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虎子(校对)第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1111

  当然,遗憾归遗憾,但倘若他兄长赵寅真能收服陈勖,赵虞还是会感到高兴的,毕竟如今的江东义师,那几乎就是唯赵璋、赵瑜兄弟马首是瞻,赵寅更多时候在江东义师只是‘赵帅侄子’、‘公羊先生弟子’这样的身份,哪怕称作寄人篱下也不为过。
  鉴于此,赵虞自然希望他兄长能掌握一支听命于他的力量,甚至取代赵璋、赵瑜兄弟成为江东义师的渠帅。
  感慨之余,赵虞问王谡道:“邹赞大哥他是追击陈勖去了么?”
  王谡笑了笑,说道:“不,大哥收复汝南郡去了。”
  饶是赵虞也听得一愣。
  见此,王谡便解释道:“为了阻挡三哥与四哥,江东叛军在沛郡、彭城、微山湖一带构筑了严密的防御,只要陈勖率军逃至那边,与当地的江东叛军汇合,短时间内恐怕未必能攻入。因此,邹赞大哥决定放弃追击陈勖一众,先收复汝南郡、江夏郡,继而看南阳郡的战况,再决定是支援南阳郡还是渡江攻打大江以南的叛军老巢。……现如今,江东叛军占据了泰山、山东,比较麻烦,父亲与大哥皆认为,先解决其余其余几路叛军,最后再解决江东叛军为妙。”
  “原来如此。”赵虞恍然大悟。
  事实上,就算换做是他,他也会做出与邹赞相同的判断,当然,前提是他真心站在晋国这边。
  他之所以惊讶,完全是没有想到那邹赞居然如此冷静。
  怎么说呢,不愧是陈太师的长义子,陈门五虎之首,倘若换做薛敖,赵虞毫不怀疑薛敖会一路追击陈勖至沛郡。
  “那少严兄呢?”赵虞好奇问道:“少严兄准备一直驻扎在陈郡么?”
  “那倒不。”
  王谡笑着说道:“大哥命我驻扎在陈郡,是见陈郡目前局势混乱,过些日子,待朝廷任命了新的官员,我便率军往东,先与四哥汇合,将江东叛军封锁在微山湖、泗水一线,待父亲与两位兄长击溃其余几路叛军,率军与我等汇合,再做理会。”
  “原来如此。”
  赵虞微微点了点头。
  五月上旬,赵虞得到消息,王尚德率领的南阳军,与薛敖率领的太原军以及河南都尉李蒙率领的河南军汇合,聚近十万之众,前后于棘阳、育阳、湖阳击败荆楚叛军与长沙叛军。
  一直以来名头响亮的长沙叛军渠帅关朔,因被薛敖盯上,最终被后者于乱军之中斩杀,成为了义师自起事起来,首位战死的渠帅。
  在得知此事后,赵虞亦不禁有些感慨,毕竟关朔也算是他的‘老相识’了,并且,虽说缺点不少,但也不失才能,倘若有机会,赵虞也不会拒绝招募关朔,没想到,关朔得运气实在不佳,竟撞上了薛敖,被后者被杀了。
  『关朔一死,长沙义师必然崩溃,单凭荆楚义师,恐怕挡不住薛敖、王尚德、李蒙三人……义师完了。』
  心中暗想着,赵虞微微叹了口气。
  他知道,大江以南各路义师那浩浩荡荡、历时两年的起师,恐怕就要在今年画上句号了。
  但这个天下会因此比这两年安宁么?
  赵虞并不这样认为。
  相反他觉得,接下来,才是整个天下最动荡的时期。
  或许其中,亦有他一份。
第592章:六七月
  如赵虞所预料的那般,关朔一死,他麾下的长沙义师立刻崩溃,其麾下刘德、徐宝、田绪、翟尚、黄康等将领,徐宝、田绪被薛敖所杀,翟尚被王尚德所杀,余众四下逃窜,唯剩刘德、黄康二将率残军逃奔荆楚义师,随同后者撤返荆州。
  长沙义师,至此名存实亡。
  随后的追击战,薛敖大胆采取了他在梁城咸平县时所用过的战术,即由他率骑兵先抵樊水,拖延叛军渡江的时间,待王尚德与李蒙率领大军赶上,前后夹击。
  面对人心惶惶、斗志几无的荆楚叛军,薛敖的战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六月初,车骑将军薛敖、南阳将军王尚德、以及河南都尉李蒙,率近十万大军追至樊水,将数万荆楚叛军围困在邓县至樊城一带,除少数叛军将领逃过大江,其余叛军士卒,大多在慌乱之中、或在晋军的逼迫下,试图跳下樊水逃生,一时间,樊水上尽是浮尸,险些堵塞江道。
  尽管荆楚义师的将领们,包括刘德、黄康二将,侥幸逃至了大江对岸的襄阳,但谁都看得出来,荆楚义师的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另一边,薛敖的兄长、虎贲中郎将邹赞,则率领着十万‘太师军’,攻入了被江夏义师占据的汝南郡。
  由于此前陈勖放弃了汝南郡,率参军向东投奔江东义师去了,这就导致汝南郡境内的江夏叛军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根本不敢阻挡邹赞率领的十万大军。
  得知邹赞率领大军攻入汝南郡,汝南郡境内的剩余叛军纷纷望风而逃,或向南逃至江夏郡,或向东投奔陈勖,这就导致汝南郡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要知道,义师并非贼寇,他们在打下城县后,也会接受管理,取代原先的官员,继续维持治安,而现如今,由于畏惧邹赞的十万大军,这批江夏义师的将领、官员逃了,这就导致汝南郡境内各县的治安一度败坏,一些不安分的家伙,趁机作乱,杀人、抢掠、奸淫,为所欲为。
  更要命的是,此前作为义师附庸的一些绿林贼,并没有跟随陈勖投奔江东,而是选择了南下,当汝南郡各县的治安败坏之后,这群人正好趁虚而入。
  得知这一情况,邹赞倍感头疼。
  说实话,他宁可与江夏义师大战一场,也不想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权衡利弊后,邹赞唯有放缓攻势,派出无数使者前行到各县劝降,招降那些叛军余部,避免混乱进一步扩大。
  但可惜效果微乎其微,毕竟‘义师失败’的消息早已传入了汝南郡,原本驻扎在境内各县的叛军,还没等到邹赞派来的招降使者,就卷带着财物、粮食逃跑了,邹赞派出的使者又劝谁去?
  无奈之下,邹赞唯有加快收复各县的速度。
  此时他的敌人已经不再是江东义师,而是那些趁机作乱的家伙——包括绿林贼。
  他得抢在这些人将局面彻底搅得稀烂前,收复各县,继而恢复秩序。
  然而,汝南郡那可是一个将近有四十个县的大郡,郡土面积是颍川郡的两倍,甚至还要多,纵使邹赞统率有十万太师军,也赶不及在数日内收复全境。
  截止到七月,足足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邹赞也只是收复了包括平舆县在内的西部十几个县,而东部各县,此时已是治安败坏、群寇丛生,局面一度还不如被江夏义师统治的时候,甚至是远远不如。
  在这种情况下,邹赞一边催促麾下各将尽快收复东部各县,一边想方设法筹集粮食,毕竟军队与粮食,是维系治安、稳定民心的最佳利器,哪怕是再混乱的县城,只要派驻几千军队,再筹集个十万石粮食,这个县城的民心立刻就能稳定下来。
  但遗憾的是,邹赞手中的兵力虽然足够驻扎汝南郡的每一个县城,但粮食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汝南西部各县还算好,残余的江夏义师由于慌着逃跑,并没有对县内的粮仓动什么歪脑筋,然而东部各县,除个别几个县的粮仓是叛军在撤离时放火烧毁以外,其余几个县内的粮仓,基本是被当地人抢掠一空,尤其是地头势力。
  这些人,显然不会老老实实将抢掠的粮食吐出来。
  当然,就算这些人愿意吐出来,也未必够整个汝南郡的百姓吃的。
  从哪里筹集粮食呢?
  邹赞唯一能想到的也就只有颍川郡了。
  目前大河以南的各郡中,唯有河南郡、梁郡、颍川郡在今年全面恢复了农事——济阴、济北那些地方不算,因为那里仍是叛军掌握的地方,收获的粮食也不会听从朝廷的调遣。
  而其中,颍川郡是唯一一个去年也有不错粮食收成的。
  问题在于,今年颍川郡支援了河南郡、支援了陈郡,同时还收容了大批从河南、陈郡、陈留逃奔过去的难民,是否还有余力支援汝南郡呢?
  事实上,就连邹赞也没有什么把握。
  但没办法,他必须要得到一批粮食,否则就算他收复了汝南郡全境,却因此导致境内一半百姓饿死,那他到底在保护什么?
  一半的汝南郡百姓,那可是几十万人呐!
  在权衡后,邹赞亲自写了两封信,派人送往颍川郡,一封交给颍川郡守李旻,一封交给颍川都尉周虎。
  而与此同时,在颍川的许昌,赵虞则带着牛横、何顺等人接到了陈太师、毛铮一行。
  没错,这位让赵虞亦有些战战兢兢、生怕秘密被识破的老头子,他又回到了颍川。
  “又要麻烦贤弟了。”
  跟随陈太师一同前来的毛铮,笑吟吟地与赵虞打着招呼。
  然而赵虞却笑不出来。
  似乎是感受到了赵虞的心情,陈太师玩笑般说道问道:“怎么,居正,不欢迎老夫么?”
  赵虞还能说什么?
  他只能违心地说道:“岂敢岂敢。……老大人能来,卑职欢迎还来不及呢?卑职只是觉得有些不解,您作为征讨叛军的总帅,此时不应该在前线么?”
  其实他倒也不是讨厌陈太师,事实上,他也觉得这位老大人挺有意思的,他只是心虚而已,生怕这位老大人识破他的秘密。
  听到赵虞的话,老太师捋着花白的长髯笑着说道:“南阳有仲信与那王家的小家伙在,足够了,相比之下,老夫更在意你颍川这边……居正,关于春耕之事,你颍川进行地如何?”
  赵虞顿时就明白了,这位老大人原来是来视察他颍川郡的农田情况的。
  想想也对,考虑到南阳郡那边,薛敖、王尚德、李蒙三人正一路高歌猛进,确实不需要这位老大人操心什么,相比之下,他颍川郡今年的收成,反而让这位老大人记挂。
  一刻时辰后,赵虞将老大人请到了他的都尉周府,出于礼数,他还唤出了他的夫人静女与陈太师相见。
  静女自然也知道这位陈太师的身份,在后者面前表现地恭敬守礼,看得陈太师连连点头。
  随后,赵虞便将今年春耕的事宜告诉了陈太师,还信誓旦旦地保证:“鄢陵、定陵、召陵等几个县,卑职采取了老大人的建议,暂时搁置田地争议,先把粮食种上,目前,各县都有我郡军驻扎,每日按时巡逻。”
  “唔。”
  陈太师满意地点点头,旋即又正色说道:“老夫这次前来,行程较为紧张,明日你带老夫去南边各县看看,随后老夫要去一趟河南郡,估算一下河南郡今年的产粮。……今年,就要靠你颍川、河南两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11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