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913

  皇帝大为失望,他期待李逵刚才的话不过是欺骗他的。可是连他自己也知道,李逵这家伙不正经,但不说瞎话。尤其是邢恕的表现,很可疑,似乎针对李逵,却更多的是针对枢密院。皇帝赵煦不是刚亲政那会儿啥也不懂的皇帝了,如今他刻苦学习三叔公传授的无赖版帝王术,颇有成效。加上他对朝堂一直攻讦也是不胜困扰,心中暗暗给邢恕一个很差的印象。
  可邢恕还装出诤臣的样子,目光傲然地鹤立鸡群。
  随后的试射效果虽也不错,至少一堵墙被打塌了,但是一炮让整座建筑的屋顶塌陷,房屋倒塌的场面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
  皇帝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也不能说败兴而归,而是感觉上,刚来就是最刺激的场面,随后一水不如一水,有点意味阑珊。但赵煦也明白,火炮的威力还是很强的,炮弹出膛的速度,人眼更本就无法追朔,比床弩之类的武器强太多了。
  还是附和镇国神器的威名,只是这个威名因为邢恕的搅和,打了折扣。
  邢恕原本想要构陷枢密院蒙蔽皇帝的想法,彻底落空。他还在不解,为何李逵会在试射取的让人瞠目结舌的效果之后,承认运气好,并非他设计的武器威力大?
  这李逵不会是缺心眼吧?
  你不会打埋伏蒙骗一下皇帝?
  身为大宋的皇帝,也不可能整日看火炮开炮吧?
  回去的路上,邢恕还是想不透,为何李逵如此耿直。当初不是很有计谋的一个人吗?利用变法派的诉求,联合起来伪造宣仁太后的假遗诏,然后在向太后诞辰之日,给老婆子致命一击。甚至期间还团结了保守派。
  这种能力,就邢恕的判断,李逵至少是个纵横家呀!可突然间冒出二愣子的气质,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子宣兄,你确定李清臣已经要为李逵站台了吗?”
  曾布和邢恕坐在一辆车里,脸色颓败,他用对付读书人的办法对付李逵,当然目的根本就不是李逵,而是李清臣。可为什么,李逵就不能用读书人的办法来遮掩呢?
  套路不同,他发现自己无从下手。
  曾布长叹道:“本官对李逵不熟。”
  他说这话,似乎把自己撇干净了,仿佛邢恕和李逵有多熟悉似的。李逵就在对付向太后的时候,确实和邢恕合作了一把。期间,因为章惇等人的加入,邢恕很快就将李逵抛之脑后,不去理睬。他堂堂二品大员,怎么可能去和小小的从七品文官称兄道弟,说说也就罢了,连他自己都没当真。
  邢恕张了张嘴,瞠目结舌的看着曾布。他想通过接近皇帝,让他轻松获得高官显贵的身份。但是皇帝似乎在接见了他一两次之后,就彻底对他失去了兴趣。这让邢恕非常着急,要不然也不会和曾布混迹在一起。
  几天后。
  太庙献俘。
  李逵虽然在火炮的威力上,让赵煦有点小失望。但这种失望情绪仅仅是因为赵煦的期望值太高的原因。赵煦又不是那种很昏庸的昏君,要是大宋真有了能够彻底改变宋、辽、西夏实力的武器,恐怕大宋就不可能在西北磨刀霍霍的专心对付西夏了,辽国肯定也无法容忍大宋拥有改变和辽国实力对比的武器出现。
  到时候,大宋就要面临西夏和辽国两个对手。
  单挑都不能按死西夏,要是加上个辽国,恐怕大宋的边境真的要岌岌可危了。
  而且防御辽国的北方禁军,根本就无法和西军的战斗力相比,快七十年没打仗了,如今连皇帝都不敢想一旦真定府周围发动战争,布置在这一线的大宋禁军会是什么鸟样子。甚至,皇帝担心在河北的十几万大军,神奇的没了。这还真不是他瞎想,而是确实有可能发生的事。他爹当政时期,地方禁军吃空饷严重,就派遣过官员清查过禁军的人数,但因为底子烂的触目惊心,神宗皇帝都不敢彻底清查。只能杀几个倒霉蛋,草草了事。
  最近几十年里,大宋将大部分作战资源都倾斜到了对付西夏的西军之中,一旦辽国参战,河北一带恐怕真的要面临节节败退的窘境了。没有多余的钱粮,加上不打仗,当兵的心思浮动,当官的恐怕更是如此。
  呜呜……
  牛角号低沉的声音,将太庙献俘的沉重感一下子就平添了积分凝重之气。
  李逵身为有功之臣,在献俘如此重要的庆典过程之中,获得了一个让将门子弟嫉妒的眼珠子都要烧起来的差事。给皇帝当御守。就是御驾亲征的时候,皇帝战车上的武士。这本来是将门的专宠,却被个文官抢了,能不让人生气?
  原本皇帝想让李逵驾车的,可是李逵会骑马,但是不会驾车。也不是说不会,在西北战场上,他也干过,就是在闹市他真没这份技术。
  站在皇帝出现的御驾马车上,扶着车辕,李逵低头怔怔地看着车辕上漆面上的一道裂缝,偷偷的掐了掐马车上的黑漆,发现有点脆裂,没用力,就秃噜了一块。旁边骑马跟随帝驾的韩德勤要不是在仪式中不敢开口,换个地方早就开骂了:“皇帝的车也是你能剥漆皮的吗?这手为何如此之贱?”这也不能怪李逵,主要是皇帝多高的身份,乘坐的马车的漆皮竟然有些开裂,这还是富足的大宋吗?
  当然,这也不能怪皇帝,主要是这事赵煦也不知道。宣仁太后垂帘听政之后,赵煦就只能在边上听的份。
  而宣仁太后高氏还是以节俭出名的太后,加上她根本就没有出宫巡视的做派,皇帝的车驾放在宫里头,一放就放了十年,连维护的事都省了。等到皇帝要用的时候,才发现,似乎有点配不上皇帝的身份。但太仆寺也没办法,只能擦干净让皇帝先凑合用着。
  好在,献俘开始之后,很多人的目光都被党项俘虏的奇怪步伐给吸引住了。
  “这位兄台,这党项人是什么路数,看着似乎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颇为奇怪。”
  “这伙人像是瘸子?不会是战场上跑不过别人,才被西军给俘虏的吧?”
  “傻话,党项人多骑兵,肯定被打下马来之后,摔断了腿。要不然怎么会这样?”
  “不会是所有人都摔断了腿吧?”
  ……
  皇帝在车上听了几句风言风语,他假装没听到,正襟危坐的在车上接收文武百官的膜拜。
  还真别说,党项俘虏之前一脸悲愤之色,他们也不想成为大宋太庙的献俘道具,让大宋人高兴。可是当他们发现李阎王在头前的车上,顿时心头所有的怨气都没有,脑子里就一个纯朴的念头,一定不能让李阎王不高兴。
  怎么能让李阎王高兴?
  不出岔子。
  天地良心,俘虏们已经很卖力的走路了,脸上的表情带着畏惧,这也符合倒霉俘虏的身份,只不过,他们腿脚确实不便。
  好不容易等到下车之后,皇帝这才踩着软绵绵的步伐进入了太庙。之前他已经斋戒了五天,每次去太庙,皇帝都要遭这份罪。吃得差,还睡不好,连脑子都是木木的,反应更是慢了半拍。赵煦的思绪还停留在路上,俘虏的神奇表现。
  对李逵问道:“爱卿,俘虏为何都是腿脚不便的样子?”
  “战场上的俘虏看管起来不容易,打断一条腿就方便多了。”李逵理所当然道,打断腿之后,他们连逃跑的心思都没有了,省了不少事。
  皇帝听到李逵的话,脸顿时黑了,气恼道:“总不至于上万人都这样使吧?”
  “这些人恢复的好,才有幸成为陛下献俘的对象。其他人应该还不如他们。”李逵估摸着是这么个道理,伤筋动骨一百天,要不是恢复的好,如今俘虏们应该离不开拐杖。
  赵煦之后没有和李逵说过一句话,显然很生气,等到献俘之后,李清臣来到李逵边上,长叹道:“人杰,说你什么好,非要如此暴躁,这下好了你的观察使没了,去做通判吧!”
  李逵只能仰天长叹:“时运不济啊!”
  当然,李逵觉得运气不好,还有比李逵运气更不好的,新任延安府通判,刚上任几天,就被降职成推官,这位才是真的倒霉。肤施城内,苏辙抱歉的看向年纪不小的种建中,无奈道:“彝叔,务必以大局为重!”
  “大人,我这是……还是蔡京构陷某吗?”种建中眉头挑了挑,已是不惑之年的种建中虽穿着文官的官袍,但一股子杀伐之气从后背透出,连苏辙看向他的神色有些复杂。怎么有点李逵的感觉?当然,种建中长相要比李逵更像读书人。毕竟是张载的弟子,气度上绝对不落人下风。觉察到自己失态,种建中这才急忙抱歉道:“大人,下官失态了。”
  “没事,是我兄的徒孙,刚升迁了五品观察使才一天,就被贬谪成六品了!”苏辙无奈道。
  种建中迟疑问道:“苏相,这位运气可真不好,绯袍才穿了一天,还都是新的,就要穿回去了?”五品变六品,就是这么残酷。
  苏辙无奈道:“说的也是,不过这小子才十九,有的是机会。”
  种建中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看着略显粗糙的手背,蓦然之间发现青春已经悄然从他身体里溜走,自己恩荫做官快二十年,如今人到中年,已经四十多岁,却还要听从十九岁的娃娃上司,这种扎心的感觉,比被蔡京陷害都要疼。
第503章
二老爷升堂
  说起种建中和苏辙的关系,还真有点渊源。
  苏辙是种建中恩师张载的同科进士。他们同样都是嘉佑二年的进士。只不过,张载在嘉佑二年的进士之中,名气和苏辙没有可比性。而且很气人的是,苏辙中进士18岁,张载那年38岁。
  作为千年科举第一榜,嘉佑二年出来的名人实在太多了。
  仅仅是扬名立万的亲兄弟,就足足有好几对,最出名的无疑是二苏和四曾。
  苏轼和苏辙是一对。
  但苏轼和苏辙这等人杰在曾氏兄弟面前,也得黯然褪色。没办法,江西豪门曾氏一口气在嘉佑二年进士榜高中了四个,曾巩就不说了,曾布也是这科进士,加上曾牟和曾阜,绝对是这一科榜单的家族霸王。
  叔侄同榜,最出名的也有两对。
  章衡和章惇,章衡就不说,这科的状元,章惇也是前十的进士。不过章惇羞于侄子排名在他前面,毅然放弃进士成绩,重新考了一次。
  还有一对叔侄就是张载和程颢,张载是程颢的表叔。
  按照成就来说,曾巩的成就恐怕是最高的,文采有大家之风范,治国有经邦论道之才。中进士的时候,年纪也和张载差不多,但曾巩早就成名在外,因为守孝和侍奉母亲的原因,这才耽搁了科举。并且早年就和王安石、范仲淹等成朋友,比其他人要强了不少。至于其他人,年纪最大的应该是章惇,嘉佑二年的时候25岁。还有一群十几岁的气人玩意夹在其中。
  至于说张载,他在这些人之中,除了年纪大,似乎当初中进士的时候……没什么可称道的。
  除了这些人之外,吕惠卿也是嘉佑二年中的进士。
  张载在这群人面前,真的很难出头。
  幸亏家乡穷,读书人不多,才让张载有了成名的机会。关学的崛起,更多的是张载死后的事了,他老人家能够提携家乡后辈子弟,开坛授道,关中学子无不念着他的好。
  苏辙虽说和张载关系一般,但和程颐兄弟关系还行,他这个长辈做定了。
  关中还有一尊大能就是吕大防,他和张载的关系绝对是共进退的挚友。而吕大防和苏辙的关系就不用说了,他们都是保守派的巨擘。于情于理,种建中侍奉苏辙以长辈的态度是一点错都没有的,但是苏辙偷偷告诫种建中:“人杰这人吧?别的都好,别在他面前充长辈,惹急了他不知道会做点什么出来?”
  和苏辙打听了不少关于上司李逵的习惯,种建中对于苏辙不靠谱的说法真的是无语。
  苏辙总是偷偷想出一句话来,然后告诉他,这是李逵仅有的缺点。
  然后过两天,还会用同样的口吻告诉他,另外一条。
  苏辙谨慎过头的习惯,让种建中颇为无语,但也不敢反驳,只好受教。因为就苏辙如今的身份,能和他说到这些,完全是把种建中当成自己人晚辈看待,要不然种建中身上根本就没有值得苏辙如此上心的地方。
  如今的种建中还没有弃文从武,文官改武职,他的统军能力还属于隐藏阶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