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仙吏(校对)第3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9/708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作弊。
  考院,某一座号房内,李慕拿到了算学一科的试卷。
  算学作为必考科目,单独成科,是他极力争取的,当时在中书省,甚至为此和几名中书舍人吵了起来。
  那几名中书舍人认为,算学是偏门科目,不应该独占一科,后来李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才说服了几人。
  这张算学考卷,对李慕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户部尚书就是按照他的考纲出题的,虽然变了形式和数字,本质还是一样的。
  单论算学造诣,李慕可以笑傲大周。
  算科的题量很大,就算是李慕,也用了小半个时辰,才写完了整张卷子,然后将考卷装进一个纸袋,贴上符箓封存。
  算学一科,是户部尚书亲自出题。
  考算学的时候,他就在场中巡视,以他的估计,两个时辰的时间,这数千考生,没有几个人能答完所有的题目。
  然而只过了半个时辰,他就看到有人交卷离开考场。
  他认出了李慕,看着他离开的背影,不屑道:“不过是仗着陛下的宠爱,才能在朝堂上蹿下跳,遇到考验真才实学的时候,便要现出原形。”
  刘仪就在他的身旁,问道:“尚书大人说的可是李慕?”
  户部尚书道:“不是他还能是何人,本官的考卷,寻常人两个时辰,也难以解答,他半个时辰就离场,恐怕根本没算出几道。”
  刘仪摇头道:“尚书大人可知,算学一科的考纲,是何人所出?”
  户部尚书问道:“不是你们尚书省吗?”
  刘仪道:“是李大人。”
  户部尚书愣了一下,然后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本官所拿到的考纲,是他出的,算学一科,是他自己出题自己答?”
  刘仪点了点头,说道:“也可以这么理解。”
  户部尚书皱眉道:“焉有此理?”
  刘仪道:“尚书大人不必怀疑算科的公平,李大人在算学一道的造诣,恐怕整个大周,无人能及,如若不然,中书省也不会让他出算科考纲,以李大人的能力,根本无需科举证明……”
  在中书省的那一个月,刘仪等人,对李慕有了深刻的了解。
  别人对他的印象,可能只停留骂天骂地的愣头青上,但六位中书舍人却深知,李慕不仅精通算学,刑律,在策问一道上,谈及朝政大事,也时常有独到的见解。
  他不需要用科举来证明他的能力,因为这场科举,就是以他所具备的能力为蓝本,来选取人才的。
  科举的时间为三日,第一天上午考算学,下午考刑律,第二日考策问,最后一日考验修为。
  算学对于李慕来说很简单,第二场的刑律则不同。
  刑律是科举四科之一,极为重要,拿到试卷之后,李慕就知道刑部的出题之人,有点东西。
  整张考卷,没有一道题目,是考《大周律》原文的,所有的刑律题目,全是案例分析,且并不是简单的案例,所涉及的案情往往较为复杂,有时候还会涉及法律和道德的探讨,许多题目,李慕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下笔。
  考完离场的时候,李慕碰巧遇到刑部郎中,便多问了一句。
  据刑部郎中所说,刑律题目,是刑部侍郎周仲所出,这和李慕的猜测相同,也只有他,才能想出这种稀奇古怪的题目。
  第二天的策问对他来说,反而简单一些。
  这一科,考的是治国理政之法,三大书院的学生,极其擅长这些,策问题目是中书省出的,那一个月里,李慕和六位中书舍人不知道探讨了多少遍。
  算起来,考过的这三科,除了刑律有点难度,其余两科,几乎等于李慕自己出题自己答。
  以后如果缺钱了,他完全可以出几套模拟试卷,开办一个科举考前冲刺班什么的,有资格接受教育,能参加科举的,大部分都是不差钱的富家子弟,几套卷子,就能让他赚的盆满钵满,这可比开店铺赚钱快多了,十足的无本买卖……
第107章
谁是考官?
  李慕仔细思索之后,还是打消了开办考前辅导班的想法。
  科举是朝廷选官的渠道,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真这么做,未免有些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修行者若要追求钱财,再也简单不过,随手画几张符箓,卖给凡人,就能得到数不尽的金银之物。
  前两天的三场考试已经考完,从现在开始,这次科举的所有考生,命运便已经注定。
  文试三场的成绩,决定他们能不能通过科举。
  至于武试,并不会影响科举的最终结果,武试一科,单独排名,武试中表现优异者,会受到朝廷更多的重视,未来有更多的机会担任朝中要职。
  最后一场策问,李慕没有提前交卷,而是等到锣响之后,在外面等李肆出来。
  看到李肆走出来,李慕走过去,问道:“怎么样?”
  李肆道:“有几道题目不知道怎么答,不过问题不大。”
  说完,他才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李慕,问道:“科举的考题,真的不是你出的吗?”
  考过的三场中,他觉得难的,只有刑律。
  他背了的律法条文,几乎都没有用上,好在他在阳丘县,有着多年的捕快经历,就算是自己没断过案,也见张大人断过不少。
  更何况,律法是用来维护社会公正的,很多题目,其实根本不用依照律法,一个正常人,凭直觉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至于算学和策问,除了寥寥几道之外,大多数题目,他都轻而易举的答出了,不是因为他精通这两道,而是这些题目,都在李慕给他划的重点里面。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科举考题,是不是根本就是李慕出的。
  李肆没什么大问题,李慕也就不用管他了。
  对李肆来说,只要不落榜就足够,以他的修为,明日的武试,也能获得至少是“乙”的评价,以后的发展,还在他的便宜岳父之上。
  武试并不是考生间的比试,而是由考官根据学子的表现,对他们的实力做出评估。
  武试成绩,从上到下,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等,每一等,又细分为三小等。
  第三日的午时,所有的考生,在考院的校场上集合。
  未曾修行的考生,不用参与武试,可在周围观看,这次科举数千考生,修行者有近一千人的样子。
  武试一科,由兵部举行,朝廷三省六部中,兵部是一个很特殊的部门。
  大周立国以来,兵部存在的意义,就是抵御外族入侵,很少参与平常的国事,大周所有将领,归兵部统领,他们领兵镇守在大周边境,提防着鬼域和妖国,一般不会轻易离开。
  这次科举改制,对其余三大书院影响甚大,但对白鹿书院,却没有多大影响。
  白鹿书院培养的是将才,白鹿书院的学子离开书院之后,会前往边境镇守,而不是留在神都,自然也不会在朝中结党营私。
  兵部官员,都有很深的修为。
  兵部尚书,是白鹿书院的院长,也是朝廷官员中,唯一的第七境强者。
  两位侍郎,都有第六境修为。
  几位兵部郎中,修为是第五境,就连小小的员外郎,都是第四境巅峰。
  主持这次武试的,是兵部左侍郎。
  一千名有修为在身的考生,被分为十组,每组百人左右,每个组会有两名考官,对考生的综合实力做出评估,最后得出成绩。
  兵部培养将才,十分注重考生的实战能力,武试的考核方法,也很简单。
  在不用符箓,不用法宝的情况下,仅凭自身修为,攻击考官,在考官手中坚持的时间越久,得到的成绩就越高。
  校场之上,李慕所在的一组,一名考官指向队列最前方的一名考生,说道:“你,出来,选一件兵器,全力攻击本官。”
  那名考生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只有炼魄修为,而且是刚刚炼化两三魄的样子。
  他从一旁的兵器架上,选了一把剑,直直的向那名考官劈去。
  砰!
  他刚刚靠近那名考官,就被踢飞了手中的剑,茫然的站在原地。
  那考官看了他一眼,淡淡说道:“丁下。”
  校场旁,一名令史将他的成绩记录下来。
  那考官失望的摇了摇头,看向下一人,说道:“你,出来。”
  第二位考生,已经炼化了五魄,显然学过跃岩之术,步法身形隐隐有着某种套路,在那考官手中,多坚持了几招。
  一脚将他踢飞之后,那考官平静道:“丁上,下一个。”
  “丙,下一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9/7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