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6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913

  他还不至于为了所谓的名气,说谎来糊弄他们。
  鲁大师这才释怀了一些,低头道:“还请大人示下!”
  李逵满意道:“好。”
  “咱们一步步来,先将石炭焦化完成了。第一步洗煤,郑大人,你可知道铁器坊的煤来自哪里,规格如何?”
  李逵转身问郑琦。
  这简单,大宋的石炭北方各地都有产出。比如说河东路的石炭,主要销售给当地并州等大城。而东京汴梁的石炭也从开封府,东京西路运来。
  郑琦不假思索道:“人杰,咱们的石炭主要来自禹州。禹州的煤烟少,且黑亮,价格差不多是一百五十文一石。咱们的石炭不用交税。差不多和市面上两百文的石炭差不多。”
  大宋的商业税很低,大部分商品只需要缴纳三十税一就能入城。
  但是石炭的税收一直很高,而且采用实物兑付的方式。一般都是十抽一,甚至五抽一。也就是一百斤的石炭,抽取十到二十斤的税收。
  李逵不再多问,而是拿起作为样品的石炭,开始说起来:“洗煤说起来简单,将碎小的煤渣洗去,用水冲洗,筛选即可。”
  “另外,就是耐火砖的问题。焦炭燃烧火力足,你们需要考虑用更好的耐火砖来代替原本的耐火砖。”
  有了李逵的指挥,工坊内的工匠也不疑惑,而是按照李逵的吩咐去做。建造用来炼焦的窑,然后将筛选出来的石炭堆放在一起。等待窑干燥之后,进行第一步的烧制过程。
  似乎一切都很顺利。
  第一批石炭炼焦的工作也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筹备完成。
  期间,工匠们还实验了不少耐火砖的制作。原先的耐火砖用的是粘土制作的耐火砖。工匠们琢磨之后,选择了其他的几种配方。效果最好的可能就是加入了煤粉的耐火砖。单这一切都在试验规程之中,有的顺利,有的失败。
  但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些进步的孤立,让工匠们渐渐将怀疑的心态板回来了一些。
  “大人,今日要点火了,小人想让大人主持。”
  好不容易等到要点火炼焦炭的这天,李逵被邀请到了工坊之内。
  一座排窑,坐落在工坊之内。
  这本来就是大宋铁监最大的几处工坊,占地颇光,丝毫不用担心地方不够。
  李逵将点燃的火把塞入了窑口之中,随后浓烟渐渐的从窑口之内冒出来,过了一会儿,红彤彤的火苗也从窑口冒了出来。
  浓烟顺着管道,进入了烟囱,然后滚滚浓烟朝着天空飘散开来。
  李逵看着冒黑烟的烟囱,微微皱眉。似乎这土窑的破坏力有点大,但这是大宋,环保这个问题也不是李逵需要去考虑的。
  他嘱咐了一阵鲁大师:“你们要分配好工匠,观察土窑的燃烧情况。同时要安排人记录下所有的操作过程,不断的改进更好的办法,将石炭焦化的加工过程做好。”
  “大人放心,我们都是按照您的吩咐去做。”
  李逵表示了适当的满意,不过他也没准备在土窑边上盯着,而是查看了铁监的工坊一会儿,就招了个由头离开了。等出了焦炭他才会赶来。
  最近,郑琦几乎天天都要往来于皇城的都事堂,向章惇禀告工坊的进度。
  想起来也有些冤,他堂堂的四品铁监,竟然成了跑腿的小厮。可是章相盯着的事,他不敢糊弄。
  “相爷,这是这几天李待制在铁监的公务记录。请您过目。”
  身为临时相府探子,郑琦做的很不到位。比如说,他没有记录工匠们对李逵的态度转变,也没有记录李逵让铁监发了两次赏赐,主要是工匠提出了建议,让李逵获得了启发。从而改良了土窑。
  当然,郑琦是读书人出身,虽身为铁监,不得不和工匠们接触多了。
  但本质上,还是不怎么待见工匠。尤其是铁器工坊的工匠,因为整日一身臭汗,还有一身灰,这让铁监大人觉得很不体面。
  章惇看完了之后,问:“还有什么?”
  “相爷,下官只是疑惑。李待制从来没有制作铁器的经历,为何对铁器坊如此熟悉?尤其是他拿出来的技艺,更是我铁器坊都没有的技艺。不会是李待制将家中的秘技献了出来?”郑琦这几天一直被李逵的‘铁匠的儿子’给困扰,还真的以为李逵是将家族的技艺给拿出来了。
  按照大宋朝廷的制度,贡献技艺,可以获得钱财上的补偿,如果对帝国好处很大,会授予不重要的散官。
  这并不是郑琦故意要买好太师府,而是李逵表现出来的镇定和从容,加上指挥若定的气度,让他不得不觉得可疑。
  难道真的是家传之秘?
  章惇冷哼道:“笑话,李逵是进士及第的身份,之前老夫记得他好像是猎户。什么时候和铁匠有关系了?再说了,他之前制出了雪花盐,难不成他家以前是私盐贩子?而且他还在延安府炼制了煤油,总不至于他家还是油贩子吧?”
  不过,章惇也好奇,李逵藏着掖着的本事不小,难不成还真有隐情?
  等郑琦离开了,找来相府的亲信去打听,李逵的家传。
  所谓家传就是传家的手艺。
  傍晚,打听的奴仆回到了相府,带来了一个让章惇目瞪口呆的消息:“相爷,小人打听清楚了,李逵先祖是因为躲避战乱,而躲入沂州山林的前朝神策军。只不过,后来族人相继离开大山,到了李逵祖父这一代,山里日子日益艰难,这才更多的人去狩猎。至于李逵的家中,他爹还真的是铁匠。”
  “铁匠?”
  章惇有点懵了,还真的是家传的手艺。
  但铁匠是铁匠,打铁的手艺,什么时候铁匠会冶铁了?
  这看似像一个行当,但绝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当。
  章惇拿起张琦带来的几块焦炭,还真如李逵当初说过的那样,上面布满了空洞。而且入手很轻,比起石炭来说,应该轻便了一半以上。而且入手,也不会太脏,反而敲击起来有亢亢的金石之音。
  这让章惇更好奇了,难道李逵说的是真的?
  能够规模化生产大宋急需的钢?
  别说钢了,就算是精铁,李逵也将功不可没。
  大宋因为材料的问题,国内的铁器一直很脆,质量很差。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所谓,但是对军队来说就要命了。
  军队应为需要大量装备武器,不得不将武器做的无比沉重。甚至要比唐朝时期的武器更重,却质量反而下降了很多。
  当然,唯一的好处就是价格便宜,大宋的武器可以随意列装百万大军。这才是大宋明知道如今的冶铁的方式不好,却还是硬着头皮继续使用这等办法的原因。
  要是有更好的替代办法,大宋的武器和军力将迅速提高。
  尤其是一些铠甲的造价,成本会直线下降。
  比如说鱼鳞甲,甲片比指甲盖大一些,如果这样的铁片如同朴刀用铁一样发脆,容易断裂。那么铠甲还谈什么防护作用?
  而且铠甲还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厚度,毕竟人的负重也有极限的。
  如今鱼鳞甲的造价数百贯一件,这让重步兵这种大宋禁军之中最为精锐的步兵数量也无法普及。
  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宋的禁军的战力将上升不少。
  章惇于是上心了,为了不让人引起不必要的慌乱,他决定在开炉之后就动身去瞧一瞧铁器工坊的处铁效果。
  这日,章惇没有前呼后拥的带人,而是带着府中的虞候,化妆成普通客商的样子,去了铁器工坊。
  来到工坊的时候,派人去叫来了郑琦,后者匆匆赶来,刚要行礼,就被章惇制止道:“老夫是微服,就是来看看。”
  “老……先生里边请。”
  “李逵人呢?”
  “李待制随后就来,还在路上。”
  “情况怎么样?”
  “这个……”
  炼焦已经成功了,但是炼钢,太高端了,郑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章惇也不在意,径直朝着小高炉而去。临近了,却感觉热浪滚滚而来,脸颊上仿佛被刺痛一样,麻酥酥的,时间一长,让人受不了。章惇看着边上的工匠头子,颇有威望,像是个主事之人。于是走过去问:“老汉,你说这炉的铁能成吗?”
  “能,肯定能?”
  说话的是工坊最为威信的鲁大师。
  他斩钉截铁的回答,勾起了章惇的好奇:“有何依据?”
  鲁大师撇了一眼章惇,发现是商人打扮,顿时没好气道:“你是不是傻啊,看看这火焰,蓝中带白,可见温度之高?你来购铁,难道不知其冲奥义,连做生意都如此外行,你还能成啥事?”
  说话间,鲁大师将手挡在眉骨下,从而阻挡部分扑面而来的炙热,满是激动的盯着出火口的一个小孔喷出的火焰,这火焰让他如此的痴迷,至于根本就没有发现,他用一句话就让当朝宰相给记住了他。
第653章
精铁?
  身为一帮耿直到说话都带刺的老大,铁监郑琦很绝望。
  章相小肚鸡肠的人,能放过他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