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913

  
但愿李逵不会看在他太急切的份上,到时候故意要价,真要是那时候,他恐怕不得不将老丈人抬出来了。
  
毕竟禁军都虞候的身份,在禁军之中也是高级武官,五品的实缺,并不是普通人能够抗衡的权贵。同时也是忍不住埋怨岳父不已,刘家在淮阳军中虽不受主将的待见,但也算是一方势力。要不是做着一步登天的美梦,怎么可能想到将女儿送入宫中?
  
如今将一家几代人的积累都送入宫中,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结果。
  
万一打水漂了,全家老小,连带着女婿们都没地方哭诉去!
  
临出门,李大郎拉着李逵的衣袖,快哭出来了,他长这么大,还没有陪巡检老爷喝酒,自家兄弟却却突然要出门,能不让他害怕吗?“兄弟,你可快些回来啊!”
  
李逵仰头望着天,一脸的无奈,他这个兄长,真是扶不起,再不堪也是家人,该帮的还要帮,至于将来他如何?天晓得!
  
“兄长,糖炒栗子你也学了,我也尝过味道,还可以。已经到了可以去县城开店的水准了。以后你出门在外,就要一个人做做生意,今后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都需要你一人承担。别想着有多难,想着娘,她老人家还需要你供养呢?”
  
“俺晓得,可是兄弟……”
  
李逵不耐烦的摆摆手道:“我找三叔公,就在村子里。记住别胡说八道,在家里我忍了,可外头的人不会惯着你的那张破嘴。”
  
留下了韩大虎和他的几个手下在家中吃饭喝酒,让一脸苦想,几乎要哭出来的李大郎作陪,而李逵却走出家门去找老族长。
  
李逵也不是空着手去,他将韩大虎带来的两筐铜钱,一手提着一个,朝着老族长住着的村头走去。
  
就叫了一声门,李逵就迈腿进入了院子。
  
山里人家,都是同祖同宗的族人,百丈村就没有关院子门的习惯。
  
老族长依旧躺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晒太阳,到了冬天,他似乎就不怎么愿意动弹。李逵凑近喊了一声:“三叔公!”
  
老头乜斜地看了一眼李逵,其实也看不大清楚人,任何一个人要是脑袋仰天晒了半天的太阳,看什么都是灰蒙蒙的带着光晕,分不清谁是谁?
  
等缓和了一会儿,才看清是李逵。李逵不用看清,听声就知道是这浑小子来了,他看清了李逵抱着两筐铜钱来家里。
  
老头傲娇的撇撇嘴,悠悠然道:“可总算看到回头的钱喽!”
  
七叔李洪走了过来,看到铜钱的那一刻,心中暗道:“恐怕得十贯钱吧?”
  
这么多钱,对于山里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大钱,他可不敢收李逵的钱。这算是怎么回事?他一个长辈,要是拿了小辈的钱,还是如此大数目的一笔钱,这让他如何面对村里人?
  
“李逵,你这是做啥!赶快把钱拿回去。”李洪说话间就想提起铜钱给李逵送回去。却没想到惹来了父亲的冷哼。
  
老族长不耐烦道:“哪里有当长辈的看到小辈来家里,话都没说,就往外撵的道理?”
  
“爹啊!可是这钱……”
  
“钱又不是送你的,你着什么急啊!”老族长对于儿子没有于事的沉稳劲,颇为失望。他就不相信李逵会平白无故的送钱来,这不仅仅是给他难堪,连带着送钱的李逵都会在村子里被非议,李逵这等鬼精的小子也做不出这等傻事。
  
他老人家一抬手对李逵指着道:“小子,说说找老汉来干什么了?”
  
老头这次气性很重,显然还在为那日李逵擅自去打虎的事而生气。虽然结果皆大欢喜,老虎似乎像是个龙套一般不经收拾。可万一李逵伤者了呢?
  
万一,被老虎咬了,这伤就小不了。
  
这小子也不知道个轻重,他都是被县里的大老爷看重的后生了,今后读书应举岂不是易如反掌?百丈村眼瞅着要出个读书人了,万一被老虎吃了,你说怨不怨?
  
“三叔公,孩儿这不是来孝敬您老来了吗?”
  
李逵笑嘻嘻的顺势坐在了老族长边上,嬉皮笑脸的看着老头,老头也不好打人不是?气地在七婶的搀扶下,坐了起来,问:“家里眼瞅着要吃饭了,可没有做你的那份。”
  
“吃过了,我吃过了。”李逵笑盈盈道:“这不我这里有事要拜托三叔公,这不是来求着三叔公帮忙来了。”
  
“说吧!村里的娃没有一个让人放心的,都是群不省心的白眼狼。”老头怨气很重,不过还是应下了李逵的请求。
  
李逵道:“我那兄长最近学了一门炒货的手艺,准备去县城里开一家炒货的小铺子,但是家里也没有多少栗子,需要在村子里收,还可能会去临近的村子里收一些,运到县里屯起来,好给生意做准备不是?我估摸着村子里如今也没有活可做,想让三叔公帮忙召集一下村子里的族人,帮忙送货和收栗子,这不过是工钱,收栗子的钱另算。”
  
“小子硬气啊!百丈村多少年没出这等人物了,行了,我知道了,你就放一百个心,绝不耽误事。”
  
老头对于村子里的年轻人都是了如指掌,李逵家里的那个兄长,连值当老头瞅一眼的心思都没有,属于族人里凑数的玩意。老头歪嘴不乐意道:“可逵娃子,你去管大郎那个怂货做甚?让他自己卖身去大户家当佃户算了,就是个扶不起的烂泥!卖了的钱,还能供养你娘不是?”
  
不得不说,百丈村的人一个比一个狠。老头也就是年纪大了,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狠角色。
  
李逵也非常赞同。
  
可问题是李大郎也是您老的族孙啊!
  
您老这么说话,合适吗?
  
没想到老族长还不乐意了,数落道:“你那大哥蔫了吧唧的,做生意肯定赔钱。你得来这笔钱不容易,用来读书的花费都况且不见得够。你将来是要干大事,不能让身边的人拖累,你要是不肯做这恶人,老头子再做一回恶人,老头替你去说。”
  
“别!”
  
李逵急忙拦住了老头,百丈村的人都长了一张损人的嘴,一个比一个损,老头真要数落起人来,李大郎恐怕真有可能被数落到不好意思再死皮赖脸的活着糟蹋粮食了。
  
非自杀不可!
  
李逵无奈,只好像哄孩子似的哄着老头:“三叔公,您看您,着急了不是?我那大哥不成事,我岂能不知。来您这里,不仅仅是求着您帮忙召集族里人,还有请七叔帮忙照应看着我那大哥。小子估摸着这也是个生计。要是这生意能做,将来村子里说不定能多一条让大家伙吃饭的营生。”
  
李逵知道,只要关系到族人的生计,老头是绝对会站出来支持的。
  
果然,老族长琢磨了一阵,狐疑道:“这事靠谱吗?”
  
“没做过,不知道啊!可万一要是行,咱们村子里不就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生计了吗?”李逵反问道。
  
老头踌躇了一阵,突然用力的拍了一下大腿,发狠道:“干了!”
第042章
抽他
  临近年底,百丈村的村民再一次热闹起来,李逵开价蒙山镇同样的价钱,收大家多余的栗子。
  
各家各户都在老族长的院子里排队等待称重,而院子里已经是堆积如山的栗子。
  
七叔李洪带着村子里的好手押运着栗子,跟着韩大虎等人一同下山。
  
韩大虎看周围的村民有点心惊胆战的担忧,这不会是贼窝吧?
  
李洪等人虽然背着栗子,但是一个个都备着长刀,而且还是制式长刀,唯独不同的是这并非是大宋的刀。
  
感觉像是前朝的武器。
  
韩大虎小心翼翼的对李洪道:“这位兄弟,我们不过是出山,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吧?”
  
李洪看了一眼自己,心说:哪有?
  
随即看对方的眼睛一直盯着自己手中的长刀,笑道:“你说这个啊!放心吧,我们都是良民,不随便杀人!”
  
韩大虎是巡检啊!
  
当着巡检的面就敢大大咧咧的说:“不随便杀人!”这是一个良民能说出来的话?韩大虎忍不住想要举起大拇指,对李洪等人赞一句:“是条好汉!”
  
韩大虎忍着心头的不安,和李洪攀谈起来:“敢问兄弟祖上是?”
  
“军汉,前朝的军汉。以前不敢说,如今是大宋了,没什么不敢的。听村里的老人说,我们这一支李姓是前朝的神策军,先祖不过是军中一个校尉,不喜同族征战,为了躲避战乱才来了这蒙山里安顿下来。算起来,我等是逃兵吧?”
  
都多少年的往事了,李洪也不觉得丢人。反正这些县里都有备案。
  
韩大虎肃然起敬道:“神策军,那可是御林军啊!”
  
“这算什么御林军,神策军编制最大,但驻扎各地,不保护皇宫。我等先祖脱去戎装的那一刻,就是百姓了。至于武器,留下来不过是个念想。而且前朝的武器保存到现在坏了不少。我们手中的多半是后来村子里的匠人打造的,不过是按照前朝的制式而已。”李洪比划了一番之后,随意道:“以前村子里农闲的时候还要演练军武,不过如今也荒废了。”
  
韩大虎回忆了一圈百丈村,似乎没有看到匠人?心中疑窦丛生,问:“可为何不见匠人?”
  
在北宋,匠人的日子不会太难,至少要比种地的农户好很多。按道理,百丈村这么穷,应该养不起匠人。李洪长叹道:“死了,村子里最后一个匠人就是李逵的爹,死了有多少年了。他家里倒塌的房子就是以前村子里的铁匠作坊。”
  
或许当年先祖躲避山林,多半想着有朝一日还有出山为将的时候。
  
谁能想到……
  
大宋竟然是读书人的天下,没有了武夫用武之地。
  
加上不事生产,百丈村就渐渐的没落了下来。
  
一行人在蒙山镇耽搁了几日,等着村里人将栗子送出镇子。然后起县城,而与此同时,韩大虎留下两个人照看,自己现行回县城离去了。一来,他要操心李逵的嘱托,找房子容易,自己在县城就有不少,到时候按市价给他一处就行。
  
最紧要的是他需要找自己的岳父好好商量,妻妹要钱疏通宫廷才是关键。
  
如今他找到了赚钱的法子,自然少不了要筹备一番。至于李逵?韩大虎自认为没有吞了对方买卖的意图,更没有吃独食的想法。对于他岳丈刘家来说,只要女儿在宫中站稳了脚跟,获得敕封,钱财就会想潮水一般涌来,根本就不需要他们操心。
  
而李大郎带着车队往来于县城,这一日,他和寻常一样赶着车去县城。
  
这条路他往日里经常走,但多半是一个人走。
  
如今多了不少人,车也有好几辆,显得有种人多势众的安全感。
  
临近县城,三个无赖子摇摇晃晃的从大路上走来,为首的一个小眼睛,塌鼻梁,开口一嘴烂牙,眼珠子贼溜溜的乱转,不是王福还是哪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