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913

  “三叔,大家都是老爷们,您老一把年纪可不能毁人啊!”
  “我呸,你三叔的人品,什么时候做出过你这等腌臜事来?”
  三叔公在外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感觉,其实也是如此,他表面上粗鲁,但骨子里也不是啥也不会的山里老头子。这些年,他跟着颜夫子还有颜松识字不少,看账本对他来说有难处,但也不是两眼一抹黑啥也看不明白。他就是故意做出一副他不识字,也看不懂账本的样子,就等着不开眼的往他跟前撞。
  尤其是,三叔公的性格喜欢藏一手,在无关紧要的时候,他即便发现了底下的子孙们欺瞒他,只要他觉得不重要,也懒得说。
  但真要是在他觉得要紧的时候,绝对会让欺瞒他的族人后悔。
  五叔李林不过是三叔公手里头最好用的一只鸡而已,而且还能反复杀的那种,贼好用。
  三叔公按下了李林这刺头之后,看向旁人问:“还有谁有要问的?”
  没了。
  就算是有,也只能放在肚子里。
  霸权,什么叫霸权,就是让人想反抗,却因为代价太大,不敢反抗的心思。
  李氏族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三叔公看似老迈昏庸,可这老头却掌控了族人的一切。当然,他的宝贝疙瘩李逵不在其中。
  当然,要有李逵的身份地位,哪怕只有李逵的武力,也能在族里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就像是李林,要是他的武力和李全不相上下,他说话的底气肯定要足的多。
  毕竟是商量的是自己的事,李逵总不能在旁默不作声:“三爷爷,诸位族叔,兄弟,既然今日说起族产,那就说说我的一点想法。”
  三叔公有点担忧道:“人杰!”
  “三爷爷,不是坏事。”李逵给了个肯定的眼神,要是私产一直和族产纠葛不清,那么即使李逵对族人有恩情在其中,但也会因为分配问题造成大家心里的隔阂。不如趁着机会,将这些事情理清楚了,财产也分割清楚。
  好让族人安心,自己也能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些。
  李逵顿了顿,这才开口道:“三爷爷,我是这样想的,田庄的分配,就按照三爷爷的意思来做。其他的族里的店铺,商行我都不要,而且族里欠汇通钱庄的债也落在我身上。你们也知道,我前几年发过几次横财,不差这点钱。”
  “人杰,这样分,你吃亏了,吃大亏了!”
  三叔公急道,李家要是聚集起来,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在京东东路,在京东西路,商人之中谁不知道沂州李氏的名头。但李氏失去了李逵之后,还是李氏吗?
  李逵对三叔公道:“三爷爷,听我说完。”
  三叔公无奈,只好闭上嘴。
  李逵继续道:“这些年,李逵没有管理过族中的财产,雪花盐的收益也已经结束,如今李氏想要继续壮大就不得不用这些年采买下来的产业发展。将来怎么样,还需要全族上下一心才行。李逵也不敢贪功,如今李氏的辉煌,都是大家的功劳。但出于李逵我个人的考虑,我希望将登州船厂和去高丽的船队作价十万算我名下。”
  “大家也知道,李逵恐怕最近几年无法抽出精力去打理产业。家兄李达也不是能独当一面的人物。我名下的田庄、船厂、还有船队还需要族人帮忙打理。每年,这些产业的一半利算是交给族里打理的雇佣费,其余的留给我如何?至于李全和李达,是和我同一房的兄弟,他们每人从我名下划出一个田庄,其他的就不分配了,可好?”
  李逵提出的建议,让三叔公颇为不满,他原本要给李逵更多的好处。
  登州的船厂不过是个破烂而已,至于去高丽的船队,高丽穷得很,根本就没啥赚头。反倒是李逵名下的田庄,将是李逵今后最大的收益。而李逵却将这些收益拿出一半给族里托管,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就连一开始对李逵不放心的李林也觉得不妥当,对李逵道:“人杰,你这么做,可就吃大亏了。”
  “没事,钱财就是身外之物。”李逵摆摆手,他要是装起来,谁都要败下阵来。而且,李逵此举也是让族里欠着他的情,将来不管谁当族长,都不能忽视李逵的建议。
  李林仰头望天,他发现任何时候,只要李逵想要装高人,总是能让他又羡慕,又嫉妒。
  什么时候,他能说出诸如:“我对钱不感兴趣。”这样的还就好了。
  三叔公见李逵坚决,叹了口气,也不继续劝,丰富颜松道:“既然如此,颜松开始起‘细帖子’,田庄七座,钱……”
  三叔公看向了李逵,李逵点头道:“就写二十万贯好了。”
  “仆千五百人不等。”
  “官职直秘阁,少府,承事郎。”
  “其父,李匠;母,李张氏。”
  ……
  所有的条陈都写完之后,三叔公抬头问李逵:“人杰,这‘细帖子’让谁去送?”
  李逵家中能登太师府的身份的人,恐怕就他自己了。就连他的身份,也差一点了。好在文官光环加成,让他能够加分不少。但太师毕竟是当朝一品的门第,要是换一个新晋官场的小官,确实让人有点望而生畏。
  至于刚刚获得武状元身份的李云,算了吧,他比李逵的身份可就差远了。
  家里人身份不足,但媒人足够高。
  给李逵保媒的是老相公苏颂。他老人家也不会自己出马,派他儿子去就可以了。别看苏颂早就不是宰相了,但是他观文殿大学士的贴职还在,有这身份,就能被称为相爷。这也是宰相才有的殊荣。
  有些宰相虽然不再担任宰相,但只要观文殿大学士的贴职在,同样也可以被称为宰相。因为观文殿大学士的贴职,每个月能领取600贯的补贴,这是宰相的待遇。反倒是宰相的官俸只有300贯每月。
  宰相嫡子登门,对于太师府来说,也是大事,刘家正儿八经的将苏颂的儿子迎接进了家门,然后一份详细记录李逵财产家世的‘细帖子’放在了刘葆晟面前。
  刘葆晟心中感慨不已,自从元祐六年开始,他就有这个打算。中间出了不少岔子,担心李逵无法省试殿试扬名,担心皇帝赐婚……好在这一切都已经安然度过。
  如今李逵也是人间龙凤,还被皇帝赏识,只要脑袋不发昏,不出大错,早晚也是朝堂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可要比他正一品太师好得多。
  刘葆晟贵为太师,对他来说,仅仅是在朝会的时候,站的地方挪到了前头而已。其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变化。
  “田庄……”
  “船队……”
  “银钱……”
  刘葆晟一开始没在意,可看着看着,心里头古怪了起来,琢磨起来自己家的府库,脸色顿时成了苦瓜脸。
  李逵家产如此丰厚,自己堂堂太师,嫁女儿总不能啥也不给吧?
第393章
太师也穷
  “夫人呐,大事不好了。”
  “你养在外头的狐媚子养野男人了?”
  送走了媒人,刘葆晟匆匆赶回后宅,想找自己的原配商量对策。可是韩夫人一张嘴,却让刘葆晟感觉家人对他满满的恶意,尤其是自家的黄脸婆,最近越来越过分了。他只是想要个儿子,你年纪大了,又生不了,找几个年轻的帮忙怎么了?
  可这话刘葆晟不敢说,说了怕明日上朝的时候,又得和同僚解释,他家的母猫又挠人了!
  但女儿的婚事,他还是知道轻重的,虎着脸,摆出一家之主的架势道:“你看看这李家人送来的‘细帖子’?”
  说完,他手中李逵的详细情况递给了韩夫人,然后长吁短叹的感慨起来,心头免不了嘀咕:“也不知道李家是民风淳朴,还是故意为之。”
  “啧啧啧,李逵的亲爹还是铁匠?”
  韩夫人鄙夷地扯动嘴角,一副看不上人卑微身份的样子,刻薄极了。一张破嘴开始数落起来,她女儿可是太师的女儿,姐姐是贤妃,姐夫是皇帝。韩夫人自然想着家里头显赫的地方,至于大女婿是个浪荡子,整日不着家;二女婿天天想着建功立业,却连战场都不怎么敢去;三女婿在家里喜欢打铁,才能只配做个不入流的巡检……这些她都不说。
  如今刘家能摆出来的也就是皇帝是他家女婿,女儿是贤妃。
  刘葆晟瞪眼道:“让你看人杰的出身了吗?有道是英雄不问出处,人杰如今的身份地位,足够配得上我家女儿。”
  刘太师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他家虽然显赫,但也是无根的浮萍,从从五品的都虞侯,一跃成为当朝太师,靠的就是自家女儿在宫里头的宠幸。
  除此之外,老刘家啥像样的条件都拿不出来。而女儿如今在宫里头能有如此大的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有李逵在背后出谋划策。至少当初李逵的出力,比任何一个人都要重要。
  如今别看刘家门第显赫,当朝太师。
  可外戚的风光来的快,去的也快。谁知道皇帝那天不高兴了,对贤妃爱搭不理了,那么刘葆晟的太师也就当到头了。甚至还可能因为宫廷内斗,身陷囹圄的也不是没有可能。可以说,刘家人是人前显贵,人后心惊,没有一时一刻是安宁的时候。
  反倒是李逵就不一样了,李逵殿试第三,进士及第,年纪也轻,还不到二十。这样的人才,即便是高门大阀都会有招李逵为女婿的打算。而刘家就不一样了,身份显赫的将门看不上他们这样的暴发户,地位低的将门他们自己都看不上。
  文臣不待见外戚的身份,而武将又不大愿意和皇帝做亲戚。
  给皇帝做大舅子,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给皇帝当连襟。家里要是有点矛盾,老婆一转眼去宫里头告状,谁吃得消?
  李逵能接盘,已经不错了,说明李逵是个讲信誉的好人。
  刘葆晟好不容易将夫人的关注点从李逵家里人的身份,到李逵的家产上去。只见韩夫人眉开眼笑的算起账来:“这七个田庄,最大的一处快三四百顷,可了不得了,这些加起来岂不是要将近一千顷。要是花钱去买,至少是五十万贯才行。没想到李逵如此有货,我家女儿是有福之人。”
  刘葆晟长叹:“可他爹爹不是有福之人啊!”
  “啥意思?”韩夫人还以为刘太师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出来,蹙眉凝视,如果女人的眼神能杀人,或许她们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自从韩夫人一连生了五个女儿之后,刘葆晟就感觉不到幸福的滋味。而韩夫人也对刘葆晟的情绪极其敏感,动不动就怕刘葆晟在家里指桑卖槐,说她不能生儿子。
  刘葆晟忍无可忍,指着李逵的‘细帖子’道:“你瞅瞅这里,还有这里,李逵的家产超过七十万贯。”
  “他不是汇通钱庄的东主吗?为何没有写上去?”韩夫人对钱很敏感,立刻觉得李逵这厮黑黢黢的看着老实忠厚,但也做出了不老实的事来,竟敢对娘家人隐瞒财产,罪大恶极。果然,男人都是猪蹄子,动不动就起歪心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