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913

  不过,今日皇帝问了个题外话,他心里不舒服,总觉得自己好不容易选出来的宝贝疙瘩,竟然是个歪瓜裂枣。赵煦是个要面子的皇帝,而且自尊心很强,真要是让他记恨了,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爱卿,你是江宁府人,潞国公可是汾阳人,你们两家可有往来?”
  马昱心头咯噔一下,他即便没有李逵的提醒,中二甲进士也是手拿把攥的读书人,怎么可能没有听出皇帝言语中的疑惑,或者更贴切的说是膈应呢?
  好在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只是李逵和范冲就不好受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当事人榜眼毕渐的脸色也很难看。
  马昱支支吾吾了一阵,欺君之罪的压力实在太大,让他被吓得喘不过气来,干脆一闭眼,如实道:“臣是被榜下捉婿给捉去的潞国公府,之后稀里糊涂就成就了姻缘。”
  皇帝住在神宫之中,其实大宋的皇帝经常出宫,不像是其他王朝的帝王,宅在皇宫里一辈子,等出皇宫的时候,就该是入土为安了。只不过对于小皇帝赵煦来说,出宫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荒唐事。
  以前有老师管着他,有皇祖母盯着他,让他苦不堪言。如今自由了,好奇心也越来越重了。但他毕竟是皇帝,总有这些哪些的担忧需要考虑。也不能一心想着宫墙外头的世界如何,能出宫的机会也并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赵煦在新年之初就要参加与民同乐的活动的原因,他太孤单,任何新鲜事都能勾起他的好奇心。
  “爱卿可否说说榜下捉婿的过程,朕甚是好奇!”
  原本,赵煦说上几句话,等马昱献上琼林宴恭和诗,他都准备回去踢球了。听到有榜下捉婿的戏码,赵煦顿时不想走了,非要听一段。
  马昱苦着脸,偷偷看了一眼李逵。李逵翻着白眼,心说:“也不是多大的事。”
  没想到马昱没开口,毕渐却站起来怒道:“陛下,臣也是受害人,臣状告李逵,当日就是他把臣和马昱套上麻袋,绑了去潞国公府。对了,还有范冲,他当时也帮忙绑人了。”
  “李逵,你和潞国公府中人有旧?”皇帝赵煦紧接着问,还不免催促:“快说说过程?”
  “臣和潞国公府的交情,也就是省试之后的这几天吧,说起来,臣是给文家找了个好女婿,就这么简单。”
  李逵有什么办法?遇到个好奇心很重的皇帝,他只能将当初在榜下认识了潞国公府邸的管事文绩,然后看对方年纪一把,还要为主人家如此操劳,他良心发现决定出手帮忙。
  可半道上,毕渐指着李逵的鼻子大骂:“奸贼,你是为了钱才出手的,我和马兄被你卖了一千五百贯,你还敢说自己没收钱?”
  “那是文家人客气,给的谢礼,能算是绑架吗?你们想一想,这是好事啊!我李逵好心给你们介绍一段好姻缘,何错之有?再说了,文家给的钱,我都让人给了城外生计不着的穷人,并没有藏私”
  李逵不在乎钱不钱的,他出手主要是闲得慌。
  另外范冲是真的穷急眼了,但也是一时之困而已。
  李逵说文家给的钱都让他发给穷人了,其实也没错。开封府一百多万人口,还有诸多失去了土地的流民在这个偌大的城市讨生活。有人过不下去,再正常不过了。李逵出钱招揽一些人,也不会引起注意。
  当然,幌子也有,对老弱妇孺给予救济。
  这是好事,皇帝听了也要赞扬几句。
  原以为是一场寻常的琼林宴,没想到毕渐从一开始就打着和李逵等人水火不容的态度,让人不免猜测,毕渐的用意。
  能够金榜题名的进士,那个是傻子?
  榜下捉婿,就算是李逵动手了,也没有伤着人,更是京城科举的传统,没有人会因为这样的遭遇而怨恨李逵。但毕渐的反应给人一种,仿佛他们有仇的样子,并且将矛盾激化。
  他们似乎从毕渐的态度之中,得出了一个猜测。毕渐和李逵作对,应该是毕渐和李逵水火不容是做给人看的,不会榜眼还没做官就已经投靠人了吧?
  不少人面色古怪猜测,这下手也太快了。他们都来不及反应。
  就连李逵也觉察出毕渐的反应有点过激,他能够看出对方对他的恨意,都是装出来的样子。可这家伙……不会是投靠了李清臣吧?
  还真有这种可能。
  宴会在马昱好不容易憋出的琼林宴恭和诗:“丹墀密勿对尧言,忠款拳拳实恋轩。帝学缉熙方显行,圣心左右已逢原。光昭宝画敷明训,仪侈琼林匝异恩。百拜赓歌天日皎,报君惟有此心存。”
  琼林宴恭和诗,其实就是对皇帝说的马屁话,格调不会太高,也写不出气势磅礴的字句来,最重要的是表忠心。除了状元需要纠结很久,努力作的严谨些,其他人真都是随便写两句就完事了。
  毕竟,状元要代表新科进士献诗。
  一场气氛热闹,但已经各存心思的宴会,在皇家园林中结束。
  离开的时候,新科进士们虽然都一个个踉踉跄跄,但都面带喜色,对他们来说,接下来他们需要等待的就是选官。
  范冲、苏过、李逵几个自然要扎堆,李逵不敢多喝酒,微微有点酒气。他怕喝醉了,当晚有同科进士送不远处的御医馆。
  回去的路上,范冲却带着些许忧色道:“伯仁,叔党,你们有何打算?”
  “但愿选个不太偏的地方做官吧。”马昱是状元,授官就是通判。其他人可没有这等好待遇。
  当然,李逵也有这机会,但最终看皇帝怎么想。
  苏过想了想,还是觉得这事需要家里人出谋划策:“我给家父去了信,算日子,也该来了。”
  “我准备去秘书省做校书郎,叔党,不知苏公近日可方便,我去拜访?”范冲只是让苏过传话,后者心知肚明道:“我回去问问?”
  肯定有空,苏辙和范祖禹不仅仅是同党,还是曾经的上下级关系。给事中就是中书侍郎的下属。
  反倒是李逵有点茫然,他都不知道该去当什么官?做官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枷锁,按照他的殿试成绩,七品官稳了。这是进士出身的人需要三年,甚至六年才能达到的高度。但对李逵来说,这是要开始装孙子日子,难受啊!
  不过,很快他就不用担心无事可做了,三叔公要进京了。
第371章
三叔公进京
  东京东北的五丈河水陆码头,一群短打扮的年轻人,簇拥着一个白发苍苍,却神采奕奕的老者,从一艘楼船上下来,老人手中拿着鸠仗,穿着和季节不合时宜的裘装,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一开口,浓烈的地方口音,显然是第一次来京城的土包子。
  “不愧是京城,人多的吓死人!”
  码头上,自然是人来人往的场所。老头似乎见过点市面,却也被如此拥挤的场面,镇住了。
  好在那种只有码头,货栈,贩夫走卒聚集的地方,才会有的酸臭味飘荡在空气里,把高高在上的京城拉低了不少。让老头的迟疑消散了不少。
  “三叔公,您老小心。孩儿们准备去租些个马车,再去逵娃子的家里。”
  “混账玩意,逵娃子也是您叫的?”
  被训斥的这位,直不楞登的看着自家亲叔叔,有点转不过弯来,这逵娃子自己也叫了十多年,怎么就不能叫了?
  您老也太霸道了吧?
  但没办法,谁让他是长辈呢?
  “得了,您老是长辈,您说了算。”
  李林无奈,他根本就不想跟着三叔公出门。如今的李林在京东东路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但跟着三叔公出门,经常被训的三孙子似的。尤其是让人无语的是,三叔公最近培养了一群奸细,来检擦族人,娘的,是人干的事吗?
  作为在百丈村除了李逵和李全之外,最有土匪气质的二代族人,李林身上的把柄就如同夏天换毛的老狗,一把把的往下薅,都不带停顿的。
  要说百丈村一霸李林在族里最怕见到谁?
  毋庸置疑,就是三叔公,李利广。
  可怕什么来什么,三叔公却最喜欢出门的时候带着李林。一开始,李林还以为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抬爱。后来又一次,三叔公说漏了嘴,他才明白,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三叔公之所以带着他,是因为三叔公不在族里的时候,就如同山林里没有了老虎,李林这只猴子要称大王了。带着他,可以一路上,时时刻刻镇压着他。
  没想到,里外里都是套路。
  “这位老爷子,您老精神呐!”
  三叔公抬起眼皮瞅了一眼李林带来的街头帮闲,长的倒是伶俐,眼珠子滴溜乱转,是个不安分的小鬼。
  但三叔公抬了抬眼皮,对来人道:“京城人士?”
  “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小人侯保义,街头人都叫我侯三。”对方规规矩矩的对三叔公说到。
  “京城的路都认识吗?”
  “大部分都熟。”侯三不是故意谦虚,而是东京城太大了,就算是从小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本土人士,也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自己熟悉每一条巷子。
  “保康门有一条李家巷,你可知道?”
  三叔公端坐在码头上的一个货箱上,别看老头似乎上了年纪,却一双招子明亮的如同星辰,让人生不出轻视的心思。
  侯三闻听是李家巷,顿时眉开笑颜道:“老爷子,要说别的地方,侯三也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能把您带到,但这李家巷子前些日子我还去过。这李家巷又称学士巷,以前还真出过一位天章阁学士。说起来您老可能不相信,李家巷最近可出了一位大爷,高中进士第三名,探花郎。这位爷进京的时候,还是小人给带路的呢。”
  “行了,就他了。”三叔公认准了侯三之后,侯三对三叔公建议道:“您老且慢移步,小人去给您找几辆马车来。”
  “不用,走着去。另外,路上叫我三爷。”
  “行咧,三爷!”
  三叔公大手一挥,对于坐车他不习惯。再说了,都进城里了,抬抬腿就能到了,还用什么马车?
  别看如今李家已经发达了,但三叔公还是过着简朴的日子。除了他身上的那件裘皮,身上都没有一点值钱的家当。尤其是皮子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皮子,是山林里的老罴的皮子,还是夏天的皮子,摸着扎人,还贼重。
  任凭侯三说破天,什么路途遥远,什么您老金贵,三叔公都不为所动,执意要走过去。
  侯三无奈,只好带着人走。
  可当他发现,队伍出奇的庞大,而且还一个个都带着长刀。不同于朴刀的双手长刀,这帮人都带着不像是大宋流行的朴刀,似乎是单手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