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8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913

  听刘葆晟这么一说,李逵也觉得程知节机会很大,不过他也有难处:“岳父,二姐夫想要执掌禁卫军,得要皇帝的认同。”
  这难吗?
  刘葆晟眨巴了一阵眼珠子,唏嘘道:“要不让老四去说说?”
  “可以,二姐夫执掌禁卫军不算坏事。”
  李逵点头认同,程知节虽然水平一般。但皇帝对程知节的信任感还不错,加上没野心,这样的人才是禁卫军最理想的统帅。
  至于刘葆晟说的让贵妃刘清菁去说活,还能这么说?
  只能是枕头风。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兵统局被秘书省征用了,不是说兵统局完全被征用,而已李逵。
  大宋遇到了大事,需要馆阁的官员同心协力。
  可给辽国的国君举办白事,显然很多官员都不太乐意,也没啥经验。
  馆阁高官之中,也就是李逵这个直学士年纪轻一点,资历浅一些,才有可能被礼部和秘书省调用。其他都是年纪比章惇少不了小多岁的四朝元老,怎么可能使唤得动?
  林希离开了京城,李逵就成立大宋京城治丧委员会的执行人。
  别的不说,法事总要准备一下的。
  要问东京城那个地方最适合举办法事?
  除了大相国寺,还能有哪里?
  作为皇家寺院,宫中贵人,信奉佛教的妃子都会选择来大相国寺还愿祈福,在佛龛点上一盏长明灯。大相国寺的长明灯价格不菲,分好几等,最贵的当然是距离香火最近的地方。稍微远一点的价格便宜些。
  一年的费用,大概相当于普通家庭的十年收入。
  没有上百贯,佛祖也不保佑人。
  当然,真要是摊上事,佛主保佑也没用。
  李逵对大相国寺的印象停留在这是个美食圣地。
  就东京城内来说,能够得上美食胜圣地的区域很多,比如说如角子楼巷的酒楼最为出名。不是说这里的酒楼做菜的味道最好,而是多。一家挨着一家,而且陪酒的姑娘说话好听,秀色可餐。个个明艳动人,莺歌燕语。
  还有就是郑家桥附近的小吃食,也是一绝。
  这本来就是闹市区的生意,人多了,才能做的起来。
  可要问京城人最多的地方,一个月两次庙会的大相国寺,全完吊打京城其他地区。
  真要是到了初一十五的日子,这地方周围到处都是人,叫卖声络绎不绝,是京城最为热闹繁华的地方。可同时,这地方也是京城最大寺院的所在。
  大相国寺的小吃食非常出名,但是最出名的还是素斋。
  这天,李逵就去了。
  “这位施主,请问是用斋还是用饭?”
  “你这里能吃饱吗?”
  “这位爷,说笑了,咱们是寺院,最是良心。”小沙弥低眉顺眼地领着李逵往斋堂走去,感觉这位虽然身上煞气颇为浓厚,但指不定是个豪爽之人。吃到饱?你想什么好事呢?
  李逵也不管,让阮小五跟他坐下,高声道:“所有菜品都来一遍,吃完了再叫!”
  “这位施主!”小沙弥见李逵说话的架势,有点懵圈。这似乎有点像是街头无赖去酒楼吃霸王餐的手段啊!这位看着挺有钱,怎么也走上了这条歪路。
  小沙弥肩膀弱,扛不起这等狠角色。干脆拿着布施的册子,递给了李逵:“施主您看!”
  李逵看都不看,让小沙弥自己写。
  “随便写,老爷我不在乎这三瓜两枣的。”话是不假,可从李逵口中说出来,完全是变味了。有点像是打发叫花子的气势。再说了,如果让李逵拿出钱来,恐怕到时候李逵就要闹腾了。不得已,只能转身去找帮手。
  要问天下最势利的人群,僧人恐怕很难掉出前三的排名。
  李逵如今的气度,穿着,还有跟班的架势,大眼一看就不像是普通人,铁定是个‘肥羊’。寺院吃饭,不说花多少钱,也没有明文标价,就看个心意。拿上来一份香火布施的册子,就让人写。没钱不要紧,把府邸名号写上,总会有僧人上门去取。
  而且布施册子上,一个个都‘财大气粗’,张老爷一百贯,王掌柜两百贯,反正拿几贯钱出来,都不好意思将名字留在布施册子上。
  当然,这也是最高等级的信徒。
  普通的信徒,吃碗素面,要个素菜,僧人也不敢卖天价。给三瓜两枣的十几文钱,他们也不嫌弃。毕竟寺庙,尤其是规模宏大的寺庙,真正的主顾永远不是穷人,而是财主。
  穷人哪怕僧人真想要多赚钱,这些人也出不起。
  全年唯一一次免费的食物,是腊八,分腊八粥。
  天下寺院只要有余力,这一天都会分发腊八粥,而且不要钱,吃饱了算。
  可惜,腊八粥一年就一次,尤其是人多,不少人就闻到了粥味,真要说吃上,也说不准。
  “李大人!”
  小沙弥搬来的救兵一出现在斋堂包厢之内,就认出了李逵。
  能够成为大相国寺的知客僧,眼力绝对不用担心。堪比教司坊门口的龟奴,城内的达官显贵他们一眼都能认出来。
  李逵在东京城内也算是名人,而且外表非常有特点,没有被认错的可能。
  李逵抬眼看向知客僧,清洗这阮小五不知道从哪里搬来的茶具,问:“你认识我?”
  “不敢,不敢。”知客僧躬身道:“小僧认识李大人,不过李大人身份尊贵,多半是不曾见过小人。”
  知客僧回头摸着小沙弥的脑袋,低声道:“让后厨的大师傅将所有的本事都拿出来,李大人是贵客。”
  “坐!”
  “不敢!”
  方外之人,不以俗世身份相处,可问题是,李逵的身份太吓人了。
  不是说李逵的官职大,有钱。这样身份的人根本就吓不住和尚。主要是如今大相国寺的方丈,是智清大师。
  这位当初在西北的肤施城内的普济寺院做主持,可普济寺破败到连饭都吃不上了,幸好遇上了李逵,当时李逵一封书信让智清大师来了京城。
  通过国丈刘葆晟,智清大师竟然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大寺院的主持。
  就这份关系,知客僧也不敢在李逵面前托大。要是李逵欣赏他,心情好了提携他一下,岂不是要飞黄腾达?
  别的不敢说,天下十大寺院的主持方丈总可以吧?
  李逵这才上下打量了一阵知客僧,问:“智清大师在庙里吧?”
  “在,方丈自从主持大相国寺之后,就没有出去过。”
  “行了,你去告诉他有一笔大生意要照顾他,需要他亲自主持法事,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大相国寺需要准备准备。”
  李逵在斋房里开吃,不过素菜名声很响,就是味道比真肉真鱼还是差了一些。
  李逵吃完刚迈出斋堂,就见知客僧等着他,躬身问:“大人可否满意?”
  “你告诉智清大师了吗?他怎么说?”
  知客僧躬身道:“方丈在寮房等您,小僧请大人移步。”
  “前头带路。”
  李逵见到智清大师的那一刻,愣了愣,这老和尚,面色更好了,也红润了,不像是在延安府的时候,一脸的菜色,有种风烛残年,仿佛要去西天的样子。
  “李大人,又见面了。”
  智清大师很热情,准备了香茗,还有点心。在大相国寺内,能够让智清大师亲自接待的人也不多了。
  毕竟是皇家寺院的方丈,该有的体面和架子也该有。
  不过智清大师在李逵面前可没有这份架子,反而像是遇到了老朋友似的攀谈起来。
  “大人还请将法事亡人的名字,生辰八字,还有生前之物留下,老衲好准备道场。”
  李逵不信这个,也不研究这些,要不然他在京城都住了好几年了,才头一次来大相国寺。他略带迟疑道:“名字倒是简单,可是生辰八字,生前之物都没有。”
  “这个……不好办呐。”智清大师没想到事情如此棘手,连生辰八字都没有,功德送给谁?生辰八字在古人看来,就像是人接收天地气运的天线,这玩意要是没有,接收肯定要出问题的。
  就像是巫蛊之术之中,扎小人。
  甭管是木头的小人,还是泥土的陶人。都会在身上写上名字和生辰八字,要不然没效果。
  施展不出巫蛊的威力。皇帝的生辰八字,在这个时代是国家机密,不能泄露。耶律洪基虽然驾崩了,没有必要保守这份机密,可问题是这位是辽国皇帝,李逵也没办法给智清大师弄来。
  当然,这种说法也不过是愚妇发泄心头不满的手段,真要是比效果,比喂大郎吃药差远了。
  智清大师心头猛然一跳,有道是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李逵真要是参拜佛祖,心中有慈悲之心,也不会对寺庙不管不问了。他们也算是故交,可是李逵一次都没有要来叙旧的样子。更何况,李逵一身的煞气,估计佛主也超度不了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