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咦……
好在李逵的整张卷子就错了一题,要是搁在科举大县,恐怕县试通过真的有点难。毕竟,县试最终也就取十几二十人,最多不超过三十人。沂州有四个县,今年每个县的名额是三十,凑起来可以达到一百二十人参加沂州的解试。
要是换个地方,李逵的卷子多半也能参加下一轮,但是周元心头却在怒吼不已。
李逵可是跟着他的老师苏轼学习了两年,难道就这水平?
邹选见县令脸色铁青,顿感心情沉重无比。
直到半夜,厨娘胖春送来了宵夜,周元终于定下了参加下一轮县试的名单。对守候在一旁的书吏道:“就这些卷子取了,尔去拟订名单,天亮之后贴到县学门口。”
“老爷!”
胖春跟着县令周元紧走了几步,她已经显怀了,但生产还要有几个月。周元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位厨娘的心思,心中暗道:“女生外向。还没有嫁入李家,就已经心都记挂在李家人身上了。”
不过,周元还不至于和胖春一般见识,毕竟是家里的老人,不看僧面看佛面,许伯可是从小把他带大的家中老人。
周元停住脚步,悠悠道:“他们都取了!”
“李逵和李云都通过了县试?”胖春满心欢喜,脸上的激动有点忘乎所以。这让周元心里很吃味,自己当年通过解试,似乎胖春也没有这么高兴吧?
不过毕竟是周家的老人,周元迟疑了一会儿,对胖春关心道:“这么晚了,我让车夫送你回去。”
“不用,我男人在外头呢。”
胖春说话间,就越过了周元,似乎这才想起对周元有点不敬,这才回过头躬身对周元道:“谢老爷。”
周元满是嫌弃道:“这是他们的运气。”
没错,周元说的可是真心话。如果李逵,去了江宁府,杭州府之类的大城,加上文风鼎盛的加持,即便县试第一轮过去了,但是第二轮,第三轮呢?
至于李云的成绩,更是连参加第二轮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好在沂水县读书人太少,李云险险的过关了。而且托了沂州文风不盛福,接下来周元不打算拙落卷子了。经义四十题,错五题被剥夺了第二轮的考试。而第二第三轮考论和策,周元不准备拙落卷子了。因为他发现一个很让他担心的局面,万一县里头连参加州里解试的士子都凑不齐,就尴尬了。
李逵自然不会在县试中被卡住。但问题是解试就不一样了,毕竟是全沂州的士子。而且只取十人。
还有几个徂徕书院的学子参加。
不同于蒙山书院,徂徕书院的名声在大宋还算不错。
科举虽然有侥幸的成分,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学问的试金石。
李家庄,李云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拉着胖春的手激动道:“春丽姐,你说我考上了?”
“不是考上了,是通过了筛选,可以参加下一轮县试了。”胖春毕竟是身怀六甲的人,熬了大半夜,神情有些疲惫。
李云却浑然不知的指着李逵问胖春:“那么二哥呢?”
就李云此时此刻嚣张的样子,谁还能猜不出他问李逵成绩的意思?
胖春嘟弄着:“你是多盼着你二哥考不上?”
“没有!”
李云肯定不敢承认,果断摇头否认自己有如此龌蹉的想法。可是他就是忍不住想要知道。
胖春拍了李云一脑袋,道:“也考上了,不过李云啊!你小子算是险险过关了,但距离你爹的期望,还差的远呢。”
“没事,我这不是经验不足嘛,这才慌了手脚。要是我能考个十次八次,绝没有失手的道理。”李云嚣张的样子,顿时让胖春很无语。
县试参加十次八次,这位竟然下了死心,要和县试过不去咋地?三年一次的县试,非要考个二三十年才罢休?
真要是有才华的读书人,解试通过之后,只要有心,就能参加太学的入学考试。对普通学子来说,太学的入学考试很难。但对通过解试,参加过省试的学子来说,并不算太难。
真没有人去和县试去纠缠一辈子。
翌日,鸡鸣三通。
艳阳高照。
衙役拿着准备好的名单,走出了县学大门。
门外早就有士子等待,见到衙役的那一刻,顿时高呼:“放榜了,放榜了!”
“谭师兄第一。”
“谭师兄威武!”
谭敏一如既往的承受着周围士子的吹捧,目光却一直落在了榜单上。李逵第二的名次让他有种出了一口恶气的舒坦,最后看到李云,甚至落到了三十名开外,心中顿时豪气冲天:“李氏兄弟,不过如此!”
第244章
官官相护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
谭敏在县学外口无遮拦的话,不管被如何解读,总归对苏门有很大的影响。至少,对他来说,他不过是沂州地面上的乡下读书人。
他这样一个身无长物,而且家世清贫的学子,突然口气大到嘲笑苏门。
不管有心无心,都会被宣扬出去。
虽然不见得传言都对他有利,但至少对他来说,利大于弊。
他靠着恶心苏门,至少可以积累一些名望。
狂狷又如何?
至少他说了那句话之后,出了沂水县,也有人认识他了。可是之前,他连镇子上的屠夫都看不起他,背地里骂他——穷酸。读书人穷是有可能的,但是在大宋,读书人想要摆脱贫困其实并不难。他识文断字,给人写信,也能挣钱养家,给人算账,能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再不济,做一个猢狲王,开馆授徒,也能养家糊口。可是这些,谭敏都没有做。他坦然的接受者家人的辛苦换来的食物和钱财,好支撑他求学。
辛劳的妻子并没有让他获得哪怕一丝的感激,反而嫌弃妻子一天操劳之后,呼噜声震天响。行事举止越来越配不上他这个读书人。
他甚至私下里偷偷琢磨,只要有了名望,再娶个家私丰厚的女人,支持他求学科举,他也能平步青云,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而他的一句话,却把另外两个当事人拖入了风口浪尖之中。
李云咋咋呼呼的从外头飞奔进入庄子,趴在水缸边上一通牛饮之后,抬起眼对在庭院里练功的李逵道:“二哥,谭敏那厮简直狂妄之极,竟敢轻视我苏门学子,要不要削他?”
“削谁?”
李云这厮就是这点不好,经常和李逵作对,却还处处学他。削这个词,在大宋不常用。但却是李逵的口头禅。
“你一天天的不见人影,要知道万一连县试都过不了的话,你小子乐子就大了!”
李云挺了挺胸,对李逵神气道:“我爹已经知道了我通过了县试第一场,早去家庙祭祖,都说李家要出读书人了。还大摆筵席,街坊邻居都去了。我估摸着,我爹已经不生气了。再说了,最难的经义都过了,还有什么可以难倒你我兄弟之处?”
“士子斗殴,真要是惹怒了主考官,你的县试资格铁定会被取消。”李逵笃定道。
李云小心翼翼的问:“二哥,周师伯不会连一点颜面都不讲吧?再说了,我们偷偷去,不让人知道。”
“你以为这样就能掩人耳目了?再说了,谭敏夸下海口,必然会引人注目,这时候他受伤,不是我们做的,也会赖上我们。一旦这厮伤了,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老师的反应。他要是不取消你我的县试资格,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非议。”李逵分析的头头是道,他也多半猜到了谭敏的心思,一个穷到连徂徕书院的学费都支付不起的士子,所能表现的就只能是卖惨了。
李云愤恨道:“这厮好不要脸。”
李逵既然看出了谭敏的心思,就不会让他如愿。不过他还是要嘱咐李云:“有本事,你下场考过谭敏。到时候,这家伙恐怕连怪话都说不出来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我都是读书人,以前也就算了,要是这次科举顺利,还要去京城。难不成京城有人惹了你,你也用拳头报复回来?”
想起自己要靠真才实学比过谭敏,李云不由的心虚起来。
之前第一场,他考了三十一,谭敏第一。这厮虽然嘴勾欠,但实力似乎比他强了一丢丢。不过如今自己应该在上升势头,而且愈战愈勇,或许有点机会。李云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拍着胸脯表示:“二哥,你放心,第二场就把他给比下去。”
不得不说,李云是李逵来到大宋看到的心态最好的大宋人。
李大郎不算。
大郎是被欺负习惯了,整个人有点贱骨头。
但是李云不一样,他年纪不大,还是会做白日梦的年纪,任何糟心的事,在他心里过一遍,总能变成好事的神奇,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不,他才仅仅过了县试最为简单的经义,就已经把自己狂的快没边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经义取舍,拙落士子。主要是针对学识不足的学子,免得接下来的科举之中有滥竽充数之辈。
而第二场,第三场县试,按照以往的规矩,是不会拙落卷子的,也就是说李云已经一只脚踏入了解试的考场。
至于他的自信,主要来自于县试经义,他考了三十一名。
他也打听到了,今年沂水县的县试去三十人参加解试。就差一个名次,他就能完成当年李清对他的殷切期望。原本李云对读书有点抗拒,但这几天,他发现自己还是很聪明的,要是不喜欢读书,荒废了不少时日,自己早刻苦些,或许金榜题名也不是难事。
周元可是自己的师伯哎?
凭这关系,好意思让自己连县试都过不去?
所以,好几天没挨揍的李云有点狂。
开始放飞自我的李云趴在李逵院子的回廊上,瞅着阳光下,李逵挥汗如雨的练功场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多了一句嘴:“二哥,你这一身腱子肉,不知道要馋死多少良家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