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嫡(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464

  只是路上竟然还遇到了昌平侯府的人,领头的正是当初白氏曾提过的娘家侄孙白滔,想要与傅明华同道。
  可惜连傅明华的面都没见着,就让燕追令人以‘刁民’的名义给拦了。
  出了这样的事儿,傅明华心里想着白氏不肯死心的同时,对于白滔自然也没有担忧。他出身昌平侯府,哪怕办事的官员碍于燕追名义,也绝对要不了他的性命,但苦头就难免要吃些了。
  不过这也是白氏一意孤行的后果,也该她自己承担了。
  进了鄂州,燕追邀傅明华去洞庭湖走一圈。
  此地风景优美,又有名动天下的岳阳楼。
  曾有诗句:昔闻洞庭水,今登岳阳楼。
  更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称。
  不去实在可惜!
  最重要的是,傅明华难得出门一趟,前头又有燕追顶着,自然也就有了兴致。
  她是换了一身便于行走的胡服出行的。
  这里有一种与洛阳不同的婉约。
  此地是太祖亲拟的江南道,有鱼米之乡的称谓。
  进了江南之后,便能感觉到江南的富庶了。
  这种富庶并不是单指钱银丰足,而是这里气候温宜舒适,学子众多。
  自古以来江北战乱缤纷,民众流离失所,所以江北之上多出武将,而江南则是以学子文人出众。
  傅明华与燕追结伴而来时,燕追并未表明身份令人清理此地。
  所以上了岳阳楼后,此地已经有学子正在其中谈天说地。
  岳阳楼傍山而建,从楼上望出去,仿佛能看到缥缈的云层,惊心动魄。
  远处能望见老君山,底下是洞庭水,可惜就是有人了。
  看到燕追两人前来时,里面几个穿了儒袍的年轻学子站了起来,拱手笑着邀请道:“兄台可要进来喝杯水酒?”
  燕追性情高傲,有人礼让也没觉得有何不对。
  他只是转头看了一眼傅明华,傅明华觉得也颇有意思,便微微颔首。
  两人进了岳阳楼内,戚绍留在外间。
  几个书生让出了位置来,燕追与傅明华跪坐了下去。
  她虽然穿着胡服,做男子装扮,但大唐女子着胡服梳头又不是离经叛道之举,因此并没有引起众人诧异的目光。
  反倒是傅明华之美,一看就不是属于小家门户能养得出来,燕追往那儿一坐,先来的几人中都颇感受他压制。
  一位少年为燕追满了酒杯,杯里倒的是葡萄酒,只是如先前招呼的少年所说,只是水酒罢了。
  这种酒乃是葡萄发酵之后所出,与糯米酒取汁相同,并不复杂,口味虽然不算酸涩难喝,但也并不出众,倒是酒气有了。
  而燕追在洛阳宫中时,也喝葡萄酒,只是却是西域进贡,与这种葡萄酒又大不相同。
  他只举了杯子略略沾唇便放下了,几人就热情的问:“兄台是哪里人士,可是来这里寻亲访友?”
  傅明华趁他与人说话,目光望着远处打量。
  燕追一边回话,一边注意力又放在傅明华身上。
  “只是路经岳阳楼,拙荆早闻洞庭湖大名,想来瞧瞧。”
  傅明华听了这话,脸颊就微微浮现出红晕来。
  燕追嘴角边笑纹加深,又伸手搂了她腰,要喂她酒喝。
  亭外戚绍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傅明华没想到他会这样无赖,不由看了他一眼,只是她杏眼桃腮,脸颊粉红,这一眼望去哪怕她强作镇定,可实在没什么杀伤力。
  燕追微笑着喂了她一口酒,熏得她脸微红。
  他又喂了两口,傅明华将头别开,燕追才将杯子搁下了。
  他又与几位少年说话,傅明华却是没想到喝了酒只觉得头重,忍了又忍,最终仍是没忍住,支了手扶额。
  燕追注意到了,扶她靠在自己肩上,脸上神色更柔和。
  “严兄与令正伉俪情实在笃挚,令人羡慕。”
  说话的少年一句话恰好说中燕追心中欢喜之处,顿时令他抬起头来。
  那少年约十六七,穿了一身青长素袍,看起来倒是文质彬彬。
  见燕追看他,他微微一笑,拱手道:“在下江陵徐子升。”
  说得多了,燕追倒是觉得这徐子升有些意思。
  依燕追手段,不自觉间他便将这徐子升来历出身都摸了个透。
  徐子升虽非出身显赫,但其祖父也是大唐永昌二年的秀才,可惜自此之后未再得功名。
  这徐子升六岁能识字,八岁能通六经大义,十四岁便中秀才,十五乡试未能得中,并非是因为其才学不够,只是江陵太守张嵩担忧其年少成名多骄傲,有意阻挠罢了。
  他是江陵出了名的神童,也是各家府上竞相邀请的常客。他拜在江陵望族宇文氏名下的族学求学,得大儒严本之指点,又与宇文氏族几位嫡出的子弟交好,算得上是少年成才了。
  傅明华听了半晌,也想转过头去看看这位名满江陵的才子。
  燕追却一心二用,将她拦住。
  她头一回喝酒,脸颊浮出薄薄的红晕,眼波似是笼了烟雾,与平日端庄温婉的模样又有不同。他并不想让其他人看到傅明华这模样,因此她才刚刚一动,他的手就伸了出来,按到了她脑袋上。
  手下细滑如缎的发丝在他掌心下摩擦,带起轻微的痒。
  那酥麻入骨的感觉让他神色一顿,才恢复了正常。
  “尚书周官可曾背得?”
  他跪坐在厚厚的垫子上,侧着脸看傅明华,嘴里又在问话。
  这样其实太不尊重人,不过他神态无比自然,带着居高临下的姿态。
  
  第一百九十一章
考验
  
  几个岳阳楼上的少年看得出来他脸上飞扬的神彩,都猜他来历不凡。
  最近江洲谢氏一族赵国太夫人七十大寿,早在半年前便放出了风声来。
  从月初至今,进江洲的人络绎不绝,大都身份显赫。
  徐子升目光闪动,点了点头,恭敬道:“背得。”
  “便从,‘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此处背来。”
  徐子升双手交叠举过头顶,认真道:“是。”
  说完,他微微整顿了一下衣冠:“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曰:唐虞稽古,建官唯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伯、侯。……”
  他声音抑扬顿挫,背来毫不停顿,确实习得书经不是说大话的。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冠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燕追嘴里也说了一句,徐子升额头隐隐现出汗迹,他手放在傅明华头顶,转过头来望着徐子升,神情有些慵懒,嘴角边带着笑意:“此话何解?”
  这样一说,便更是托大了。
  他是以上位者的语气来考验徐子升的。
  傅明华虽然头脑发晕,只觉得脸颊发热,但也听得出来燕追恐怕是有意要提携这个名叫徐子升的年轻人。
  徐子升神情更显谨慎,想了想才答道:“冢宰主管国家治理,统帅百官,调剂四海……”
  他一字一句的答道,燕追倒是来了些兴致,又考了几句。
  中间不乏提问诗经、礼经、春秋等,但徐子升都一一答来。
  显然这位名满江陵的年少才子,并非浪得虚名而已。
  可傅明华却注意到燕追。他在考校徐子升的同时,也显示出他非凡的造诣与才华。
  若是不通六经,恐怕在考问徐子升时,不会这样面面俱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4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