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913

  李逵好奇的看了一眼孙卓,随即看向了李云,询问道:“他怎么来了?”
  “我也不知道,我来的时候,就看到他傻乎乎的坐在地上,还说‘吓死自己了’。难不成……”
  李云不敢确定,试探的说连半句,然后目光飘向了李逵,还略带询问的样子。李逵也是有这个想法,一把薅住孙卓的随从,问:“你们胜了还是败了?”
  “败了,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一群人,强的让人害怕。为首的大汉,身高一丈有余,提着一条镔铁棍,重杀起来,宛如神灵下凡,谁也挡不住。大首领,哦,不……是贼首贾道全被抓,我等跟着我家老爷玩命的跑,一不留神就跑到了这里。”孙卓的亲信,也仅仅是官军的胆子。至于把李全说成一丈有余,绝对是夸张。战场上溃败的士兵,总会找一些理由,一些自己无法抵挡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失败和逃跑。这属于人之常情。
  面对百姓,或许他们敢耍横,一旦成了贼兵,没有了道德和律法的约束,他们就是披着人皮的禽兽。
  可李逵不是百姓,他是杀人的魔王。谁知道李逵下一刻会干啥?
  只能竹筒倒豆子般的将知道的事都说了出来。李逵摸着下巴思量了一阵,越琢磨越觉得可疑,突然道:“你们不会想着把我的钱给抢了,好远走高飞?”
  “不是我们,是他,是他想要抢您的钱。我等哪里知道藏钱的地方。”说完,俩个贼兵指着孙卓,对李逵叨扰道:“求好汉饶我等一条生路,我等也是被他胁迫的啊!”
  李逵鄙夷的看着三人,其他人说不知道贾道全藏钱的地方,他信。
  但要是孙卓说不清楚,他绝对不信。
  “你的钱?”
  孙卓心说,这是贾道全的钱,什么时候变成你的了?至于被手下出卖,这有何稀奇?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孙卓经历过险些破产之后,妻妾都离他而去的事,生死之间,被手下出卖有何稀奇?
  想起李逵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样子,求生的欲望让他违心的对李逵道:“没错,是你的钱。”
  李逵想了想,点头对孙卓说道:“算你识相。”
  然后示意孙卓道:“把腿伸出来。”
  唉
  孙卓战战兢兢的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就在他不解的目光看向李逵的时候,咔嚓,顿时小腿上传来刺骨的疼痛让他愣住了。疼痛来的快,去得也快。不过没多久,疼痛如同浪潮一般汹涌而来,痛的他在地上打滚。
  啊
  啊
  啊
  李逵接连踩断了孙卓和他手下的腿之后,拿着锄头继续往林子里走去。临走,李逵还丢下一句狠话:“叫唤起来,都叫唤起来,要是有一个人不叫,踩断你们的另外一条腿。”
  孙卓等人惊恐的目送着李逵的背影进入了林子深处,不敢耽搁,只能尽力的嘶叫着,声音颇为凄惨。
  他们不敢不相信李逵的话。就李逵眼里毫无温度的目光,孙卓等人心知肚明,这厮就算是杀人,也不会眨一眨眼。
  林子中央,堆积了大大小小如同小山一般的箱子。还有些散乱的绫罗绸缎,在日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李逵弯着腰,开始刨地,每一次锄头落下,总能刨出一大块泥土,效率颇高。可是刨了俩下,他愣住了,询问李云:“刚才孙卓好像说有一群人突然进入了战场,然后把贾道全的贼兵给打散了,听他的话,好像为首的是我的族兄李全?”
  “不会这么巧吧?”
  要是在沂州,这样的巧合不稀奇。但是在颍州,李全一个傻子怎么会跑这么远?
  难不成百丈村的人来了颍州?
  李逵丢下锄头,努嘴对李云道:“去高家庄瞅瞅,是不是村子里来人了?”
  “为什么又要我去?”
  李云瞪眼道,他最烦被人指使去跑腿了。他爹曾经是沂水县的捕头,说好听点,是县城里的都头老爷。可谁都知道,都头是军队中的高级武官,五品的将官,可不是县城里的捕头能比拟的。这不过是百姓对捕头的尊称而已。
  说是捕头,其实也不过是替县衙里的老爷跑腿而已。
  因为老爹的关系,他挺腻味跑腿的活,有点老大不乐意。
  李逵乜斜着眼道:“我要是走了,万一张横几个贼子来了,你守得住这些个宝贝?”
  李云这才擂了一拳地上,懊恼道:“悔不该让那几个贼子跑了。”
  对于这个问题,李逵一点也没有办法。他脱力之后竟然跑过人家,有什么办法?
  至于史文恭?
  这位下了马之后,身价倍跌,穿着一身的累赘,真要是跑起来,身上叮咚乱响,跟乡间卖货的货郎似的,带着一身的响器。哪里比得上张横几个短打打扮来的利索?
  李逵出了林子,坐在河滩上等着李云回来。孙卓躺在地上,有气无力的喊着,听的他闹心不已:“别喊了,嚎丧似的,忒丧气。”
  至于史文恭,这家伙竟然被一群娇滴滴的女人跪倒之后呼救之后,变得六神无主起来,很没有立场的决心护送这些可怜的女人过河。
  也不知道这位是怎么想的,也不霸占几个,让李云颇为鄙夷。
  至于李逵……也觉得史文恭挺贱的,要说他大侠义气吧?至少被他放走的女眷之中,至少有两个让他变成了寡妇。要说他色胆包天吧?他竟然压根就没有欺男霸女的心思,太古怪了。
  古怪的李逵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
  没过多久,李林带着人来了,看到李逵急吼吼的问:“钱呢?”
  大车小车的拖拽着,搭伴朝着颍州城而去。一路上,高俅因为心头不解,询问了李逵高家庄的情况,这才知道高家父子差点害死李逵和李云。
  他自然把李逵当成自己人,同仇敌忾道:“可恨让这贼子躲过一劫。”
第213章
准备告御状吧
  后衙内,时不时还有官军巡逻。
  没办法,这是颍州城内的官军统领能给苏轼的最大的保护了。真要是让他带兵出征,大获全胜就不说了,少不了加官进爵。
  可万一败了呢?
  颍州城内的禁军是什么货色,赵统领难道不知道?
  他是皇族,落魄皇族而已。大宋的皇族成千上万,不多他一个,不少他一个。他算是太祖一脉的后人,本来就不受待见,万一犯下无法弥补的大错,他可没有护身符保护他官运亨通。最多皇族的身份让他性命无忧而已。
  可是不当官的落魄皇族,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区别?
  无奈之下,只好一个劲的讨好苏轼,指望苏轼不要在奏章上打他的小报告,他就感激不尽了。
  邢捕头刚刚离开,苏轼看着衙门里紧张的气氛,暗暗叹了口气。不同于其他官员,苏轼喜欢到处走访,他虽然来颍州当官时间不长,也知道邢捕头带来的消息是哪里的,绝对出城不到十里。之所以不挑破,是因为要是治罪了邢捕头,他连离城十里的消息都要听不到了。
  不知道贼兵的动静,枯坐在州衙的苏轼,彻底成了瞎子和聋子?
  苏轼有心想组织城内的百姓,由他率领百姓出城平定叛乱,可是自家知道自家事,他很担心,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让城内无端的增加成千上万的寡妇。到时候一群失去了家庭顶梁柱的女子在衙门口哭诉,想一想都让他头痛不已。
  “过儿。”
  苏过从廊前走过,停下脚步进入了前厅之中,垂手低眉道:“父亲。”
  “来来,帮为父算算……”
  “蓍草,铜钱,还有龟壳。”苏轼对《易经》研究多年,造诣非凡。对于研修《易经》来说,全套的装备,可以给研习者带来更多的乐趣。当然,文人信命,对于来自上天的暗示,笃信无疑。
  不同于苏轼,苏过还年轻,对于《易经》这种学说,还没有太多的时间研习。
  自然算命的时候,手法颇为忙乱,且无序。
  苏轼看在眼里,皱眉道:“错了!”
  “忒笨。”
  “要虔诚!”
  ……
  要不是对面挑刺的是他亲爹,苏过真相将手中的乌龟壳仍在对方的脑袋上。找人帮忙,还满嘴挑刺,这也太讨厌了。尤其是他不善于推演,气地将龟壳放在了书案上对苏轼苦笑道:“父亲,孩儿愚笨,不善于易之道。父亲深谙其中精髓,为何不自己推演?”
  苏轼能说自己因为心神不宁,算不出来吗?
  唯一的几次,还是好卦,近乎于天下太平。
  他管辖的治所都已经有人造反了,他哪敢说天下太平?
  呵呵
  苏轼讪笑道:“过儿,你也长大了,少不了要去参加文会。文会之中,会吟诗作对不稀奇,但是要像为父这样,鹤立鸡群,恐怕对你不容易。”
  这是实在话,苏过无法反驳,只能点头承认:“让父亲费心了。”
  苏轼摆摆手道:“这不是你的错。天资有高低,才华有优劣。青莲居士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自然不会埋没你的才能。你是个善于实干的人,不容易被外界迷惑,这是你的优点。同时也是你的缺点,不善于交际,会让人觉得孤傲不可攀。而文会之中,还有拉紧彼此距离的办法,词道唱曲,不过很可惜,你姨娘费尽心机,也没能让你在音律上有所建树。为父惆怅不已,最后想到了《易》,惶惶天道不可琢磨,可天机可以窥探……据为父的观察,十人之中,至少有九人对此深信不疑。如今为父把多年心得传授与你,可以助你结交天下。”
  苏轼咳嗽一声,对儿子道:“当然,修仙炼丹效果最好,可惜耗费太大,家里头供应不了,就此断了念想吧。”
  话到此处,苏轼感觉到莫名的忧伤。他也想修仙,也想炼丹,可是兜里没钱,实在玩不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