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305

  胡春挥秩序之刃只是一击,斗法随即停止,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见他身形未动,而张伯时的立足之地却凭空向后退了数十丈。这便是天国圣物秩序之刃的妙用,它能够改变灵台化转空间的规则,张伯时虽然未动也未使用移转空间的法术,却凭空被一斧子送了出去。
  龙首山是大天尊灵台造化之功,不同于人间的山川,所谓劈山救人,就是切入灵台造化世界打开这座山的空间,将龙隐姑带出来。胡春就算成了仙,也没有这种大神通修为,只有借助秩序之刃的妙用才可能成功,所以梅振衣才会处心积虑打加百列手中这件圣物的主意,而且这些年一直用很特殊的御器方式指点胡春的修行。
  张伯时看了看自己的脚下,又抬头有些惊讶的看着胡春道:“你有如此手段,应可放手一试,不论你能否救出龙隐仙姑,希望你能好好守护她。”说完又向着空中不知名的地方拱手道:“张伯时请辞龙首山神位。”
  不知何人对他说了什么,张伯时躬身行礼,身形化作一阵风而去——他竟然就这么走了,并没有再为难胡春,风中只传来一声轻轻的叹息。
  “多谢山神成全,恭送张仙友!”胡春向着张伯时消失的地方谢道,龙首山上只剩下了他,面对着一里外千丈绝壁。所有人都在看——他能劈开龙首山吗?说实话,梅振衣对徒弟也不是很有把握,有些事就算准备的再充分,不真正去做也不知道结果。
  “师父,胡春能行吗?”梅振衣也忍不住暗中问云端上的钟离权。
  钟离权以神念答道:“如果是我,手持秩序之刃应可将龙首山化转而开,如果是你,也可将它暂时分为两半。至于胡春,为师不能断言,他的修为远未窥灵台化转之功,仅凭秩序之刃很难。”
  “胡春救不出龙隐姑。”青帝突然发来神念参加了师徒之间的讨论,他语气很肯定不是推测也不是猜疑,以他的身份这样说话,那就是通明法眼所见的事实了。
  梅振衣吃了一惊,立即反问道:“你既知这个结果,为何还要来旁观?”
  青帝淡淡答道:“我只是来看——他会如何决择?”
  “胡春确实救不出龙隐姑,我也在看,他究竟会怎么做?”岸边的青牛金仙也加入了神念交流。
  杨戬也说话了:“龙隐姑被镇于山中五百年,是天庭之规,也是她自己愿意付出的代价,大天尊既然这么做,就是要罚满五百年,不因胡春而改变。”
  另一位金仙灵珠子也忍不住插话道:“我的推演所见,与钟离仙友是一样的,而青帝与青牛二位金仙却能肯定胡春救不出龙隐姑?看来修为当真高出一线。”
  梅振衣问了一个最关心的问题:“胡春自己要到何时才会清楚,他会不会劈山不止呢?”
  其他人都不做声了,只有青帝答道:“只要胡春一动手,刹那间就会明白。”
  青牛叹了一声:“青帝,我的修为尚不如你。”最后这一点他也没看出来,说的是大实话,若论修为的话,放眼天庭也只有大天尊不在青帝之下。
  五位金仙之间的神念交流彼此无碍,除了梅振衣之外,在场其他仙人是听不见的。这种感觉有点像在无名山庄玲珑塔法座之上,但此地没有玲珑塔法阵形成的神识互通结界,这几人站在那里,本尊法身恰似俪玉玲珑塔。
  梅振衣已堪破“物化之境”缘觉无碍,其修为不亚于佛门各乘天境界,刚刚能够加入这种交流。
  胡春并不知道这些高人在议论他,此刻全部的心神都集中在面前那座龙首山上,神情很凝重几无一丝杂想,缓缓举起了秩序之刃。战斧上流动的银光渐渐黯淡下去,这件天国圣物变得越来越透明,到最后几乎消失不见,胡春仿佛高举着一件不存在的东西。
  当战斧完全消失于虚空时,胡春发出一声轻吟,尽全力一挥手。看不见银光四射,感觉不到法力澎湃,恍然间有一片一无所有的虚空突然出现,延伸蔓切入龙首山中。
  山还是山,一丝没有变化,巨大的山崖却被切开了一条裂缝。此场景并非天庭世界山崖开裂,而是另一个空间的形成与切入,假如此地有凡人的话,根本看不见山崖的变化,只有仙家神识才能感应到。
  青帝说的不错,胡春救不出龙隐姑,他一出手将龙首山劈开了一条裂缝,已经相当了不得!胡春随即就清楚了自己面对的形势,他的修为毕竟不足,只要法力一收,这条裂缝就会重新合上,而他已经施展了全部的法力。
  在这一瞬间,胡春收到山中龙隐姑发出的神念:“郎君,真的是你吗?我心甚慰,你善自珍重,四百年后再相见!”
  他已经无暇答话,因为这一击去势将尽,下一瞬间山崖将重新合上,而龙隐姑是不会主动出来的。所有人都在看着他,胡春做了一个毫不犹豫的选择。
  一道银光飞出,划过百里长空落向岸边的青帝,胡春将秩序之刃还给了他。梅振衣也听见了徒弟发来的妙语声闻:“请恕弟子暂不能侍奉左右,四百年后再报师恩!”
  只见胡春展开玉骨扇,身影忽然消失在扇面中,这柄神器化为一道穿越虚空的白光,射进了他避开的裂缝中,这道空间裂隙旋即消失不见。巨大的龙首山仍矗立于天庭东海,而胡春却不见了。
  当他明白自己救不出龙隐姑时,利用那稍纵即逝的一瞬机会进入了龙首山,进去容易出来难,他选择了也被镇于山中,陪伴龙隐姑一起度过余下四百多年的时光。
  波涛经年不止的东海忽然风平浪静,千里寂寥无声,就连龙王敖广也露出了感佩的神色,其余众仙更是良久无言。
  第一个开口打破平静的是提溜转,这小鬼激动的都快哭出来了,颤声道:“我受不了,太感人了!胡春连一句话都没有来得及说,就进去了……。”
  知焰拉住她的手,轻声道:“我们应该替胡春高兴才对,应为便是愿为,他终于飞升成仙,如愿来到了龙感的身边。”
  青帝金色的眸子望着远方的龙首山若有所思,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突然一转身朝杨戬道:“你猜错了!”——这句话在场所有的仙家都能听见。
  杨戬一愣:“我并没有说出猜测,青帝前辈为何说我猜错?”
  青帝未答话,灵珠子却问道:“二郎师兄,你究竟是怎么猜的?”
  杨戬叹了一口气:“我猜测若胡春救不出龙隐姑,会设法向大天尊请求,象张伯时一样继任龙首山神,看在场众仙家的情面,大天尊也会答应的,但胡春没动这个念头。”
  青帝又朝徐妖王道:“青牛应该已告诉你胡春救不出龙隐姑,你居然猜对了,难怪会把玉骨扇给他。”
  徐妖王一耸肩膀笑道:“这样的善事,不做白不做,帮他们小夫妻一把,玉骨扇本来就是大天尊的。”
  梅振衣站在海中朝天默语道:“大天尊,你女儿真的找对人了!”就在此刻,神识中突然传来青帝的一声低吼:“梅毅!”
第311回、梅效跨江挑罗比,樱宁毒计烧骑军
  自八仙过海起,至胡春进入龙首山与龙感姑相聚,人间的安史之乱已经平定,曾率军阻止叛军南下,并在郭子仪麾下攻进洛阳的将军梅效功勋卓著,被封为西河侯。关中的战乱虽已平定,但世上高人之间的纷争却愈演愈烈,天庭东海边的诸位仙家自然没有参与人间的争斗。
  胡春进入龙首山后,青帝正在与徐妖王说话,人间的梅毅却出事了,地仙之身被斩灭,神识涣散重入轮回。怎会出这种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就在李亨自行称帝架空父皇李隆基的第二年正月,安庆绪杀了双目失明的父亲安禄山,篡大燕皇帝位。于此同时,叛军将领史思明进攻太原败于李光弼,叛军北方战事受阻图谋南下,派突厥将军阿史那承庆率两万骑兵渡过黄河,进犯至徐州、亳州一代。
  阿史那承庆南下时,永王李璘刚刚到达彭泽,尚在整顿久未成军的彭泽水师,远水救不了近火,各州无首江淮震动。这时梅效率领芜州军兵与地方民勇跨长江北上出战,听闻芜州出兵,附近的州府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派临时调集的军马与民勇支援,渡江之后未到淮河,梅效麾下已有六万军马,包括芜州、和州、舒州、润州、滁州各地之兵。
  梅效的兵力虽三倍于敌,但大多是临时集结未经操练,他命令手下一批懂兵法的亲随花了很大精力演练军阵,挑选其中懂武艺、会骑射者,勉强编成一千重骑、八千轻骑、三千陌刀队,三千弓弩手,另外还有一万水师,其余三万余人编成刀盾与长矛相配合的步卒方阵。
  这已经是江南一带仓促间能集结的所有军事力量了,演练了不足一月时间,刚刚掌握随军旗与金鼓的号令指挥,各战阵之间的进退配合。看上去声势浩大,但梅效心里清楚,这支部队不可能在开阔地带正面抵挡住两万突厥骑兵,只要对方一个冲锋,前面阵型一乱,后面没有作战经验的大部人马很可能会溃散。
  仓促成军之后,叛军已经开拔到淮河北岸,梅效也率军渡过了长江向淮河南岸逼近。六万人的军队需要后勤支持十分庞大,后方有十几万民夫在各地官差的指挥下筹集、运送粮草军需。还好江南各州富庶,钱粮倒是不缺,就是组织、协调起来很复杂。
  军事上的指挥当然是梅效,但这支军队名义上的首领是梅应行。梅应行年纪虽然不大,但有父辈的光环余荫在,同时军中最骨干的力量来自梅家子弟,只有他才能镇的住场面,也可稳定军心。
  在芜州时,关于是否跨江迎敌还发生过一场争论,樱宁认为芜州之兵只能据城自保,带着一批没打过仗民勇过江等于送死。而梅效指着图册道:“仅芜州一地之兵自然不可迎敌,但如今各州慌乱,淮南道无法整军合力,正缺志士登高一呼,可乘机收聚附近各州兵马,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在此时。”
  樱宁才不在乎世间谁跟谁打仗呢,只是为梅应行考虑,指着地图又说道:“芜州梅家精壮两千人在军中,你带着他们渡过长江,一旦失利将无退路,这是要效仿楚霸王背水一战吗?”
  梅效摇头道:“突厥大部早已不成气候,依附叛军作乱凶残成性,此番南来首先是劫掠财物、人口、军需,带不走也会烧杀不留于敌。他们若败自有退路,无非再回草原,而江淮民勇为身后家园本就无路可退,你还不清楚这种狼兵过境之后是怎样一副凄凉场景。”
  一直没说话的梅应行突然拍案道:“过江!战力本就不如,再不聚众激扬斗志,仗还怎么打?”
  事情果如梅效所料,以过江迎敌之举为号召,短时间内集结了一支大军,起码可以一战了。听涛山庄接到了芜州刺史于文摩的信,也派了一位修士宇文登带着两个侄子于文龙、于文虎赶到军中。个别修士在千军万马阵前起到作用并不大,但适合传信、侦察、护卫大将、刺探军情。
  梅应行没有上过战场但也读过兵书,过江之后曾对梅效说道:“兵书有云,敌半渡之时前锋立足未稳,首尾不能呼应,袭之最佳。我们是否应该派轻骑兼程赶到淮河岸边,趁对方渡河时攻击?”
  梅效摇头道:“阿史那承庆在安禄山麾下久经战阵,岂能不知兵法?所谓半渡夹击须拥有地利,常在敌方不备或不得不渡之时,于敌军冒险强攻或撤退时最佳。我们的轻骑战力不足,后面大部军马无法同时跟上,又不能左右对方在何时、何地渡河,疲劳袭远恐前锋先溃。只能合军推进,择地利迎敌。”
  过了两天,侦骑回报,阿史那承庆大军已在濠州渡过淮河。当时选择的地方两岸视野开阔,不适合发动伏击,夜间派人泅渡过河探查周围地形与敌情,在高处建立烽火寮望暗哨,天明集结附近所有渡船,架上箭楼急渡,在南岸护住滩头阵地,火速搭起浮桥,骑兵并不下马快速冲过了河。
  而这时梅效大军刚刚进入濠州境,离淮河还有三百多里,确实来不及夹渡迎击,若只派轻骑冒进,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前方士气一失,后面的仗就难打了,因为手下这些兵根本就没打过仗。
  敌兵过淮之后,沿运河南下,却没走水路,而是沿运河边的官道在陆上行军。可能是因为骑兵上船比较麻烦,而突厥士兵大多不熟水性不习惯坐船。推测他们的行军方向,应该是攻占润州。
  润州是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连接长江之地,江南赋税、钱粮、贡品、商贸货物运往北方的中转站,那里囤积了大量钱财与各种物资,人烟也最为稠密,聚集了各种商铺、作坊、手工艺人。无论是从战略角度考虑,还是仅想兴兵掠夺,润州都是叛军必攻之地。
  闻讯之后,梅效下令停止前进,全军往后退了五十里,在官道前方扎下营寨,粮草辎重都运入到大寨后方的天水县。撤退的同时,沿途悄悄留下了三百名擅长潜伏的亲兵,不知不觉的逐个消失于密林、河沟、芦苇荡中。
  他们有侦骑对方也有侦骑,这么大的部队行军不可能隐瞒,对方肯定知道他们的动态,但是六万大军闻敌撤退,路上陆续“丢”了三百人,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这三百人都是梅家亲信子弟,换了便装做樵夫、猎户、渔民的打扮,带着三天的干粮,分散潜伏在官道西南方的密林与芦苇中。这些人撒出去之后,别说敌方,就连梅应行自己也无法都找出来。
  敌兵渡过淮河一天半之后,就达到了距梅效大军三十里之外的地方,沿途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他们每人都不止一匹马,军需大多靠劫掠补给,因此行军极快、机动性很强。
  两万骑兵在官道上行军,分前、中、后三军,绵延二十里,前方就接近敌营了。侦骑回报,唐军离城扎营,已经在大营外摆开战阵,突厥前锋将领阿史那罗比下令前军放慢速度,收拢队形,列成冲锋阵形,同时派人回报中军主帅承庆。
  叛军显然没有把前方的江南兵马放在眼里,不怕打遭遇战,而梅效手下军卒都有些紧张,大阵之中有不少人握刀的手都出汗了。照说此时应该趁着对方立足未稳,战阵未完全摆开时,派重骑沿官道进击才对,但梅效却按兵未动。
  不知是因为害怕手下的军队放出就无法收拢,还是在等待更好的战机,中军旗下的梅效一直在眺望远方。
  地平线上传来号角声,紧接着是马蹄奔腾声,地面隐越在震颤,敌兵先锋在三里之外列成几路战阵,纵马飞奔过来,冲锋加速以发挥铁骑最大的威力,远远可看见烟尘四起。
  阵中鸦雀无声,就听当啷一声,后面有个年轻人也许是太紧张了,手中的盾牌倒在地上,赶紧又拣了起来。这时不得不有所动做了,一直在吹的西南风忽然变大了,梅效一举手,中军旗左右挥动两下,战鼓声擂响,弓上弦、刀出鞘,三千陌刀手列队,随着战鼓节奏踏步前行引领中军。
  刀阵之后是三千佩刀弓弩手,弓手搭箭、弩手上弦,按号令斜指向天空。又有一百弩手骑着马在队伍的最后盯着前面的战阵,只要有人临敌逃窜乱了阵型,立刻就一箭射杀。
  轻骑兵摆开在中军的两侧,可以随时包夹冲出,刀盾与长矛步兵方阵列在骑兵后方,一千重骑兵集结在战场左侧,远离运河的方向,这样有最大的开阔地带可以冲击。雷鸣般的战鼓声响起,似乎震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众兵将的紧张之心淡去,随着整齐的踏步节奏变得越来越兴奋。
  就在这时,阿斑发生一声大吼,带着穿云破空的冲击之力传遍数十里,近处有几匹马受惊发出长嘶,竟然将背上的骑士摔了下来。
  阿斑的吼声传了出去,地平线上已经看见对方的骑兵,就在这时,敌军的左侧升起一股浓烟,紧接着又有一道道浓烟升起,一直延伸到远方。——叛军前锋列队冲出来了,但是中军与后军却乱了。
  需要介绍一下这里的地形,天长县以北水系沿运河很发达,沿途有成子湖、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等大大小小湖泊无数,到处芦苇丛生,只有沿运河的官道可以通行大队骑兵。而到了天长县城外是一片适合大军会战的开阔地带,梅效就列阵在这里等着。
  梅应行留下的那三百人,就躲在官道西南侧的芦苇荡里,分散潜伏大约三十里。这两天刮的是西南风,而官道的另一侧是高邮湖,听见阿斑的吼声,他们同时动手引火,点燃了附近的山林与芦苇丛。
  初冬草干,火借风势蔓延,向着官道方向烧去,到处都是浓烟滚滚。火攻这一招是樱宁出的主意,其作用有三:其一是三十里路皆有浓烟起,敌军不知有什么埋伏,定然分心慌乱,短时间不能集结全部力量与梅效作战。
  其二因为紧邻官道旁很多地方就是树林与芦苇丛,烟火袭来,大军没地方退避,另一侧就是高邮湖,躲到湖边就算烧不死,还怎么整军作战?其三就算人可以避烟火不乱,但是战马难免被烟火所惊四散逃窜,战马一乱军阵也就乱了。
  几十里路旁不可能都是芦苇和山林,但只要乱了突厥大军就有机可趁!这一招可够狠的,也果然凑效了。
  行军防火攻是个常识,突厥军马沿途戒备,道旁有密林和大片芦苇时也分批行进加快速度,并没有发现敌踪出没。但谁能想到对方会在一里外的地方,沿路几十里数百处同时放火呢?沿途道旁还有几十座村庄,虽然老百姓都逃走了,但是房舍田园都在。
  威胁最大的并不是火,而是随风飘来的浓烟,战马熏得睁不开眼,发出阵阵嘶鸣四处乱窜,军中首领大声呼喝部下,好不容易收拢军阵在稍稍远离烟火处集结,但是大军整体已乱。两万骑兵中真正被火烧死的只有数百人,落马被践踏而死的有上千人,慌乱中被挤落高邮湖中淹死的有上千人,其余一万多人没有及时成军参战。
  只有前锋阿史那罗比按计划率四千骑兵冲到开阔地带,与梅效六万大军正面作战,两军刚一交锋,就听对面阵中欢呼声如雷,回头一看,身后来处已是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士气这个东西很奇怪,就算江南兵马再无用,突厥骑兵再骁勇,六万人欺负一时没有后援的四千人谁不会起劲啊?有很多普通人,胆寒逃命时可能跑的比谁都快,但是一鼓作气挥舞刀枪时,当他在震天喊杀声中砍出第一刀就会忘记了害怕,再当他将第一个敌人踩在脚下,仿佛又成了无所畏惧的勇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3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