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913

  而且任孟带溃兵退守宥州之后,很快就全城戒严,却没有宋军一路尾随打到宥州城下的迹象。
  种种情况说明,李云恐怕损失并不比嘉宁军司的主力少多少。想到此处,李逵就恨得牙痒痒,咒骂道:“李云这个废物!”
  李云废物吗?
  恐怕真不算。
  至少有人觉得李云很强,李秉乾就带着更精准的消息回到住处,然后匆匆来找李逵,发现李逵的状态不太对劲,还有李逵一众手下都在,动不动就说上一两句‘废物’,‘怂包’之类的之眼,让这位西夏王爷很费解,这是在骂谁啊?
  不会趁着他不在,偷偷骂他吧?
  这也太缺德了!
  李秉乾扭头就问站在身侧的费听多罗:“他们这是怎么了?”
  “都小半天了,似乎在骂一个宋将的名字,叫他废物。王爷,城主府的消息打听到了吗?为何明明是任将军败退,可看宋人的样子,仿佛打了败仗一样愤怒?”费听多罗好奇道。
  李秉乾唏嘘道:“三千对三千,骑兵野战,任孟将军输了。至少一半嘉宁军司的正兵折损在了龙州。听说宋军骁勇异常,开战就不留后手的猛攻。按理说,这战绩能打成这样,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怎么还不满足?不行,我得去问问。”
  “李逵,你知道消息了?”
  “你们几个先出去,最近几日,不准饮酒,最好不要出宅院。”
  李逵嘱咐了几句,尤其是鲁达,被李逵盯着,感觉自己被针对了,明明自己很牢靠的一个人,仿佛被贴上了不靠谱的标签,这让他非常委屈。哭丧着脸从院子里走出去,尤其是他昨晚把藏在房里的酒都喝了,今日没酒,这可怎么过?
  “李逵,不得不说,你们宋国还是有些将才可用。嘉宁军司的精锐被击败,还有夏州的援军也被打败,此战已经足够震慑朝堂。我们的机会来了。”李秉乾说完,眸子中透着闪烁的贼光,他觉得这下子,梁家人恐怕要难受了。
  尤其是梁太后,她垂帘听政之下,西夏失去了一座重要的边塞城池。
  这对于一向手腕强硬的梁太后来说,犹如被人抽了个响亮的耳光,让李秉乾忍不住想要窃笑几声,来抒发内心的畅快。
  “原以为可以一举歼灭嘉佑军司的主力,然后拿下洪州,兵进宥州。这样一来,对于整个西夏来说,局面就是真个横山防线的崩溃,西夏不得不被动发动一场大战,重新占领原本的城池。你应该知道,这个季节战马还在育肥,要是战争拖到了冬天,西夏的骑兵在明年将彻底掉一个档次。而且战争动员也需要时间,战马需要专场也需要时间,如此折腾,至少一个月就过去了。”
  李逵恶狠狠道:“没想到竟然让嘉宁军司的主力脱逃,这仗就打成了四不像。”
  “不至于吧?已经很好了,夏州的援军也大败而归。加上如今躲在宥州的嘉宁军司精锐,这足以让梁家人脸面无光。只要他们再败一两次,在西夏国内必然无法弹压部族的不满,我等机会就来了。”李秉乾的愿望就是李氏重新掌握西夏的命脉,而不是让梁家鸠占鹊巢。
  李逵却冷笑道:“夏州?夏州不是属于嘉宁军司管辖吗?夏州可没有多少精锐正兵,我估计去龙州的都是些乌合之众。只有一口气吃掉了嘉宁军司的所有正兵,将战争推向嘉宁军司的府邸,这才是对梁家独霸朝堂的一个巨大的打击。逼迫梁家不得不动员西夏,筹备数十万大军和宋军开战。”
  “可如今的情况,嘉宁军司的精锐尚存,农兵,仆从兵更是没有损失,嘉宁军司任然可以针对龙州发动规模更大的进攻。可要是嘉宁军司主力被歼灭,那么就完全不一样了。梁家必须派遣家中重要成员,来宥州主持作战。如今的梁家,退可守,进可攻。如果任孟不是梁家的人,甚至将不利的局面仍到嘉宁军司的头上,等到事情不可收拾,再渔翁得利。”
  “就算是任孟追随梁家,梁家也能将所有的罪责让任孟一个人背负。这才是我最为担心的结果。”
  李逵分析的头头是道,当然,有些问题不重要。唯独梁氏,尤其是梁太后会选择什么态度,才是他最关心的地方:“只要梁氏不动,你一点机会都没有。”
  事实恰恰如此,李秉乾凝重的点头,他果然把事想简单了。长期脱离朝堂,已经没有了执政者的眼光和手腕,让他忽略了执政者可以动手的办法。尤其经常做商人,李秉乾的身上还沾染了一些商人对利的追逐渴望,稍微得到点便宜,就喜形于色,很不符合当权者的稳重和内敛。
  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李秉乾也没有了退路,不甘心功亏一篑,发狠道:“难道仁多部落的反叛也不是机会?”
  “仁多部落几万人,他们想要等到合适的机会归宋,只能是在西夏和大宋大战一场,且大败的时候,才有机会离开西夏。要不然,你以为沿路的党项部落会答应?而大战打不起来,就算是仁多保忠心中焦虑,也不会将部落几万人的性命,就凭借仁多彦带去的消息而下决断,风险太大了,他根本无法承担失败带来的后果。”李逵说到这里,嘴角露出轻蔑的笑意:“仁多保忠投宋,是来大宋当土皇帝的,可不是替大宋来卖命的。他舍不得用部落的未来,去换取大宋的信任。”
  “你们宋国就能忍受他如此算计?”李秉乾不解道:“仁多保忠既然不想替大宋效忠,自然不肯接受部落任何损失。一个无用的部落投靠而而已,却要耗费大量的财富和给予封地,岂不是最后人财两空?”
  李逵苦笑道:“大宋没得选。”
  仁多保忠的归宋,政治意义比军队和人口更加重要。这才是大宋无法选择的原因,甚至朝堂上恐怕会忍受仁多保忠的敲诈,也在所不惜。
  这才是本质。
  仁多保忠想要卖命,给梁氏不好吗?
  他在西夏本来就有高官厚禄,要不是部落因为连年征战,实力下降的厉害,他也不会想到要投靠大宋。而之前李逵俘虏了仁多彦,对仁多保忠来说无疑是个机会,一个和大宋接触的机会。
  机会如此渺茫,李秉乾不由泄气起来:“为何要如此麻烦?”
  “这还是简单的,其中的变数可不少。只有对外大战失败,损失惨重,对内部落怨声载道,且君臣离心离德,你才有机会。除此之外,你要人没人,要财没财,凭什么让你窃取大位?”李逵倒是不想给李秉乾泼冷水,可篡位要是简单,当皇帝的岂不是天天要度日如年?
  果然,几天之后。
  兴庆府的使臣来到宥州,传达了梁太后懿旨,让任孟限期嘉宁军司收复龙州。
  不过如今的任孟正负伤在身,估计要宽限一段日子。
  当然,太隐秘的事李逵探听不到,就连李秉乾也探听不到。
  只不过,他们俩人却有一件事会被整个西夏所瞩目。
  觉明寺大佛已经贴金完成。
  在佛像贴金完成之后,觉明寺的和尚拆掉了周围的木板和工坊,阳光下,金色大佛如同佛祖亲临,宝光外放,金光闪闪,耀眼的光芒顷刻间震撼全城。在那一刻,在宥州城内看到佛像金身的西夏人,无一不下跪在地,虔诚礼佛。智广法师急忙派人将佛像用幕布围了起来,这才稍稍安心。可心里已经乐开了花,老衲苦修一辈子功德,如今天下僧众,恐怕都将被觉明寺折服。
  之后的几日,智广和尚更是气度大变,仿佛有了一种飘逸之气,就连李逵也搞不懂,这老和尚不会想要做天下释家之祖吧?
  耗费黄金四千两,李秉乾最后还是增加了不少投入。他听从了李逵的建议,先在西夏境内出名。他此举不会动摇西夏政权,唯独有名利可收。最适合眼下他的情况。要权没权,要人没人的情况,甚至连个封地,都是穷山僻壤。得些虚名也没人会在意。
  而觉明寺大佛贴金金主的身份,一下子会让李秉乾在西夏上层获得很高的关注度。
  最直观的身份标签就是,土豪!
  智广法师在贴金快要完成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开光大典,广邀天下古刹高僧出席。一场轰动整个天下的僧人圈的开光大典,即将拉来帷幕。
第530章
强势的大国师
  陆续抵达的西夏境内高僧,相继被安排在觉明寺的禅房之中,因为人数太多,不得已,只能安排在城内。
  宥州的军镇在不久之前遭遇惨败,却因为觉明寺的法会,被城内迅速遗忘。
  加上西夏朝堂也不想在起波澜,干脆就默认了觉明寺的动作。
  临近七月,这段日子对于佛家来说,节日很多,但每一个节日都和如来佛祖没有关系。
  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此日放生、念佛,功德殊胜。
  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
  这些菩萨,觉明寺都没有请来供奉。这让老和尚智广法师颇为不甘,原本在一个能够让众生都记住的大日子,举办这次为大佛揭幕的盛典。可惜,赶不上趟,这让智广法师有种不过年,不过节,却要瞎折腾一番的心累。
  多好的机会啊!
  却没有办法搞事,多让人揪心啊!
  可临近最近的一次佛祖大事件,竟然是腊月初八,佛祖成道之日。这要是等起来,岂不是要等小半年?
  要是等,倒也可以。可问题是,每年冬天,西夏境内都不会平静。基本上打仗的年景居多。加上觉明寺的和尚经历过贴金的工作之后。发现贴金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多高的技艺不说,就像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啥都明白了。
  万一觉明寺愿意等,半道上有别的寺院捷足先登,将第一个金身佛像的名额霸占了,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到时候,智广法师非哭瞎了不可。
  每每想到此事,智广法师就揪心,白瞎了四千两黄金的大阵仗,却连个节日都赶不上。
  “可惜了这大好的日子,不过年,不过节的!”
  “唉,选个好日子怎么就那么难?”
  智广法师在寺院里唉声叹气,中间还会夹杂着笑容可掬的接待各地来的高僧。面对高僧们的质问和不解,为何不将大佛公诸于世,反而要用幕布围起来,岂不是多此一举?这时候智广法师却会淡然一笑,逼格满满道:“幕布撤去,怕城内百姓都要跪拜礼佛,佛主肯定不愿如此。”
  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觉得佛像会给人如此大的震撼。
  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就因为是同行,才明白,佛像给信徒的震撼力是有限的,绝对不可能达到智广法师说的那么离谱。
  “老贼!”
  “贼子!”
  ……
  这种背后的低声咒骂,真的难以躲避到处的耳朵。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一来二去就传到了智广法师的耳朵里,老头说自己不生气,他是佛家弟子,此生是凡人,来生都不凡。可眼珠子都充血了,还敢说自己不生气?
  他是在气头上,关键是骂他的人很多,就变成了公愤,他一个人出马,势单力孤。
  弟子觉安偷偷给老和尚进言:“师父,诸位大师的佛法弟子是敬佩的,可是人品?”话到一半不说了,意思再简单不过,就是要给不开眼的上眼药。
  智广法师沉着脸道:“有话就说!”
  觉安嘿嘿讪笑了两声,咳嗽的样子仿佛土狗似的,见师父不乐意了,才开口:“师父,我们的佛寺的金身大佛是否是天下第一份?”
  “不见得!”智广法师知道李大师是从宋国来的,保不齐宋国的寺庙已经有了金身大佛。由于西夏和宋国的寺庙之间往来不太多,请到的高僧也不多。可以肯定,这些寺庙没有金身大佛。至于西夏境内,肯定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