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嫡(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464

  第六百一十章
忠言
  
  刘昌本叹息了一声,犹豫半晌:
  “臣以为,此时不宜进,反该退。”
  话音一落,府中众人脸色便有些难看了。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刘昌本说出这样的话,无异于已经在动摇军心了。
  若不是因为他身份特殊,换了个人说出这样的话,凌宪怕是当场就要勃然大怒。
  他虽没有发火,但眼里却飞快的闪过一道杀意,温和的笑着问道:“爱卿此言何解?”
  刘昌本欲言又止,看着此时皮笑肉不笑的忠信郡王,这位郡王如今已经自立为皇,可在刘昌本心中,他却仍是当年的忠信郡王罢了。
  他自立的朝廷,人数稀疏,在场的诸位‘大臣’,大部份都是志大才疏,趋炎附势之辈罢了。
  凌家准备并不充足,凌宪便匆匆谋反。
  当日刘昌本便不看好他起事,如今不过是当初的预感,现在才应验罢了。
  老忠信郡王曾对他有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哪怕他已经看出此时凌宪对他已经十分不耐烦了,但刘昌本却是咬了咬牙,拱手道:“黎密所说之言,不无道理。只是您有没有想过,您急于拿下幽州,与屈刺里应外合,幽州之内,戚绍的想法却也与您是一般无二的。”
  他说完这话,凌宪愣了一下,一双眉就皱了起来。
  此时的凌宪如一只被逼急想咬人的兔子,可是幽州里的戚绍也差不多。
  就如之前中年谋士所说,只消屈刺将幽州击破,再与凌宪合谋,可反将郭翰及俞昭成领的人马,到时说不定也是胜券在握。
  正是因为这一目的,凌宪必会费尽力气,强攻幽州。
  可是戚绍也差不多。
  尤其是眼见如今即将有外援到达,他只消咬牙拼死抵抗,熬过这些时日,等到郭翰等人领大军到来,幽州之困,自然是便解了。
  “幽州乃是上古九州之一,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却易守而难攻。”
  刘昌本说到此处,顿了片刻:“若戚绍拼死守城,只消熬得三五日,郭、俞二人领兵前来,到时幽州之围自然便解,倒是您却会腹背受敌,情况堪比今日的幽州。”
  甚至凌宪到时会被困在这定州城中,比幽州还要不如。
  “屈刺当初虽与您有约,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关外蛮子茹毛饮血,不知信义为何物,到时您一旦落入困境,臣只担忧,屈刺会退兵逃出幽州百里之外,以避灾祸。”
  他点出这一事实,府中众人俱都沉默了。
  刘昌本说的话,极有可能是会发生的。
  在此之前,府中众人不是没有想到过,只是谁都不敢冒着被凌宪所厌弃的危险说出来罢了。
  凌宪深呼了一口气,眼睛眯了眯,忍住了心中的杀意,语气越发温和:“既如此,依刘卿看来,如今朕又该如何?”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刘昌本进言道:“您起事之时,准备并不充足。当初容涂英一己之私,却将您害至如此地步。”而如今的情况看来,当日容涂英所做的一切事情,怕是都落入了皇帝眼中,容涂英事败被诛便也罢,只可惜当日的忠信郡王实在是太着急了。
  两位嫡子接连死于燕追之手,使他深感受辱。
  再加上别有用心之人的撺掇,他心底滋生的野心,更是令他走出了错误的一步。
  “依臣猜测,当日燕追射杀两位世子,怕是有意激怒您,逼迫您逆反,以清西京之权的。”
  说到此处,刘昌本看着凌宪难看的脸色:
  “若臣所猜属实,那么……”凌宪最终之反,怕是就落入了燕追及当初嘉安帝的圈套。
  他这话没有说完,但凌宪已经明白他话中意思了。
  府中一时静得可怕,众人都不敢出声,好一阵之后,凌宪才问:“那依你所言,如今朕又该如何做呢?”
  刘昌本定定的望着他看,凌宪微笑着,下巴绷得极紧,唇上胡须似钢针一般,那目光闪烁,令人心中发寒。
  对视一番之后,刘昌本率先低下头来,心头苦笑了两声,哪怕有以往相熟的旧友与他不停使着眼色,他却仍一字一句道:“您应该将弃定州而往西北而上,渡桑干河,途经……”
  刘昌本指着推演而成的沙盘,神情凝重的开口:“以此逃离唐兵的追捕。”
  他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开口说话时,凌宪眼中的阴鸷之色越来越重,几个与他向来交好,昔日共同效力于老忠信郡王的部下看到这样的情景,都接连看了一眼,无声的叹了口气。
  “往西北而上?”
  凌宪打断了刘昌本说的话,他话中隐忍着不耐之色,显然此时刘昌本的长篇大论已经使他颇为厌烦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相互对视一眼,到了这样的地步,有人坚持攻城,但也有人认为刘昌本说过的话有一定道理,凌宪确实应该未雨绸缪,趁郭翰等人没有攻入定州,先行离开此地再说。
  定州不如幽州,城墙薄弱,若大军一来,到时被人形成夹攻之势,忠信郡王怕是当真难以逃脱的。
  如今定州情况严峻,在太原、西京尽数失手的情况下,郭翰等人随时可以前往定州。
  商议了大半日时间,直到忠信郡王的长子进来,议事才告一段落了。
  忠信郡王起身出去,其余谋士也三三两两的跟着离开,刘昌本却坐在椅子上未动,一个穿了青衫,留了稀疏胡须的老者见众人都已经离开,才向刘昌本靠了过来:“如今这样的情况,你明知郡王……皇上心中想法如何,却又何苦逆他心意,尽说他并不想听的话来使他疏远了你呢?”
  老者是当日老忠信郡王在世时心腹手下之一,也与当年的刘昌本一般,深得老忠信郡王看重。
  老忠信郡王离世之后,这些昔日凌家的心腹手下,便也顺理成章留在了西京,听从凌宪调遣。
  刘昌本看着面前摆放着的沙盘,心中想起凌宪之前闪烁的目光,他笑了笑,伸手去将自己之前以指画出来的行军路线图推平了:“忠言逆耳。”
  
  第六百一十一章
逆耳
  
  他叹了口气:
  “当初郡王对我有知遇之恩,识我于微末之时,许我以荣华半生,如今凌氏后人有难,我又怎么能袖手旁观?”
  那老者听他如此一说,正要开口,刘昌本接着又道:“纵使我明知前途艰难,不过一命罢了,你不必再劝。”说到此处,刘昌本想了想:“如今我已经是个惹人厌烦之人,你还是少与我说话为妙,以免将来连累你。”
  他对于自己下场,仿佛也猜到了几分。
  那靠过来与他说话的老者闻听此话,苦笑了两声:“你既心中有数,又何苦来哉。”
  老者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理了衣襟,转身出去了。
  而另一侧府中,凌宪听着长子刚收到的消息,郭翰已经领大军即将与俞昭成会合。
  一旦两军会拢,向定州进发之时,便是他落难之日。
  当日他匆匆起兵之时,分明还向往着分裂大唐疆土,割据大唐称皇称帝的美梦,现如今这‘帝位’尚未坐稳,便已经被人逼至如此境界。
  凌宪的脸色有些阴沉,他的长子说完消息之后,战战兢兢的看他,他的目光里带着森然之色,想起今日刘昌本说的话,仿佛就如一个诅咒般。
  “刘昌本不能留了。”
  他咬了咬牙,阴声道:
  “此人乱我军心,是个祸患。”
  他的长子听到此话,也不敢接声。
  定州也非久留之地,郭翰等人随时会打入定州来,当夜凌宪召了部署随从,却唯独将当日老忠信郡王几位忠心的部曲摒之门外。
  这样的情况众人都看得分明,他没有召刘昌本等人前来议事,显然已经不再视刘昌本如心腹一般。
  凌宪再问及如今大军往哪个方向时,有刘昌本这个前车之鉴,众人自然不敢再提往西北方向桑干河一带逃亡的话了。
  事实上不少人回去细想之后,照刘昌本所说,若大军往桑干河而逃,只要出了关内,再往外便是蛮夷之地,到时唐军就是想要抓捕凌宪也难,确实是条逃生的好时机。
  可凌宪此时态度,摆明了他不愿做丧家之犬一般。
  便有了善揣测其心意之辈,提出了向函谷关进发的建议来。
  函谷关位于洛阳至西京要道之间,紧邻淮水,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因关在峡谷之中,深陷如函而得名。
  此关极窄,仅容一车通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谋士提议,若进函谷关,可以直通洛阳至西京要道。
  到时进可取洛阳,杀大唐新帝,退可夺回西京,再谋他事。
  燕追领郭翰、俞昭成二人点兵向太原、西京出发之时,洛阳城中必定也点了十六卫所人马跟在二将身边,洛阳城守备不一定有那般森严。
  若燕追一落入凌宪之手,当初两位世子先后折于燕追手中之仇可报得,更重要的是,燕唐连失两位皇帝,必定大乱。
  到时这关中之地,会再次陷入战乱纷争之中,他可以从中浑水摸鱼,再谋得好处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