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嫡(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464

  又亲自撑着不适的身体送她出来,回去时便软软倒向嬷嬷怀中了。
  她毕竟年纪大了,又费了些心神,谢家怕是很担忧这个老祖宗身体的。
  江嬷嬷回头看了一眼,也是有些着急,只是看傅明华疾步往前走,便也不说话了。
  这样到了第二日,崔四郎果然回去了,谢殊宴‘无意’中与她说道:“崔家出了些事儿,四表哥便先回去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请
  
  不论怎么样,崔氏这个情还是要领的。
  傅明华叹了口气,这位太夫人活着,实在是谢家之幸。
  三月底碧云来了,她伤已经好了,只是背上留了一条极深的疤,抹过膏药,却不见什么作用,怕是要跟她一辈子了。
  想想自己四个大丫头,却因为容三娘之故而两个都算是留了些伤痛下来,她心里便对容三娘更生杀意了。
  碧云倒是想得通,反倒安慰傅明华不要在意。
  四月太夫人生辰到了之时,前来贺寿的人快要将谢家大门都踩破了。
  这两天谢家歌舞升平,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当初洛阳里庄简公府太夫人生辰与崔氏一比,便显得有些寒酸了。
  嘉安帝的赏赐半个月前便到江洲了,还亲派了内侍前来,赏的珠翠一箱一箱抬进来,还有嘉安帝亲手所抄的一部经书,祝愿太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
  太夫人穿了厚厚的诰命翟服,脸上匀了粉,看起来倒是精神奕奕。
  傅明华特地来得比平时更早,但屋里却是坐满了人。看到她一进来,不少人都连忙站起了身,崔氏手搁在胡椅上,一旁摆了桌岸,上面以金银器物装了糖果糕点等,见到傅明华来便招手示意她上前,抓了些豆子塞进她手中。
  “元娘来了。”
  崔氏半将她抱在怀里,祝氏便笑:“母亲原来一直等着元娘过来的,实在好偏心,我们来时都没见抓些糖给晚辈们吃,可见是舍不得了。”
  祝氏有意讨好太夫人,她这样一说屋里众人自然是笑的。
  太夫人也笑得直不起腰,嘴里骂道:“平日就纵着你,如今连小辈的宠也争了。沅姐儿就留了这么一滴血脉下来,这回看到,下次再见还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让我稀罕稀罕你也有话说。”
  祝氏连忙上前哄她,又从袖口里取了一个方盒出来,递给傅明华:“母亲发怒我也是怕的。”
  众人又忍不住笑了一场。
  崔氏看了跟着傅明华进来的碧云一眼:“这是?”
  “母亲,这是当初沅姐儿生了元娘之后,您不放心,亲自让儿媳从家中选出去侍候元娘的丫头之一啊。她的老子娘原本是府上我院中侍候的,早年没了,留了个女儿下来,后来养大之后送往洛阳的。路上耽搁了一阵,后头才来。”
  祝氏解释了两句,崔氏便点了点头,显然也是知道路途遇了事儿,碧云受伤。
  她向碧云招了招手,使碧云上前跪在面前了,才示意人捧了荷包过去:“好孩子,能忠心就是好的。”
  崔氏又转头,望着傅明华笑:“可见你是有大福气的人。这丫头忠心为主,我也是敬她脾性得很!我屋中有几瓶药,除疤去痕是最好的,回头让人送过来,让她好好养着。”
  傅明华应了一声,看了碧云一眼,没有推拒。
  谢家几房男丁在谢应荣的带领下一一进来,崔氏自然便没功夫与傅明华说话了。
  当日傅明华才到江洲时,见了些人便已经觉得谢家人多了,可今日才知道到底谢家有多少人。
  她长于洛阳长乐侯府,平日见的人便只得那样多。傅家只是新兴的贵族,底蕴太薄,虽装模作样在傅老侯爷故里建了祠堂,可傅家的亲戚并不是特别多。
  根本见不到谢家这样的盛况。
  除了谢氏子孙前来拜寿之外,还有江洲有名望的人都来了,宇文氏的人也在其中,还有不少读书人,有些甚至是当世叫得出名号来的,徐子升也在一批小辈中,跟随在太守之子王制仁身后,一旁站着傅明华早就见过的丁鲂等人。
  丁鲂自然也见到她了,却不敢装出认出的模样,只是转头看了徐子升一眼。
  当日岳阳楼上时,徐子升曾言燕追与傅明华身份,丁鲂其实早已经心头有底了。
  虽说此后他也不敢相信,还曾想拜谢府,但始终晚了一步,燕追早就已经离开了。
  不过从傅明华的身份,也能证实徐子升猜测不错,可惜当日错过了好时机。
  前来拜寿的人过了一个半时辰,还有大半候在谢家府外,迟迟不肯离去。
  有下人在外张望,祝氏身侧的嬷嬷出去了,不多时回来与崔氏身侧侍候的嬷嬷侧头一耳语,崔氏却装着没发现一般,那嬷嬷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并抬头看了傅明华一眼,崔氏却像是没有反应似的。
  傅明华被这嬷嬷一望,便也觉得心中不对头。
  事情惊动了太夫人身边侍候的人,可见并不算是小事,那嬷嬷又看她,这事儿应该是与她有关的。
  她转过身,看了江嬷嬷一眼,低声吩咐:“去打听打听,发生什么事了。”
  江嬷嬷应了一声,不着痕迹的退了下来。
  厅堂中不少人都如人精一般,自然也发现了这一幕,崔氏目光转了过来,看了傅明华一眼,又将头别开了。
  她年纪大了,身上衣裳首饰又是厚重,撑了半天也是疲累得很,但她却身体坐得笔直,丝毫没有失礼之处。
  直到贺寿的人都上前叩了头,又由崔氏领着祭拜了祖宗,给早逝的谢太爷上了香,一番仪式之后,才各自开席了。
  到了此时,傅明华也是累得很了,不过她脸上却仍维持着微笑,江嬷嬷打听了之后回来了,趁着替她布菜的功夫,在她耳边小声道:“是长乐侯府与昌平侯府的人来了。”
  白氏仍不肯死心,傅明华出门前,她所提的让白家的人与傅明华同来的提议遭拒了之后,她仍是让昌平侯府的人候在了洛阳至江洲的必经道上,可惜半路被燕追打发了。
  不过昌平侯府的人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虽然惧怕燕追,但在得知了三殿下已离开之后,昌平侯府的人仍抱着:殿下虽然不与我们同路,但错过了讨好三皇子的机会,也不能错过与谢家结交的机会。
  毕竟燕追虽然不允白滔同行,但并没有说过不允许他们向谢太夫人贺寿的。
  带着礼来讨好人家,就不相信谢家会将人拒之门外的。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吵闹
  
  昌平侯府的人这样一想,正好半途与抱着差不多相同想法的长乐侯府来人遇上。
  两府的人候在了谢家大门外,说是与谢家有姻亲关系,吵着要进来。
  昌平侯府前来的人仍是白氏侄儿白滔,而长乐侯府来的人则是过继到长房沈氏名下的傅临钰。
  当时两府人进不来,在府外吵吵闹闹的,还说着要见她。
  谢家的人倒是沉得住气,崔氏听了这消息也未露出怒容,反倒令人将这两拨人领进了府中,免得他们在外头嚷嚷着总抬出傅明华的名字来。
  江嬷嬷说起这事儿,既觉得羞耻,又有些愤怒,耳朵都感觉发烫,有一种丢人现眼丢到了江洲来的感觉。
  莫怪谢家的人瞧长乐侯府傅家看不上,光凭这两府作派,便可见两府的人是什么德性了。
  “此时他们还窝了一肚子火,说是花了钱找气受。”嚷嚷着要讨回公道,请太夫人出面给个说法。
  就这两句话,又更使谢家鄙夷他们了。
  江嬷嬷因为白家、傅家丢了傅明华的人而有些郁闷不快,那头崔氏脸上却像是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似的,还派了丫环过来让傅明华过去挨着她坐。
  崔氏嫡亲的儿媳、孙媳、曾孙女等便不少,若她不唤,这一桌子是没有傅明华位置的,最多也就是将傅明华单独摆个小桌子,高高供起来罢了。
  碧云与碧青一听崔氏派来的丫环传话,便将傅明华椅子拉开了。
  这一桌子人坐的全是四族长辈,就连傅明华当初曾见过的大舅母崔氏也是坐不得,她一坐下来,几位长辈便都热情殷切的与她说起话来。
  坐在崔氏右下手一侧的妇人神色冷淡,看到傅明华过来时,脸上的笑容也是带了些疏离冷漠的样子,她是崔氏长媳,是当今崔贵妃的嫂子,也是傅明华之前见过的崔四郎以及传闻中崔十娘的生母,同时她也是傅明华的姨母,谢家祝氏之长嫡女,谢氏的亲姐。
  她对傅明华的态度并不如其余崔家的妇人热情,显然心有芥蒂。
  前几日太夫人与傅明华说过话后,便让人将崔四郎遣回了青河,崔大太太此时若是热情一些,傅明华怕是反倒要怀疑。
  江嬷嬷在一旁还有些担忧,怕谢氏会心中不快之下拿言语刺傅明华,但出乎江嬷嬷等人意料之外的,是大谢氏从头到尾未有提过半句,若不是她脸色冰冷,对傅明华并不热情,怕是人人都要以为她与傅明华之间没有发生过任何的事儿。
  她甚至连小谢氏都没有提上一句。
  桌子铺开了一席,谢家里虽说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今日情况又有所不同。
  众人都不是什么眼皮子浅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当真放开了肚皮去吃。
  傅明华也只是拿筷子碰了碰唇,就怕吃得多了,等下总是会起身,失了礼。
  谢家席开百桌,摆在不同的厅堂。
  晌午傅明华回屋换衣服时,碧云在她耳边小声道:“说是江洲一带有名望的人都来了,三老爷也送了礼过来。”
  碧云嘴中的三老爷,自然是指在江南任通判的傅其彬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