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913

  童贯急忙解释道:“郝兄误会了,我是听陛下的说过,似乎有意调程将军来京。他要是离开了西北,这支军队岂不是无主之军了吗?”
  他想的挺好,等程知节离开,自己上赶着接手,然后西北第一强军就在自己的麾下。实现当年李宪大总管的权威就算是走出了一大步。
  可惜,郝随根本就不看好童贯,告诫道:“这支军队是陛下的心肝宝贝,是陛下亲政以来组建的唯一一支禁军,而且从无败绩。你要是带着这支军队败了一次,陛下可要恼了。再说了,即便程将军离开了飞廉军,但你也没机会。这支军队其实程将军都管不住,只有李逵能管。要不然,你以为偌大的战功是哪里来的?”
  “李逵不是延安府通判吗?”
  “谁说通判就不能带兵打仗的?之前的吕惠卿管不住他,即便是苏相在延安府的时候也管不住他,他能谁都不告诉,押着被他抓到的李秉乾就去了西夏。苏相当时在府衙都骂娘了!”
  “不会吧?”童贯傻眼了,苏辙会骂人,这位在文坛也是名宿级别的大佬,怎么可能骂娘?但李逵这家伙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郝随接着道:“飞廉以前不强,但是金明寨一役,李逵率领五千步卒,两千骑兵大败西夏五万大军,你以为经过这一战之后,飞廉军上下还能认谁?”
  童贯古怪道:“可小弟听说此战是程将军指挥的啊!”
  程知节是在,可是他掉链子了,这能怪谁?
  而且,李逵是文官,真要是把武将的功劳给抢了,那岂不是驴子不是驴子,马不是马,文武两边都要得罪,两边都要怪他出风头?干脆李逵也没要这份战功,就要了文官监军的功劳。
  反倒是李逵在西夏无所谓,随便他怎么玩。
  毕竟李逵在西夏的时候,是拿着西夏人杀西夏人,大宋谁都指望着李逵多祸害些党项人。
  童贯沉默了,他发现自己好像心急了,去西北并没有自己发挥的机会。留下个秦凤路,当家人是蔡京,也不好惹。而且,在京城的时候,童贯就是知道蔡京的脾气,是个说一不二的主,他去了,只能被蔡京束之高阁。难道自己的精忠报国的信仰之火就此要熄灭了吗?
  童贯是真急了,眼瞅着西北的隐患要被一群文官瓜分完功劳,要是自己连一口汤都喝不上,这得多让人颓丧?
  郝随偷偷瞄了几眼童贯,他吃不准童贯的心思,看到此时童贯脸上流露出的落寞和沮丧,他这才相信童贯之前说的话是真心话。他们都是宦官,官宦怎么可能轻易相信宦官说的话?
  可郝随也犯难了,要不要帮他?
  也许秦凤路是个机会。
  蔡京的黑料自己就有,还不少,可童贯抖露出去,和他抖露出去有什么两样?蔡京在秦凤路做的事,也只有他这个西北情报头子能知道,即便最后扳倒蔡京的是童贯,但谁都知道是他郝随提供的黑料。可不帮忙,万一童贯死赖在京城,岂不是自己还得去西北?
  心中权衡之后,郝随决定为了能留在京城,他决定冒险。故意拖长音,显得自己好像很为难的样子道:“对付蔡京倒是容易,可是他胞弟是右执政,我要是帮你,就是害你呀!”
  对付蔡京才有饶不去的一个人,尚书右仆射蔡卞。
  “害我?”童贯也是在宦官堆里一路趟过来的很角色,很快就想透了郝随的打算,咬牙道:“还请郝兄一定要仗义出手。”
  既然去不了鄜延路,秦凤路的话,也能考虑。童贯毕竟在皇帝身边,他能感觉到皇帝赵煦有心对付青塘吐蕃控制的河湟之地。但一年内恐怕无法出兵作战,毕竟西军这两年一直在打仗,将帅疲惫肯定少不了。物资也要提前准备,细细琢磨一番,这倒是个机会。
  “晚些我让府里的人将东西送到你府上。”
  “不,我和你一起去!”
  童贯是个果断的人,已经决定的事,绝对不拖延,免得夜长梦多。更何况,让手下人送这么重要的材料太不安全了,他当即决定自己去拿。
  “好吧!”
  郝随无奈决定。
  当童贯在郝随的书房之中拿到了蔡京扣押军马牟利的证据之后,感谢道:“全赖郝兄帮忙。”
  这时候,郝随倒是不好意思了,对付蔡京的代价不小:“童老弟,你要想好蔡卞可是尚书右仆射。六部掌其三。真要是惹怒了他,恐怕你在西北也不安稳。”
  “好在他不管户部,只要我带着钱去,没道理收买不了人。”童贯自信道。
  蔡卞确实是个威胁,但不同于蔡京,蔡卞的节操还在。如果明知道蔡京中饱私囊的话,肯定不会出手对童贯下手。甚至还会因为兄长的过错,而向皇帝请辞,甭管是否真心,姿态肯定会有。
  临走之际,郝随有点不忍心,干脆送童贯一份好礼:“童老弟,你既心意已决,那么为兄就送童老弟一份礼。去了西北之前,恳请将高俅手下的三千兵马控制在手中。这支军队也是李逵训练的,不少校尉都参加过金明寨之战,至少不会拖累贤弟。”
  “多谢兄长厚赐,他日小弟必有重谢。”
  说完,童贯匆匆离开,要对付个龙图阁学士,真不是简单的事。童贯也需要谋划,需要找靠得住人的御史。
  几天后,御史黄安上书秦凤路蔡京挪用战马谋私,皇帝倒是很平静,只是让有司核查。但是章惇为首的变法派却怒了,他们以为是苏辙指使人干的。
  可苏辙,根本就不知道蔡京的罪证,接连好几天在琢磨他的仇人,数遍仇人,都找不出谁在害他。
  他说什么也想不到,竟然是两个宦官下的手。
  这主要是郝随回京之后,竟然办起了火油铺子,找店铺,雇伙计,活脱不像是个宦官该有的样子。他也乐得被人忽视,只是偷偷去见了冯世宁。这位可是宫中宦官界的传奇,送走过四个皇帝,如今是第五个。就连当年的神宗皇帝想出宫,却被他拦住,死活不让。皇帝的面子都敢不给,完全是靠着年纪活成了传奇。
  这日,门人禀告他:“老爷,有位姓李的书生求见。”
  “姓李的书生?不见。”郝随说完,他如今忙着火油生意,却没有太好打开名气的办法,心里烦着呢。不过,随即又变了心意,要是自己得罪不起的府邸来的门人,吃了闭门羹,岂不是糟糕,忙问:“哪家的府邸来的?”
  “是李逵李老爷府上的书生。”
  “还不快请!”
  李邦彦陪着十二分的小心,来到了郝随的面前,躬身道:“见过郝公。”
  郝随摆手道:“子美,你怎么来了?”
  李邦彦苦笑,他自从没有跟着李逵去西夏之后,就被派到了京城,然后被李逵忘记了……
第574章
书生的奋斗
  要说舒服,还是在京城。
  李邦彦对在京城的生活其实挺满意,之所以他认为被李逵忘记了,是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拿到月俸了。
  他家里虽是工匠,但是做首饰的匠人,收入不错,能负担他的一般学业。说起来,也算是殷实人家的孩子,在河东的时候,他手上不缺钱。还有一手银匠手艺,加上手巧,即便没钱了,也能靠着手艺吃饭。可是来到京城之后就不一样了,京城的开销太大,加上他喜欢结交朋友,一般的他还看不上,非太学生不可。而他家祖传的手艺彻底被他抛弃了,不是他嫌弃家里身份,而是他怕平日里称兄道弟的太学生,转眼去其家给他们的妹妹打出嫁的首饰,这多尴尬?
  而且,开封府的工匠水平个高。他能在河东混的开的手艺,在开封府就不见得有人会买账了。
  干脆,就以李逵幕僚的身份结交太学士子。
  太学的士子看到他顶着个绍圣科李探花幕僚的名头,也没有太嫌弃他。有酒宴文会的时候,也有三五人邀请。
  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他总不能在一帮眼高于顶的太学生面前整日混吃混喝吧?
  不仅不能这样,他还得豪爽。可兜里没钱,他怎么豪爽的起来。在京城住了几个月,之前手上的积蓄耗尽,却迟迟不见发钱,可愁死他了。这也是他认为被李逵遗忘的原因。
  人最可悲的不是倒霉,而是被金主忘记了。李邦彦想到这种可能,急地五内俱焚。
  唯独吃穿上他倒是无忧,李逵家的伙食太好了,他吃少了,还落埋汰。顿顿大鱼大肉,根本就不像是李逵当书史,反而让他有种老李家养死士的感觉。要不是李家人也这么吃,他早就为自己的小命担忧了。
  不过李家人虽管他吃住,但是月俸却迟迟不见发。
  前两天,他实在忍不住,去找了李庆问月俸的事。
  世家子弟,肯定是每个月都有月俸。要么月初发,要么就是月初和月中分两次,多少也不能比旁家的差了。看气势,看脾气,李庆完全是个世家子弟的样子,还是那种学坏了的子弟。可当他问到月俸,李庆乐呵呵的摸着脑袋道:“京城到处都是钱,要什么月俸,爷们几个自打进京就跟三叔公说了,以后在京城不要月俸了。”
  李庆是个热心人,在院子里吆喝了一阵,呼啦啦跑出来几个族兄弟,李庆斜着看向他最近的小子,问:“十三,今儿什么日子。”
  “今儿?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不过节,过年还早着呢?”
  李庆瞪眼恶狠狠地对比他小的半大小子道:“哥哥以为今天可以过节,去拿皇历来了,找个由头。”
  “宜婚丧嫁娶,宜搬家……”
  “怎么就没说发财?”
  李邦彦越听越害怕,他总觉得要出事。再说了,皇历上这么可能有宜发财的批语。
  然后老李家浩浩荡荡出去三十多人,一人一个箩筐跟着李庆,李庆在前头走着一边走一边打招呼:“七婶,有人来闹事没有?”
  七婶虽说是个女流,却也敢叉着腰豪气道:“有庆哥儿再,谁敢闹事!”说完灰溜溜地摊子底下摸出几吊钱,巴结道:“庆哥儿,可别嫌少。”
  李庆也不嫌弃,笑眯眯地开口:“多少是个意思。”
  才走了半条街,大半的箩筐都放满了铜钱。
  李邦彦终于明白李庆为什么说京城到处都是钱,就他们这个收法,哪里还需要月俸。而他跟着李庆,无形之中变成帮凶。这可是劣迹啊!李庆几个无所谓,看他们的样子,也不可能混迹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
  可李邦彦不行啊!
  他可是为给自己捞功名而来的,浑浑噩噩之间,他竟然被李庆拉进了小悦楼,这是家在保康门附近还有点名气的酒楼。掌柜慵懒的趴在柜台后面,听到李庆咋咋呼呼的叫嚷,立刻精神了起来,匆忙迎出,还将一锭银子放在了李庆的手中。李庆咧嘴有点不满,掌柜的无奈苦笑道:“庆哥儿,今日没有准备,只有这锭银子,等下半月你来,一定补上。”
  “行吧!”
  李庆不仅拿钱,还带着人上楼胡吃海喝了一顿好酒好菜,拉着李邦彦到窗口,指着保康门周围道:“这一片,那片,还有那里,都是爷们的生意。你要是短了钱,都可以去拿!对了,晌午过后船帮的那帮子泥腿子不开眼,爷们要去教训他们一顿,李兄弟到时候一起去,把他们的老巢给端了。”
  咕咚。
  李邦彦艰难的吞了口口水,双眼发直的看着窗外的景色,良久才回过神来,扭头对李庆问道:“你们这么做,就不怕李大人知道之后生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