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8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8/913

  有人问,这也有讲?
  当然啦,刘邦配萧何,就像是白菜配粉条,这简直就是绝配啊!
  于是,契丹部落之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姓行动,大部分都变成了汉人的姓氏,可是走起路来是草原汉子,开口也是草原的语调,穿着也是草原人的皮裘……可契丹人自信啊!自从改了姓氏之后,一顺百顺。
  耶律阿保机顺利统一了草原,各部的首领也觉得改了姓氏之后,智商都好像提高了,智谋一下子高到能够理解中原权谋的精华了。当然也有死不悔改的,叫哈嘞,昆塔之类的姓氏,都是按照山川河流为姓氏标准。不过这些都是不大的部落,大部落受到汉化的程度非常高。甚至拥有汉化姓氏的辽国贵族,会鄙视那些没有汉化姓氏的同伴。
  就像是高贵的贵族,看低贱的奴隶一样,优越感油然而生。
  对此,李大毛这样的老牌贵族是不屑一顾的,他们有自己独有的骄傲。他们甚至要比皇族更加高贵的存在。要不是在大唐末年,被耶律家族下手快了,说不定草原上的主人如今就姓李了。
  虽说出身高贵,可是皇帝交代下来的任务,李大毛不敢耽搁。完不成,也得想方设法的完成。
  五百人,面对两万人的时候,能否全身而退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但要是拖延一些时间,加上有城墙的保护,应该可以做到。可还是得死,李大毛觉得自己不该死,死了,啥都没了。自己的妻子被兄弟霸占,自家的儿女也不知道会恓惶成什么样子。他得活着,好好的活着。
  想要活命,就得想办法。
  很快,办法想出来了。易县的防御依托于一条河,易水。只要易水的渡口丢失,易县的防御就等于失去了一大半。加上守军人少,撤退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李大毛先命令手下,选拔出来五百人,准备守城。他带着其余的兵力,退守涿州。
  被李大毛留下的校尉盖天保气地对着视线远处的军队骂娘,却也无计可施。
  可上司的命令不能不服从,但如何能保住小命,还能找到足够的借口就要动脑筋了。突然,他站在城墙上,看到易水上的渡口。
  已经是深秋了,易水上的水位下降的厉害,宽度也不及春汛时的四分之一。
  渡船在河中散落在岸边。
  要是想要固守易县,即便易水水位下降的厉害。但也应该保护好渡口,控制所有的渡河工具。但是盖天保眼珠子一转悠,先到了办法。既能够让他的撤退找到足够的借口,还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他对手下道:“将所有的船都运送到对岸,然后将对岸渡口的人都撤回来。”
  这不是将好好的渡口全部让给宋军吗?尤其是将船只给了对方,岂不是帮着宋军渡河吗?这要是丢了易县这个战略要地,谁担待得起?
  手下懵了,这不是资敌吗?
  但是他敢反驳盖天保的命令吗?
  盖氏,可是大贵族,而他连个姓氏都没有的平民。
  不得已,只能埋下脑袋服从道:“属下这就去办。”
  至于上司有可能资敌这种事,就不是他该去考虑的问题了。至少他可以保证,盖天保不是宋国奸细,这就足够了。
  反正南下的广顺军要是回来没有渡口,也能通过别的办法渡河。
  且不说辽军配合他们的皇帝卖力演戏。
  再说宋军。
  飞廉军主力骑兵斥候已经抵达易县的那一刻,还真的有点傻眼,仿佛他们不是来打仗,而是来做客似的,辽人深怕宋军渡河不方便,甚至连易水上的船只都送到了宋军的眼前。
  这一刻,连李云都吃不准了,只能命令斥候立刻联系中军。
  等到李逵带着亲卫抵达渡口的时候,就看到易县方向突然城门打开,辽人争先恐后的从城门口出去,一骑绝尘地往北逃跑。
  李云吞了口口水,艰难的问李逵:“二哥,这是什么路数?”
  李逵翻了翻白眼,心说:“我哪儿知道?”
  辽人跑的快,李逵也不能无动于衷。命令李云:“你带着五百骑立刻过河,轻装出发,尽量咬住辽人,能抓回个探子就更好了。要是见情况不对,立刻回归本阵。”
  李逵琢磨了一会儿,又道:“我估计辽人不太有可能有伏兵,这连渡口和渡船都敢送出来,这契丹人肯定要的不是一个小小的偷袭,而是所谋甚大。你的任务就是要让辽人觉得自己的计谋没有被看破,追个几十里之后,就可以回来了。”
  “得令!”
  李云命令而去,他还真的想要看看辽人到底是卖什么关子。
  随着李逵带着人渡河,立刻控制了易县城内。
  可让他吃惊的是,县衙好好的,仓廪好好的,就连房子都是好好的……就像是匆忙之中撤退似的,完全都像是一场意外。
  但是这样的意外,李逵说什么也不肯相信。
  因为真要是意外,仓廪中的粮仓为何是空的?府库中的军械,为何被搬空了?这也是辽国早有准备。
  李逵站在空荡荡的公廨之中,冷笑起来:“既然你们想玩,爷就陪着你们好好玩玩。”
  站在李逵身后的鲁达等人倒是坦然,他们跟着李逵时间久了,已经习惯了李逵的性格。包括,那种阴森森地冷笑,有点瘆人的感觉。
  刘法可没习惯,他如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按照辽人的举动,连他都看出来了,这明显是个圈套。这么明显的事,难道李逵看不出来吗?
  他更倾向于李逵已经看出来了,既然主帅已经看出来了,按照刘法的想法,涿州肯定是刀山火海般的地狱,还是不去的为妙。按理说,打下易县,也足够缓解真定府的危机了。但是李逵接下来的反应,让他看不懂了起来。
  只见李逵接连下令:“派遣信使联系河北西路宣抚使安龙图,让他在辽军撤军之后,立刻派遣大军北上。”
  “立刻联系仁多保忠节度使,命令其部骑兵尾随撤退辽军北上。”
  ……
  李逵所有的命令,都不像是要走的样子,而是将他自己当成了诱饵。这时候刘法也坐不住了,低声对李逵进言:“大人,不退兵吗?”
  “退兵!”李逵瞪眼道:“这多扫兴啊!这样的阵势,至少也是辽国的南院大王搞出来的阵仗,甚至辽国皇帝亲自指挥都有可能。他想要困死我,我要是不去囚笼里一遭,岂不是让他失望?”
第746章
兵临城下
遇到这种死局,换个人,早就准备上马跑了。
  可李逵呢?
  明知道是圈套,却还要去圈套里蹦哒。
  刘法真不知道是李逵这些年功劳来的太容易,得意忘形了,还是李逵已经狂妄到不把天下英豪看在眼里了。
  刘法想了想,低声提醒道:“大帅,安龙图哪里恐怕不好办呐。他要是不出兵,您老也拿他没办法。”
  这话有道理,但李逵难道就怕了吗?安惇和安焘没有什么关系。不同于和章惇水火不容的安焘,安惇是章惇非常信任的亲信,真要闹起来,除非李逵有必胜的把握,要不然他也不能拿安惇怎么样?
  再说了,李逵是文官,命令武将倒是身份足够,真没有多少武将敢不听。尤其是兵统局的威名赫赫,真要是让李逵面子上下不来,李逵有的是办法让各地的督率们脑袋上的乌纱帽不保。所以,哪怕各地的将帅们对李逵非常不爽,背后后槽牙咬地咯咯作响,真要是李逵的命令来了,一个个还得出死力气出兵。
  可要是命令同样是文官的安惇,就难了。关键是,安惇的官阶还要比李逵大两级。安惇是龙图阁学士,而李逵不过是天章阁待制。按照大宋的规矩,应该是安惇来命令李逵,而不是李逵命令安惇。哪怕是李逵商量着让安惇出兵,也不该如此。
  可李逵不仅没把刘法的话当回事,反而冷笑起来:“他安惇但凡心中有大宋,有陛下,有名族大义,就不会置于友军生死存亡于不顾。只要他胆敢不出兵,本官非要参他一本,不把他告倒,决不罢休。”
  刘法是猛将,也懂得审时度势。但是在李逵面前,他的勇猛不够看,审时度势的能力,连他都不好意思说出口。李逵的气势绝对不是装出来的,对武将呼来喝去也就罢了。武将们大都崇拜大英雄,李逵从功绩上来评价,妥妥是个被武将们膜拜的对象。
  可是这位连比自己官职高的文官都不放过,刘法真的慌了,想来想去,只能巴结道:“大帅威武!”
  李逵瞥了一眼刘法,有点鄙夷道:“你这嘴不适合拍马屁!”
  刘法愣住了,李逵努嘴对梁世杰道:“给他做个示范。”
  梁世杰愣了愣神,随即笑呵呵的对李逵道:“我等如同黑夜里的羁旅,而局座是我等茫茫苦海中的指路明灯,只要跟着大帅走,就一定能寻找到光明。这是我等肺腑之言,是敬仰之情,满溢而出罢了。”
  刘法脸色涨得通红,这样的话,他是说什么也说不出口的,他自忖也是有骨气的人。
  李逵并没有打算教刘法如何做官,而是提点刘法易县怎么打。
  “刘法,你也是军中的老将了,你来说说,这易县之战怎么打?”
  刘法头皮一阵发麻,他不知道李逵是因为他之前的话而生气了?还是真的要考校他的战术。
  “依大帅看该如何?”
  “混账玩意,我要是替你打仗,要你何用?”
  刘法没来由的脑袋一缩,他这是本能反应,面对李逵,他真的怕了。以前光听说李逵脾气不好,没想到来到李逵麾下,挨骂竟然变成了日常。这让他有点怀念在西军的时候,那时候他是猛将,被同行称托出的名望,让他走到哪里都是牛气哄哄的不行。
  可如今……李逵动手打他或许也有可能。他连喊冤的底气都没有,问题就在这里,李逵的功勋如同高山一般堵在他面前,他哪些微末功劳,就像是个坟包似的,比都不能比。
  刘法后悔了,他后悔自告奉勇来做这个给李逵断后的人了。可此时此刻,不是后悔的时候,他估摸着自己要是答不上来,或者回答的计谋不符合李逵的心意,还得挨骂。
  刘法想了想,搜肠刮肚道:“末将会将兵力布置在河防一带,烧毁所有船只,不给辽军渡河的机会。”
  “等等,你烧毁了所有的船只,如何追击辽军。”
  果然,李逵之前好好在前头走着,听到刘法的部署之后,立刻对刘法瞪眼怒视,仿佛刘法这么保守的战术,犯了天大的错似的。
  还说追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8/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