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虎子(校对)第8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1/1111

  “是。”
  一丝凉风稍稍流入屋内,旋即,一名将领打扮的男子大步走入了屋内,他便是赵璋麾下的将领之一,赵勤。
  此人亦是赵氏子弟,但却并非赵璋、赵瑜兄弟的亲戚,而是赵璋在攻打东海郡时招揽的。
  这赵勤从赵璋口中得知了晋国朝廷这些年对他赵氏家族的迫害,原本就对此颇感疑虑的他,自然倒向了赵璋、赵瑜兄弟,而赵璋也颇为器重这位赵氏兄弟,很快就提拔为将军。
  类似的赵氏子弟,在江东义师中实属不少,当初赵虞私下笑称江东义师乃‘赵家军’,其实倒也不差。
  “渠帅、师丞。”
  走入内室,名叫赵勤的将领朝着赵璋与公羊先生抱了抱拳,旋即将一叠皱巴巴的纸递给赵璋,口中说道:“有我义师潜藏于济阴、东平、济北等郡的细作送来消息,前段时间,上述几个郡相继爆发叛乱……有济阴成阳的周岱,自称‘济阴义师渠帅’,率余人攻陷数县;又有东平须昌的许必,亦聚万人而反,自号‘东平义师’……”
  “……”
  赵璋与公羊先生面面相觑,待前者将其中几张纸递给公羊先生后,二人不约而同地低头看向了手中的密信。
  半晌,公羊先生问赵璋道:“渠帅,这是你的安排?”
  赵璋摇摇头说道:“不是先生的安排么?”
  “不是我……”
  公羊先生摇了摇头,旋即饶有兴致地说道:“看来,是有人在暗助我江东义师,分散晋廷与那位陈太师的注意……”
  “有人暗助我江东?”赵勤惊讶问道。
  “啊。”
  公羊先生用枯瘦的手捋了捋胡须,轻声笑道:“信中也说了,成阳的周岱也好、须昌的许必也罢,先前只不过是该地的恶寇……一般的贼寇,哪有能力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迅速聚拢数万人手,更别说打着义师的旗号攻占县城……很显然,这是有人在暗中协助他们,指点他们如何聚拢人手,如何攻打县城……考虑到济阴、东平、济北几郡几乎在同时发起叛乱,我认为,这背后应该是同一拨人在推波助澜。至于目的,多半是为了替我江东义师分担压力……否则,陈太师的大军就在这边,他们为何要在济阴、东平、济北等地起事?就不怕那位陈太师率军回去剿灭了他们么?”
  赵璋恍然大悟,惊讶说道:“先生的意思是,这几支并起的义师,是有人引诱陈仲率军掉头的诱饵?”
  “唔。”
  公羊先生点点头说道:“虽然我暂时也不知是哪股势力所为,但我猜他们对我江东义师应该是抱持善意的,只不过……我想那位陈太师并不会上当。”
  话音刚落,忽然间,众人隐约听到了咚咚咚的警钟声。
  “怎么?”
  赵璋微微色变,刚站起身来,就听屋外有值岗的卫士急声禀报道:“渠帅,师丞,城门楼方向响起警钟,疑似晋军前来攻城!”
  “果然……”
  就在赵璋色变之际,公羊先生亦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虽然很高兴得知有一股陌生的势力在暗助他江东义师,但正如他所猜测的那样,这种小伎俩并不能替他江东义师解除当前的威胁。
  “做好准备吧。”
  公羊先生正色对赵璋说道:“那位陈太师想必也得知了济阴等地的叛乱,因此,他会愈发迫切地想要攻陷临淄城……”
  赵璋重重点了点头。
  “既然横竖避不过,那索性就做个了断!”
  丢下一句话,他沉着脸,转身走向屋外。
第657章:山东战役(三)
  “铛铛铛——”
  “铛铛铛——”
  临淄城的西、南两处城楼,警钟大作,这声响传到城内,使得城内无数民众翘首观望,四下议论纷纷。
  “是官军攻城了么?”
  “晋军,是晋军!”
  “对对对,是晋军要攻城了么?”
  “应该是了……”
  正在人群四下议论之际,一队队义师士卒高喊着‘让让’,快步从街上奔过,赶往响起警钟声的城墙。
  看着那一队队义师士卒快步奔远的背影,一干民众面面相觑,心中有些忐忑。
  平心而论,对于身处阶级最底层的平民而言,他们并不在意被谁统治,他们在意的是自身的利益,而江东义师在占据山东后的第一道政令,即是减轻赋税,这让山东的平民阶层很快就接纳这股义师。
  更别说义师‘执法严明’,在民事纠纷上偏向于宽待平民阶层而约束乡绅、世家、贵族阶层,这让山东的平民对江东义师更增添了几分好感。
  但归根到底,晋国依旧是‘正统’,相比较‘得位不正’的江东义师,临淄人对于晋国朝廷仍旧充满敬畏,因此,哪怕私底下希望江东义师能击退来犯晋军的人其实大有人在,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却几乎没有人敢透露内心的想法。
  因为他们也担心江东义师最终不敌晋军,介时,他们或将因为曾经说过不合适的话而遭到晋军朝廷的清算。
  毕竟此次率领晋国来攻的主帅,可是那位名满天下的陈太师。
  “噔噔噔。”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炷香工夫前告别了公羊先生的赵璋,带着他那队卫士迅速登上了南城墙。
  此时在城墙上,几名将领模样的男子正神色凝重地注视着城外的晋军,待听到身背后传来的脚步声后,其中一人回头瞧了一眼,旋即抱拳唤道:“大哥。”
  “唔。”
  赵璋点点头,快步走到墙垛旁,一边放眼看向城外,一边问道:“二弟,情况如何?”
  原来,方才那名与他打招呼的男子,便是他的弟弟,江东义师的副帅,赵瑜。
  不等弟弟赵瑜开口,赵璋便已看清了城外的情况。
  只见在临淄城西南方向的那片宽敞平原上,黑压压的晋军士卒整齐地排列着,数量之多,堪称是接天连地。
  这数量,怕不是有十余万人之多?
  『那陈仲……竟是准备将麾下军卒尽数派出么?』
  赵璋心中不觉有些震撼。
  据近段时间他义师的细作所打探回来的消息,晋国太师陈仲麾下大概有十五万军队,其中包括最初的七万太师军,七万河北军,还有约近万左右的骑兵——这里所说的河北军,只是泛指,大抵就是指大河以北各郡的郡军,比如清河郡、安平郡、河间郡、渤海郡、平原郡等等。
  就在暗暗震撼之际,他弟弟赵瑜在旁沉声说道:“大哥,无需担心,论兵力,我方也不少!”
  瞥了一眼弟弟,赵璋再次将目光投向远处的晋军,一言不发。
  的确,倘若单轮兵力,他江东义师的兵力确实不少,甚至于,还要远远超过对面的晋军。
  毕竟自历城陷落之后,他就做好了在死守临淄的准备,从北海郡、琅琊郡、甚至东莱郡招来了许多军队,硬生生凑出了三十万大军,兵力是对面陈仲的两倍。
  可这仅仅只是人数上的优势而已。
  对面的可是精锐,最差的也是郡卒,而最精锐的太师军,那可是跟随那位陈太师出征塞外,将草原异族打地抱头鼠窜的精锐!
  而他这三十万大军,最优秀的也不过就是收编的郡卒,甚至于,绝大多数还是从平民中筛选的新卒,别说训练不久,就连兵器与甲胄亦不齐全。
  更关键的是,对面的晋军众人一心,只有‘讨伐反贼’一个信念,而他三十万义师当中,却充斥着各种想法的人,比如那些被他义师收编的前郡卒,这些人是否愿意为了他义师而豁出性命与晋军厮杀,赵璋就没有丝毫的把握。
  正因为如此,即便己方有三十万之众,但赵璋心中却依旧忐忑不安。
  但事已至此,他也就只能硬着头皮抵抗了——总不能将临淄城拱手相让吧?
  深吸了一口气,赵璋问弟弟道:“东安平、昌乐,联系过了么?”
  赵瑜点点头道:“已经联系过,只要这边开打,附近几县以及几座军营,皆会迅速来援。”
  “那就好。”
  赵璋微微松了口气,再次聚精会神看向远处的晋军,尤其是盯着那几十、上百架攻城器械,思忖着待会定要想办法尽快摧毁这些攻城兵器。
  而在赵璋、赵瑜兄弟与一干义师将领登城观望远处晋军的期间,在远处的晋军方阵中,陈太师带着薛敖、魏璝、罗隆等一干将领,正围在一张矮桌前,观瞧着桌上的行军图。
  只见这份行军图上,清清楚楚地标记了江东义师的军队部署,而此刻陈太师就对照着这份行军图,重复昨日军议时对各个将领的任务安排。
  忽然,薛敖开口打断道:“老头子,让我做先锋吧,截击叛军援军什么的,太过于无趣了。……这种事交给魏璝就得了。”
  说着,他几步走到罗隆身边,伸手揽着后者的脖子,笑嘻嘻地说道:“罗隆,借我些兵卒,让我做个先锋怎么样?”
  罗隆干笑了两声。
  他曾经乃是邹赞的下属,关系就好比薛敖与魏璝,后来等到邹赞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后,他在太师军中就坐上了邹赞曾经的位置,担任了中军将,因此他自然与薛敖熟络非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1/11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