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7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0/913

  大宋的宰相枢密使都可以被谗言撸掉,郑琦一个小小的铁监正,还敢叫板?这不是狂地不知道自己姓谁名谁了吗?
  面对这样的人,李逵第一个反应就是——得治。
  郑琦蔫了,张狂了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就在李逵面前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吧唧的沮丧,不明真相的还以为郑大人被李逵怎么着了呢?
  李逵看到郑琦如此颓丧惊恐的样子,这才心里亮堂了起来。
  让你狂!
  当然,李逵也不是故意给人下蛆使坏,而是为了郑琦,为了大宋好。
  但要是李逵好好说话,郑琦不听,他有什么办法。
  可现在郑琦,看到李逵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他死赖着拉着李逵的胳膊求救道:“还请人杰老弟救哥哥一把。”
  可怜呐!
  刚被皇帝勉励的郑大官人,得意了一柱香之后,彻底歇了。
  “不好办呐?虽说高炉炼钢是小弟给兄长出的主意,但如今您已经对陛下夸下海口了,要是不作为,就是欺君之罪。可要是做,却凶险万分。”李逵连蒙带吓,把郑琦祸害的不轻。哪怕郑琦知道李逵在吓唬他,他不敢有丝毫怨言。
  因为大宋的皇帝,甭管是昏君还是明君,只要听说京城城门口就有可能有人谋反,第一个反应就是灭了他。
  甭叫屈,大宋的开国皇帝就是靠着这一手得到了国祚,不允许其他人有这样的机会。
  至于冤枉了?
  不存在的事,皇帝连平反都不可能去做,谁让你吓朕的?
  郑琦也想过,会不会之前皇帝面前没有提到李逵的功劳,让这位小老弟不高兴了?但李逵是这么小肚鸡肠的人吗?
  “这可不好办啊!”
  “人杰,哥哥给你跪下了。”
  郑琦堂堂四品官员,说跪就跪,一点犹豫都没有。什么文人的气节啦,做人的尊严啦,都快死到临头了,还谈什么尊严,扯淡。
  李逵这时候却拿乔了起来,故意拖着不肯说,等到郑琦下跪了,这才装模作样的拉着郑琦的胳膊站起来,口中还故意埋怨道:“玉麟兄,你我兄弟同心同德,为何要折辱小弟?但凡能帮得上的时候,小弟是那种见死不救的人吗?”
  我看是。
  郑琦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可是面对李逵,他可不敢说。他刚才太得意了,就像是一只总是被主人嫌弃的老狗,突然那天主人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在他脑袋上摸了一把,这种兴奋,就像是骨头缝里都在激动的发抖。甚至疏忽了李逵对铁监的巨大贡献。
  “人杰,啥都不要说了,哥哥家里还有个庶女,年芳九岁。只是其母身份地位,但乖巧可人。给人做正妻是不可能,要是贤弟不嫌弃……”
  “我不是这样的人?”李逵义正言辞道,他堂堂天章阁待制府邸,可不是大宋幼女保育院,什么人都想往里头塞。
  见郑琦彻底服了,李逵这才开口道:“玉麟兄,你是当局者迷。难道你就不会将高炉的图纸,让工匠们带着下到铁监在各地的工坊,命令他们打造?”
  “这会不会机密外泄?万一……被契丹人偷去了,哥哥我就是全身长满了嘴,也难辞其咎啊!”郑琦担忧道,他都被李逵吓破胆了,一点错都不敢犯。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再说了,契丹人学会了,难道契丹人还能骑着铁马攻打我大宋?”
  李逵怒其不争道:“一个好上司,要让部下都有机会跟着发财和立功,你这样吃独食,是要遭天谴的!当然,出了事,你有领导责任,但主要是识人不明,而不是什么罪大恶极。”
  郑琦迟疑了一阵,想了好久,终于像是想明白了:“人杰,哥哥我明白,我这就去办。”
  说完,郑琦急匆匆的安排人去准备技术下沉各地工坊。
  李逵叹了口气,心说:“我太不容易了,为了推广技术,真是良苦用心啊!”
  曾经的李逵认定,只有大宋抓住短短的几十年,将一个只有手工业的封建王朝,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初级工业的帝国,才能彻底摆脱北方部落的威胁。
  这个想法,如今的李逵也没有改变。
  但他却对自己没信心。
  怎么建立一个可以达到初级工业体系的国度,他做不到。
  这不是发明个什么玩意就能达到的高度。而是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他释怀了,释怀的原因,还是做不到。
  要是能做到,说不定他自己窝在家里就做了。
  要是建成个拥有重工业基础,生产标准火器的基地,他考什么进士?直接准备去做皇帝这不好吗?可是他除了眼光比大宋人远一点,见过大场面之外,还有什么?
  他连小火车都不会造,还大言不惭的研究工业体系,还是不要打自己的脸了。如今的李逵,自己私下里对自己评价就是:他是文化相当高的山贼,误入歧途,当官了。
  不过,即便这样,他还是想着靠着有限的条件,将大宋的工业提起来。古人也不笨,智慧的光芒经常会闪着李逵。但大宋之前的最大同业体系不是别的,而是烧陶工业,中原遍地都是陶瓷窑厂,一个挨着一个。
  什么钧瓷、汝窑、耀州窑、磁州窑,基本大宋每一个州,都有当地的知名窑厂。
  出名的,更是行销海外。
  另外窑厂的盛行,导致了石炭,也就是煤炭采掘业的兴起。原因就是木炭来不及消耗。
  可除此之外呢?
  丝绸纺织业倒是非常繁荣,但不成规模。其他的产业,也都是面很广,却不成规模。这也是他执着于将技术推广的原因。
  其他都是虚的,只有产量上去了,才是最为要紧的事。他就不信,大宋的钢铁产量如果超过了百万吨的时候,还是这副鸟样子?
  到时候,就不是草原部族来威胁欺负大宋的时候,而是天天祈祷长生天,让满地跑的大宋人不要来。
  好在,大宋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
  对于李逵来说,眼下冶铁工坊的终点是制造燧发枪。只要燧发枪出来了,配合火炮,加上重骑兵,可以横扫整个北方。当然有一个情况千万别出门打仗,下雨天和下雪天,会害死自己的。
  不过他也需要有所准备,他来到了玻璃工坊,叫来了管事韩靖,对他嘱咐道:“你带着人亲自去一趟铁监,和鲁大师商量一下如何指定标准的问题。另外,韩公廉来了铁监之后,让他来见本官。”
  “是大人!”
  韩靖如今已经算是李逵手下最为突出的管理人才,技术和管理都一样,只有被推广出去了,才能获得井喷式的发展。
第717章
是母机,不是母鸡
  韩公廉的到来,李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礼遇。
  甚至安排了规模不小的酒宴,兵统局有头有脸的官员都被他要求出席。
  这让蔡京的心里很吃味,他有种小红花被分走了的嫉妒。一个工匠头子,职官小吏而已,配得上李逵如此重视吗?
  只要李逵认为配得上,就肯定能配得上。
  但问题是韩公廉这家伙吧,太史局五官正的正八品小官,这辈子都没有升迁可能的倒霉蛋,竟然还敢将眼珠子飘到了头顶。这岂不是给李逵脸色看?这让蔡京心里更不爽了。
  “呔,卑微小吏安敢托大?”
  韩公廉落下了眼珠子,留下两行清泪,眯眼睛了,眼眶里都是泪水,他根本就看不到蔡京的反应,而是气地指着李逵边上的一根柱子怒道:“李大人,我好好的在太史局,为何要如此作贱本官,让某去铁监这破落之地?”
  “老韩,你指错地方了,本官在这里。”李逵也不知韩公廉是什么情况,一到兵统局就发脾气。要说大宋的官员,高官脾气大的当然也不少,但更多的是小官,官小的跟芝麻似的,脾气却大到满眼都是看不惯的人,甚至连皇帝都不看在眼里。
  像是韩公廉这样子承父业的太史官职,更是如此。说起来,韩公廉经艺上恐怕还真不怎么样。但是他在机械设计,算术,天文等方面的才学,绝对是大宋最顶尖的人才。可惜,如今的太史局式微,连太史令都被取消了,官职更是低的让人提不起劲来。
  正因为没有了升迁的希望,还一肚子的学问,导致了韩公廉这样的人牢骚比话多,脾气比牛大。
  要是那天看皇帝不爽了,就禀告皇帝:“臣夜观星象,太白冲撞紫微宫,陛下,你摊上大事了,上天动怒了。”
  皇帝肯定一脸懵逼,坚决道:“朕啥也没干呐。”
  “上天都预警了,陛下认命吧,下罪已诏,正是时候。晚了,有损天威。”
  最后,欺负不懂星象学的皇帝只能含泪,命令翰林院拟订诏书认错,皇帝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错哪儿了。当然,如果皇帝知道了真相,就该韩公廉倒霉了。可在星象学上,韩公廉才是权威,皇帝根本就不会有反驳的机会。别说皇帝,就算是满朝文武都来了质问,也能让他给挡回去。
  而且太史局的官员最招恨的一点就是,这帮人从来都是报忧不报喜,整天报告坏消息。难道天上的星宿就从来没有组个好兆头的图形,让皇帝高兴高兴?
  所以,太史局官员也许是皇宫中最不受皇帝待见的官员了。以前还有史官也是如此,史官也是子承父业的官职。经常按照自己的喜好记录皇帝的丑事,后来皇帝们大概发现,这样名声要遗臭万年。自己做的那点龌蹉事,都给朕记本本上了,这不是败坏朕真龙天子的天威吗?干脆,建立馆阁,不要史官了,从文官里招。
  导致后来编史的官员,都是新入官场的文官,而且都是官职不大的那种。就算是主持编写史书的官员,也是皇帝的亲信。
  韩公廉从太史局被调到了铁监,他太委屈了。按照他的脾气,不在铁监闹腾,已经很冶铁工坊的几千莽汉面子了。
  这确实不像话,韩公廉可是天文学家,观星才是他拿手好戏。如今太史局靠着自鸣钟的铸造,已经过上了好日子。而铁监……呸,到处都充斥着汗臭味,哪比得上他给皇宫看门来的清闲。
  说太史局是给皇宫看门的,一点也没错。
  太史局的官衙,就是皇宫正门德胜门边上。
  衙门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富贵的气息,吸一口都是甜的。哪里像是铁监的冶铁工坊,到处都是烟尘,呛人且不说,还脏。他的幞头巾一天下来,就乌漆麻黑的,在太史局,一个月换一次都没有这么脏。
  他在太史局看星星,拿这么多钱,去了铁监,还是拿这么多,却累死累活,他图个啥?
  尤其是太史局如今和少府还有自鸣钟的生意,虽说少府大部分是给宫中制作自鸣钟,但还有一部分卖出去。这分红,估计自己也没有了。官没升,活又苦又累,更重要的是收入少了,这让韩公廉心能顺才怪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0/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