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李秉乾听着李逵的话,就像是吃了只活蹦乱跳的苍蝇似的让他难受。李逵说的习俗是匈奴、突厥的习俗,西夏人受到隋唐三百年教化,在很多习俗上都有所改变了。再说了,西夏人是羌族的一支,又不是草原部落。
李逵瞪眼道:“没有吗?我以为你们都差不多!”
李秉乾嘴角无力地扯动了几下,他也没心思和李逵去掰扯西夏是西夏,草原部落是草原部落。尤其羞耻的是,西夏没有文字,很多数百年前的习俗只要中原人说错的,他们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在中原,传承的书籍上记录的,就算是错的,也是对的。这叫铁证如山。
西夏人根本就没有史籍和证据证明,他们不野蛮。
“这都不重要!”李逵轻而易举的将自己的错误掩盖了过去,随后却有点意味深长的对李秉乾道:“不过七王爷,李某很好奇你去黑水城的目的。”
“你不是说自己都已经猜到了吗?”
李逵心说这是你让我说的,他就不客气了:“就算是李某不清楚你为何要去黑水城,但是我可以猜测,西夏连年战争之后,国内库房肯定已经空了。没有财富赏赐有功之臣,对于国君来说,就将失去了威信和臣民的信赖。长此以往,国家会陷入国君无法控制的局面。可惜,西夏的皇族太让人失望,竟然被两个女人控制了将近三十多年,我李某是宋人,都替你们害臊。”
这席话,让李秉乾听得面红耳赤,西夏的情况就是如此,让两个女人接连掌权近三十年。外戚梁氏,两代皇太后,都是心狠手辣之辈,一旦威胁到她们,梁家的女人可是连亲哥哥都杀过。
外戚梁家,对皇族李氏的压制,已经到了要改朝换代的地步。
可是身为皇族,李秉乾总不能承认李逵说的对吧?
家丑不外传,他可不想和一个宋人说西夏王族的悲哀。
可是李逵却没打算让李秉乾附和他,而是自顾自道:“你去黑水城,肯定打上了黑水军的主意。这些仁多彦都给我说过,不过我认为没那么简单,护国寺的国师才是你的目的。如今李氏式微,仅仅凭借几万黑水军如何和梁氏掌控的大军相比,你们根本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只有国师和军队联合起来,将百姓煽动起来,才是正途,目的自然是覆灭梁氏,重振皇族……”
李秉乾越听越惊,目瞪口呆地看向李逵,却又不敢盯着对方的视线,仿佛自己让人看透了一般,无所隐藏。
李逵舔舔嘴唇,见李秉乾不像是个好听众,喝彩的机会给他了都不知道珍惜。索然无趣道:“不过,七王爷,你带着的货物似乎太少了一些,又要邀买人心,又要说动护国寺,同时还要筹备粮食,这点钱不够吧?”
李秉乾觉得李逵关心的方向不太正常。
你一个宋人,担心我西夏的政变力量不足,难道有别的想法?
当李秉乾被戳穿了身份之后,他骨子里王爷的气度再次回到身体之中,冷漠道:“这位大人,听你这话不像是皇城司的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听好了,本官是大宋直秘阁,延安府通判李逵。”
“你就是李逵?”
“怎么了,你认识我?”
“殿试第三的李逵,李人杰?”
“你这厮,都知道本官的跟脚还不信?”
李逵很生气,他花了多少心思才混了张文官的皮,转眼被一帮不要脸的货当成了武将,他岂不是要冤死?
尤其是李秉乾得目光上下打量李逵之后,眼神中流露出的反应明显是不相信。李秉乾觉得李逵这样的家伙怎么可能是文官?他一直在大宋境内筹备颠覆梁氏的资金,接触的文官可不少,大宋的文官附庸风雅的做派,在李逵身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因为在西夏,他根本就无法躲避梁氏的眼线。所以,李秉乾在大宋生活了多年。
李逵也放弃了想要说服李秉乾的打算,直接了当的对李秉乾道:“你看你,筹谋政变,还没实施就落败。连给贿赂军方和护国寺的财货都是骗来的,甚至这点钱要打动这么多人明显不够用,所以本官断定你们肯定会失败!”
李秉乾目光黯然道:“那又如何?我是皇族,不容两个女人欺负我皇族三十年!即便身死,也无愧于李氏先祖。”
“好汉子,有种!”
李逵很少夸人,但是李秉乾却受到了他的夸奖,但是他不是真心佩服,而是立刻说出了自己的小心思:“实力不够不要紧,需要选对了帮手,一样能梦想成真。”
李秉乾刚从不惧生死的精神状态中缓过来,心头满是激荡。可当他看到李逵炙热的如同火焰一般的热情,顿时紧张起来,急忙反应过来:“我不需要帮手。”
他猜不透李逵的心思。明明是个宋人,却给他一种上赶着要搀和西夏的事,你闲不闲啊!
可是李逵却一脸向往,搓着双手,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道:“政变,多难得的机会,要是没赶上也就算了,可这不是赶上了吗,不掺和一脚,我睡不着。再说了你们西夏,梁氏当权也就罢了,还牝鸡司晨,是可忍孰不可忍!明明是寡妇,整日就知道打打杀杀,是个大老爷们都看不下去。就你这样的,看着一脸丧气相,注定是个事败身死的结局。所以,你需要我帮手!”
聂石渠急忙拉着李逵劝解道:“姐夫,这等大事我们帮不上!”政变,即便是西夏要闹政变,他们怎么可能帮得上忙?
他只想带着让李秉乾赊账出来的锦缎,送回去,希望能够填补端王府的损失。
可李逵压根就没这打算。他中进士之后就有点放飞自我了,如今他连京城都要皇帝诏命才能回去,再说去西夏,挖几条堤坝这等小动作能是他的风格?
主要是太闲了,而李逵根本就是个闲不住的人。
遇到西夏搞政变,他忍不住想要搀和!
第512章
太后克星
敌军要帮忙,这事说起来就让人觉得古怪。
正常人都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可李秉乾又找不出李逵故意要欺骗他的原因。
更让他无语的是,为了给潜在合作者以信心,李逵拍着李秉乾的肩膀,很自信道:“放心,对付太后,我有经验。”
可不是有经验嘛!
要不然,他一个前程似锦的殿试第三名,堂堂的探花郎,在秘书省如此有前途的衙门里做官,怎么会灰溜溜地被赶到了西北?
还不是这厮看不惯女人欺负女人,母子不能相认的惨剧吗?向太后将赵煦养在身边,却让朱太妃只能以母妃的身份觐见亲生儿子,见皇帝还要行礼,这等荒唐的事,李逵看着就闹心。加上他是个胆子大到无法无边的主,就咬牙做了!
之后越闹越大,向太后不得不承认邢恕几个弄出来的假诏书是真的……
李清臣、邢恕、章惇这些朝堂大佬,向太后拿他们真没什么办法,但是李逵就倒霉了。向太后的所有怒气就倾泄到了他的头上。
而且李逵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实在太大,想躲也没办法躲。当初向太后的寿宴上,要不是李逵关键时刻出头,邢恕等人的谋划或许就付之东流了。当然,李逵要说自己有对付太后的丰富经验,全天下,估计也没有第二个人敢说比他强。
只是李秉乾奇怪,按照西夏的朝堂规矩,李逵这样的货色应该早死了啊!
为何这厮活得好好的,被打发到了大宋西北边境,还要支持他这个西夏王爷造西夏梁太后的反?
与李逵合作,对李秉乾来说,并不是一句‘有经验’就能接纳的,接纳李逵加入的条件不是李逵对付太后的经验有多丰富,而是他这个人的身份。如果李逵是党项人,李秉乾一点担心都没有,可以立刻接受李逵,并且委以重任。
可李逵是宋人。
这也不是问题,宋人在西夏做官的多了去了。西夏的实际控制区是唐朝在夏州设立的节度使控制区,不少汉人在当地居住繁衍生息。在西夏,汉人数量也不算少。汉人在西夏做官,也很普遍。就像是西夏的外戚梁氏,就是汉人。所以,李秉乾不嫌弃李逵的汉人身份,关键在李逵的另外一个身份——大宋文官。还是进士出身的精英官僚。
西夏建国五十年,汉人在西夏朝堂做官的不计其数。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大宋进士出身的文官,会投靠西夏。
可以说,李逵即便想要帮他发动政变,也是憋着坏,根本就想要让西夏好过。这才是李秉乾迟迟难以决断的原因。
再说,仁多家族已经想好要投宋,可是仁多彦却并不愿意被李逵绑在战车上,他但心李逵一旦插手李秉乾发动的政变,仁多家族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就不得不大举迁移到宋朝。而这对仁多家族来说非常不利。更不利的是,李逵此举已经断绝了仁多家族和宋王朝要价的资本。
看似李逵乱打一起,却有种一箭双雕的深谋远虑。
一则,可以立刻让仁多家族投靠宋王朝,从而削弱西夏的实力,震慑西夏朝野。
其次,可以通过政变挑动西夏皇族和后族的交战,扰乱西夏内政。当年大宋几十万人都没有达到的作战目的,却让李逵轻而易举的完成。明明是待价而沽,却在李逵手里成了棋子,仁多彦说什么也不答应。
所以,他是最坚决要求李逵立刻处死李秉乾的人,而且态度坚决到甚至想要用人仁多家族的投靠为筹码。
可惜,李逵对李秉乾好脸色,并不代表对仁多彦会有好脸色。
这货本来就是李逵的俘虏,去了京城一圈之后,竟然成精了。不仅获得了官职,还比李逵的官职都大,好在没实权,李逵早就瞧他不顺眼。说话的语气可没有当初那么好说话了:“仁多彦,本官做事还轮不到你来评头论足。你爹既然说要投入我大宋,我不管枢密院许诺了你们父子什么好处,但是你们父子想什么风险都不担,就想将好处吞下去,别人我不管,在我这里,门都没有。”
“李逵,你敢违抗枢密院的命令?”
要不是打不过李逵,仁多彦真想要掐死眼前这蛮不讲理的黑厮,他们父子要是投靠了大宋,一旦进入将门,可要比折家风光多了,他爹仁多保忠至少也是个节度使的爵位。可是李逵一个小小的六品通判,却敢明着逼仁多保忠立刻起事?
李逵不屑道:“有本事去京城告状啊!还有,你对西夏李氏比我熟悉,拟订一份有可能对西夏李氏忠心的名单出来,只要皇族和部落首领。”
“我要是不写呢?”
李逵笑了,露出惨白惨白的牙齿,对仁多彦道:“瞧你说的,你要是不写,我也拿你没办法,可这荒郊野岭的,走丢个人太正常了,你说呢?”
威胁,仁多彦终于认清了李逵的真面目,这厮绝对不能把他当成文官看待,甚至不能将他当成官看待,而应该把这厮当成土匪。和土匪讲道理,仁多彦觉得自己把握实在太小,好在李逵的要求不算太难,他就勉为其难的照着做。
如今这荒郊野岭的,对李逵太有利了。李逵只不过顺带着将仁多彦送去西夏,万一在边境丢了仁多彦,也很正常不是?
或许枢密院认为仁多彦留在西夏要比留在大宋有用的多。
大宋不缺一个西夏贵族的俘虏,却迫切地想要瓦解西夏的部族。表明立场之外,还想用怀柔的手段让仁多保忠对大宋感激。
这事本来和李逵无关,可仁多彦来了,还跟着他一路,这就和他有关系了。
仁多彦手指李逵,哆嗦道:“李逵,刚才我指认李秉乾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废话,没看见我改主意了吗?”
李逵变脸可比六月的天都要快,转眼就不认了。
丢下仁多彦,李逵也没闲着,开始琢磨起来西夏的局势。按理说,西夏的皇族被梁氏压制了三十年,皇帝说废就废,说囚禁就囚禁,西夏的李氏皇族已经虚弱到了极限。只要梁氏再进一步,西夏就没李氏的什么事了。要是给仁多保忠再多一些压力,或许能牵制不少梁氏的实力。李逵也不希望李氏能够把持西夏的政权,将梁氏驱赶出境。
只要两家打地难解难分,就不枉李逵一番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