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913

  
车上的女人气地双眼冒火,可是看到李逵背上的长刀,还有脖子上挂着的包裹,气都能下去一半。这家伙傻的冒失,还长了一张不饶人的嘴:“说你傻也不要不承认,你牵着的马背上空着,难道就不能挂刀和匣子吗?”
  
李逵心说:路上这么多人,你和我过不去做什么?
  
有本事逮着官府的车马喷啊!
  
再说了,马还没有刀值钱呢?万一在马背上颠下来丢了,他哭都没地哭去。匣子是因为下马的时候忘记挂马背上了,反正也不沉。
  
和女人吵架,赢了丢分,输了,更丢脸。
  
“红叶,慎言。”车厢内传来一个中性的声音,有点尖,带着些磁性的嗓音,听着蛮慈祥的样子。
  
李逵随口就说道:“没错,大娘,还是管好你家的侍女吧?”
  
可是让他纳闷的是,车厢内传来的一声冷哼。李逵心说,古怪的一家人,爷们不伺候了。
  
李逵迈开大步跑起来,一人一马越过的慢腾腾的马车。跑出老远,才回头喊一句:“嫁不出去的男人婆!”
  
气地车上叫红叶的女子迎着风想要破口大骂,又担心车上的主人恼怒。
  
临近城门,李逵这才松了一口气,爬上了马背,慢悠悠的信马由缰地看着像是个老手一样靠近城门。桑红叶驾车慢慢靠近,看着李逵的样子,讽刺道:“你背着马跑更快!”
  
李逵仰起头,不搭理人。
  
临近车门,行人可以免查但是马匹和车辆都需要税丁的检查,红叶对车内的人轻声道:“阿翁,我们用令牌吧?”
  
“没有报备出来,已经是冒犯了规矩,不能一错再错视规矩而不见,下车接受检查。”红叶撇嘴无奈,只好跳下车,牵着马靠近城门等待检查。而车上的主人也下车了,高个,魁梧,脸色很白,还留着浓密的胡髭,这一幕让李逵尴尬了起来,刚才好像自己叫他——大娘。
  
这应该算是人身攻击吧?
  
大家都在排队,李逵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起来,躬身对男子道:“那个啥,大叔,刚才冒犯了。小子听错了。”
  
男子没想到李逵会认错,眼前蛮横的半大小子,肤色有点黑,恐怕是个闲不住的主。背着的长刀是古物,别看外装简朴,但价值多半不菲。尤其是身后跟着的一匹马,虽是杂色的老马,但无疑出自军中。就过眼的功夫,男子对李逵有所了解。
  
啪啪啪,下了三个结论。
  
将门子弟。
  
地头蛇。
  
混不吝的小子,但还有救。
  
既然李逵识礼,男子也脸色稍霁,颔首道:“不碍事,老夫童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
  
“你是童贯!”
  
李逵闻听之下差点跳起来,他怎么能想得到,在临沂城会遇到童贯?
  
童贯脸色微变,他出宫是秘密出宫,没多少人知道,被李逵这么一喊,吓了一激灵,还以为李逵被有用心接近他,摆出一个防备的架势出来。可他随即又释然了,看着入城检查的税丁,还有周围人挤人的行人,觉得李逵没有不良动机。如果真是对头,肯定少不了打打杀杀,而在城门口,场地逼仄,人多眼杂,怎么可能会在这个地方选择伏击他?
  
不过童贯也觉得不解,他近十年来没有离开过皇宫一步,应该在外头没人认识他啊!好奇之下,盯着李奎问道:“你认识老夫?”
  
“不认识!”李逵回的太爽利,差点把童贯的老腰都给闪了。
第088章
宫中来人
  不认识,你胡乱接个什么茬?
  
童贯气地又是冷哼一声,有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愤恨和无奈。没办法宫里的后台倒了,十年了愣是没有缓和过来的希望。但并不意味着童贯是个没脾气的人,他也有自己的尊严,尤其是对待小人物的时候。
  
太监。
  
长胡子的太监。
  
长胡子的祸害大太监。
  
没错,他就是童贯,历史上那个童贯,还在走霉运的童贯。
  
童贯的倒霉要从十多年前说起,他是总管李宪的门徒出身,在李宪最宠幸的时期,这位已经脱离了一个太监该有的权势,影响力直接到达了朝堂之上。他在李宪门下的才能是最突出的,也是最被看重的人才。那时候的童贯眼高于顶,什么茶监、盐监、铁监油水丰厚的都监都不在他的眼里。他想要继承李宪在西军的地位,收复西夏,成就一番伟业。
  
童贯的理想很高大,一个太监,竟然想要当一方战区的统帅。还整天想着灭西夏,扩疆千里。
  
但有李宪在前,他有这种想法一点问题都没有。
  
很不幸的是,李宪倒了。
  
靠山一倒,他就傻眼。有道是墙倒众人推,李宪这根柱子倒下之后,连累的不仅仅是他周围的人,还有被归为李宪党徒的众多人。尤其是李宪是宦官,他的党徒要么是军中的将门,要么是宫中的宦官,在文官眼里都是死不足惜的货色。
  
为了活命,童贯果断回到了皇宫,从最底层的小黄门做起,那时候他已经三十岁了,蛰伏近十年,才免于横死。
  
可这一耽搁,就是十年。
  
人到中年百事哀,童贯一想到自己都不惑之年了,还是个内黄门,就夜不能寐,什么时候能够一展心中的抱负?直到刘氏在宫中被官家宠幸之后,他才看到了机会。但当时的情况下,这还不算是机会,他需要等,等一个能破局的人出现。当时的刘氏,在宫中不过是个孤家寡人,她连自保都很难。要不是官家护着她,恐怕在宫中一天也活不下去。
  
宫廷,永远是最凶险的地方,任何闪失都会让人平白丢掉性命。
  
刘氏的身份和所有同她一起进宫的女官都一样,都是太皇太后给孙子选儿媳妇中的备选,家世也差不多,四五品官员家的嫡女,基本上都是将门出身。
  
等到孟氏被太皇太后确定为皇后人选之后,刘氏一点机会都没有了。按理说,他应该去巴结孟氏。但童贯并没有这么做,一方面孟氏在女官之中崛起之后,不缺巴结的人;另外,他不看好孟氏,因为官家对孟氏不满意。他还需要继续等,因为他知道宫中能够笑到最后的只能是一个人,官家。不过如今的官家可没有什么权势,他还在太后和太皇太后的管制之下。可是当他亲政之后呢?
  
机会总是能等到。
  
最多……再蹉跎几年吧!
  
但是最近宫中的冯大总管的一些举动让他对刘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向不问宫中琐事的冯世才,将身边经常使唤的一个小黄门拨到了刘氏身边使唤,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冯世才要保刘氏。不管是真是假,只要冯大总管不出面解释,那么就是真的。宫廷就是这样,真真假假,可能永远听不到一句真话,都需要自己去揣摩。对冯世才来说,两万贯,只值给一个身边的小黄门在刘氏跟前跑腿。这点钱,还不足以让他亲自出面。
  
对童贯来说,这是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毅然决然的投入了刘氏门下。同时充当刘氏和宫外之间的联系人。童贯不缺手段,也不缺阅历,他缺少的是机会。投靠刘氏之后,立刻就成了刘氏身边的智囊。要知道,刘氏身边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童贯的出现,宛如她的救星。
  
这趟他来沂州,更多的是想结识一下刘葆晟,毕竟官家很可能会在几年之后抬举刘氏,最少也是一个宠妃的位子,刘葆晟这个国丈虽无法名副其实,但也差不了多少了。再说了,大宋的官家废后又不是没做过,谁都不知道未来如何。
  
紧赶慢赶,好不容易来到了沂州。
  
却遇上了李逵。
  
童贯对李逵的印象很坏,有种突然跳出来给他添堵的熊孩子,在他面前打死都不地眨眼帮忙说句话的那种。
  
可他又很矛盾的认为,李逵不算是坏人。在宫中待久了,一个人能好成什么样,童贯不知道,但能坏成什么样,童贯多少有点底的。
  
很快,轮到盘查李逵,军马,战刀,半大小子,一看就是练家子,种种迹象表明,李逵不好惹,很可能是哪家的公子哥过年,回来抖威风来了。
  
“小郎君,入城吧!”
  
“不检查了吗?”
  
“小郎君说笑了,你可没货物,不用检查。”
  
税丁讨好的笑着,李逵呵呵一乐,丢下一颗银豆子,道:“给兄弟们打两斤酒,御寒。”
  
李逵的这一举动坐实了税丁对他的猜测,点头哈腰的讨好道:“谢小郎君赏赐。”
  
就在靠近的一瞬间,李逵偷偷对税丁道:“看着后面那一男一女没有,外乡人,一看就是肥羊,车上的货物不说价值连城,也是这个数。”
  
李逵随意比划了一个手势,大摇大摆的入城。童贯不待见他,他还不待见童贯呢?就凭童贯对他不假辞色的样子,假惺惺的不生气,暗地里怀恨在心,他能轻饶了这死太监?
  
再说了,他可不认为童贯和他有联系,这辈子都不会有可能。
  
李逵入城之后立刻被大宋的城市给吸引住了,临沂可不是沂水县,城市规模大了好多倍。街道干净不说,往来行人川流不息,长街上华灯璀璨,浓厚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
  
随意买了一套看着还算素的新衣,李逵在街上找了一家客栈。
  
丢下钱,就吩咐店小二准备热水。
  
今晚是不太合适去刘府了,只能明日赶早。
  
让他没想到的是,童贯在城门口被折腾了很久,才进入城内,投店之后跟他一起来的少女桑红叶立刻指着马棚里悠哉悠哉吃着草料的老马道:“阿翁,你看这像不像那黑小子的马?”
  
童贯定睛一瞧,可不就是那匹看着贱兮兮的杂色马。
  
桑红叶兴奋道:“非要给那黑小子一点颜色看看,让他胡乱得罪人。”他们在城门口被盘查了很久,最后童贯忍痛给了两贯酒钱的贿赂,才得以脱身。
  
不过,李逵骑来的这匹马却没有将童贯等人当成对头,反而大眼珠子瞅着一匹从车上卸下来套绳的枣红小母马,偌大的马眼里泛着桃花。只见它哈着热气,热情的打着招呼。希律律——,啼啼。似乎在喊:“来啦,老妹,瞅瞅哥哥的伙食,麦麸拌炒豆子,老香了,一起吃点?”
  
吃喝是次要的,关键是它热情的有点不怀好意。
  
童贯也生气,他多半猜到了李逵之前凑在税丁的耳朵跟前说了什么。可他是办大事的人,怎么可能会被一时的不快蒙蔽双眼?
  
他沉声道:“别多事,办事正事要紧。我出去一趟,你在客栈别乱走,记住不要找那小子的麻烦,免得暴露了身份。”
  
他嘱咐了两句桑红叶不要在客栈里闹事,这里不是汴梁,不会有人对宦官有多少敬畏。正所谓天高皇帝远,地方官一个个胆子大了去了,尤其是文官听说宦官去武将的宅邸,掘地三尺也不会放过。
  
临沂城,刘府。
  
淮阳军都虞候就是临沂人,自从在军中被两个上司排挤之后,就常驻临沂城。反正大宋的武将不在军营的多了去了。有些指挥使甚至经常住在京城,也没人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