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9/913

  你们绑人,欺负人也就算了。
  反正结果挺好。
  现在还想要骗人,难不成看我马昱好欺负不成?
  有道是士可杀不可辱,马昱真相在李逵面前以死明志,让眼前这个混世魔王知道,读书人的气节。可要是他死了,好不容易说好的媳妇,岂不是要便宜别人?
  想到这些,马昱觉得自己得忍,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也是一句至理名言,说的是计谋。
  李逵根本就没看马昱的反应,而是追问:“对了,伯仁兄,我想要问你,你家里对你支持变法派和保守派有何看法?”
  看法?
  啥看法?
  他爹是恩荫官。
  甭管是变法派,还是保守派。都是大宋政坛的精英。他爹连个进士都考不上,压根连被人收小弟的资格都没有,要不然他爹也不会想着致仕了。
  李逵见马昱不说话,继续道:“这么说吧,文家对你的立场有什么限定没有。毕竟你也该知道,潞国公是保守派的人,他虽年事已高,但朝堂上的影响力还在。”
  马昱真的怕了,他有种遇到疯子的感觉。可是巨大额利益让他根本就不想离开,哭着脸道:“小弟被岳父领去见了潞国公一眼,也说不上对小弟有何要求。不过人杰兄,这状元不会是说说的吧?”
  “是陛下的意思。”李逵看对方的表情就知道,自己说服力不足,把皇帝搬出来了。
  马昱瞪大了眼珠子,激动的颤栗起来,声音发颤道:“这是真的?”
  见马昱终于信了,李逵咧嘴笑着,大巴掌拍在马昱的肩膀上,笑道:“逵爷教你中状元!”
第358章
大庆殿中搏功名
  皇帝当然不会明着对李逵说,你去考吧?只要按照朕的心思去写,保准你中状元。
  赵煦的执政经验再不足,这种话也会说出口。
  但皇帝说过一句话:“朕会照应你们的。”
  这话就足够了。
  范冲和李逵都是聪明人,即便当时反应不过来,但出宫之后一合计,就体会出这句话的深意来了。皇帝照应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顺着皇帝的心意去做事。真要是和皇帝唱反调,赵煦即便是对李逵的印象再好,也容不得李逵落了天家的脸面。
  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皇帝要推行变法,李逵或者范冲,两人之中必须有一个要死命的吹捧变法的好处,顺带最好连神宗皇帝也吹捧一番,才能合了皇帝的心意。
  这事,范冲不能做,因为父子总是绕不过去的坎。
  李逵也不能做,一是不想做,二是师门的原因。和师门决裂,虽不如和家族决裂的后果严重,但也会臭大街。
  苏过的选择比他们更少,只能跟着苏辙一条道走到黑。
  想来想去,李逵觉得与其这好处让别人得去,不如给个和自己亲近的人。这时候马昱就送上门来了。
  说起来,中状元很不容易。
  别说什么状元必须要模样周正,长相端庄之类的傻话。在省试之前,容貌根本就不会被纳入考试的成绩之中。阅卷都是糊名誊录的卷子,千篇一律的馆阁文体,谁知道写考卷的士子模样如何,是否俊俏?唯独最后一关的殿试,容貌才会成为决定状元归属的附加分。
  但也不是任何进士都有机会受到皇帝接见的。
  一般情况来说,主考和大臣们拟订殿试排名,少则十几,多则三五十,要是皇帝勤奋些,上百也有可能。但几乎没有一个皇帝有心思将所有的殿试卷子都看一遍并且评分。毕竟殿试之后,最晚三五天就会出成绩。皇帝也要恰饭睡觉把妹的大忙人,怎么可能和几百份卷子死磕下去?
  一般如果是三十份被大臣们推选出来的卷子的话,皇帝为了谨慎期间,会见其中的一半以上士子。
  这时候,长的好看才真正的体现出优势来了。
  按理说,大宋的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可即便如此,还是会出幺蛾子。
  大宋的科举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开增了县试,解试,省试的科举格局。并独创性的使用了糊名誊录制度大大杜绝了科考舞弊的可能。而殿试制度补全之后,大宋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华夏今后千年的科举制度。形成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层选拔制度。极大的维护了科举的公平选拔的制度。
  但在殿试中状元阶段,还是会出纰漏。
  比如说太祖是个直爽的人,曾经做出规定:殿试成绩要是差不多,就按照交卷速度来决定状元归属。
  但也例外的,有一次,进士王嗣宗和陈识同时交卷,评卷相当。于是太祖坐在龙椅上一拍脑袋道:“打一场,赢的中状元。”
  文状元,变成了武状元。
  寇准主持殿试的时候,开创了大宋殿试地域黑的先河,还说过这样的话:“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
  还有一次,真宗喜欢选长相好看的当状元。
  神宗时期,皇帝因为痴迷黄裳的文采,皇帝是新科进士的迷弟,黄裳在参加殿试之前就内定了状元。
  再比如:宗室不宜为状元。
  长幼有序……
  反正,大宋的殿试黑点很多。谁知道,皇帝什么时候脑子抽了一下,出昏招?
  如今,皇帝想要让新科士子们吹捧他的老爹,这也不算出格。毕竟,赵煦与他祖宗相比,做的并不算是太出格。
  至于说李逵能中状元吗?
  当然能。
  状元是朝臣评选出部分卷子,通常不会超过三十份,然后让皇帝决定选那份卷子为状元。可以说,决定状元归属的人只有皇帝,他要是觉得李逵行,李逵就是状元。这和他肤色黝黑,身材高大,面相凶恶都没有关系。反正皇帝不隔应,臣子也不会有意见。
  可这事,李逵不能做,做了就是欺师灭祖,和苏门割裂。
  这等不义气的行为,李逵这么可能毁掉自己的名声?
  至于马昱?
  只要文家不在乎,他是没有立场可言的。状元哎,以前根本就不敢想,如今有人送上门来,他要是还扭扭捏捏的装清高,万一李逵不告诉他中状元的秘密了呢?
  他后半生,注定会在悔恨中度过。
  马昱当即站起来,躬身依次对李逵、范冲作揖行礼,他倒是想行大礼,为了状元,面子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该扔掉,还是得扔掉。感觉作揖的规矩太小,干脆行大礼,跪倒在地上。
  “人杰,元长,生我者父母,恩我者两位,小弟在此立誓,马昱绝不背叛,如有二心,天诛地灭!”马昱肃穆道,说的是情深意切,可是味道有点不对劲。
  能为了富贵不要气节的读书人,都是奸佞。
  这话似乎是师祖说的,李逵脑子里突然蹦哒出这么一句话,着实让他吃惊不已。可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似乎经常莫名其妙的有人给他下跪,信誓旦旦地说些效忠的话。之前是高俅,也是说了差不多的话,现在变成了贡士马昱,将来这家伙还可能是状元。
  李逵琢磨着,自己似乎不想做奸臣,也已经走在了奸臣的不归路上了。
  范冲急忙扶起马昱:“伯仁兄,你我同窗多年,何必如此?”
  马昱能不表示吗?
  可范冲根本就拉不起马昱,马昱也知道,眼前两人之中,范冲不过是个跟班,就像是他被李逵几人绑了送去潞国公府。主角应该是毕渐,他不过是随后的赠品。之所以最后他成就了美事,主要是毕渐这家伙心太大了,被文公看出了端倪,果断放弃。
  要不然,联姻潞国公府这等好事也轮不上他。
  范冲也是如此,这位真要是被皇帝赏识的话,范祖禹也不会被贬谪去了岭南这等险恶之地。
  马昱心知肚明,他要投靠的不是什么范冲,而是李逵。至于说李逵会不会接受,他并没有把握。在他看来,李逵神秘的如同黑夜的山魈,根本看不清真正这位的真正深浅。
  范冲拉不动马昱,但李逵伸手在地上一捞,马昱就像是纸做的人似的,被李逵给提起来了,李逵并没有客气。
  给人下跪,就能得个状元。
  这不亏。
  这也是因为这个状元他不能去争,要不然也不会有马昱什么事。
  就如此……如此……如此……
  李逵直接在马昱的耳边说了一阵,马昱惊诧莫名,骇然道:“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你应该明白了,我和范兄不能争这状元了吧?”李逵砸吧了几下嘴巴,发出啧啧的感慨道:“别告诉我,你连给先帝的功绩吹捧都写不出来?”
  “这绝无可能。”
  说到写文章,太学出生的新晋贡士马昱自然毫无压力。他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如何能够通过省试,顺利拔贡,且成绩在贡士中也是极为优秀的一小撮?
  不过,李逵还算地道,随即又告诉马昱:“但是马兄你要想清楚,这事虽然简单,可不见得结局一定会很好。还记得太学之中有位前辈周邦彦吗?”
  “这位学长是太学中的传奇。”说起周邦彦,马昱不住神往。次年来京城,就几个月的功夫,写了几篇吹捧皇帝的赋,竟然被神宗皇帝看重,直接赐进士出身。之后升迁之快,大宋官场半年过往之中,也是少有。只是,这位前辈如今混得并不好,主要是保守派将他视为眼中钉,变法派也没把他当自己人。
  但做官这种事,怎么敢打包票注定会一帆风顺?
  李逵帮他,是恩情。不帮他是本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9/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