大不了是一个通报批评,恐怕连降职都不会,顶多只会影响到此次提拔所长。他本有机会去挽救自己的职业生涯,被批评之余,弄不好还真会立功受奖。
  可是丁齐的第二次内部举报,却让孙达再难翻身了,因为事情的性质过于恶劣,而且证据确凿不容辩驳。鉴于次事件的相关消息已经在发酵,算有心想袒护孙达的人都不好再为他说话了,谁都担心连自己也被牵连进去、顺带着出个名。
  如今能为他求情的人,恐怕只有丁齐了,丁齐叹了口气道:“我不是没给过他机会,但是对这世唯一能为他说话的人,他都是那个态度,那么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他说到这里,语气又顿了顿道:“被开除公职也不是世界末日,更不是人生的结束。别人这么说也许只是便宜话,但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难道你们忘了吗,我是被境湖大学开除的,不仅丢了大学老师的公职,博士学位也没拿到。
  原因你们都很清楚,小程警官还是现场的见证人,是去年那起事件。我知道我会被处分的,从安康医院出来的时候清楚,我的确违反了学校和医院的纪律。但我既然做出了那种选择,那是我应该付出的代价,我没有抱怨和责怪任何人,而且仍然在积极生活。”
  假如换个人表达这种观点,可能会被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丁齐本人说出这种话,别人还真不好反驳。
  话谈到这里,气氛有些僵住了,好像变成了俗话说的尬聊。现在告辞吗?好像有点不合适啊。小程和李青花是代表警方来表示道歉和感谢的,要和人民群众深入交流、打成一片,首先要联络感情、融洽气氛,这才刚坐下没说几句话啊!
  冷场了几秒钟,李青花看着丁齐开口道:“丁老师,你刚提到了去年的那件事,难道你是有预谋的吗?在和那个变态杀人狂谈话之前,你知道他会死吗?”
  怎么突然间画风变了?李所长这话很有攻击性啊,让丁齐很不好回答。一旁的小程有些不敢说话了,想到去年在安康医院发生的那件事,他又不禁打了个冷战。
  丁齐的脸倒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很平静地答道:“我没有杀人的预谋,那次我去的目的有散个,一是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二是看清楚那是个什么人,三是为了配合与协助警方的调查工作。
  现场发生了什么意外状况,不用我多说了,这位小程警官是当时的见证人。我从医院出来之后,知道自己会被学校处分的。当然了,处分我预想的重了一些。原因嘛,是有人将内部监控记录发了出去,还有人请了水军在推动舆论,影响太大了。
  怎么说呢?孙达警官次来找我之前,他不知道自己将会被开除公职,谈不有什么预谋。而我那次去找田老板的儿子田琦之前,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学校开除,更谈不有什么预谋。”
  李青花居然露出了一丝笑意,她似笑非笑地追问道:“丁老师拿孙达举例子,那么你和他又有什么区别呢?”
  丁齐也笑了,笑着反问道:“你说呢?”
  李青花嘴角微翘,神情有些俏皮道:“你们的经历似乎很像啊,都是做错了事情,然后受了处分丢掉了公职。”
  丁齐却摇头道:“我承认我违反了纪律,也应该受到处分,但我不认为我不该那么做。”
  李青花的言辞很犀利,随即追问道:“孙达警官的内心,恐怕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否则他来找你的时候不会是那个态度。这么说,你和他好像没什么两样啊?”
  丁齐居然又笑了:“不同的,当然不同了。孙达警官假如知道今天的结果,那天他绝不会是哪个态度。他现在一定很恨我,但恐怕肠子都要悔青了吧?
  至于我去年出的那件事,我曾经失落了很长时间,但是每次仔细回想,也问过自己,假如明知道后来的结果,我还会不会去?
  答案是肯定的,我还是回去的,然后承担代价,哪怕是被学校开除。当然了,假如有所预见,我或许会设法做得更聪明一些、对自己保护得更好一些……”
  没等他说完,李青花便接着追问道:“哪怕知道自己会被开除?”
  丁齐:“嗯,我当时没有为自己辩解过,因为我很清楚自己违反了纪律、应该受到处分。至于处分得那么重也是有原因的,田老板把事情闹大了,这是我无法控制的。”
  李青花又问了个更犀利的问题:“哪怕明知道你去了田琦会死,还是会去?”
  “是的。”丁齐回答得很平静,也很干净。
  屋的气温似在这一瞬间陡然下降了好几度,至少小程警官的感觉如此。这样又安静了好几秒钟,李青花忽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饶有兴致地看着丁齐道:“丁老师,你这个人有时候确实挺带人恨的!”
  丁齐也笑了,点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小程警官有些目瞪口呆,面前这两人好像是对榫子了,而他则被撇在了一旁插不话,感觉智商好像该充值了,否则完全跟不节奏啊!
  李青花话锋一转道“程颖警官是我在警校的师弟,而我和丁老师也算是同学啊!我也听过刘丰教授的课,是公安系统的内部培训,到现在有五、六年了吧,但印象一直非常深刻。”
  程颖这个名字,好像有点女性化啊。小程警官突然听见李师姐提到自己,为了刷一下存在感,赶紧接话道:“刘教授讲的是什么课呀,师姐过了这么久还印象深刻?”
  李青花:“当然是犯罪心理学了,是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线干警的培训。我们在警校也学过犯罪心理学,但刘教授讲的是实践应用。他着重强调,一线干警的工作,那怕是刑警,绝大部分时间也不仅是在犯罪分子打交道。
  在很多场合,刚开始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犯罪分子。警察因为工作的关系,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是看见调查对象时,总是在想对方是不是、像不像犯罪分子?但实际的工作而且也包括在生活,首先是要判断自己是在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
  丁齐插话道:“的确应该是导师讲的课。”
  李青花接着说道:“刘教授的培训内容,是怎么从一个人行为特征看到心理特征,进而大致推断对方的行为企图、社会背景甚至是成长经历……”
  说道这里,她又扭头问小程警官道:“程颖,丁老师和孙达都违反了纪律,而且都被单位开除了。不谈事情,说人,他们两人有什么不一样?”
  小程感觉有些突然,下意识地答道:“当然不一样了,刚才丁老师不是已经说了吗?”
  他还想继续组织语言,李青花已经接着说道:“我之所以想起来刘教授的课,是因为他当时讲到了这个问题。类似的事件、类似的经历,怎么看出人的区别?我们以什么标准去判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
  小程有些发愣,道德标准社会自古有,但是具体到个人,怎么评价其道德水平?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好像很难给出一个量化的标准,只能笼统而言。
  丁齐在一旁道:“这不是犯罪心理学的内容,而是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李青花:“我记得很清楚,刘教授讲了心理学一个著名的两难故事,叫‘海因兹偷药’。丁老师,您是专业的,给小程讲讲呗。”
  丁齐赶紧摆手道:“我看李所长也很专业啊!既然是你听的课,还是你来介绍吧。”
  李青花倒没推辞,便介绍了一番。当时是在一次课堂讨论,其实刘丰是讲跑题了。也许真正有学问的人总喜欢“跑题”吧,因为他们会随手引用课件之外的各种知识。
  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是说海因兹的妻子病危,他却没钱买药,药商又不肯赊账或降价。为了救妻子的性命,海因兹破门而入偷了药。
  这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讲的故事,仅从这个故事本身,并不能判断出海因兹的道德水平,因为在现实,王老四、孙达、丁齐甚至李青花都有可能干出这种事。
  这实际是一道测试题,让每个人去回答海因兹应不应该那样做、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通过判断理由、分析其认知结构,柯尔伯格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包含两个阶段,总共是六个阶段。
  首先是“前习俗水平”,是通过后果来判断行为,而非依照内心已有的道德标准。假如自己是海因兹,究竟偷不偷药,要视后果能否接受而定。
  第一阶段是惩罚与服从取向,以尽量避免受到惩罚为标准,不认为其有价值观的冲突,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第二阶段是功利取向,以尽量满足个人需要为标准,首先从个人利益考虑,要看能否逃脱处罚并得到好处。如若能利用舆论同情避免处罚,可以做,假如避免不了,不做。
  其次是“习俗水平”,以遵守社会规范、法律制度为标准。偷不偷药,要看这种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其第三阶段是好孩子取向,也是俗话说的“听话”,行为目的是要取得社会大众的认同,不能违反已制定好的社会准则与秩序规章。
  第四阶段是好公民取向,行为目的是遵守社会规范,进而自觉维护社会规章秩序,并提倡他人一起遵守。
  道德发展的这两个水平与四个阶段,其实已经涵盖了大部分人,大多数普通人基本都处于这四个阶段。再往,还有一个“后习俗水平”,是道德标准已不是外在的要求,而成为内在的准则与修养。它也包含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是社会契约取向,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规范背后所服务的公众利益与权利。假如其符合公众需要,便须遵守与维护;假如不符合,便须按照公众意愿去修改。
  这种人不会去偷药,因为窃取他人财物不符合社会公众利益与权利。但他们可能首先会呼吁社会救助与舆论帮助,并致力于建立相应的救助制度。
  第六阶段是道德原则取向,个体的道德操守已超越了社会规范要求之。这种人很清楚自己的道德责任,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包含的价值观冲突,从而做出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3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