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913

  紧随其后的河南府,也就是西京洛阳,90万贯。
  大名府,60万贯。
  应天府,50万贯。
  加上南下的一批货物,其他富庶州府的售卖,总数达到了惊人的820万贯。
  李逵点头认同了蔡京的账本,这和他得到的数据差不多。他开口问道:“给工坊工匠的房子准备好了没?”
  “都按照大人的吩咐,签死契的工匠,拥有匠师身份的可以获得一套在外城的小院。这些房子拿来的价值差不多在一千贯一套。下官托人买下了五百个小院,花费五十二万贯。可是大人,这样分下去,会不会出事?”
  “才几十万贯而已,又不是什么大钱。”李逵轻飘飘道。
  要是以前的蔡京,非蹦起来指着李逵的鼻子大骂,几十万贯?户部一下子也不见得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可是现在,经手过七百万贯财富的蔡京,已经彻底麻木了。要知道按照李逵当初答应他的条件,他可以分这七百万贯之中的一百多万贯。
  才几个月,就让他成为了百万富豪,蔡京想到这里,就眼巴巴的盯着李逵。
  李逵自然看出了蔡京的猴急心思,不就是钱吗?
  李逵在钱上,还从来没有亏欠过同伙。唉,不对,是合伙人。
  不过还有一笔钱可以挣,李逵对蔡京询问道:“琉璃技术售卖做的如何了?”
  “商会有不少人动心。但是价格上,恐怕总数不会超过百万贯。”蔡京略微可惜的舔着嘴唇,里里外外都是钱啊!
  李逵当即拍板道:“那么分红和奖励的基数就按照九百万贯算。元长,你自己先拿走一百三十五万贯。其他的造册之后,除去买房的花销,扣除之后,发奖金。官员和吏员的要区分出来,差距……五倍!吏员和工匠的也要区分出来,差距五倍。”
  “大人,下官怎么敢僭越,在大人之前分钱。”说话间,蔡京就摸出了几份承兑票,对李逵道:“这是二百万贯,是汇通钱庄的兑票,见票就能兑。”
  “多了!”
  李逵眼皮也没抬,这点钱虽然不少。但对于李逵来说,钱到了他这个程度,已经是数字,没有太大的意义。
  蔡京急忙解释道:“多出来的是下官孝敬大人的。”
  李逵见蔡京有表露心迹的意思,干脆就不客气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看到李逵收了钱,蔡京才松了一口气。他如今死心塌地的想在兵统局终老,谁要是让他去做什么户部尚书,他肯定跟人急。这不是毁老爷的钱途吗?
  李逵突然想起,之前蔡京说过端王赵佶的事。
  他回头问蔡京,端王到底还欠多少钱,都有几年功夫了,还没有还完?
  端王的欠债肯定是一笔糊涂账,当初李秉乾这位西夏王爷在西夏过不下去了,来大宋隐姓埋名投靠了端王。利用他在西夏的关系,帮端王敛财。之后,却坑了端王一笔十万贯左右的货款。
  赵佶又不是冤大头,怎么可能认?
  可是消息传出去之后,有人说他曲通西夏,为了平息猜疑,实在没办法,这才认了下来。可是端王也没有余钱,根本就还不起。
  不得已,只能一边靠着做生意,一边靠着朝廷的俸禄,才勉强还了一些。同时,还赖掉一点。
  如今,还有三四万贯的样子。
  李逵思量了会儿,问蔡京:“你说,端王的债务一下子还清了,府邸里还有王诜的琉璃盏,京城的人会怎么说?”
  “他穷地连去教坊都是混吃混喝,怎么可能有钱还债……”突然,蔡京愣住了,喃喃道:“局座,这不是说让外人以为端王和下官一起做了这场戏?”
  蔡京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李逵要一直陷害端王?
  可是想不明白,他也必须要想明白,要不然,他担心失去了李逵的信任。蔡京心中暗道:端王肯定是惹了局座。
  可是李逵却道:“元长,你可是我的左膀右臂。一旦世人都知你我是幕后主事之人,开封府敢惹本官的没几个,但是你就要分担所有的压力。端王虽然不堪造就,但毕竟是王爷,有他挡在前头,你也可安心些。”
  蔡京还能不明白吗?
  李逵要拉着端王赵佶下水,这个简单,给他一笔来历不明的钱,就端王的性格,有钱不花,还是赵佶吗?
  可谁都知道赵佶如今是个穷光蛋,必然引起众人怀疑。到时候,只要爆出王诜的琉璃盏在他手中,必然真相大白……
  然后蔡京笃定,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街头突然袭击的臭鸡蛋、烂菜叶之类的暗器,必有部分朝着赵佶而去,他就可以轻松多了。
第704章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端王从来不问自己家的钱从哪里来,只要能进入王府的钱库,就是他的。
  他也从来不会问昨夜侍寝的女人来自哪里,什么身份,只要好看就行。
  事实上,给端王赵佶送钱要比蔡京想象的更加容易。十万贯的金银送入了端王府之后,赵佶顿时有种活过来的通透。
  至于谁送的,重要吗?
  应该是个好心人。
  不过,在端王府府库充盈之后没几天,发生了一件让人生气的事。端王府出家贼了,家贼不偷金银,却偷了如今市价一百贯都卖不掉的两个琉璃盏。
  原本,端王也没当回事,仅仅报案了事。他更不担心琉璃盏暴露了他偷盗的行径,毕竟如今市面上的琉璃盏,仅仅开封府,上千个都恐怕不止。可让他没料到的是,就因为这次失窃,他摊上大事了。
  琉璃盏虽说不至于烂大街,但手里被套住的卖主一个个眼珠子都发绿,想要将手中的货脱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琉璃盏这玩意肯定有人在后头做庄家。
  买上几个赏玩的也就罢了,最多损失一两千贯。
  可真要是想着囤积起来,想要卖高价的,看着市面上一天比一天低的价格,恨不得将后面的庄家杀了才好。可后来情况急转直下,当有人发现,兵统局竟然名下有个玻璃工坊,做出的器皿就是琉璃盏的时候,顿时都傻眼了。
  李逵之所以不怕得罪这些权贵。主要是有本事,权势滔天的大人物,谁玩琉璃盏啊!
  至于没本事的窝囊废,得罪了又如何?爷们就是抢了你的钱,能奈我何?更何况,主持这一切的是蔡京。而蔡京发财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传地沸沸扬扬。
  人赃俱获的端王府奴仆被关押在开封府大牢里。
  有人还嘲笑端王赵佶家的奴仆一点眼力都没有,竟然还会偷家里的琉璃盏。难道端王府就没有一点值钱的珍宝吗?
  堂堂端王府怎么可能没有宝物。有,而且还不少,皇帝赵煦赏赐给弟弟赵佶的不少皇家器物,别说买家了,就算是债主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将这些发卖了,好让端王可以还债。
  这可是御赐之物,赵佶卖最多是向皇帝认个错,毕竟他们是兄弟。但是其他人别说买了,就是家里头有都不能有,只要被查出来私藏御赐之物,就是大罪。万一赵佶这个不要脸的转手将御赐之物抵债,背过身就去开封府告状,谁吃得消?
  再说琉璃盏。
  本来这不过是端王府内的一场闹剧,可是当赃物被开封府掌管库房的小吏看出了端倪之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赵佶私藏的琉璃盏,竟然和驸马都尉的琉璃盏是一炉烧造的。
  这不是李逵故意留下证据,而是最先的这批琉璃盏,因为配料,材料,甚至工艺的不完善,总有那这样那样的缺点。尤其是材料,颜色黄中带黑,颜色发沉,每一个坩埚出的玻璃材料都不一样,很容易分辨批次。和后来市面上流通的琉璃盏的材质截然不同。
  而且王诜家琉璃盏,也留在开封府。
  当初报案之后,王诜就将其中一个琉璃盏作为查案的证据,留在了开封府。后来……忘记拿回来了。
  再后来,王诜不要了。
  他丢不起这个人,如今琉璃盏只卖百十来贯一个,他还好意思为了一百来贯的破玩意,开鉴宝晚宴?
  小吏将端王府的琉璃盏贴上了纸条之后,准备入库,却发现边上还有个琉璃盏。上面的记录是驸马都尉王诜家的琉璃盏。
  对比材质之后,发现,因该是同一批的器皿。
  这个推断让他一路通报给了推官,推官报告了府尹。最后端王被开封府请去了。
  开封府府尹邹铎也不敢刁难赵佶,干脆他做了个东道,将王诜和赵佶一起请来,然后将双方的琉璃盏放在一起,他也不说话关起门来让两位自己看着办。
  反正肉拦在锅里,都是皇亲国戚,没有解不开的结。
  这下子,赵佶尴尬了。
  他这辈子第一次做贼,还是偷了亦师亦友的姑父,要是传出去,名声就更臭了。
  王诜也尴尬,他害了一把赵佶,但是不彻底,心里虚着呢?怕被赵佶看出了由头,干脆将面前的琉璃盏往前一推:“端王既然喜欢,就留着玩吧?”
  说完,驸马都尉起身就离开了开封府。
  而端王赵佶坐在官舍里,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良久站起来怒不可遏的将桌上的琉璃盏拿起来,猛然摔在地上,负气而去。
  按理说,这件事也该结束了。
  但端王赵佶和驸马都尉王诜,都是京城里出名的人物,他们关系决裂的小道消息,还是能引起不少人注意的。
  随后,被有心人琢磨出味道来,王驸马是冤大头,这是京城公认的事实,人品绝对可以保证。当年苏轼被陷害关押在乌台的时候,没有任何干系的王诜,却挺身而出,承认了他和苏轼是同党的身份。可惜,王诜不不过是外戚,朝堂上根本就没人听他的。不仅没有帮上忙,还把自己给陷进去了。
  就凭借这份过往,李逵也不能将王诜往死里害吧?
  所以,王诜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角色。加上王诜这些年挥霍了不少钱财,维护表面上驸马府的风光,已经颇为不易。至于让他欺负一下晚辈赵佶,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因为他知道,赵佶这厮不是什么好鸟。
  赵佶的人品早就在他欠钱不还的劣迹之下,不复存在。而这一摔,却摔出了一场官司。有人认定赵佶是和兵统局的蔡京一伙儿的,要不然,为何原本在王驸马手里琉璃盏才三千贯一个,被赵佶偷了两个之后,却一路疯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